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红楼梦》作者之谜,真假《红楼梦》?

《红楼梦》作者之谜,真假《红楼梦》?

2024/11/27
logo of podcast 历史剥壳|张志浩播客

历史剥壳|张志浩播客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张之浩
Topics
张之浩:本期节目探讨了围绕《红楼梦》作者和版本流传的百年争议。从传统认知的曹雪芹著高鹗续写后四十回,到现代红学界对这一观点的重新审视,节目梳理了胡适、程伟元、高鹗等人在红楼梦研究中的贡献与局限。节目中,张之浩详细分析了程伟元和高鹗活字印刷《红楼梦》的历史背景,以及他们序言中所包含的信息。他指出,程伟元声称见过120回本,但只收集到部分残缺的后四十回,这并非完全虚构。张之浩还探讨了胡适的考证方法,以及他利用张问陶的诗注等外证,以及《红楼梦》文本内部矛盾(内证)来质疑高鹗续写后四十回的观点。节目也介绍了其他红学家试图寻找证据证明曹雪芹生前存在完整120回本的努力,例如,通过富察明义的诗歌与《红楼梦》情节的关联性,以及舒元伟版本和周春《月红楼梦随笔》中提到的120回本。节目最后总结了现代《红楼梦》版本的特点,它整合了不同版本的文本,导致前后割裂感。张之浩还对不同红学家的观点进行了客观评价,并鼓励读者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欣赏《红楼梦》。 张之浩:节目深入探讨了《红楼梦》版本问题的复杂性,以及不同红学家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解读。节目指出,现代出版的《红楼梦》版本并非完美无缺,它整合了不同版本的文本,导致前后割裂感。张之浩分析了胡适的考证方法,以及他质疑高鹗续写后四十回的逻辑。他同时介绍了其他红学家试图证明曹雪芹生前存在完整120回本的努力,并对这些证据进行了客观评价。节目还探讨了程伟元和高鹗活字印刷《红楼梦》的历史意义,以及他们序言中所包含的信息。张之浩指出,程伟元和高鹗并非单纯为了赚钱,也包含着传播和保存经典的意图。最后,张之浩总结了《红楼梦》版本研究的持续探索过程,以及不同版本带来的不同阅读体验,鼓励读者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欣赏这部经典作品。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高鹗曾经被视为《红楼梦》的篡改者,如今却被认为是保全《红楼梦》的大功臣?

高鹗原本被认为是篡改《红楼梦》的人,但现代研究认为他参与了整理和出版工作,使得《红楼梦》得以保存和传播,因此被视为对《红楼梦》有保全功能的历史功臣。

胡适对《红楼梦》的研究有哪些主要贡献?

胡适确定了曹雪芹与《红楼梦》作者的关系,并否定了后40回出自曹雪芹之手,认为高鹗的续书可能是书商所为。

程伟元和高鹗是如何合作整理《红楼梦》的?

程伟元和高鹗在乾隆56年用木活字印刷了《红楼梦》,程伟元负责搜集前80回和部分后40回的残本,高鹗则协助整理和校对,最终出版了120回的《红楼梦》。

为什么胡适不相信程伟元和高鹗的说法?

胡适通过外证和内证质疑程伟元和高鹗的说法。外证是张问陶的诗注,提到高鹗补了《红楼梦》;内证则是《红楼梦》判词与后40回情节不符,认为后40回可能是续写而非曹雪芹原作。

脂砚斋的批注在《红楼梦》研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脂砚斋的批注提供了关于《红楼梦》后40回情节的剧透,但由于这些批注与现行的后40回情节不符,许多红学家据此认为后40回并非曹雪芹原作。

富察明义与曹雪芹的关系如何?

富察明义是曹雪芹的朋友,据说曹雪芹晚年的创作得到了富察明义的场地和酒的支持。富察明义还写过20首绝句咏叹《红楼梦》,其中部分内容与现行120回的情节吻合。

为什么《红楼梦》的版本会出现割裂感?

现代出版的《红楼梦》前80回基于首抄本系统,后40回则基于程伟元和高鹗的版本,两个系统的差异导致了读者感受到的割裂感。

俞平伯晚年对《红楼梦》的看法有何变化?

