各位 现场 的 朋友, 线上 的 朋友 大家好, 我是 任一飞。 每个 时代 都有 每个 时代 的 机会 60后、 70后、 80后分别 赶上 了 改革开放、 全球化、 房地产 和 互联网 极大 波 致富 的 浪潮。 这 几 波 机会 就 属于 是你 但凡 参与 了 一点, 你 都 不需要 做到 头部, 就 能够 轻易 的 向上 跨越 一个 阶层。 要是 你 还 完整 的 参与 了 两 波 或者 三 波, 比如说 我在 杭州 自己 租 的 房子, 房东 上个月 把 房子 卖 了。 这个 房东 他是 20年 前 加入 了 阿里巴巴, 然后 阿里 当时 上市 赚 到了 钱, 他 去 买 了 杭州 的 房子, 当初 七 八百万 买的 房子, 现在 卖 3000万, 害 得 我 只能 重新 出去 找房子 住。 不过 这个 就 叫 时代 的 大 机遇, 只要你 能够 沾 上 一点儿, 就有 可观 的 财富。
我们 现在 经济增长 进入 了 一个 高质量 时期, 年轻人 接下来 能够 抓住 的 最大 的 机会 是什么 呢? 首先 我 觉得 还 想要 暴富, 现在 非常 难 了。 我们的 社会 从 之前 追求 高速度, 发展到 现在 更多 的 去 兼顾 公平, 所以 暴富 的 故事 现在 很少 见 了。 但是 人生 的 捷径 还是 有。 今天 我们 聊 一下 眼下 能够 看到 的 概率 比较 大 的 三个 机会。
第一个 就是 以前 我们 鼓励 大家 去 高速度 增长 的 新 城市。 比如说 30年 之前 的 深圳, 10年 前 的 杭州, 当时 你 去 的 早就 有 大量 的 机会。 但是 现在 可能 反过来 了, 年轻人 是不是 可以 开始 去 考虑 去 一些 低 增长 的 老 城市, 特别是 老的 大城市。 这是 第一个 机会, 就 叫 城市 半衰期 的 机会。 所谓 的 半 衰退 的 城市 是 指 那些 曾经 辉煌 过, 但是 现在没有 那么 热门 的 一些 城市, 他们 看似 是 可能 老了 或者 陈旧 了, 没有 高速 的 增长 了, 但是 这 里面 却 藏有 一些 隐藏 的 机会。
从 2000年到2020年, 我们 国家 的 城镇化率 从 30% 多 提升 到了 60% 多, 将近 四个 亿 的 人从 农村 搬 到了 城市, 相当于 一 整个 美国。 而 这些年 的 城市建设 都 是在 以 这个 速度 在 超前 的 布局, 但 并不是 每一个 城市 都 能够 持续 维持 这种 增长。 在 未来, 所以 你 不要 觉得 半衰期 的 城市 这个 名字 不好听, 好像 这个 城市 就 完了。
我 跟 大家 说 几个 数据, 2023年 在 东北 参加 高考 的 学生, 一本 的 录取率 是 一本 录取率, 不是 本科 录取率。 黑龙江 是 24%, 辽宁 30%。 这是什么 概念? 就是 经济 最 发达 的 广东 和 浙江, 一本 率 也就是 在 15% 左右, 只有 辽宁 的 一半。 而且 因为 竞争 非常 的 激烈, 这些 地方 这些 发达 地区 的 家长, 他 买 一套 学区房 可能 就要 几百万, 还要 去 想办法 搞 培优 不然 你 别说 参加 高考 了, 可能 高中 都 不一定 能 上。 而 东北 很 早就 完成 了 社会 基础设施 的 建设, 年轻人 都在 往 外 走, 那么 享受 这些 基础 服务 的 人 就 少了, 那 性价比 就 出来 了。
再 比如说 养老, 都说 东北 的 老龄化 比较 早, 而且 这个 新的 产业 相对 现在 还在 发展, 还 相对 比较 少。 但是 未来 东北 的 养老服务 应该 能够 搞好, 因为 什么 呢? 这是 他 很大 的 一块 财政 的 来源。
