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王阳明心学-提高认知提升思维

什么是心学?心学要义是什么?王阳明又是如何成为心学大家?他经历了什么?他的观点又是什么?这些观点又能给现代的人们带来什么启发?欢迎收听王阳明心学系列!本音频分三部分讲述王阳明传奇的一生及其卓越的思想,

Episodes

Total: 119

立下志向用功夫做学问,就好比种树。开始发芽时没有树干,长出树干时没有树枝,长了树枝后才长叶子,叶子长

前面三人的志向都带着点主观的揣测、武断而又绝对,带有这样的倾向,便会偏执于一方面,能做这件事未必能做

只有去人欲存天理,方能算功夫。不管是宁静时还是行动时,时时都相着去人欲存天理。

对于做官,我没有自信。’孔子听了这话,心里很高兴。子路让子羔在费地担任地方官员,孔子说:陷害别人的孩

惟一’是要让大米纯然洁白,但是如果稻谷不经过舂簸筛检等,大米就不可能纯然洁白。春簸筛拣好比是“惟精’

树木的栽种灌溉,都是届于·下学’,至于树木的生长休息、树枝繁茂,就是“上达’,不会被人力干预。所以凡

尧、舜二帝已经十分圣明了,但在尧舜之上,善还远没有穷尽;恶人最多做到桀纣了,但在桀纣之下,还有无穷无

圣人的心像是一面明镜,只需它十分明亮,就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反映的,能够随着感触而应付自如。镜子里不会

人心和天理是一体的,圣贤写在书上,就像给人画像,不过把一个基本的轮廓展示出来,使人可以据此寻到画像的

好比一丈方圆的地里种着一棵大树,滋润的雨露,肥力的土壤,只能养着这棵树根。若在四周种上些优良的种子,

同朋友相交,一定要相互谦让,就会获得好处;而相互攀比,互争高低则只会受损

立志就是时刻不忘存天理。能够不把存天理忘记了,久而久之心自然就会凝聚天理,就像道家所说的“结圣胎’。

好色就一心全在好色上,喜欢财物就一味去追求财物,难道这也可以算作专一吗?这只是追逐物欲,而并非专一。

先生所说的“格物”是“诚意”的功夫,“明善”是“诚身”的功夫,“穷理”是尽性”的功夫,“道问学”是“

先生又说:“《五经》也是史。明辨善恶、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是史书的作用。善行可以供后世效法,因此特意保存

先生又说:“后世不能再恢复唐尧、虞舜以前的治世了,因此可以删略。夏、商周三代以后的治理方法,后世不能

先生又说:“孔子说:“我还遇到过史书里有疑点的地方。 孟子说:“全然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

虽然我不知道王通当初仿作经书的本意何在,但我深切地体会到,他的做法是有可取之处的。我想即使圣人复活,

虽然我不知道王通当初仿作经书的本意何在,但我深切地体会到,他的做法是有可取之处的。我想即使圣人复活,

“道心’是指没有染上私心杂念的心,被私欲限制了的便称之为人心。同样,如果人心能够去除私欲也可成为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