俞平伯晚年承认胡适和他自己腰斩《红楼梦》有罪,而高鹗和程伟元保全《红楼梦》有功,体现了他不断修正观点、趋向真理的学者态度。

Chapters
本段落探讨了百年来红楼梦研究的演变,从最初曹雪芹著高鹗续的定论到如今对高鹗的重新评价。
  • 百年红学研究的演变
  • 高鹗从“跳梁小丑”到“大功臣”的转变
  • 对《红楼梦》作者和版本的不同解读

Shownotes Transcript

人类对红楼梦的开发不足 1%虽然大家可能听说过很多红学家大家也知道红学研究也历经百年了

好像很多红楼梦的问题都已经形成定论但就是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年代我们这一代人就眼看着这个红楼梦的很多看似是定论的东西被推翻了如果大家家里面有一些比较老的红楼梦的书的话你会发现它会写着曹雪芹著高恶序相信现在很多朋友也

持有这样的知识这可能来自于中学的学习因为很多人对于文史知识的学习一般也就是在中学阶段工作以后对这种没有直接可以让自己变现的知识也就不太关注了所以很多上了年岁的人都知道好像《红楼梦》是有两个作者前八十回是《红楼梦》的

正牌作者曹雪芹后 40 回是一个跳梁小丑我还听过很多种解释有的人说是他要挣钱有的人说是他要去修改《红楼梦》的主旨说是给人家删减了 阉割了那个人叫高鄂是他续的但是如果您现在买一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其实很多地方出版社也是这样了他已经改了叫做曹雪芹著物

不知道是谁续了然后高鄂成为原整理而且高鄂给洗白了这个白到什么程度呢他从一个跳梁小丑现在基本上已经成了一个大功臣了而这个不是一家之言啊这已经是一个比较广泛的认可了

红炎所就是红楼梦研究所的诸多专家那里已经达成了相对共识这是咋回事呢其实我们作为红楼梦读者对于这些版本学作者也不是特别关心主要看里头的情节但是关于这里头的反转关于这里头的神仙打架红学家之间的典故也非常有意思那话就得从有一位老先生开始说起了

就是胡适胡适给整个《红楼梦》的研究有两个比较大的贡献第一个就是他确定了曹雪芹这个人跟《红楼梦》作者之间的关系还有就是胡适基本上否定了后 40 回是出自曹雪芹的版本他倒没有百分之百说是因为什么挣钱干嘛这些话但是他话里话外就是说高恶叙书可能是书商所为

哎刚才不是还提到一个城委员的人呢怎么不提他了呢城委员这个人呢比较可怜他呢不太出名他不如高个高个后来做了官了这个

身份阶层差距比较大所以陈列元在历史上是一个资料特别少的我们就老百姓普通人后来可能也做过一些幕僚什么的高鄂不是高鄂人家已经是做过大官了故事还得从乾隆 56 年开始说起

乾隆 56 年那年的冬至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一直在民间抄来抄去传来传去的我们现在叫它《红楼梦》其实当时名字叫什么都不太清楚就有一本秘密的书这本书大家好多人都看过但是也是一些达官贵人才能看得起因为以前抄书这个东西还是比较贵的

人力成本智商的成本所以很多人虽然抄着看但是在一个小范围传播但是在乾隆 56 年那年的冬至有一个叫程卫元的人和一个叫高鄂的人他们用木活字印刷了

所以这个版本在很多历史上研究就叫成本因为它不止印过一个版本它后来第二年又印过一个版本所以五六年东治那个版本叫成甲本五七年二月那个版本叫成乙本我说这个五六五七指的是乾隆五十六五乾隆五十七啊

这个方便大家记因为一会我们要聊年份的问题我要说公元多少多少年大家容易记混大家记这个比较小的数字乾隆五十六 乾隆五十七你看这不是木活字印刷吗这个是不是要卖钱这个地方我给大家科普几个知识古代人他有几个终极的目标主要是做官这些知识分子

