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049 靠《活着》活着的余华新书发布,感觉正离我远去

Vol.049 靠《活着》活着的余华新书发布,感觉正离我远去

2024/10/20
logo of podcast MacTalk·夜航西飞

MacTalk·夜航西飞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池建强
Topics
池建强在本期节目中主要探讨了余华及其新书《山谷微风》。他从余华以往作品如《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作品中体现的“苦”的主题出发,分析了余华作品中所展现的现实主义和人性的光辉,并指出阅读余华作品能够给人带来力量和希望。节目中还介绍了《山谷微风》的创作背景、风格转变以及书中一些文章的精彩内容,例如《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此外,池建强还分析了余华的创作历程,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坚持写作并设定宏大目标;第二个阶段是自由写作,克服了写作障碍;第三个阶段是学习福克纳的心理描写技巧,最终完成了写作的成熟。最后,池建强还讨论了余华创作状态的变化以及他面临的挑战,并推荐了余华的另一部作品《十个词汇里的中国》。 余华在节目中谈到了自己对写作的理解和创作历程。他回应了“顶流”的称号,并谈及了《山谷微风》的创作背景和风格转变,从以往作品的暗黑、悲剧风格转向了松弛自由,强调对生活的感受和好奇。他还分享了自己在法国参加文学节的经历,以及对法国文学的评价。在谈到创作状态时,余华坦言自己最好的状态是在40多岁到50多岁之间,并表达了对过去时代感受正在远去的担忧。他还分享了童年在海湾游泳的经历,以及创作《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一文的灵感来源。此外,余华还谈到了自己对写作的三个阶段,以及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克服的方法。最后,余华还谈到了《十个词汇里的中国》一书在国内无法出版的原因,以及他对盗版现象的看法。

Deep Dive

Chapters
探讨余华小说中展现的苦难与希望,以及读者从中获得的力量。分析《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中不同类型的苦难,以及作品中蕴含的坚韧、温情和人性的光辉。
  • 余华小说主角生活普遍较为艰辛
  • 《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展现不同类型的苦难
  • 作品中苦难背后体现坚韧、温情及人性的光辉

Shownotes Transcript

你好,我是老池,欢迎收听夜航西飞节目有读者调侃自己说我终于过上了小说里的生活可惜是余华的小说这句话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余华小说的主角生活都比较苦我们在读《活着》的时候读出了一个苦字那去读许三观慢血记还是一个苦

那是真苦啊,苦不堪言但是余华老师把这种苦写了出来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苦的后面还有坚韧还有温情还有人性的光辉我在豆瓣上看到一个书评是写余华的说《活着》和《许三观慢写记》这两本书的苦是不一样的福贵的苦是生活的穷困

包括轻人离世他也没有自救的办法只能和老黄牛相依为命这种苦是哑巴吃黄连的那种有苦说不出来只能默默地承受默默地活着而许三刚的苦在于他不甘心过这样的日子他的每一次卖血都是对苦难的一种挣扎一种囚徒般的自救我做好了流泪看结尾的准备却没想到作者在最后发了一颗糖

哎 最后苦尽甘来那种苦后回甘的感觉啊非常好所以呢当你觉得生活太苦的时候呢就去读一读于华的作品啊就会重新拥有力量我想这也是于华老师作品的力量吧

今年 9 月啊也就是上个月我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阅读于华老师的作品了看了他的很多采访视频他的作品和精神世界啊充盈了我的生活日常所以呢今天我就和大家来聊一聊啊于华和于华的新书

记者在采访中谈到说您是作家圈的顶流这不是溢美之词而是事实一般人就会说什么顶流啊对吧谦虚一下或者说不屑这样的头衔但是于华老师是下意识的点点头说嗯 是的你看于华就是这么朴实无华的人啊

于华的标签是中国当代先锋派的文学代表打破了传统的语言运用方式采用错位时空等手法用血腥暴力反映人生痛苦于华发表过众多影响文坛的作品是世界文坛他的作品除了在中国畅销之外还被翻译成 40 多种语言发行于世界各地

其中活着在国内的销量目前应该超过了 2000 万册这是非常恐怖的一个数字他的作品加一块我估计每年是有几百万的销量你就想想一个专栏卖几百万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是他的一本书他的所有的作品每年加起来都会有这样一个销量这还不算电子书和盗版

我上个月之所以密集的阅读于华作品是因为这个调侃自己是靠活着活着的作家最近又出了一本新书叫做山谷微风是一本随笔集同时于华还在准备四部长篇小说我其实是非常佩服和喜欢这种长情的创作者

