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盛志民,电影导演、监制 *本期节目录制于2020年8月20日,北京
本期主要内容: 在本期播客节目中,资深电影人关雅荻与电影导演盛志民进行了一场深入且富有启发性的对话。节目从两人的友谊开始,关雅荻和盛志民回忆了他们十几年的友谊,从电影到运动,从合作到个人成长,话题广泛而深入。以下是本期节目的核心内容和观点总结:关雅荻与盛志民的友谊始于电影圈,但他们通过共同的运动爱好——跑步而更加亲近。两人分享了他们在运动中的经验和体会,尤其是跑步对身心的益处,以及运动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从事电影创作。关雅荻提到,运动不仅是为了健康,更是为了更好地投入到电影事业中,这种观点得到了盛志民的认同。节目讨论了新冠疫情对中国电影行业的巨大冲击。盛志民谈到,疫情初期的焦虑和不安逐渐被对行业未来的思考所取代。他指出,电影行业的创作者和从业者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独立制片人和年轻导演。关雅荻补充说,疫情迫使大家重新审视传统的发行渠道和商业模式,线上发行成为一种新的可能性,这不仅是对现有困境的应对,也是对未来行业发展的探索。盛志民分享了他在疫情期间对电影创作的思考。他认为,尽管顶尖导演和大制作电影受影响较小,但中小体量的电影制作面临更大困难。盛志民强调,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创新和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变得尤为重要。他提到自己的新作《冲撞》,这是一部关于中国青少年冰球运动的电影,通过展现不同背景的孩子们在冰球场上的奋斗与成长,探索青春、梦想和现实的碰撞。关雅荻和盛志民深入探讨了线上发行的潜力。关雅荻指出,传统影院不应是电影发行的唯一渠道,线上平台的崛起为电影提供了新的生存空间。盛志民则认为,疫情促使更多的电影人开始思考多元化的发行方式,并且这种思考可能会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和创作模式。他们一致认为,线上发行不仅是对电影回收渠道的扩展,更是对观众观看习惯的尊重和适应。节目最后,盛志民表达了他对电影创作的热情和坚持。他分享了自己在《冲撞》中的创作初衷和过程,并谈到在制作中如何平衡商业需求与个人表达。他相信,电影不仅仅是娱乐产品,更是一种文化表达和社会观察工具,通过电影可以引发观众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讨论。时间轴: 00:07 关雅荻和盛志民分享了他们因电影和运动结下的长达十余年的友谊,展示了深厚的个人和职业联系02:18 盛志民讨论了如何通过长跑等体育活动来提升自身的电影创作灵感和体力耐力,表达了运动对于艺术创作的积极影响24:40 探讨了线上发行对传统电影院商业模式的挑战及可能性,如何通过新的发行方式来适应现代观众的消费习惯37:20 盛志民分析了网络平台如何影响电视剧的制作逻辑,特别是在内容创作和观众互动方面带来的变革51:16 讨论了独立电影在不同回收渠道,如欧洲院线和美国DVD市场的生存策略,以及这对独立电影未来的重要性53:10 盛志民表达了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引起观众对社会问题的讨论,例如年轻人的独立性和社会阶级问题58:56 讨论了体育和电影如何在情感上引起共鸣,通过体育比赛的紧张激动来比喻电影的情感冲击01:07:45 关雅荻阐述了新技术如线上发行对电影行业的冲击及其历史背景,强调这是一个行业发展和适应的过程 ———————————————————— 「横跨10年,500期,1000小时」 中国电影·播客体口述编年史合辑【关雅荻·中国电影2020-29】 本专辑包括2020年开始录制的如下几类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