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资深媒体人之一;《幸福的拉扎罗》等8期嘉宾;豆瓣号“蜉蝣”):7.5分“梦和记忆哪有那么清晰的对位关系,毕赣把这些符号拍得太实太清楚了。”
雷普利(“凤凰电影”前编辑;《大象席地而坐》等29期嘉宾):7分“这部电影文本非常复杂,但视听语言是严重短板,我必须要重新调整我在《路边野餐》里曾对毕赣怀有的那种期待了。”
波米:6.5分;“这才是一部低门槛艺术电影应该有的样子,它很适合被用作入门心理学的教辅材料。”
(音频后期制作:Siyuan/波米;编辑排版:效愚)
平均分: 7
本期节目流程与目录:节目时长:1小时56分半;
开场曲目:《墨绿的夜》(南方二重唱);
第24秒-第2分钟:嘉宾信息介绍;
第2分钟-第7分钟:影片信息介绍(无剧透);
第7分钟-第8分半:三位主播综合优缺点为影片打分(无剧透);
第8分半-第38分钟:嘉宾“蜉蝣”和“雷普利”先聊影片缺点,波米谈优点 (涉及剧透):
1、主播蜉蝣认为影片的缺点集中在毕赣的自我重复以及对经典艺术片的照搬与模仿;
2、主播雷普利觉得影片在声音细节上存在严重不足,林强的配乐非常套路,3D更是毫无必要。而且所谓“弗洛伊德命题”在当今世界电影是一个过时而传统的主题,该片未能受到戛纳电影节肯定并不意外;
3、波米觉得影片的优点是没有门槛:这就是《路边野餐》的通俗版,符号安插浅显但准确,2D片段过场设计非常出色;
第38分钟-1小时24分钟:交换意见,嘉宾“蜉蝣”和“雷普利”谈影片亮点,波米谈问题(涉及剧透):
1、蜉蝣仍然肯定了毕赣清晰明确的作者性,2D段落整体非常出色;
2、雷普利觉得影片的文本构建了“四重梦境”:本片其实是《盗梦空间》式的电影,并推荐听众以齐泽克的《变态者电影指南》进入这部电影;
3、波米觉得影片的问题恰恰在于“仪式感”建立的失败;而影片的工业技术呈现也远非完美,尤其3D部分存在摄影、音效、台词等多方面技术问题;
1小时24分钟-尾声:外延环节:
1、毕赣导演前作《金刚经》以及与本片结构相似的《榴莲榴莲》推荐和简评;
2、漫谈导演毕赣;
尾声曲目:<アザミ嬢のララバイ>(中岛 みゆき);
影片《地球最后的夜晚》重要信息:本片推断分级:PG-13级;内地是否有2D版:本片为部分2D电影:后段约60分钟的长镜头为后期转制3D格式,其余部分为2D格式;(提示:据反映,部分索尼双机放映系统出现与拷贝不适配的问题,若在影片放映前段2D部分发现字幕出现3D式重影模糊现象,请及时要求放映工作人员解决,否则可能对后半段3D效果造成严重影响。)院线版是否存在删减:无;片尾是否有彩蛋:无;内地是否有IMAX版:无;内地是否有全景声版(Dolby Atmos):仅在3D部分为全景声音效;
『迷魂记』( 1958 )
『长夜漫漫路迢迢』( 1962 )
『伊万的童年』( 1962 )
『飞向太空』( 1972 )
『潜行者』( 1979 )
『重庆森林』( 1994 )
『南国再见,南国』( 1996 )
『三峡好人』( 2006 )
『变态者电影指南』( 2006 )
『盗梦空间』( 2010 )
『金刚经』( 2012 )
『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 2012 )
『寻找小糖人』( 2012 )
『地心引力』( 2013 )
『爆裂鼓手』( 2014 )
『路边野餐』( 2015 )
『山河故人』( 2015 )
『罗曼蒂克消亡史』( 2016 )
『霹雳香蕉』( 2016 )
『榴莲榴莲』( 2017 )
『罗马』( 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