他们在功成名就之后,钱也有了,名也有了,岁数也大了,但是依然能够保持旺盛的创作力一本又一本像编辑法一样从兜里掏出好的作品给读者这说明了什么呢?我觉得是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一般情况下我喜欢的作家有新作品温逝的时候我在阅读他新作的同时,会把他之前的近代作品找过来交叉阅读

这种阅读体验就非常爽,就像你在炎热的夏天去吃冰润西瓜的时候你还能来点肉串和啤酒,哇,那个味道真的是只有自己才能知道啊比如说我在读《山谷微风》的时候,同时找来了他的《活着兄弟》、《第七天文成》等作品同时我还收藏了两本余华老师的签名版

他的杂文集有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我当小如鼠包括 18 岁出门远行等等那这些书呢放在一起去交叉阅读读完之后你就会发现这种人的成功啊他不是偶然的就说像于华我觉得他在文学上的成功是有其必然性人家的天赋是摆在那的你想于华这样一个高中应该都没上完是吧这个上了高中然后就直接去工作了

没有上过大学没有系统的这种写作的训练和教育等等他完全靠的是天赋和热爱像村上啊村上春树啊就是包括于华都是我很喜欢的这种长情的作家他们经常就说自己的就那么一点点才华都用来写作了获得成功呢全是靠运气和上天眷顾我觉得人家这完全是自谦的说法这两个人呢基本上都是天赋型的选手

比如说于华呢他天赋就是在写作音乐他特别喜欢音乐还有这种脱口秀对吧于华老师在采访里讲的段子真的是堪比脱口秀艺人啊除了写作那于华在音乐领域啊他的造诣也非常的深厚他写过一本书叫做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

另外就是余华老师的采访和演讲也是别具一格采访我们就不用说了有时候他演讲讲东西基本上全是脱稿就随口就来这个天赋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那像崔亮君叔他的天赋在哪呢比如说写作音乐还有长跑他在音乐领域设立很广很深写过很多本音乐相关的书

另外的话就是春树在跑步领域啊也是专家级别的人物就他那种跑量啊他每天跑每天跑 10 公里还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马拉松还跑过 100 公里的马拉松啊关键是他跑的时间长啊他能跑到六七十岁这个就很恐怖了而且他的膝盖目前看也没什么问题啊这个普通人这么跑早就废了

所以村上能够这样坚持去跑步我觉得他在跑步领域就是有天赋的简直就是个奇迹啊所以在我来看呢村上和这个于华都是一种天赋的选手只不过在写作领域人家就是 superstar 是超级巨星那在其他领域比如说音乐呀跑步啊演讲啊分享啊讲段子啊等等他们比常人也强了很多所以这种人只要人类有阅读的需求啊

而且他们又有写作的机会就一定会成功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山谷微风这本新书我觉得这本书一改于华往日的风格它是一本把快乐留给读者的书这是一本什么书是一本随笔

新作品有 12 篇是于华在 2024 年三亚写的新作品基本上都是中长的文章大概有大几千字甚至上万字然后他的老文章也在这个书里出现了大概有 17 篇吧是于华从过去的随笔中精选的那些有长有短新的文章我比较喜欢比如说山谷微风啊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啊等等写的都非常好

他的基调就是松弛自由保持好奇感受生活给予的一切啊和之前的暗黑啊血腥悲剧等等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我们常说于华老师把悲伤留给读者啊把欢乐留给自己那无论是活着许三观万也记还是第七天啊兄弟啊都很严酷啊这个嗯于华在写作和贾仁科的电影有点像就是他不去回避现实他

像鲁迅先生说的,直视淋漓的鲜血,直面残酷的人生主人公常常伤痕累累,到最后一无所有,但是依然保持坚韧的内核,坚强地活下去等等。在现实生活里,余华老师则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还被网友起了一个网名,叫"潦草小狗"

这个绰号还有一个故事就是于华老师的学生给他看这个潦草小狗的截屏于华本人倒是很坦然但是为了不丧失严肃文学作家的尊严他去理发店换了个发型他觉得自己发型和小狗很像但挣扎后却发现不是发型问题就是长得像非常豁达非常自嘲的一个于华你看作品和人的反差就是这么强烈

这次的《山谷微风》这本随笔终于把欢乐送给了读者我很早就拿到了这本书这本书不得不说装真是比较一般的但是内容还是很好的笔触非常的松弛给我看乐了好多次比如说有一次于华去法国参加文学节法国人民就这么介绍于华说

这位中国作家第一次出国就选择了法国余华老师也是逮住法国作家一通吹啊从蒙田巴尔扎克斯唐达福罗拜啊讲到普鲁斯特加密欧还有法国的新小说文学等等啊我爱法国这就是我第一次出国去法国的原因其实是什么呢是法国选择了余华老师啊

