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莎老师讲机器人之只剩三年可活,改头切喉让自己变机器人“永生” 欢迎收听丽莎老师讲机器人,想要孩子参加机器人竞赛、创意编程、创客竞赛的辅导,找丽莎老师!欢迎添加微信号:153 5359 2068,或搜索微信公众号:我最爱机器人。如果被诊断出渐冻症,在身体完全不能动之前你会做什么?英国有一位患有渐冻症的机器人专家,他选择让很多人称之为疯狂。“既然我快不能动了,早晚都会死,不如把自己改造成仿生人吧!”2016年,英国著名计算机和机器人专家Peter博士注意到了一些奇怪的事情。他的脚趾突然不会动了。去阿拉斯加旅游的Peter还没有任何异常,几周后 ,这位纤细的学者在洗完澡后打算甩一甩腿上的水,但在有了这个想法后,腿却在原地一动不动。Peter非常费解,他觉得自己开始像没电的遥控器一样,有时没反应,有时反应微弱。不久后,事情开始恶化了。他的行走能力变弱,身体总是不能按照脑子里想的去做。他被诊断出渐冻症,大概只能活3年。作为拥有计算机学位,人工智能硕士学位和机器人博士学位的人,他发现接到诊断书后的他,与大多数患者的反应不同。Peter是英国计算机研究的顶尖学者,他多年的职业生涯里几乎获得了英国各种行政部门,世界各国政府,银行和大企业的机密访问权——来帮助他们寻找系统漏洞,提高安全系数。他迅速在脑子里过了医生对他未来的预期:坐轮椅,不能动,不能说话。这些是可能靠技术解决的,现在应该制定一个计划。他并不想只在轮椅上默默等死。peter并不是什么科学怪人,他一直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Peter认为既然结局都是死,不如利用自己的病和自己的技术,去探索会对未来人类有用的科技领域。说得露骨一点,Peter博士把自己的死亡当做了一次科技实验。当然,作为计算机科学家,他知道该如何利用,并怎么利用技术。他想突破人类能达到的极限,用科技延长他的生命,最终的目的是成为一个“仿生人”Peter。这不是在玩游戏,也不是什么大片。Peter博士说到做到,在患病的当年就开始了对自己身体的改造计划。他试图利用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和其他高科技,探索能改变那些“被年龄、健康状况、身体残疾等因素限制”的人们的生活。渐冻症患者会逐渐失去面部肌肉的控制能力,而老年渐冻症患者的身体衰退速度是极快的。也就是说,不久后Peter博士将失去做一切面部表情的能力,当然开口说话也是不可能的。为了先解决这个问题,Peter博士根据自己的形象,与英特尔公司合作,开发出了一款逼真的虚拟替身,可以说话,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系统改变表情。而虚拟头像的声音是则是他虚拟合成出来的,虽然不是自己的原声音,但是听上去与本人的音色没有什么差别。接下来,他要解决的是控制问题。在病症末期,渐冻症患者注定无法移动四肢,操纵“替身”需要使用眼球移动控制电脑屏幕。之前霍金先生有使用到这个技术,但是当时只停留在操纵单个计算机的层面上。Peter的案例中改进了眼球跟踪技术,使自己可以只用移动眼睛就能操控多台不同的电子产品。而屏幕上的Peter虚拟形象负责传达他想表达的内容。这与霍金的声音系统有一些区别。霍金利用光学传感器,在屏幕上打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文字,并通过声音合成器朗读出来。这样交流比较缓慢,Peter电脑上的虚拟系统可以让AI学习Peter的说话方式。通过预设情景,选择对话。比如如果有人进来,你可以直接进入一些自发的交谈。当然,这些技术的开发成本是很高的,但由于Peter是业内人士,他有足够的说服力让大公司相信这种技术可以在未来使用到更多领域。在患病之前,他因为搞科研多年有高度近视,在患病初期实验眼球跟踪技术时,他必须配戴隐形眼镜。但Peter心里清楚,不久之后他也会失去佩戴隐形眼镜的能力。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去医院做了激光矫正近视手术,现在他至少拥有了完美的视觉,操纵电脑不是问题。当然,改造不止如此。今年是他确诊后的第二年,他正在努力用机械代替他的所有器官,以便在日后尽量做到独立生存,而不是依靠护士和家人。为了解决移动问题,他联合设计了一个可以让他快速移动,平躺,甚至站立的酷炫轮椅。轮椅也加入了Peter设计的眼球跟踪技术,可以直接自己控制。包括他家里的床,小型升降机,都已经被改造成了可以用眼睛移动的高科技。至此Peter博士完成了他通往仿生人Peter1.0的第一个阶段。以半机械人的状态出现在人们面前。有可能看起来太过吓人,但对于Peter来说,他实在不想满足于“能活一天是一天”的状态。“我不要只是活着,我要茁壮地成长。”今年10月,他再一次做出了过于大胆的决定。他要再冒一次险。经过24天的重症监护,他切除了自己的喉头,这可以阻止后期因吞咽困难使唾液呛入肺部的可能性,避免未来的危险。尤其是冬季感冒,咳嗽会流鼻涕时,会造成十分危险的状况。喉咙切除后,他的声音完全由虚拟的peter1.0代替,使用微型呼吸机进行呼吸。他估计,原本医生认为他只能活到今年年底,但经过了一系列有前瞻性的计划,他也许还能再活十年,或者说至少Peter2.0可以再活十年。还是和以前一样,他把自己的处境看作是一个拥抱科学的机会:我很感谢科技。我因此仍然可以传达情感和个性,我仍可以伸出手触摸我爱的人。也许在未来我不是唯一这样的患者。”“所以我计划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全电子合成人。一部分硬件,一部分软件;一部分数字技术,一部分模拟技术。并且可以让人一直升级,研究这些技术。”“我没有死,我正在改变。我会努力以这种方式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