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HoP 465 Modern Times: France and the Netherlands in the 17th Century

HoP 465 Modern Times: France and the Netherlands in the 17th Century

2025/3/16
logo of podcast History of Philosophy Without Any Gaps

History of Philosophy Without Any Gaps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P
Peter Adamson
Topics
我将探讨17世纪法国和荷兰的政治和宗教环境,以及这些环境如何塑造了这一时期的哲学。法国,尽管在路易十四等君主的统治下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但其内部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地区差异,这给统治者带来了挑战。同时,法国也面临着来自哈布斯堡王朝和教廷等外部势力的压力。法国君主试图巩固权力,并在欧洲舞台上保持自主性,这预示着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 17世纪的法国长期处于战争状态,国内的弗龙德内战与对外战争密切相关。高额的税收用于支付战争费用,引发了国内起义。法国政府通过向贵族出售荣誉和特权来筹集资金,这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贵族,但也使得王室依赖于这种收入,削弱了其权力。法国的权力结构并非完全符合博丹所描述的绝对主义理想,议会对王权有一定的制衡作用,但这种制衡作用有限。 宗教方面,16世纪法国新教(特别是加尔文教)的传播导致了巨大的动荡和宗教战争。南特敕令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宗教冲突,但这只是皇室在激进天主教徒和胡格诺派之间妥协的结果。在黎塞留成功压制胡格诺派之后,新教徒的权利逐渐被削弱,最终导致了枫丹白露敕令的颁布,以及大量新教徒逃离法国。 法国天主教内部也存在着各种冲突,例如与虔诚派和詹森派的冲突。法国教会强调其对教皇的独立性,这被称为高卢主义。任何威胁法国教会教义统一的事物都将受到威胁,因此当局对耶稣会、虔诚派和詹森派等教派感到担忧。 荷兰的情况与法国有所不同,荷兰在脱离西班牙统治后,其南部的地区仍然是天主教占主导地位,而荷兰则在奥兰治亲王的领导下获得了独立。荷兰的政治思想家反对奥兰治家族的专制统治,但同时又支持荷兰的整体实力和财富。荷兰发展了自己的民族起源神话,并将其与全球扩张联系起来。荷兰与其他欧洲国家竞争殖民地,并在印度尼西亚等地取得了成功,但也犯下了暴行,例如对美洲原住民的奴役和屠杀。 荷兰也存在宗教冲突,例如亚米纽斯派与荷兰改革宗教会之间的冲突。17世纪初,荷兰出现了一个由再洗礼派、福音派和灵恩派组成的松散联盟,他们成立了宗教学院(学院派),强调理性在解释圣经中的作用,这可能为启蒙运动的反教权理性主义铺平了道路。 法国和荷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思想和人员在两国之间自由流动。法国对荷兰的入侵并未取得决定性胜利,但两国之间的联系仍然很紧密。许多逃离法国的胡格诺派都去了荷兰,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荷兰经济的繁荣。笛卡尔也曾加入了对抗西班牙的荷兰军队,他的思想对荷兰、法国乃至更远的地方的哲学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Deep Dive

Chapters
This chapter explores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French monarchy in governing a diverse nation in the 17th century. It discusses regional variations, the attempts of central authority to exert control, and the balance between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flicts. The role of taxation, the taming of the nobility, and the concept of absolutism are also examined.
  • Regional variations in France challenged political unity.
  • The French monarchy sought to exert control over the entire nation.
  • Heavy taxation led to internal conflicts like the Fronde.
  • The monarchy raised funds through indirect taxes and selling titles.
  • The concept of absolutism, as argued by Jean Bodin, is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he French monarchy.

Shownotes Transcript

我是彼得·亚当森,您正在收听由伦敦国王学院哲学系和慕尼黑LMU大学支持提供的哲学史播客,网址为historyofphilosophy.net。今天的节目是“现代时期:17世纪的法国和荷兰”。

一个关于戴高乐将军的著名故事说,他曾不耐烦地评论道:“在一个有246种奶酪的国家,你怎么能治理国家?”法国的多样性长期以来一直挑战着政治家们。有一次,路易十四国王在皮卡第(距离巴黎仅约50英里)时,遭到人群的围攻,甚至无法理解他们在抗议什么。尽管这些人与凡尔赛之间距离很短,但他们的方言对他来说却是难以理解的。