他在书里面写道那时候不管是哪个国家邀请我我都会像赛马一样冲过去别说是经济舱和转机了你就是让我去做拖拉机我也会慎重考虑的那是哪一年呢是 1995 年

小时候呢于华比较喜欢游这个野泳于是就有了一直游到海水遍蓝这篇文章也有了贾长歌的那部纪录片啊贾导有一部纪录片就叫做一直游到海水遍蓝我当时还觉得这名字特好不知道这名字咋来的后来看了于华老师的书啊才知道这个名字是于华起的那在这篇文章中于华经历了在海流中漂浮十几公里的凶险啊这可不是在海上漂而是在海湾里

躺在水上看漫天的星光等待海流把他带回到岸边你去想一想这件事简直就是一个现代版的一个传奇故事是一个现代版的水上飘于华没有铁掌我只有一只笔于华小时候还喜欢抽烟屁股

后来抽着不过瘾就去偷老爸的烟他哥也去偷烟他哥偷烟一根一根偷经常被他爸发现他就一盒一盒拿比如一条烟好多盒他拿一盒他爸也发现不了他老哥一根一根偷反而是被老爹揍一顿青少年时期于华觉得结巴结结巴巴的说话挺酷的于是就开始模仿后来真的就成了结巴

总正是成为一个口吃之后呢想改已经晚了他讲了很多他自己口吃的故事非常有意思啊世上没有后悔药人生没有早知道啊这个毛病他后来花了很多年才纠正过来那这本书的书名是山谷威风他取自书中的一篇文章的标题叫做山谷威风在这篇文章里于华就写着啊

多少豪杰壮举不论是壮士一去不复返还是凯旋归来只要进入历史长河就会变得无足轻重维吉尔说一丝威风勉强把他们的名字吹入我的耳中后来呢于华在采访里面还说过说假如历史长河有主题那就是遗忘是啊我们又能留下什么呢也许只有作品可以留名吧

于华在自己的新书发布的时候和自媒体博主都亮有过一次对谈那个对谈我都看了还是非常的有意思这个视频大家可以在 B 站上找到比如说搜于华和都亮就可以搜到这个视频大家可以去看里面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内容包括于华的创作过程

我还挺喜欢的对我启发挺大所以我会摘一些内容跟大家在播客里也做一些沟通比如说一开始都亮就问于华说您把自学游泳这件事分成了 1.02.03.0 三个阶段那就是分别对应着家门口的池塘江河和大海那么在文学创作上您是不是也给自己分了这么三个阶段

余华还真有这么三个阶段他说自己在文学方面有三个重要的时刻第一个时刻很简单就是逼着自己坐下来写作如果你不坐下来每天躺那儿幻想自己怎么成功是没用的得坐下来让屁股和椅子建立友谊这时候这在年轻的时候就非常的重要不过他后来回忆起来觉得幻想也很重要如果是

你没有离开写作躺在床上去想象的时候其实也不会写出很牛的东西所以余华当时的目标他幻想对吧就是是对标托尔斯泰和特斯特耶夫斯基去的就目标非常的宏大当然现在余华就很谦虚了他说我知道离他们的距离是不可逾越的不过就是这种野心和幻想支持着余华一篇一篇的写下来

同时他对自己的写作也是始终的不满意到了写 18 岁出门远行就到了 2.0 这个阶段当时卡夫卡给了他一个启发就是作家应该自由的写作刚开始写的时候就比较胆小仅小甚微因为余华的第一个老师应该算是日本的作家川端康成是教会了他规矩的写作但是他再往前写的时候就会遇到障碍

就比较紧张身为后来他就遇到了卡夫卡卡夫卡就告诉他应该自由的去写作当写作继续往前走的时候遇到一个障碍就是心理描写对于他来说更多的是现实的描写那描写一个人的内心是平静的是没有意义的但是

如果那个人的内心是动荡般的那你写一万字也写不了怎么写呢怎么克服这个困难呢后来他就遇到了第三个老师吧就算是叫威廉福克纳啊看福克纳写一个穷的白人把一个富的白人给杀了的内心状态福克纳采用的方式就是让心脏停止跳动让眼睛睁开

什么意思呢就是没有心理描写全是世界描写就是你去描写这个人的状态能感觉到这个人在杀了人之后他那个状态通过他的视觉能够精确的表达出来比如说鲁迅的《狂日记》里面说那个人说赵家的狗看了我一眼一下子能知道这个人的精神状态很多自家可能觉得让别人说话语无伦次就是非常的激烈等等这样一个状态好像是不错的