有这么一个口诀吧叫刻他一部稿纳他一个小称他一称教读书求功名干嘛呢第一个你得做轿子咱们就说买部车嘛咱们得出门啊得有个派头享受一定的级别对不对生活第二呢纳他一个小就是纳妾

以前虽然说三妻四妾但你不能说老百姓随便就可以纳妾不行得有一定的功名有一定的身份才能纳妾但是还有一个就刚才说的刻他一部稿就是你要在历史上留下你的名字证明你曾经来过这个世界

你要把一些自己的诗集啊文章啊课程书稿这个课书稿啊在明清时期尤其是清朝一般指的是雕板印刷因为雕板呢第一个它可以印的多关键是印的好看字迹也清晰啊也不容易出错啊但是大家能感觉到它就比较贵所以你得当官了你得有钱做教了你才能

但是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比如说一些湖州人在苏州他们做商业买卖大家都知道在明清时期尤其是清朝苏州的出版业非常发达他们就是为了挣钱为了挣钱你也得多印就印两个不行

而且因为得漂亮所以也是刁板陈伟元和高鄂他们是活字印刷不是刁板印刷虽然他们自己写序说自己什么捐克一个版本但其实那就是一个说法实际上他们是活字为什么活字呢他们没钱他们那个时候在北京属于

今天话说叫什么异地高考战级高考他们应该是东北人然后他们来北京参加会试在这准备考试呢没什么钱第二呢他们就是喜欢爱好所以他们既叼不起那个板

也没打算掉版他们就觉得你买那个抄本太贵了还不如自己搞一个活字让它印出来这样可以更好的传播保存更关键的是当时他们看到的很多抄本版本不一他们自己做序的时候说了说版本不一我顺便说一句今天我们去买《红楼梦》的书不管你买人民音乐出版社的版本还是各地方的出版社的版本你可以关注一下很少有把

高厄成员的序就当年他们印成家本成一本的序给印出来的比较少因为可能是一个历史原因

当年他们俩是属于坏人嘛对吧这个篡改红楼梦删减红楼梦的坏人所以他们那个序都是骗子的话不能听但是有些版本上还是可以查到的比如说一些影印本啊也比较专业的版本啊你可以看到那个序这个序呢我给大家来稍微说一下啊有几个比较关键的信息先说这个程美媛的序吧

陈文元首先他说这是第一个《红楼梦》在当时很受欢迎但不知道是谁写的他里面也提到了有个叫曹雪芹的人他经过一些增删但是他不知道曹雪芹就是作者这个是后来胡适先生考证出来的

然后呢他就说到了一个关键信息注意啊他说他见过 120 回的这个回目但是呢当时市面上传的比较多的就是 80 回这后 40 回传的就很少他经过了十几年的搜索哎呀去各种的地方搜索呀找啊他也就找了 20 来回

而且还比较残很多地方可能都破损了有污渍有一次他在一个走街串巷的卖古董的商人那找到了十多回他觉得跟这二十多回像损宝结构一样能对上他就整理出来了一下

当然他不是一个人整理的他说了他跟他有个好朋友叫高鄂一块整理高鄂也写了一个序他也说了他当时本来是要参加高考的但是在这儿备考特别的枯燥乏味然后他的好朋友就跟他说要不你帮我一块来整理整理这个书吧就是我们感觉到了吧程本源是一个死忠红米高鄂是一个会整理古籍的人但是他也很喜欢《红楼梦》但是肯定是程本源叫的他

大家听到这就能猜得出来他俩最后谁能考得上一定是高厄考得上

程文元肯定考不上确实高高后来考上了程文元的心思全在搜罗各种书上来了但是我再回顾一下关键信息程文元说了他见过 120 回的回目就说明了当时是有一个成文版的 120 回的是写完了这本书的有人说你不能这么讲那他可不可能是先写了个回目他但是其实并没有写完不大可能

因为古人写书啊他一般是先写内容写完内容之后呢再去分回目

分完回目以后再去想回目的名称回目的名称一般是概括回目的内容或者是概括回目部分的内容或者是去说一下回目当中最精彩的一个情节所以如果你要是写不完就写不出回目来古人写小说没有那种先写回目再写内容的方式人不是小学生写作文先写一题目我的爸爸不是这种再