东北 的 养老金 主要是 靠 中央 补贴 的。 2022年 东三省 获得 了 1800亿 的 养老金 转移, 全国 养老金 转移 的 86%都 到了 东三省。 所以 东北 一定要 想方设法 留住 这批 老人。 因为 这些 老人 他 一旦 去了 南方, 等于 这些 补贴 就 跟着 去了。 南方 1800亿 养老金, 就是 1800亿 的 消费, 算上 钱 的 流转 就能 带来 几倍 的 G D P。 所以 这 对 东北 来说 太 关键 了。 养老 就是 必须 要 做好 的 一个 产业, 钱 到了 东北 的 兜里, 他 必须 得 留下来。
如果你 觉得 东北 太冷 了, 类似的 城市 还有 很多。 现在 人口 流出 的 地方, 特别是 年轻人 外流 的 地方 很多 城市 本身 它 不差, 像 交通、 教育、 医疗 都 过得去, 你说 当地 的 学校、 医院, 他 一时半会儿 他 也 不会 马上 关掉, 你 这 一代人 可能 都 能够 享受到。 你 要说 生活, 现在 大城市、 小城市 的 商圈 里面 的 这种 卖 的 品牌 的 差距 已经 非常 小 了。 都是 连锁店, 该 有的 都有。 但是 反而 生活成本 小城市 就 低 了 太多 了。
像 相对 大 一点 的, 比如说 西安、 南昌、 天津 这些, 也许 他们 未来 的 经济 增速 就是说 暴富 发大财 的 机会, 它 不如 深圳, 不如 上海, 但是 在 医疗 教育 上面 它 完全 合格。 比如说 有 一些 人 觉得 天津发展 慢, 深圳 发展 快, 但是 你们 知道吗? 天津 的 医疗 仅次于 北上 广, 天津 有 33 3所 三甲 医院, 而 深圳 只有 26所, 天津 有 4所985和211大学。 深圳 除了 哈工大 深圳 校区, 可能 就 很少 有 自己的 独立 的 这种 特别 好的 大学。 很多 发展 快 的 大城市, 欢迎 年轻人, 但是 不 欢迎 中老年人。 社会服务 它是 绑定 了 当地 的 房价, 所以 价格 非常 的 高。 根据 十月份 的 数据, 深圳 买 一套 上车 的 房子 就是 刚 需 的, 最 基础 的 房子, 单价 可能 要 到 5万多, 而 天津 只需要 一万多。 你说 这些 半衰期 的 城市 他 找不到 工作, 其实 一线 城市 他 也 不就 那样, 他 以前 城 一线 城市 还有 一些 发财梦, 现在 工资 高个 几千块 钱 真的 划算 吗?
我 前两天 看到 高善文 教授 的 一个 论点, 我 觉得 非常 有意思。 他说 最近 这个 县城, 特别是 中小城市, 受 经济 的 影响 的 波动 比 大城市 要 少。 原因 就在于 那些 所谓 的 原来的 高薪 的 行业, 像教 培, 像 金融 这些, 像 互联网 都在 一 二线 城市。 但是 现在 这个 行业 都 受到 了 更 严格 的 监管, 更好 的 这种 优化。 所以 他们的 收入 就 没有 之前 那么 高了。 反过来 看, 这个 一线 城市 很多 高薪 岗位, 他 可能 也没有 以前 那么 容易 少了。
所以 我们 看到 人生 花钱 最多 的 四件, 不就是 教育、 医疗、 养老、 住房。 作为 普通人 在 这 几件事 上面 少 花 一点 钱, 其他 的 地方 根本 花 不了 太多 钱。 而 不是说 深圳、 杭州 我们 住 不 起, 是 长沙、 南昌 更有 性价比。
老 城市 表面 上 在 衰退, 其实 已经 跌 出了 时代 的 机会。 过去 十年 人口 流出 多 的 地方 房价 会 跌, 但是 生活 压力 也会 小 很多。 其实 不少 人 已经 开始 行动 了, 在 去年 的 人口 流动 上, 流入 最多 的 已经 不再 是 北上 广深。 在 前十名 的 里面, 流入 最多 的 城市 有 七个 是 中西部 城市, 分别 是 长沙、 合肥、 西安、 南昌、 昆明、 武汉 和 郑州。 往 这些 地方 去 不是 最 头部 的 城市, 但 它 可能 会 是 最 适合 你的城市。
