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当妇女节变成“女神节”、“女王节”,我们庆祝的究竟是什么?

当妇女节变成“女神节”、“女王节”,我们庆祝的究竟是什么?

2025/3/9
logo of podcast 梅有想法

梅有想法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梅乐
Topics
梅乐:我观察到近年来,妇女节逐渐被"女神节"、"女王节"所取代,这背后是商业化的运作,淡化了妇女节争取平等权利的本意。商家利用节日进行促销,用粉红色的泡泡重塑集体记忆,美妆销售额暴涨的同时,关于妇女权益的讨论却减少。 "妇女"一词被认为不够时尚,商家更倾向于使用"女神"、"女王"等词语,以迎合市场。这种转变掩盖了妇女节的抗争历史和争取平等的意义,让女性自身也迷失了方向。 妇女节的起源是女性为争取自身权益进行抗争的历史,并非单纯的节日庆祝。1908年3月8日,纽约1.5万名制衣女工罢工,要求缩短工时,增加工资,获得选举权。1911年纽约三角内衣工厂火灾,146名女工丧生,这些都体现了妇女争取平等的艰辛历程。 在中国,妇女节也与国际妇女运动息息相关,是中国争取妇女权益的重要里程碑。"女神节"、"女王节"的称呼背后掩盖着女性在职场和社会中面临的现实困境。例如,互联网公司推出"女王节"特权,但女性程序员占比不足15%;直播间里"女神专属优惠"的背后是女主播被迫签订三年不生育的霸王条款。 中国女性的平均收入仍然低于男性,这与"女神"、"女王"等光鲜的称呼形成巨大反差。这些光鲜的称呼只是掩盖了性别不平等的现实,并不能真正提升女性的地位。真正的改变并非在于称呼,而是要消除社会中对女性的歧视和偏见。我们需要制度上的保障,而非仅仅停留在口号和称呼上。我们需要关注细节,从实际行动出发,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称呼。妇女节是全人类追求平等的象征,最终目标是消除性别歧视,让"妇女"本身就代表着尊严和光芒。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妇女节似乎逐渐要被“女神节”“女王节”所取代。一些人认为“妇女”一词太土,不够时尚,难以展现女性的魅力与个性。实际上,这种替换模糊了妇女节的本质,忽略了其背后蕴含的艰辛抗争与伟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