当我们思考即使是相对较近的过去时,我们往往低估了地区差异。在17世纪,印刷文化才刚刚兴起,识字率才刚刚开始上升到我们可能认为的现代水平。像收音机、电视和互联网这样的统一力量甚至还遥不可及。从政治上讲,欧洲各地的局势也比我们现在习惯的更加分散。

我们所说的德国只是一个由许多小邦组成的拼凑物,这些小邦属于更大的神圣罗马帝国联邦。相比之下,路易十四和17世纪的其他法国君主有机会统治统一的法国政治领土。尽管如此,仍然存在以地区议会形式的分权政府,巴黎与各省之间的文化差异也超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奶酪和方言种类。

共和国的不知疲倦的公民尼古拉·佩雷克(Nicolas Perrec)肯定是在夸大其词,他说住在普罗旺斯就像流亡一样,被利比亚的沙子包围着。但这句话仍然充分说明了法国国家中心与外围之间的对比。17世纪法国的政治故事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个问题定义的,即中央君主权力试图控制整个国家。

法国国王希望最终的决定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君主制也非常关注在哈布斯堡王朝和教廷等其他势力的反对下,维护其在更广阔的欧洲舞台上的自主性。至少在这方面,可以说,这一时期的法国预示着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

或多或少像我们今天所知的那样,法国是政治、经济和宗教事务的主要推动者,而不是像皮卡第这样的小地区,或像神圣罗马帝国这样更广泛、更松散统一的实体。但正如我所说,国王严密守护的权力一直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压力。

我们可以在路易十四和本世纪其他大多数国王(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与他同名)最关心的两个领域看到这一点。这段时期路易的次数比1963年金斯曼乐队的热门歌曲《路易路易》还要多。这两个领域是:首先是战争和经济,其次是宗教。从17世纪中期开始,法国就处于不断的战争状态。

在国内,发生了一场名为“弗龙德”的重大内战,持续时间从1648年到1653年;在国外,法国卷入了一系列战争。从1660年到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只有一个十年(1720年代)国家没有处于战争状态。

国内和国际冲突密切相关,因为“弗龙德”和许多其他较小的起义很大程度上是由君主征收的沉重税收引起的,而这些税收正是为了支付在国外的战争费用。到本世纪末,王室开始通过关税和国家垄断等手段筹集更多资金,这是一个巧妙的举动,因为这些措施比直接税收更不容易引发暴乱。

另一种筹集资金的方法是向贵族收取荣誉和特权的费用。虽然这听起来像是白拿好处,但贵族们显然认为,为头衔和司法任命这种软实力支付巨额款项是合理的。路易十四尤其以有效地驯服贵族而闻名,他将他们融入凡尔赛宫的新宫廷文化中,在那里,地位完全取决于他的恩宠。

作为额外奖励,他还让贵族们慷慨解囊,以获得被他操纵的机会。主要缺点是王室开始依赖这笔收入。降级贵族变得困难,而且像任何商品一样,特权只有在稀缺的情况下才有价值。因此,国王们卖官鬻爵的时间越长,这些虚无缥缈的区别就越不值钱。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发展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专制主义的问题。

这是我们之前讨论过的事情,尤其是在我们研究让·博丹时。这位法国政治理论家在他的《共和国六书》中论证说,国王拥有绝对权力,这意味着他是政治实体内制定所有法律的最终权力来源,即使他经常将这种权力委托给下属。

任何其他权力都不能通过制定或更改法律来约束君主,因为权力必须赋予单一立法者。如果不止一个立法者并且他们意见不一,这将导致无法解决的冲突。17世纪的法国国家并没有完全达到专制主义的理想,因为议会需要在法律生效前确认国王提出的法律。

理论上,对国王权力的这种制衡只是为了确认新法律与旧法律不冲突,不会造成法律矛盾,但当然,议会利用这个机会推迟法律的注册。孟德斯鸠等一些作者将议会视为对王室特权的重要制约。但事实上,他们几乎没有能力限制王室权力。

理论上,还有一个适当的代表大会,即所谓的“三级会议”,但从1614年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夕),国王都没有召集它开会,所以对于我们在这个系列中考虑的时期来说,它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因素。结果是,这一时期的法国君主制与博丹的想法相差不大,尤其是在在位国王聪明、有魅力且积极主动的情况下,例如路易十四,但情况并非总是如此。