在这个序言当中还有一些重要信息你比如说高鄂就提到了就即便市面上存在的前 80 回比较好搜集但是他没有定本什么叫没有定本就是谁也不知道他们自己手里面的 80 回是真的还是假的

换句话说呢在没有看印红楼梦之前那个小范围的高额传播的这个抄本系统当中谁也不知道哪个是最合适的哪个是最靠前的抄的东西是一塌糊涂但是好在呢抄的版本比较多我们都知道抄书这件事情你别说红楼梦了

古代就是你抄个史书抄个经书它都有抄错甚至是恶意修改的地方你像这种小说抄错恶意修改的地方就更多了

有的时候呢,抄书的人水平有限,也会造成很多问题。比如说有个叫蒸锅铺本,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啊,也叫馒头本。赶集庙会的时候呢,蒸包子的蒸馒头的小伙计,他呢识一些字,但他肯定不是很有学问。他呢就一边蒸馒头,一边呢就抄点书,所以他在抄书的过程当中,他就是想当然。

抄书的时候那个错误犯的非常的低级所以大家不要觉得好像是只要是抄写的版本有直言斋评语的啊它就一定非常的漂亮非常的接近操作人员的原意就跟我们现在很多说出土了一个文献那这个文献的水平就一定比后世的文献水平高吗啊

不一定高鄂成员他们在生活的那个年代曹雪晴已经去世了曹雪晴大概是乾隆 27 年去世的他们出版这个书的时候是乾隆 56 年但是他也比咱们现在看到的抄本系统要多所以他们在前 80 回校定这个书的时候心里有谱虽然每个版本抄错的东西都有

可是我们版本多呀我们可以互相比较啊比如说有一个错误只在这个版本当中出现在人家其他版本当中就没有那么可能就是他抄错了的对吧但是高额成本原在序当中也非常诚实的说啊

这后 40 回就不行了这后 40 回首先手里面的版本很少刚才不是讲了吗成为人有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在一个走街串巷的挑着袋卖古董的那种人手里收了十多回他就没有一个可以去比较刊物的一个基础所以他们也感觉到了

就是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已经不太一样了这后四十回从笔法上情节上用词上好像跟前面不太一样但是由于他们手里版本太少他们即便感觉到不一样他们也不敢删不敢剪

他们也只能按部就班的把它留下来放在这这就是成语言高恶在出版的时候的那个序言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成语言高恶的这次出版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就是那个抄本系统抄的还是杂乱无章你这有三四十回你这有三四十回凑出来有七八十回它怎么能够保存下来呢近代我国百年历史动荡战乱很有可能《红楼梦》咱们就永远看不到了

如果没有这次看印我们很可能就跟这个名著说再见了而这次活字印刷印刷出来以后第二年由于大家太喜欢它了

马上就有书商看准了这个机会开始进行了雕板印刷所以很多人说成本源高额他们是为了挣钱其实这个就不攻自破了他们那个活字印刷印出来质量较差但是人家专业的商人就是雕板印刷乾隆 57 年成甲本出版的第二年就已经有苏州湖州的商人开始雕板印刷了历史上还有记载有一位福建的巡抚

他监考的时候不好好监考自己就带了一本那看但是我说了这么一堆胡适先生不相信

胡适先生说这是胡说八道这骗子胡适为什么不相信这些话呢我不知道大家刚才听完之后你们相信不相信高额成本源说的那些话胡适不相信有两个逻辑点这两个逻辑点可以分成内政和外政胡适呢有一个口号叫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是他一个做学问的方法

具体来讲我先通过一些证据或者我认为的证据获得一个观点然后我在这个观点的引导下再去寻找一些符合它的证据这个外证跟内证的关系大概就是这样胡适从《红楼梦》的书外得到一个证据证明《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写的然后他再去《红楼梦》的书里找一些文本上可以印证这个观点的

