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第73回,东顾无忧(1)再征朝鲜

第73回,东顾无忧(1)再征朝鲜

2020/10/21
logo of podcast 明末清初那些事儿|最真实完整的明末历史画卷

明末清初那些事儿|最真实完整的明末历史画卷

Shownotes Transcript

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是惊天动地的一年。皇太极于四月十一 ,在盛京天坛)祭天, 称皇帝,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一个月后,五月十六日,新任陕西巡抚孙传庭进入潼关,开始在镇压明末农民起义的舞台上崭露头角。还是一个月后,崇德元年,崇祯九年(1636年)六月,皇太极的大清国,对大明国发动了首次战争,结果毫无悬念,清军再次满载而归,兵部尚书张凤翼和宣大总督梁廷栋畏罪自杀。面对清军入叩,崇祯只能拆东墙补西墙,急召卢象升入卫京师。他一走,高迎祥立刻来神儿了,出了山区,进入陕西,想趁机袭取西安,来个大翻身,整个大新闻。距离此次清军入叩还是一个月,七月十五,高迎祥率领义军行进至周至县黑水峪,打算来个子午谷奇谋,突袭西安。没想到新任陕西巡抚孙传庭早已张网以待,仅仅五天,七月二十日,高迎祥就在山洞中被俘,他的几万大军彻底崩溃。随后,孙传庭遵旨将高迎祥等众头目押往京师,这位义军前期领袖被磔杀于市,千刀万剐,纵横世间七年的闯王高迎祥,就此结束了他的一生。 由此我们发现崇祯九年真的是很紧凑,几乎一个月就来一件大事儿。到了年底,大事儿又来了,十一月十九,皇太极命兵部贝勒岳托)召集众臣上殿觐见,当场宣布将亲征朝鲜,要求八旗筹办各种器械粮晌及马匹,并调动外藩蒙古骑兵,于二十九日集合。 十一月二十五日(冬至),皇太极祭告天地、太庙,“告征朝鲜之由”,列举了朝鲜在萨尔浒之战)时“助明来侵[qīn]”、在辽沈之战)后“招诱辽民”、在丁卯之役)后“屡败盟誓”等罪状。 十二月一日,外藩蒙古)兵马赶到盛京会合,参与讨伐朝鲜。皇太极安排郑亲王济尔哈朗)留守盛京,武英郡王阿济格)驻守牛庄)今辽宁省海城市西部、饶余贝勒阿巴泰)驻海城),以防备明军。第二天,十二月二日,皇太极举行誓师大会,十二万人马正式出发,征讨朝鲜。这次发兵,皇太极亲自出征,可谓他登基称帝以来的首次,阵容自然很强大,不仅满蒙联军一同出征,诸位王公贝勒贝子也一应俱全,比如:先遣队就有豫亲王多铎)、贝勒岳托),贝子硕讬)、贝子尼堪),还有超品公扬古利);左翼由睿亲王多尔衮)、贝勒豪格)率领,右翼由皇太极亲自率领,后卫由贝勒杜度)三顺王(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以及石廷柱)、马光远)等汉臣率领汉军,主要任务是运输辎重。 关于皇太极是否真的统领了十二万军队征战朝鲜,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毕竟九年前的“丁卯之役”,皇太极派遣二贝勒阿敏统兵三万就已经让朝鲜的防线瞬间土崩瓦解,毫无招架之力,如今却带十二万大军征讨,这个数字到底有没有水分。其实在我看来,十二万这个数字还是可信的。因为这次皇太极除了安排济尔哈朗留守盛京外,几乎带了其他所有的亲王、郡王以及大大小小的官员、将领倾巢而出,还有大量的蒙古军队助阵,再加上有了孔有德、尚可喜、耿精忠等一众明朝降将统领的汉兵,总兵力十二万应该不成问题,即便略有夸张虚张声势也不会差得太多。其实他两次征讨朝鲜下的本钱不一样归根结底是目的不同,如果第一次是要威服朝鲜,使其不再与明朝交好以解决后金腹背受敌困境的话,那么这一次,皇太极则是要征服朝鲜,把朝鲜彻彻底底的打倒打痛打怕,跪在地下再也不敢抬头提起大清就哆嗦,如此必然是要举大兵入侵,才能达到目的。 那么,又一个问题来了,皇太极称帝仅仅半年,为何要首先选择对朝鲜如此兴师动众,并且还一定是要将其彻底征服呢?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