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期节目中,你大概会听到:“问题”如果是从生命经验中截取出来,并抛掷出去的部分,对应的是否并非“解决办法”,而是理解问题本身,或者“问题”覆盖之下的困难;“问题”或许与所谓“症状”具有同构性,均为内在世界各个部分之间冲突达成的妥协;对于“问题”的理解,原本可能隐含在描述文本里;困住我们的是“问题”本身,还是在特定的具体情境中难以承受的情感重量;
节目讨论和咨询的联系与区别;
精神分析关注的现象,是否可能从精神分析外部获得帮助,促成理解;
恐惧本身与对于恐惧(情绪)的恐惧,哪一个更接近造成困境(“问题”)的原因;疫情带来的生活停滞,或许将迫使我们再次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渴望得到满足的经验形塑着关于渴望的执念;美好的假象与痛苦的真实之间的博弈;没有基因的加持,内心痛苦比身体伤口的愈合需要更多努力,药物或可为我们腾出努力的空间提供重要帮助;Slow M.在讨论提问者的“问题”时,对于安全性的考量(以匿名性为基础,或许还有讨论者持续的自我观察);到目前为止,感谢你和我们一起练习“体验与思考”这件事情。**请问各位在收听节目的时候,你所听到的是什么?****欢迎在特辑下方留言或者发邮件给我们!**讨论者李杨当代自体心理学派咨询师。擅长用自体视角解析事物与主体间的相互影响。微信(WeChat)id:nztcly007仅供专业合作与预约咨询使用,添加时请备注“来自播客”。白龙天皓一个关注精神分析之一般应用的普通心理师。微信订阅号id:Slow_Mdot专业合作及咨询预约功能筹备中。《手拙不及嘴瓢》
https://mp.weixin.qq.com/s/T5GovqZi-IT3JsmPHoMTGg感谢你的收听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