内容比如说啊胡适他就考证到在嘉庆年间有一个叫张问陶的人他写了很多诗他的诗的后面呢有注释这个张问陶呢是高鄂的朋友他在一个注释当中就明确的写到说这个高鄂我的这个好朋友他补了红楼梦红楼梦后八十回据蓝树所补这个蓝树就是高鄂的一个号或者说字这就是他的逻辑原点你看

有人说了他得捕捉红楼梦然后他再进行内政的考察什么叫内政呢我举个例子比如说很多人看红楼梦的时候可能也听说过这种说法这个红楼梦的判词后面的情节对不上是吧你比如说贾宝玉本来你不是厌倦可举吗不罪心功名吗你怎么考试下了还考中了什么情况史香云在知厌债评语当中说史香云和这个精气灵有关系

那怎么后面这个金麒麟就写没了呢他不是应该跟贾宝玉或者是跟魏若兰有关系吗还有香菱的判词不符呀凤姐的判词不符啊这不就是内政吗外政加内政就说明你们就是这个假的你们就是把红楼梦给腰斩了你把红楼梦给删改了人潮血型的原意并不是这样而且胡适书啊说说你陈美媛也太会吹牛了这么多人都找不到后思思维

怎么你就那么巧呢你就在那找到一个一个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人那也太巧了吧你看我我研究的这个假续本我就不是这么巧

我是登了个广告我说我想要这个版本什么的大家有没有能找得到我出趟差回来就有人得到了你看我这个就不是很巧大家听的也挺巧的是吧但是巧不巧的只有他们感觉这个咱们不能算证据但总体来讲就是从胡适开始以及胡适的很多的学生就跟高额成员杠上了

这就是我们经常在中学课本里面学到的那个高恶叙书的来源说到这儿我们就可以停一下说到这儿大家觉得是胡适在撒谎呢还是高恶和陈永元在撒谎呢其实历史上各有拥顿给大家介绍介绍今天我讲的都是洪学家研究的结果不是我的判断比如说支持胡适先生的人就特别多他就说出了首先这个知厌斋的批语

它里面出现了大量的关于后世情节的剧透直眼斋是一个真正的和曹雪芹生活在同一时空甚至还参与了《红楼梦》的创作他肯定看过《红楼梦》的全本那么他的批注应该是个铁律那么他的批注里面很多就与后四十回不符啊所以

我们站在知厌斋角度上就可以否调后 40 回这一派的学者从胡适先生到于平博先生到周汝昌先生冯奇雍先生等等都是这种观点当然还有一些红学家也是大名鼎鼎

他们主张去找证据他们的逻辑是这样的如果说我们能够找到一个时间节点这个时间节点在高厄成本源勘印《红楼梦》之前然后也有人看到了这 120 回也跟高厄成本源说的那个差不多那我们起码可以证明高厄文成本源没有撒谎比如说他们就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历史上有一个曹雪芹的朋友叫傅察明义啊你听这傅察这不是一般的姓啊他是傅察皇后的应该是侄子吧他爹应该是跟傅察傅同族兄弟的这个关系今天北京市动物园就是当年人家傅察明义的一个一处别墅啊特别有钱啊

这个复查名义呢据说跟曹雪芹关系不错还有人说呢这个曹雪芹晚年的这个创作就是由复查名义来提供场地和酒的啊就是曹雪芹很爱喝酒这个复查名义呢就写过一个二十首绝句来涌探这个《红楼梦》他写这个诗的水平啊很一般啊甚至呢格调也不高但是在最后三首的

而且他们很多结局

和现行版的 120 回的那个情节是吻合的那么换句话说在曹雪芯活着的时候就有人看到了一个比较完整的 120 回这个证据就是这种猜想一个很重要的来源

我举一个例子啊复查名义的有一首诗当中他描绘了一个场景贾宝玉呢坐在床上内围里面呢是他的妻子他的妻子未破瓜还保有处女之身但是呢他却和一个十几岁的一个少女相谈甚欢而且里面还有什么鬼魂相遇的事情

