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长期不上班会和社会脱节吗?警惕:“脱节”只是上班族PUA自由人的话术!

长期不上班会和社会脱节吗?警惕:“脱节”只是上班族PUA自由人的话术!

2025/6/27
logo of podcast 梅有想法

梅有想法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梅乐
Topics
梅乐: 我对“不上班就和社会脱节”的观点持怀疑态度。我认为,首先需要明确“社会”的定义。如果所谓的“社会”指的是朝九晚五、挤地铁、参加无效会议以及察言观色等行为,那么与这种“社会”脱节也许是件好事。然而,如果“社会”指的是实际的人际交往、信息获取、自我成长和生活体验,那么不上班的人可能比上班族更能融入其中。我认为,所谓的“脱节焦虑”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规训,它让许多人误以为只有上班才是正经的活法,而其他生活方式都是不务正业。但事实是,每个人完全可以自己定义“社会”的边界。从信息获取的角度来看,上班会限制信息的获取,导致认知狭窄。相比之下,不上班的人可以通过刷手机、看新闻、学习新技能等方式,拥有更广阔的信息面。在社交方面,上班容易让社交固化,同事关系往往是表面客气,离职后便不再联系。而不上班的人则有更多的时间和自由去选择自己的社交圈,例如参加各种社群、旅行交友等,从而建立更真实的关系。此外,上班族的时间被公司买断,下班后只想躺平,周末则用来报复性补觉。而不上班的人可以随时探店、旅行、学习新事物,从而拥有更丰富的生活体验。所以,我认为脱节的不是自由人,而是那些被工作异化、失去生活主动权的人。当然,我也承认生活中总有人恐吓不上班就会变得懒散颓废,但事实是上班并不等于自律,不上班也不等于颓废。一个人是否堕落取决于自己,而不是是否上班。重要的是有没有成长,而不是在哪工作。长期在固定单位上班会有认知局限,并且上班并不等于稳定,要警惕中年危机。真正的社会连接是保持信息敏感度、建立真实社交、持续学习和体验生活。只要愿意走出自己的世界,不上班也可以拥有广阔的社会。我认为,“脱节”是一种话语权争夺,上班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真正的脱节是停止思考和成长。自由且自洽的人生更重要,不要被脱节焦虑绑架。活出自己的样子最重要,经常定义别人脱节的人可能自己被困在系统里。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今天刷到一个7分钟的视频, 一个在职场的人居高临下审视了他对不上班的家庭妇女的看法,认为她们没有敏感度,没有情商,完全跟社会脱节了,以后再到职场也很难察言观色获得晋升了。  这个视频也很快引发了大家的讨论, 不上班真的会和社会脱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