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15 刘家琨 | “在所有的建筑中我最喜欢井”

Vol.15 刘家琨 | “在所有的建筑中我最喜欢井”

2019/5/18
logo of podcast 第一季 中国当代建筑师

第一季 中国当代建筑师

Shownotes Transcript

一言一吾** 这是一档富有人文价值和美学品味的自述类音频节目**,提供趣味性&有价值&有启发的新知。 节目邀请当代具有创造力、思想力和启迪力的代表者——他们来自不同领域,学贯中西、长于跨界、乐于分享,或旁征博引,或梳理脉络,或回溯自我,呈现自述者的灵感来源和自我塑造中的吉光片羽。 第一季 中国当代建筑师** Vol.15 刘家琨 | 在所有的建筑中我最喜欢井** 在中国当代建筑师中有影响力的优秀建筑师不少 但是真正能用一种美学风格影响中国建筑格局的建筑师,刘家琨算一个 春日成都,伴着老妈兔头的麻辣香味 我们走进了一幢90年代的居民住宅楼 第6层,是家琨建筑事务所 迎接我们的是三只中华田园猫 刘家琨说喜欢成都这种市井的烟火气 建筑师刘家琨在做建筑设计之前 很难想到他是一名文学工作者 作品曾和北岛的作品同时刊登在《花城》杂志 当年一同写作的朋友欧阳江河、翟永明、韩东等 如今已是文学圈大师 他的作品文风细腻,观察入微,总能捕捉稍瞬即逝的真实 转身进入建筑 他总是试着将地域文化与现代主义交汇 在建筑中交织出别具一格的作品 他说:“在所有的建筑中最喜欢井”**** 井有空间,有功能,有氛围,有生命··· 但不以形为重 建筑中他更看重生命的永恒 他步履不停,时而有新动作 无论何时,刘家琨豪情始终在胸 建筑师 刘家琨 刘家琨**,建筑师,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关注社会现实、尊重地域文脉、融入现场环境、提炼民间技艺,带着现实感解决当代建筑事宜。作品曾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等众多国际展览,并担任英国伦敦蛇形美术馆2018位于北京的首个国际展亭委任项目的设计师,多次在中外重要国际期刊出版。 他的作品更多的表达了中国民众公共生活与城市文化空间相互交织的关系。** 内容提要 写作往事** 我毕业就分配到成都设计院,但是当时我对建筑还没有真正感兴趣,然而进入设计院也就是一份工作。 青年时期的刘家琨 在九十年代初,直到我开始设计罗中立和何多苓的工作室的时候,我就身体力行的接触到另外一种设计方式,我感受到这才是我要的那种做建筑设计的方式。 何多苓工作室 建筑师:刘家琨 罗中立工作室 建筑师:刘家琨 九十年代自己做设计工作室的情况很少,因为当时的中国没有先例,但是我当时想:“ 不能再用设计院那种方式来做建筑了,我需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做!” 青年时代 刘家琨和朋友们 很莽撞的从设计院出来,尽管当时朋友们也会说如果继续在设计院,应该会有一个看得见的光明前途。但是那不是我喜欢的方式! 刘家琨(右一)与何多苓(左一)翟永明(左二) 直到1996年,我安心把我的构思多年的小说《明月构想》完稿,当时想在很投入的做建筑之前,把一些存在心里面的东西写出来,也算是一个交代。然后就可以全力以赴的投入建筑设计中。 《明月构想》小说作品 刘家琨和朋友们 上世纪80年代的刘家琨 当然如果可以继续写作,我会把设计的工作中断半年,然后再恢复到写作状态。因为写作和建筑设计不一样,建筑设计师是一个跟很多人打交道的状态,像跳进河里;而写作其实是一个私密的状态,有点像河岸上的自我思考。 青年时期 刘家琨 其实我还算是勤奋的建筑师,只要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推进事情,我就比较自由。 刘家琨 如果舞台不亮,自己修炼放光;不能海阔天空,那就深深挖掘。 ——刘家琨 鹿野苑石刻博物馆,成都,2002年,摄影:存在建筑

胡慧姗纪念馆 摄影:家琨建筑

西村大院 摄影:陈忱 出品人:朱丽康 、钱厚琳 音频视频剪辑:李志雨 图片:源自于网络、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 提供 特别鸣谢:离地影像 @郭勇 第一季特别鸣谢 : 李翔宁 特邀合作伙伴:一筑一事、有方、马蹄设计、 青年建筑、建筑学院、建筑师疯人院 独家音频合作平台:喜马拉雅 FM 本文为《一言一吾》版权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转载事宜,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