是可以表达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的其实于华本人去过精神病医院就精神病医院跟你说话的时候他的逻辑是很清晰的一点都不混乱只是方向不同但是逻辑是符合常人的那到了这个 3.0 版本就是心理描写就是知道他可以通过视觉行为去达成之后那就完成了于华写作的 3.0 版本的一个升级那升级之后呢他

自感写作开始畅通无阻就像那个《活着》就是于华最著名的那本书《活着》也许别人认为是一个 420 的版本但是对他自己来说已经不是难题了因为写作已经非常的成熟了于华知道要写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民去讲述自己的故事肯定要用最朴实的语言不能用华丽的语言因为那个是不符合他的身份和状态的不符合他的口吻

所以于华觉得这个 3.0 版本已经是足够了这就是整个于华创作成长的一个过程那聊完这个呢杜亮就问他说您对自己的写作有很高的要求说一直不想重复自己包括每一部长篇最好都不一样那怎么去达到呢于华就聊起了他创作的一个这个状态啊就是人不可能永远处于一个好的状态有时候作家是需要一点运气的

作品是很重要有时候写起来就会很顺比如说他自己写这个 18 岁出门远行的时候一天就写完了大概写了 6000 多字吧这个对于写作漫他说自己是一个写作漫的人啊就是对于一个写作漫的人来说是一个奇迹那就是觉得特别顺那在写兄弟的时候呢他是一段对中国某个时期内的全景式的描写

就非常的宏大于华写完之后就说自己也不想写这么长的内容了他为什么要写兄弟就是觉得中国始终处于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所以他希望能够用一部作品来呈现中国某一段时期内全景式的这种变化写兄弟的时候呢就是 1996 年吧当时觉得中国社会变化非常的大

所以就像马尔克斯他写百年孤独也是因为他遇到了那样一个时代这个时代来临的时候他有足够的激情去描写于华写兄弟也是这样子但是到了于华在 21 世纪初就是 2003 到 2004 年的时候那时候才发现 1996 年的变化不算什么就非常庆幸当时没有写完

所以兄弟最终的出版的时间应该是在 2012 年到了 2012 年事实上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是比 1996 年更加激烈嘛那杜亮就问这个于华老师说您觉得您最好的写作状态是什么时候或者说出现了没有于华就很可惜说自己最好的写作状态是在 40 多岁到 50 多岁的时候啊就是

在写兄弟到第七天这两本书的中间但是那段时间大部分时间他都玩掉了有两个小说一个写了一半他本来想这次文成完成之后去写但是也没有写完文成是一部被于华救活了的小说实际上他现在还有四部正在写都没有写完的小说但这时候于华遇到了一个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当年的感觉正在远去

当年的感觉正在演去这句话当时我听的时候是比较震撼的就是你要写的那个时代离你也越来越远了比如说你想写 80 年代的生活你想写 90 年代的生活那些生活离你已经过去 10 年 20 年甚至 30 年然后你的年龄也增加了所以你在想把自己拉回到那个场域里面其实是比较难的你会感觉那个时代

正在远去你要费很大的劲才能找回来所以他还是有这个警醒的啊就是对自己的这个写作状态但是于华并没有放弃写作包括他写完这一本山谷微风之后虽然他还有规划嘛就当时在采访的时候他也说就是

完成这次采访然后还要去北京师范大学和他的学生处理一些事情然后他就要去回到三亚继续去写自己的小说然后在这个访谈里面呢都亮和于华还聊到了其中的一篇文章那篇文章我也很喜欢啊就是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我最早的时候知道这个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这个词或者是这句话其实是贾兰克导演的纪录片贾兰克导演有一个纪录片的名字就叫做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讲的是好几个作家包括于华他们的写作状态和成长的过程

当时我不知道这个名字居然是这个于华老师起的当时就觉得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这个名字真的好然后他们就聊到了这个故事就是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这样一个故事非常的非常的传奇事实上这个我建议大家去读这篇文章啊这篇文章还是挺长的吧大概至少也上万字大几千字的样子

大家可以去读文字在采访里面于华也对景象做了一个描述小时候于华是在海岩长大的海岩当时有一个海湾叫杭州湾他小时候就经常去那游野泳但是看到的海水其实是黄色的课本上一直告诉我们海水是蓝的就是蔚蓝的大海

所以他就有一天就突发奇想就说我往外游一游看一看这个海水到底会不会变蓝或者什么时候会变蓝然后他就从那个岸边把衣服放到岸边然后一直往外面去游游的过程中就发现这个海岸线离得越来越远当时是非常的紧张以为自己要死在海里了就在他们的海湾里四周都是岸