有两个时期,在位国王是儿童,他的母亲担任摄政王:玛丽·德·美第奇代表路易十三,安妮·奥地利从1643年到1651年,因为她的儿子路易十四在他前任去世时只有五岁。当然,当时对女性统治有些不满,里希卢和马萨林两位红衣主教大臣在各自的摄政时期掌权并非巧合。

如果您一直在关注日期,您会注意到“弗龙德”也恰好在安妮·奥地利的摄政时期爆发。实际上,红衣主教黎塞留,或者用他的全名来说,让·德·普莱西,他是黎塞留公爵,因此通常以他的名字而闻名,他可能是17世纪法国继太阳王路易十四之后最著名的政治家。

我们不需要深入研究黎塞留的政策,但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其中一项政策是努力将胡格诺派(或法国新教徒)作为一种有意义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彻底击败。他做到了这一点,但并非没有巨大的暴力。臭名昭著的是,对胡格诺派据点拉罗谢尔的围攻导致该市27,000多名居民中超过一半的人死亡。这将我们带到了我们的第二个主要主题:宗教。

如果法国有246种不同的奶酪,那么它就经历了同样多的关于耶稣的冲突。新教,尤其是加尔文教在法国的传播,导致16世纪发生了巨大的动荡。1572年的圣巴托洛缪节大屠杀只是在更广泛的暴力和宗教战争背景下最值得注意的单一事件。

这种冲突,即使没有结束,也至少在1598年的南特敕令中大大减少了。根据这项法令,新教徒的政治地位得到维护,他们过去对国家的所有不法行为都被赦免。做出这一决定的国王是亨利四世,他本人在1593年就从新教改信天主教了。

人们怀疑他的真诚。正如老故事所说,亨利本人解释说,巴黎值得一场弥撒。事实上,亨利并非什么感情丰富的理想主义者。他曾经叹息说,他不得不购买臣民的忠诚,而不是得到他们的忠诚。南特敕令符合这种务实的政治计算。

这看起来像是天主教统治者做出的优雅和宽容的姿态,但实际上,这只是王室长期以来试图在更狂热的天主教徒(他们想反对胡格诺派)和胡格诺派本身之间妥协的众多尝试之一。他们中的一些人是强大的贵族,对数百个法国城镇拥有官方或非官方的权力。

由于人们也可能怀疑新教徒可能不是天主教国王的忠实臣民,因此胡格诺派倾向于强调他们对王室和法国国家的忠诚。因此,我们发现一位新教论战家皮埃尔·德·穆兰坚持认为,南特敕令甚至没有必要,因为国王可以依靠无条件的服从。在他的王国里,法国国王就像他家里的主人一样。亨利和他的继承人必须决定对这种忠诚宣言感到多么放心。

你可能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在黎塞留成功镇压胡格诺派之后,新教徒的权利逐渐被削弱。在路易十三统治下,《米内斯敕令》确认新教徒可以作为合格的王室臣民,但通过阻止他们持有设防据点或组建政治集会来削弱他们的政治地位。后来又取消了更多权利,例如担任任何政治职务、监督教育课程或与天主教徒结婚的权利。

新教教堂受到检查,如果国家官员不喜欢他们发现的东西,有时会被摧毁。然后最终出现了1685年的枫丹白露敕令,更广为人知的是废除南特敕令。所有新教宗教仪式都被禁止,天主教洗礼成为强制性的,如果新教徒选择移民而不是改宗,那么他们必须留下七岁以上的儿童。

为了确保遵守,使用了令人深恶痛绝的“traconade”做法,即新教徒有义务在其家中接待士兵。也许你曾经有过像17世纪的士兵一样不受欢迎的客人,他们的全部工作就是让你痛苦不堪,但我非常怀疑。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大约有15万新教徒逃离法国,这还不包括已经离开的许多人,例如哲学家皮埃尔·佩尔,他在1681年塞丹新教学院关闭后逃离。法国天主教徒最初对这场胜利欢欣鼓舞,但当他们意识到许多改宗者实际上内心仍然是新教徒时,他们的热情减退了,这与近一个世纪前亨利四世改宗时遇到的担忧相同。