很多人觉得这首诗不好理解但其实这首诗它跟《红楼梦》的后面的 109 回吧贾宝玉跟刘武尔之间的情节比较吻合这个未破瓜的人可能说的就是薛宝钗贾宝玉跟薛宝钗之间一直没有发生过夫妻关系然后他跟这个小女孩聊天这个小女孩其实就是武尔

他为什么跟小女孩聊天呢是因为他想遇到黛玉大家都知道刘五儿啊跟黛玉很像他跟秦文很像这里面可能是贾宝玉他太想黛玉了所以他就错把五儿当场的黛玉说了一些疯话 痴话 傻话这个情节就和 120 回的情节是有关系的当然了关于诗歌的解读跟情节的解读那又不是铁证了

我们还得找到一些更加有用的证据又有红学家找到了这样的一个版本历史上有一个叫舒元伟的人他有一个《红楼梦》的版本做了序他那个序写的是偏文这个本子俗称叫《舒序本》这个《红楼梦》版本也很厉害它里头也写到了 120 回的回目而这个版本的时间是在乾隆 54 年

我们注意我们刚才提到的刊刻成甲本的时间是乾隆 56 年这个是在那个版本出现的前两年就也有人看到了 120 回还有我们刚才提到的那位福建巡抚监考的时候偷看《红楼梦》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典故来自于一个叫周春的人他写了一个叫《月红楼梦随笔》

他这个随笔当中提到他有一个朋友叫杨婉庚花重金买了两个版本一个是 80 回的叫石头记一个是 120 回的叫红楼梦

而这两个版本呢只是微微的有所不同这个事情发生在乾隆 55 年就是这个杨婉庚给周春讲的那个福建巡抚监考的时候看红楼梦的故事那这个故事肯定要比乾隆 55 年还得早所以你看啊起码可以说明一个事红楼梦可能就是有 120 回 120 回的回目就是写出来了

所以我们不能说程文元高恶他那个 120 回是骗人的至于那个张问淘的外政呢也站不住脚

他说我的好朋友补了红楼梦后面的东西所以这个补呢你没有办法直接就定义它是续写有可能人就是一个看教的工作也可以叫丁补所以这个补这个字很暧昧不能完全作为外证这个大胆假设的基础要是发生了动摇你后面的小心求证好像就很尴尬了所以我们不能说程凯元声称自己看过 120 回红楼梦是骗人的

甚至啊反对程委员的人他们的很多话也印证了程委员高额可能没有撒谎比如说有一个叫爱新觉罗玉瑞的人他就认为啊

成为人高恶虽然没有撒谎但是他们可能上当了他们搜集到的那个后四十回版本可能水平不高但是即便这样他自己也说了那后四十回的回目和高恶成为人说的那个是一致的是很像的只不过内容可能他们收集的版本不太好

所以你看这么多铁证在此呢所以我们才有了今天大家买到的那个红楼梦的书上就把已经用了很多年的高鄂成文员叙书去掉了变成了曹雪芹著高鄂成文员

对吧你整理的好不好那是你的水平问题但是高个成人员基本上已经从一个恶意的篡改者叙述者变成了一个起码对《红楼梦》这个作品有保全功能有历史大功绩的这么一个人那么后面这 40 回到底是不是曹雪芹写的呢现在只能存疑很多人读《红楼梦》讲说你别说这么多我就觉得不一样这个是有道理的刚才你们还记不记得我

我提到了一个细节当时杨婉庚不是购得了两个版本吗一个叫八十回石头记一个叫一百二十回红楼梦不是石头记就是红楼梦红楼梦不就是石头记吗怎么又出来俩名呢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前八十回大家都能抄得到怎么后四十回反倒

抄起来很困难呢怎么偏偏后 40 回就找不到了呢很多孔学家提出了这样的一种假设历史上啊曹雪芹可能就是写了两本书一本叫《风月宝剑》也可以称之为叫《石头记》这本书呢可能是一个早期的版本

