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女学生感到尴尬或害羞,尤其是在公开场合领取生理用品。此外,部分学生可能担心被同学嘲笑或贴上标签,导致她们不愿意使用这些资源。尽管教育部每年投入2亿多元推动政策,但心理障碍和社会压力仍然是主要障碍。
教育部每年投入2亿多元,针对经济弱势学生提供每月200元的生理用品补助,并在高中职以下的校园定点提供免费生理用品。学校还通过群组订单、数码语言证明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容易获得这些用品。
台北市比教育部更早推广生理用品资助计划,从2022年2月开始实施。台北市的学生可以通过特别便利商店领取价值280元的生理用品,覆盖5到11年级的女学生。此外,台北市的学校还通过设计团队和志愿者分发用品,确保学生能够方便地获取。
高雄和昌华的学生可以通过便利商店领取生理用品,使用数字学生证进行验证。这种方式为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了更便捷的获取途径,减少了公开领取的尴尬。
根据国际小红帽协会的数据,台湾有9%的女性经历过所谓的“月经贫穷”,即因经济困难而无法负担生理用品。许多女性在购买健康食品和药物时优先考虑其他必需品,导致月经用品成为次要需求。
一些学校通过设计团队和志愿者分发生理用品,减少公开领取的尴尬。例如,台北松山高中的乌乙春团队设计了隐蔽的发放方式,将用品放置在女学生浴室的隐蔽处,并附上鼓励的小卡片,帮助学生更自然地接受这些资源。
教育部每年投入2億多元,推動「友善提供多元生理用品」政策,針對經濟弱勢提供每月200元生理用品補助,也在高中職以下的校園定點提供免費生理用品,希望促進月經平權。
當女學生有生理用品的需求時,可以怎麼領取?同學們會尷尬嗎?每座校園的發放方式有何不同?在本集讀報,你將聽到《少年報導者》記者走入校園第一線,實地觀察到的政策推廣現況。
🗣 讀報人|中央廣播電台菲律賓語節目主持人沙愛麗(Nene Ho)
《少年報導者》與《央廣》合作,提供中文、英語、日語、印尼語、泰語、越語、菲律賓語以及台灣台語、台灣客語、粵語等10種語言,讓世界聽見台灣,更服務台灣廣大的新住民以及外籍家庭,讓不同背景的大朋友、小朋友,都能同步接收台灣值得關注的新聞議題。
📍 讀報文章|教育部年花2億補助中小學生理用品,為什麼許多女同學「不敢領」? https://bit.ly/4h2ZY5c)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