但我不想让你认为这一时期的法国天主教徒把所有时间都花在担心法国新教徒身上,因为他们也花了很多时间担心他们的天主教同胞。故事的这一部分与早期现代英国发生的事情有点像一面镜子。在那里,国家认可的圣公会坚持一套相当传统的习俗和教义。

尽管其信徒大概不会欣赏我这样描述他们,但你可以认为英格兰教会提供了一种在尽可能保持天主教的同时拥抱新教的方式。然后,这种温和的基督教版本不断受到更激进的改革家(如清教徒)的攻击,他们认为圣公会充其量是半途而废,最坏的情况是虚伪。

在法国,我们发现了类似的动态。君主制当然维护天主教正统信仰反对新教,但也维护天主教温和派反对那些他们认为狂热或极端的人。其中包括所谓的“虔诚者”,他们的强烈和私人的灵性以及与圣经和上帝的个人相遇往往会让更倾向于体制的天主教徒感到不安。

这种灵性将在17世纪末达到静修主义运动的高潮,它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天主教。人们可能会想到像伊拉斯谟、特蕾莎·阿维拉和耶稣会创始人依纳爵·罗耀拉这样截然不同的角色。说到这里,耶稣会与他们的法国同教徒的关系也有些尴尬。他们曾被放逐,但在1603年受到欢迎,并建立了一所名为“拉弗莱什”的皇家学院。

在这里,青少年学习拉丁语和文科,学习课程可以获得大学学位。这所学校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因为在那里接受教育的学生包括笛卡尔和他的朋友梅森。这个地方对亨利四世来说如此珍贵,以至于他留下遗嘱,在他死后,他和妻子的心脏将被埋葬在拉弗莱什。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他在1610年被一位拒绝相信国王改宗真诚的天主教徒暗杀时,一些小册子作者指责耶稣会是幕后黑手。批评者认为他们的地位模棱两可,一位作者抱怨说,该组织既不完全是世俗的,也不完全是神职人员的,就像雌雄同体一样。

耶稣会以其严谨的思想和对天主教神学教义的直率辩护而闻名,包括坚持具有道德意义的自由意志。正如圣奥古斯丁在古代所教导的那样,我们需要上帝的恩典才能行善并获得救赎,但真正自愿的人类努力也发挥着作用。我们不仅仅是上帝预定的傀儡,就像加尔文主义者所说的那样。在这个问题上,至少在天主教徒中,另一个让法国统治者担心的群体是扬森派。

这个群体以荷兰移民科尼利厄斯·扬森的名字命名,强调人类对恩典的依赖。同样,扬森派也不会喜欢我这样描述他们,但你可以认为他们尽可能多地接受加尔文神学,同时仍然保持天主教。扬森写了一篇大量的论文来捍卫他的观点,意味深长地称之为《奥古斯丁》,这表明他渴望遵循奥古斯丁的教义。

扬森主义变得有争议,当局镇压了它有影响力的宗教场所,例如波特罗亚尔修道院。甚至还出现了一场激烈的二级争议,关于扬森在他的书中究竟声称了什么。这一时期法国宗教的现代学者评论说,没有一个扬森派人士声称持有归因于他们的信仰。

虽然所有这些当然与基督教历史比与哲学史更相关,但它也将在我们的故事中发挥作用,因为主要的法国思想家安托万·阿诺和布莱兹·帕斯卡是扬森派。在所有这些争议中,对法国君主来说最重要的事情与其说是任何一种教义的真理,不如说是法国君主和教会维护他们认为正确的任何教义的权利。

历史学家谈到高卢主义,意思是法国教会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教廷,同时仍然属于天主教的范畴。与政治事务一样,目标是实现统一,而不是允许法国内部存在过多的多样性,同时也要抵制任何外部势力(在这种情况下是教皇)强加的统一。

任何威胁到法国或高卢教会教义统一的事情都威胁到这个计划,因此人们对耶稣会(可能是罗马的代理人)以及虔诚者和扬森派等派系感到不安。

两位支持高卢主义的知识分子是杜普伊兄弟皮埃尔和雅克。所谓的“杜普伊内阁”是一个与红衣主教黎塞留合作促进这一事业的学院,它坚决捍卫君主在政治和宗教方面的要求。顺便说一句,佩雷克向杜普伊兄弟抱怨说,住在各省就像身处利比亚沙漠一样。尽管他似乎与世隔绝,但他确实认识所有人。

