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21.如何拯救萧条的电影业?

21.如何拯救萧条的电影业?

2024/12/31
logo of podcast 电影巨辩

电影巨辩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老马
Topics
老马: 我分析了1930年代好莱坞电影产业在大萧条背景下如何实现复苏,并总结了十个主要原因。首先,内容方面,好莱坞准确把握了观众的趣味变化,迅速形成了新的类型体制,例如改编自成功小说或舞台剧的高成本电影、歌舞片、女性电影、喜剧片(包括感伤喜剧、无政府主义喜剧、神经喜剧)和恐怖片等,这些类型片或贴近现实引发共鸣,或提供幻想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其次,好莱坞在1931年到1933年期间放松了审查制度,电影尺度加大,吸引了更多观众。再次,罗斯福新政的政策,虽然最初旨在反垄断,但在当时为了刺激经济,暂时放宽了对垄断的监管,这使得大片厂可以运用一些垄断手段,例如打包发行,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此外,电影公司内部也进行了优化,从传统的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提高了效率。同时,高管减薪,降低了公司支出。影院方面也采取了多种措施,例如双片连映、降价、赠送吃喝、抽奖等,来吸引观众。最后,禁酒令的取消也间接地促进了电影产业的复苏。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好莱坞电影产业在短短两三年内就摆脱了大萧条的困境,并迅速复苏。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1930年代的好莱坞电影产业能够迅速从大萧条中恢复?

好莱坞通过多种策略迅速恢复,包括开发新的电影类型如歌舞片、放宽自我审查、利用政策红利如反垄断暂停、打包发行、双片连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影院创新营销如降价和抽奖,以及禁酒令的取消。这些措施共同帮助好莱坞在2-3年内走出大萧条。

好莱坞在1930年代大萧条期间如何通过内容创新吸引观众?

好莱坞通过开发全新的电影类型和内容吸引观众,如歌舞片、女性电影、感伤喜剧、无政府主义喜剧、神经喜剧、社会写实电影和恐怖片。这些类型片要么贴近现实生活,引发观众共鸣,要么提供白日梦般的娱乐,帮助观众暂时逃避现实。

罗斯福新政对好莱坞电影产业有何影响?

罗斯福新政通过暂时放松反垄断政策,允许电影公司进行垄断操作,同时要求保障劳工权益。这一政策红利帮助好莱坞大片厂通过打包发行、双片连映等手段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而在大萧条期间实现自救。

好莱坞在1930年代如何通过影院创新吸引更多观众?

影院通过多种创新手段吸引观众,如双片连映、降价、半价优惠、女士白天免费、赠送吃喝饮料以及在影院抽奖。这些措施降低了观众的观影成本,增加了观影的吸引力,帮助影院在大萧条期间维持和增加客流量。

禁酒令的取消对好莱坞电影产业有何影响?

禁酒令的取消使得市中心的酒店、餐馆和娱乐场所重新活跃,连带增加了电影院的人流量。人们晚上出门娱乐的机会增多,增加了观影的可能性,从而对电影产业的恢复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Chapters
本期节目探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萧条现状,并以1930年代好莱坞在大萧条背景下的自救为例,分析其经验是否适用于中国电影。节目指出,虽然面临的经济下行背景相似,但电影作为媒体的地位已发生变化,好莱坞的经验未必适用。
  • 中国电影业当前面临严重萧条
  • 90年代末中国电影业曾经历更糟糕的时期
  • 好莱坞经历过两次重大危机,一次是30年代大萧条,一次是60年代末片场体系解体
  • 30年代好莱坞与当下中国电影业面临的困境有相似之处,但电影的媒体地位已发生变化

Shownotes Transcript

各位电影巨辩的听友,2025年新年好,感谢过去一年半的陪伴。感谢支持电影巨辩的第一个付费专辑「为了华语电影」)(点击左边链接)。

中国电影在当下面临一个核心问题:产业极度萧条,该怎么办?

我们对此无法回答。因为我们不可能对一个虚假的问题,得出真实的答案。

真实的答案,需要对应一个真实的问题。

中国电影产业为何萧条,如何振兴这个产业,这就不是一个经济学能够回答的真实问题。

本期节目探讨了历史上最典型的一次电影产业在经济下行背景下如何振兴的真实案例,即1930年代发生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中,好莱坞的产业自救。

美国电影产业在1930年代和当下的中国电影产业面临的局面,各方面都很像,但仍有一个最大的不同。所以我们最后的结论是,他山之石,并无用处。

主播:

老马:一个中年影评人,在播客领域重新出发。关于电影,了解的东西还不算少。

阿吴:也是一个中年影评人,也要在播客领域重新出发,有很多观点挑战多数人的常识。

详细时间轴:

01:48 最糟糕的时代

  • 90年代末比现在更糟糕
  • 美国电影的两次危机
  • 口红效应的失效
  • 经济危机虽迟但到
  • 有声电影的经济利弊
  • 广播吃饱
  • 罗斯福插刀
  • 米高梅履险如夷

12:38 好莱坞如何度过危机?内容为王

  • 开发全新的电影内容和类型
  • 从名著改编的优质电影
  • 有声片最伟大的发明:歌舞片
  • 巴斯比·伯克利的歌舞片
  • 女性电影是一种类型吗?
  • 「堕落的女人」
  • 30年代的大女主电影
  • 感伤喜剧
  • 无政府主义喜剧
  • 神经喜剧
  • 社会写实电影
  • 比现实更恐怖的恐怖片

33:42 放宽自我审查

  • 海斯法典先停停
  • 搞点暴力色情
  • 两年窗口期,续命成功!

35:41 搞搞垄断

  • 罗斯福的政策红利
  • 反垄断暂停
  • 各退一步,保障劳工权益
  • 高管减薪
  • 明星降酬

40:08 打包发行

  • 强制性打包发行合法化
  • 独立片商被牺牲

42:33 双片连映

  • 大片厂让步
  • 养活一批小片厂
  • 间接促进B级片形成

44:42 现代企业制度

  • 犹太人的家族企业
  • 华尔街不懂拍电影
  • 引入职业经理人
  • 派拉蒙的破产重组
  • 内部制片制度的优化

49:13 微创新

  • 友善的米高梅
  • 剪辑概要
  • 萨尔伯格发明试映制度
  • 撕剧本是为了节约成本

52:27 机智的影院

  • 买一赠一
  • 半价优惠
  • 送吃送喝
  • 看电影就是买彩票

54:01 禁酒令的取消

  • 晚上终于有人出来玩了

55:24 总结:萧条能否逆转?

  • 电影的媒体地位有无变化?
  • 中国电影的两次复苏
  • 经济问题,还是意识形态问题?
  • 普通周期,还是历史周期?

推荐关注: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