那 除了 房子 以外, 我们 另外一个 经常 被 粉丝 问 到 的 问题 就是 关于 钱 的 问题。 大家 都 想要 知道 现在 买 什么东西 赚钱, 股市 今年 会不会 涨, 什么时候 能 涨? 这就是 我们 第二个 说 的 结构性 的 机会, 就是 市场 带来 的 资本 的 机会。 我们 中国 的 股市 好像 总是 让让 人 爱的 有点 苦, 上市公司 治理 有 各种 问题, 但是 每次 股市 下 到 3000点以下, 然后 大家 都 在编 各种 段子 去 表达 一些 情绪 的 时候, 去 调侃 的 时候, 其实 这些 都是 布局 的 机。 这里 涉及 到了 一个 股市 配合 国家 发展 基调 的 问题。 其实 市场化 的 资本 是 我们 市场 里面 重要 的 力量, 但 他在 未来 可能 并 不会 再 是 决定性 的 力量。 你 要 理解 这 句 话, 理解 这个 事情, 你 就 知道 在 经济 没有 发生 重大 的 变化 的 前提 下, 你 两千多 点的 股市 其实 有 相当 的 安全性。 这种 机会 在 这 两年 里面 每年 都有 一两次、 两三次, 并 不并 不是 特别的 常见, 但是 当 它 出现 的 时候, 你可以 花点 时间 琢磨 一下。
第三个 结构性 机会, 也是 我最爱 讲 的 一个, 也是 我们 每年 都在 聊 的 问题。 就是 现在 生 孩子 等于 20年 之前 买房子。 去年 我 跟 大家 说过, 随着 全球化 工业化 进程 的 推进, 生育率 的 下降 在 全球 是一个 必然 的 事件, 整体 发达国家 的 生育率 早就 跌破 一了。 反过来 讲, 当 生育 大潮 退去 之后, 对于 我们 未来 几年 出生 的 孩子 和 他们的 父母 来说, 未来 养 孩子 可能 更加 容易。 所以 我们 人口 变局 下 的 第三个 结构性 机会, 就是 少子化 带来 的 生育 机会。 估计 大家 会说, 你看 你 这个人 绕 来 绕 去, 最后 又 到 催生 上面 了。 虽然 大家 可能 会 嫌弃, 不过 我在这里 依然 要 提醒 大家, 这个 时代 不 生 孩子 你 可能 就 亏了。
很多人 说 现在 感觉 生活 很 累, 正儿八经 的 大学 毕业生 都 很难 找到 一个 高薪 的 工作 了不 希望 再去 生 一个 小孩 了让 他 继续 下一代 继续 受累。 这里 我们 做 一个 说明, 日本 在 当年 在 很多年 前 加班 是 全世界 最 出名 的。 大家 知道 上世纪 五六十年代, 日本 卷 的 最 狠, 最高峰 的 时候, 大约 每年 的 一个人 的 工作 时间 是 2700个小时, 上班族 几乎 就成 了 工作 机器。 后来 日本 的 出生率 下来 了 一个 断崖 式 的 下降, 从 49年 的 3.3% 跌 到了 六年 的 1.3%, 然后 一路 下滑 到 现在。 但是 相对 的 这些 在 稀少 的 人手 人口 的 出生 的 时期 出生 的 小朋友 长大 之后 进入 工作 之后, 日本 的 工作 时长 也 降下来 了, 泡沫经济 时期 基本 稳定 在 2100 小时, 在 15年 左右, 但是 近几年 更是 从 2100 小时 缩短 到了 1644个小时, 比 高峰 的 时候 降低 了 39%, 将近 40%。
还有 人 觉得 说 现在 养 孩子 的 成本 太高了, 为了 培养 高学历 的 子女 需要 倾注 大量 的 资源。 中国 的 家庭教育, 养育 一个孩子 到 18岁的 平均 成本 是 48.5万元, 是 人均 G D P 的 6.9倍。 也就是说 一个 成年人 将近 七年 不吃不喝 才能够 养 一个孩子, 几乎 是 全球 最高 的。 而 日本、 美国、 加拿大 这些 低 生育率 的 发达国家, 最多 也就是 G D P 的 3到4倍。
现在 养 孩子 难, 但 它 不会 一直 难 的。 这里 有一个 大方向 我们 可以 看到 了, 就是 中国的孩子 在 吃 穿 上用 上 的 花销 其实 花 不了 多少。 真正 养育 成本 拉上去, 最 花钱 的 只有 两个 部分, 一个 是 教育, 一个 是 房子。 我们 国家 的 义务教育, 这部分 的 学费 其实 并不 花 多少钱。 那 所谓 的 高昂 的 教育 成本。 中间 夹杂 了 是 很多 额外 的 支出, 比如说 像 补习班、 学区房、 特长班, 算算 这是 一大笔钱。 K 12最火 的 时候 每年 能 融 几百亿。 但是 教育 是 老百姓 的 立生 之 本, 它 火 过, 但 它 不会 一直 在 火, 现在 双 减 已经 实施 了 几年 了, 我们 看到 教 培 融资 今年 整体 不到 20亿, 那 二三年 还 出了 教 培 处罚 的 暂行办法, 进一步 压缩 了 孩子们 补习 的 成本。