负责执行高卢正统信仰的机构是巴黎大学的神学系,更广为人知的是索邦大学。早在13世纪,巴黎神学家就一直在尽最大努力将宗教观点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并将这些观点与一个被清除其更成问题的方面(如对世界永恒的信仰)的亚里士多德哲学版本联系起来。

我在之前的节目中提到,在早期现代时期,亚里士多德主义最终停止成为欧洲哲学史上的主导力量。但如果情况确实如此,那也是在索邦大学的强烈反对下。他们实际上在1624年说服议会要求教授亚里士多德,这引发了一部讽刺作品,说经院哲学家禁止血液在我们的体内循环,因为这违反了亚里士多德的正统观念。

当然,大量的非亚里士多德主义思想仍然出现在印刷品中。还有很多在宗教上大胆的思想。鉴于索邦大学、议会和君主都在努力阻止尴尬和创新教义的传播,这是如何发生的?这是一个我们将要回到的问题,但简短的答案是,虽然可以申请皇家许可来出版书籍,但也可以直接出版书籍,看看会发生什么。

这可能会引发没收违规材料等制裁,但思想警察很难跟上出版商的步伐。此外,许多这些材料是在国外出版的,通常是用法语出版的,法语逐渐取代拉丁语成为我们可以称之为欧洲知识分子“通用语”的东西。我们可以在共和国的书信中追踪这一过程,在那里我们看到信件大多是用白话写的,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当然使用拉丁语。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法国国家无意中导致了法国文学在国外的产生,因为他们将如此多的作者和出版商赶出了这个国家。他们去了哪里?通常是荷兰。

从荷兰印刷机中印出的书籍最终遍布欧洲各地,包括法国。一位教士对这种情况大发雷霆:“在荷兰,他们只是愚蠢,从那里来的书是如此乏味和无礼,以至于我不知道一个有点品味的人在阅读时怎么能不呕吐。”但不同意的法国同胞名单很长。

名单的首位可能是贝勒,正如我已经提到的,他逃到荷兰,寻找一个更适合追求他的信仰和哲学的地方。他称荷兰共和国为伟大的“难民之弧”。另一位移民谈到阿姆斯特丹说:“各种民族都受到这个城市的接纳和欢迎,在那里他们可以自由居住,而无需对他们的宗教进行任何调查。”因此,多年来,许多离开法国的胡格诺派,尤其是在废除南特敕令之后,最终都去了那里。

本世纪最臭名昭著的激进思想家巴鲁赫·斯宾诺莎住在荷兰也并非巧合。他出现在那里是因为犹太人也从欧洲不太宽容的地区(包括伊比利亚半岛)前往那里。自从1492年西班牙驱逐犹太人以来,这种情况就一直在发生。斯宾诺莎的家族就是一个例子,他们属于阿姆斯特丹的葡萄牙犹太人社区。

但即使在荷兰,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说或发表任何话。在这里,也存在审查制度的尝试,一旦我们深入研究斯宾诺莎的著作及其更广泛的影响,这将变得相关。就像在法国一样,荷兰宗教机构都在努力识别并尽可能执行正统信仰。

扬森派因在恩典教义上过于接近决定论而在法国引起轩然大波,而在荷兰,雅各布·阿米纽斯的追随者(被称为抗议者)因过于热衷于强调自由意志而引起轩然大波。他们拒绝了对加尔文主义(因此对荷兰和胡格诺派新教)至关重要的预定论。

荷兰改革宗教会并没有让每个人自己决定要思考什么,而是安排了一个委员会来解决这个问题,即著名的1618-1619年多特会议。它在多德雷赫特举行,当时荷兰语称为多特。抗议者在这个会议上被击败并被逐出教会。但是,再次表明几乎每一个宗教立场都可以从两翼受到攻击,改革宗教会也遭到那些认为他们不够热心的人的反对。

在17世纪初期,由再洗礼派、福音派和灵修派组成的松散联盟发起了一种第二次宗教改革。他们创立了宗教学院,称为学院,这给属于该运动的人们起了个名字。他们是学院派。再一次,这种宗教发展对哲学的演变并不重要。

有人认为,这些特别激烈的基督教徒最终占据了一个强烈的理性主义立场,因为他们认为,在没有关于其含义的特殊启示的情况下,需要独立运用理性来解释圣经。这可能为我们与启蒙运动相关的反教权理性主义铺平了道路。