在这个版本当中宝代爱情的故事不占太大多数文笔更多的是关于秦可卿王熙凤甚至是尤二姐尤三姐等很多风流韵逝的这么一个版本当然它也有大官员也有贾府可是比例上王熙凤秦可卿等等文字占的要更多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读《红楼梦》的时候会发现有几回完全没有宝袋出现可是写的也很精彩那这个部分可能就脱胎来自于这个比较早的版本大家可能还知道知艳斋主人曾经还建议曹雪芹删掉过很多关于吟丧天香楼就是秦可卿吟丧天香楼的这个情节这就是为什么如此重要的一个人物反倒在前面支支吾吾说不清楚

而第二个 120 回本是曹雪芹构思比较完整经过反复在石头记或者封院宝剑的基础上反复的增删改再

再加入自己的一些对于人生的理解慢慢开始给贾宝玉不断的加戏形成的这么一个《红楼梦》120 回本而这个版本啊很有可能两种原因第一种原因曹雪芹由于她的身体突发疾病骤然去世她没有完整

完成这 120 回的完全的修订和整编比如说即便在前 80 回当中也出现过很多前后不一的地方先前说元春跟宝玉就差一年第一年生了元春第二年就生了宝玉但是到元春醒清的时候两人的年龄差距一下又大了很多

而知艳斋的批语为什么和后面不符合呢很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个知艳斋第一次批语可能批的就不是 120 回红楼梦第二知艳斋虽然参与了很多红楼梦的创作工作但是曹雪芹依然有她自己的保留有很多红楼梦情节的修改知艳斋也没有看到

最后就是我们读者发挥的地方比如说贾宝玉原来是一个讨厌科举的人为什么到了后 40 回他去参加科举考试了呢这是不是一种人设崩塌呢但是有些红学家提出了这样的想法

贾宝玉后 40 回虽然参加了科举考试但他的参与方式是参加相识完成之后他头也不回的就离开了这个世界大家想一下这是一个最新科举功名利禄人要做的事情吗就好比说你参加高考然后通知单可能都有了或者根本就不查分直接就去干别的事情了这可能就是一次曹雪芹的表达

就是我完成我完成的事情然后我离开这个城市而关于香菱叛词不合处是大部分集中在故乡二字上香菱有没有犯故乡但是对于故乡的解读这几十年来尤其是最近很多的红学家也讨论不一包括奉节的叛词而我们今天出版的《红楼梦》它选择的本身就是一个割裂的版本

他既没有选择成委员高额的版本也没有办法完全选择首抄本他选择的是一个组合式编定的方法他的前 80 回是以首抄本体系下的各种版本修订整合的一个本子而到了后 40 回由于抄本系统不存在了他只能去选择成委员高额的版本

所以我们现在的读者天然就会感觉到为什么前面后面差距这么大是因为你读的本身就是两个系统你的前 80 回读的是超本系统后 40 回读的是成高系统而有一些人他们如果一开始读的就是一个完完整整的成文员高额系统比如说白先勇先生

那么他不会感觉到前后割裂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还有很多人坚持这 120 回都是曹雪芹写的研究《红楼梦》的版本问题啊虽然我们得不到确切的答案但是是一次非常好的学科训练和思维体操你要问我支持胡适还是支持陈高是支持冯奇雍先生周如昌先生还是支持白先勇先生等等我的回答是啊

我是读者我不做选择小孩子才做选择我都要成高本我也看跟成本系统假序本系统我也看

我都看我反倒是特别佩服于平伯先生晚年的一番话其实于平伯先生早期啊是坚定的反对陈伟元高恶的他认为那个就是叙述但是他在晚年的时候人生弥留之际他写下一段话他说胡适于平伯腰斩红楼梦有罪高恶陈伟元保全红楼梦有功这是大是大非

我不敢保证于平伯先生说的对我只是对于平伯先生这种学者的态度表示敬礼很多别说学者了老百姓有一个观点出现以后就誓死捍卫一辈子不改但是真正的大学者是会不断的修正自己的观点趋向真理的

就好比我们今天看到的人民文学出版社无名氏三个字写下来告诉大家问题没有解决存疑大家都有机会我是张之浩在博佑下一期节目我们再见

故事里有多少是是非非故事里有多少非非是是故事里的是说是就是不是也是这里的是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故事里的是说是就是不是也是

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故事里的事也许是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