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58岁梁实第29次高考被称”钉子户“,是疯狂的”偏执“还是勇敢的”韧性“?

58岁梁实第29次高考被称”钉子户“,是疯狂的”偏执“还是勇敢的”韧性“?

2025/6/1
logo of podcast 梅有想法

梅有想法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Topics
梅乐:关于58岁的梁实第29次参加高考,社会上存在着巨大的争议。一方面,有人认为梁实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敬佩,是终身学习的典范,展现了一种不服输的韧性。他们觉得人生就应该有这样一股劲头,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另一方面,也有人觉得梁实的做法过于偏执,认为他明知希望渺茫还一味坚持,浪费了社会资源,挤占了年轻人的机会。他们认为真正的智慧是懂得适时转弯,而不是在一条走不通的路上硬撑着。我个人认为,梁实有权利追求自己的梦想,但社会也不必过度美化这种行为,毕竟人生除了高考还有很多其他值得投入的事情。他的行为也引发了关于个人选择与社会责任的思考,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定义成功和幸福的更深层次的讨论。我理解他可能只是不甘心,想要证明自己能行,这种心态在很多人身上都有体现,就像游戏打不过去非要通关一样。他可能觉得放弃就等于承认自己过去的努力都白费了,所以只能继续下去。 梅乐:我分析了梁实坚持高考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沉没成本太高,难以放弃。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是一种目标执着,当人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后,即使希望渺茫也很难主动放弃。对于梁实来说,高考可能已经不仅仅是为了那张录取通知书,而是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别人的爱好一样。虽然他的行为在一些人看来有些偏执,但世界也正是因为有这些一根筋的人才会变得更加有趣。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极端的坚持?是应该敬佩他的毅力,还是应该劝他适可而止?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总之,梁实的故事引发了我们对于人生选择、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一年一度高考将至,58岁的梁实又要高考了,第29次。这个新闻一出来,评论区照例炸了锅。有人竖起大拇指:“牛!真正的终身学习!”也有人直摇头:“疯了吧?考了28次都没考上,还折腾啥?” 普通人高考一两次,考不上要么认命去打工,要么复读一年再拼一把。可梁实不一样,他从1983年第一次参加高考开始,整整42年,几乎年年报名,年年进考场,成了全国最著名的“高考钉子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