荷兰能够成为这种新教争议的背景,这要归功于它在上个世纪脱离西班牙的成功。南荷兰仍然主要是天主教,这大致是您现在可以在比利时和卢森堡找到的地区。在威廉·奥兰治的领导下,荷兰在摆脱西班牙统治的枷锁后获得了独立。“奥兰治亲王”从未被接受为我们刚刚看到的法国国王那样的最高统治者。

他们的权力受到长期存在的荷兰共和主义精神的抵消,人们非常重视各个城市的自主权。像皮特·德·拉·库尔这样的政治思想家抨击奥兰治家族的暴政。但这些共和主义思想家可以同意促进荷兰整体的权力和财富。成为爱国者,或者我们可能有点过时地说民族主义者,而不想看到国家的权力集中起来,这是完全可能的。

荷兰人甚至发展了一种民族起源神话,将他们的祖先追溯到巴塔维人,这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自豪地抵抗了罗马的军队。为了纪念他们,他们将荷兰东印度群岛的首府命名为巴达维亚。这座城市位于今天的印度尼西亚,现在被称为雅加达。这将我们带到了荷兰人普遍同意的另一件事:为了变得臭名昭著地富有而扩大他们在世界各地的影响力。

他们的商人与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英国人和法国人竞争,在全球各地建立殖民地,并且取得了不小的成功。荷兰人战胜葡萄牙人,成为印度尼西亚的主要欧洲强国。他们控制着日本和波斯的港口,在南非建立了开普敦,在西非建立了几个定居点,同时与西班牙和葡萄牙争夺在美洲的立足点。

正如您无疑所知,纽约市最初被称为新阿姆斯特丹,由荷兰人在1625年建立。由于老对手西班牙是殖民地竞争中如此重要的竞争对手,荷兰人无情地将他们描述为残酷的暴君,责备他们残酷地奴役美洲印第安人。然而,荷兰人也犯有屠杀和奴役他们在亚洲殖民冒险的受害者的罪行。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一位为这种做法辩护的知识分子本人就是来自加纳的前奴隶,名叫雅各布斯·卡皮坦。在关于非洲哲学史的播客系列中,奇克·杰弗斯和我介绍了卡皮坦令人不安且标题不言自明的作品《论奴役,这并不与基督教自由相矛盾》。这是我们接下来偶尔会遇到的一个问题的早期例子。

我们将遇到一些作者,他们本可以在本系列关于早期现代哲学的节目中得到详细介绍,但只会得到略微提及,因为他们已经在我们的非洲哲学系列中进行了处理。早期现代时期的其他例子包括安东·威廉·阿莫(另一位最初来自加纳但作为哲学家在18世纪德国活跃的思想家)和伊格纳修斯·桑乔(他出生在一艘奴隶船上,但最终成为18世纪伦敦的一位成功的商人兼作家)。

在这个背景下再次提到这些人物,以便您可以了解他们在欧洲哲学更宏大的故事中的位置,但要了解完整的故事,请查看其他剧集。无论如何,您现在应该对为什么我将法国和荷兰放在一起讨论有所了解。尽管当时欧洲思想和人员流动自由,但这两个地方之间的联系尤其紧密。

尽管法国发动的许多战争包括路易十四对荷兰的入侵。由于包括神圣罗马帝国在内的其他欧洲大国的援助,荷兰设法击退了这次袭击,这场战争没有得出任何结论性的结果。但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这两个国家不仅仅是交易炮弹和骑兵冲锋。移民也在来回流动,尤其是在从法国到荷兰,最常见的是为了逃避宗教迫害。

事实上,荷兰经济的最初繁荣发生在1590年代,这帮助荷兰成为一个全球殖民强国,这可能部分是由于来自法国和其他地方的新教难民涌入。几十年后,一位年轻的法国人来到北方,加入荷兰军队对抗西班牙人。

说实话,我认为他的到来并没有对经济产生多大影响,但他开始在那里发展起来的思想,将会对荷兰、他的祖国法国以及其他地方的哲学事业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位年轻士兵的名字当然是勒内

我花了近15年的播客时间才讲到他,但等待现在结束了。或者至少在几周后就会结束,因为我们将在下一次《无任何遗漏的哲学史》中,通过回顾他的生平和作品来介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