其实海流只会把你带回到海岸线而不会把你带到太平洋后来他比较紧张的时候就突然想到了这一点这个也挺危险的后来我想如果你在一个海流里持续的挣扎那你肯定会很快精疲力尽精疲力尽你就没办法再浮到水面上那你就沉入海底

你就挂了但是于华这个就就很神奇然后他想清除这个事之后呢他就就滑动着四肢啊让自己仰面朝天飘在这个海上结果这个海流飘了很长时间啊至少几个小时把他带到了离海岸边上的一个叫平湖炸铺的一个地方那时候天光的颜色让他看到了小时候的天空

那个地方没有污染星星非常明亮月亮还经常出现这种光运当时他在海里没事干就看天空看着天空看着星星看着月亮后来发现天空的颜色出现变化就发现出现了灯光了光亮出现了变化之后有了灯光那就说明你要

离这个岸边比较近了他就当时把洋泳啊把洋泳改成蛙泳用蛙泳的方式扶起来一看远处有星星点点这老哥那会儿还很年轻啊非常的感动他就觉得这个海流把他带回了家啊如果没有海流的话他可能就会死在海里所以海流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一个坏事儿

但是那一刻对于于华来说是好事他遇到了海流海流把他带回了家然后面的那段描写我记得还挺清楚的就是海流把他带到了岸边他当时光着脚就从那个岸边一直往回走就往海岩方向走大概有几十公里吧走了几十公里走到这个自己放衣服的地方然后穿上衣服

回到家 家里好像还是给他留了一盏灯 然后留着饭然后但是家人都睡了 爸爸妈妈还有哥哥都都已经睡了然后他在黑暗中哎有没有灯啊 我不记得了 就是在黑暗中把那个饭吃完了 然后就跑到自己的房间因为他当时应该是和他哥一起在一个房间 他就睡了 啊那个还是

挺感动的一个场景就是父母对他的关注但是又没有那么的担心他在那样一个环境里这个于华就长大了整体上这个访谈还是挺有意思的内容其实是比较多另外于华的表达也是非常的丰富吧所以我还是推荐大家去看这个独两制作的这个视频

最后我们来聊一本在国内买不到的于华的书每个著名作家似乎都有一本禁书于华也有一本叫做十个词汇里的中国英文名是 China in Ten Words 这本书是在 2010 年法国出版的法国应该是首版后来有了台湾版这本书的前言

就很值得读于华是这么写的很久以前意大利诗人但丁写下了朴素德诗句见重把心见离弦但丁只是轻轻的颠倒了英国关系就让我们感受到了速度中国社会三十多年的飞速变化呈现给我们的就是英国关系颠倒的发展历程我们差不多每天都生活在蜂拥而至的结果里

却很少去追寻产生这些结果的原因于是呢 30 多年来杂草丛生般涌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被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乐观情绪所掩饰我此刻的工作就是反其道而行之从今天看上去辉煌的结果出发去寻找那些可能是令人不安的原因

在我追根溯源的旅途上,河马所说的不幸和孟子所说的忧患将迎面而来。所以,如果我面面俱到的叙述当代中国,我的叙述将难以为继,将会比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还要漫长。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了十个词汇的理由,因为十个词汇给予我十双眼睛,让我从十个方向来凝视当代中国。

有了互联网之后呢于华凭借着自己的作品和口才走红网络啊很多人被他的现在作品幽默和段子打动但是我是可以看到一个艺术家的担当和思考

于华在采访中谈到这本书的时候呢就说国内出不了啊那既然写出来了呢就在国外出所以他就先出了法文版本后来是美洲和欧洲亚洲南美洲的其他国家都出了最后在台出了一本繁体版啊

国内熟悉的朋友说我要想看看简体中文版那于华就把简体中文版的电子稿给了这个朋友并且告诉他说你自己看看就得了千万不要外传他这个最好的朋友看完之后呢就发给了自己最好的朋友说你看就行了千万别外传以此类推呢这本书就到了互联网上所以当你告诉一个人某件事并嘱咐他说千万别告诉别人的时候

这时候要做好全网公开的准备余华其实还谈过盗版这件事说中国还有很多的老百姓很穷他们也想读书盗版在这方面是有普及作用的另外互联网和盗版让封禁一个艺术作品变得非常的难所以这件事在余华看来是好坏参半其实整个人类社会不就是这样喜忧参半的往前走吗无论是科技宗教还是政治

我囤了一本实体书实体书拿在手里翻还是比较踏实的好这一期的夜航西飞我们就录到这以后我会做一些单人的独立播客我觉得这样可以把这个节目持续的更新起来好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