不仅 是 教 培 上学, 也是 中国 有 3000所大学, 9万所 高中, 15万所 小学, 29万个 幼儿园。 这些 教育机构 减少 的 速度 肯定 比 孩子 减少 的 速度慢。 未来 可能 有 将近 2分之1的 人 可以 接受 高等教育。 我 举 个 例子, 就是我 自己 孩子 的 幼儿园, 在 他们 这 一届 今年 毕业 之后, 从 这个 幼儿园 升 小学 之后, 整个 幼儿园 的 学生 人口 将 会 减少 一半, 就 这 一届 占 了 一半。 所以 在 未来 即将 开始 的 从 幼儿园 开始 的 这个 呃 学生 减少, 会 逐渐 传递 到 小学、 初中 和 高中。 有 家长 现在 需要 为了 孩子 上学 费尽心思, 没完没了 的 去 抢 入学 名额。 未来 可能 这种 情况 会 越来越少, 而 住房 只会 更加 的 宽松。
我在这里 大胆 说一句, 就是 下一代 的 孩子 几乎 不需要 担心 没 地方 住, 因为 别的 事情 可能 会 发生 改变。 但是 人口 这个 地方 就 很 有意思, 就是 去年 出生 的 人口, 前年 出生 的 人口, 它是 不可能 再 增长 了, 它是 一个 既成事实。 经过 住建部 的 统计, 中国 现在 一共 有 6亿栋 城乡 的 房屋建筑 和 80多万 处 的 市政 设施。 这里 的 6亿是 栋 不是 套, 对比 中国人 的 14亿人口 的 总数 以后 住 应该 肯定 是 没问题 的。 而 住房 和 教育 这两块 已经 非常 确定, 以后 会有 非常 多 充沛 的 资源, 这 是一个 确定 的 事情。 房子 的 总量 在那里 这 是一个 继承 的 事实, 学校 的 总量 在那里 也是 一个 继承 的 事实。 换句话说, 孩子 贵 养 孩子 难 的 这个 时代 可能 逐渐 就会 过去。
我们 国家 改革开放 至今 四十多年, 我们 现在 享受 的 这些 基础设施、 社会服务, 是 我们 一代 又 一代 积累 了 半个世纪 的 成果。 设计 的 时候 是 为了 满足 14亿人 的 衣食住行, 还有 一些 超前 的 规划。 为了 支持 巅峰 时期 每年 2000万个 新生儿 的 健康 的 成长, 而 孩子 现在 减少 了, 能够 支持 这 2000万新生儿 的 资源 就会 逐渐 凝聚 到 现在 每年 八九 百万 新生 的 孩子 身上。
我们 不用 去 猜测 或者 推论, 只是 简单 的 罗列 一下 这些 事实。 我们 就 知道 以后 下一代 获得 的 资源 将 比 现在 充沛 的 多, 但 归根结底 养 孩子 这个 问题 本质 上 不是 钱 的 问题。 现在的社会 人 总是 在 衡量 成本、 衡量 利弊、 衡量 收益。 养 孩子 他 不是 一个 投资, 不是 一个 交易, 不是说 今天 你 养 他 就是 为了明天 让 他 回来 养 你。
人是 一种 社会动物, 它 有 不同 的 社会 属性。 我们 首先 是 别人 的 孩子, 然后 是 别人 的 朋友, 别人 的 老师。 等 我们 有了 自己的 孩子, 成为 了 父母, 在 这个 抚养 孩子 过程 当中, 你 其实 就是 多了一个 去 体验 父母 这个 社会 属性 的 机会。 学会 承担 更多 的 责任, 享受 下一代 的 悲欢, 体验 一种 全新 的 人生啊。 这个 或许 才是 我们 生 孩子 真正 的 隐藏 意义。 21世纪 生 孩子 才是 性价比 最高 的 事情。 让 思想 自由飞翔, 我在 育才 号 等你, 2024年 我们 再见,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