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强调了中国在动荡世界中作为稳定因素的作用。周五,王毅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回答了二十多个问题。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王毅关于北京外交政策的关键信息。主持人丁恒与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昆士兰科技大学兼职教授沃里克·鲍威尔;重庆大学姚树洁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政旭教授一起讨论。</context> <raw_text>0 您好,欢迎收听《世界今日》小组讨论节目。我是丁涵,来自北京。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强调了中国在动荡世界中作为稳定因素的作用。周五,这位资深中国外交官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回答了二十多个问题。王毅谈到了金砖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等框架的进展,并宣布中国将于秋季在天津主办上海合作组织峰会。
他还呼吁中国和美国寻求和平共处,称相互尊重是重要的前提条件。这位外交部长重申,中国对乌克兰危机保持客观和公正的立场,呼吁各方努力达成公平而持久的和平协议。他说,北京将继续努力争取中东的正义与和平。
因此,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王毅关于中国外交政策的关键信息。要再次收听本期节目或收听我们之前的节目,您可以搜索“世界今日”下载我们的播客。
现在加入我们节目的嘉宾有: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昆士兰科技大学兼职教授沃里克·鲍威尔;重庆大学姚树洁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政旭教授。
感谢各位今天加入我们。首先,沃里克,外交部长王毅谈到了去年中国最高领导人外交的亮点。据王毅外交部长说,今年习近平主席将继续进行一些出访,中国也将主办一些活动。
其中包括一个纪念历史上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时刻的活动,以及在天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
当然,不同的外交场合可能有不同的背景和不同的重点。但是,每次看到习近平主席与他的外国同行、外国领导人互动时,您认为中国国家主席倾向于传达哪些关键信息?
我认为根本信息是,各国需要将持续对话作为管理分歧的根本方法,但同样重要的是要围绕共同愿望达成一致。只有当各国致力于敞开大门,
并愿意坐下来倾听他人的意见,并将他人的意见作为跨国外交持续进程的一部分时,才能做到这一点。我认为习近平主席试图让对方印象深刻的另一件事是,在过去40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的发展,
它一直努力成为全球舞台上的负责任行为者。它通过以稳定和可预测的方式展现自己来做到这一点,以便为其他行为者提供一个衡量自身行动的环境。但重要的是,我认为,而且越来越明显的是,中国也在扮演……
促进者的角色,为其他国家提供市场准入、专业知识、技术以及中国自身现代化道路的经验,以便其他国家能够开始制定自己的发展道路。所以,我认为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其他国家领导人时,始终会传达这些信息。
姚教授,中国外交部长重申,在全球动荡和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中国将继续成为促进正义、和平、团结和包容的稳定力量,例如。那么,您认为中国方面的这一决心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抵消2025年全球政治、国际事务中可能出现的动荡?
是的,我的意思是全球形势非常动荡。您可以看到,不仅主要经济体之间,美国和中国之间,以及美国、欧洲和其他国家之间存在经济和贸易冲突,还有战争,您知道的,卡特海峡的战争以及乌克兰战争。
还有许多其他事情,甚至包括本世纪初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在稳定全球经济、全球政治和全球外交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积极参与对话,
并发出信息,即中国希望人们克制军事活动,克制他们对全球贸易和投资秩序的活动,中国在不同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也是最大的商品贸易出口国和进口国。
这本身就对全球经济和贸易以及投资产生了相当强的稳定作用。当然,在国际政治方面,中国总是尽量保持中立。
例如,像目前中东和欧洲大陆的冲突一样,中国总是呼吁所有各方进行外交讨论,而不是直接对抗。所有这些活动,包括参与多边组织,例如,
上海合作组织、联合国,中国发出了和平与共同繁荣是人类共同愿望和要求的声音。
每个国家都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以及他们的政治稳定,而不是进入不同的土壤和不同的实体,以绝对的政治偏见制造麻烦。我认为这是态度。
绝对的。王教授,当我们谈到当今国际动荡和不确定性的根源时,当然,太多了,乌克兰危机、加拉危机等等,
回顾一下历史,一百多年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立即召开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当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权力即正义,还是正义应该凌驾于权力之上?
那么,当我们看看今天的形势时,您认为我们的全球秩序有回归丛林法则的风险吗?王毅建议,在所有国家都在谈论将自己置于实力地位的情况下,事情将会陷入混乱。您的看法是什么?
好的,我认为首先,就全球合作以及让各国合作创造经济增长和人类和平而言,我们正处于一个相当困难的时期。从这个意义上说,与10或15年前相比,这是一个相当不同的时期。但另一方面,我认为
我比你暗示的要乐观一些。与1910年代、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相比,我认为人类在理解各国为共同未来而合作的必然性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一样,
那是各国不知道的时期。人类还没有认识到,各国没有办法通过武力、军事武力来解决问题,中国代表团所说的“权力”一词是什么意思。顺便说一句,感谢您引用这句名言。它提醒我们,
国家之间,各国之间。我们不应该诉诸军事或物质力量。所以今天,我认为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冷战结束之后,以及大约30年的全球一体化和全球化进程之后,人们实际上已经了解了。当然,不幸的是,现在是
美国正在对其全球前景做出重大改变。它正在退出许多全球责任,并且正在利用其优势,利用其权力来威胁一些国家。这非常不幸,但我认为全球社会
有一些东西需要理解,这应该不是解决分歧、解决全球问题的正确方法。因此,当我们谈到权力时,还有另一种权力,可以说,是知识领导力或道德领导力。有些国家可以
可以在这方面发挥许多领导作用,以促进合作,减少紧张局势等等。所以我比你更乐观。好的。沃里克,回到你这里,特别是,我们了解到,王毅在回答几个问题时承诺,中国将继续以高质量的方式促进经济开放。
因此,当我们看到一些加强的脱钩尝试时,包括与中国的脱钩,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脱钩,您为什么认为中国仍然致力于国际合作和开放,包括进一步以各种方式开放中国自身的经济?是的,这既有实际原因,也有理论和哲学原因。
从实际角度来看,中国从自身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即对外部世界开放,并使世界其他地区的人们能够与中国互动,
创造了双方都能从交流中受益的条件,无论是交换商品和服务的过程,还是文化交流,更不用说知识和技术的交流了。所以这是实践经验,而且成绩斐然。哲学维度也很重要,因为
它们实际上表明,中国对全球合作道路的承诺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世界和世界各国彼此紧密相连。
因此,一个国家可以表达一套与世界其他国家某种程度上分离的利益的想法,不仅具有自我毁灭性,而且也不现实。实际上,国家的生存及其利益的性质是相互关联的。
部分原因在于它们被他人认可和承认。所以这一切也有哲学层面。最后,还有一个理论层面,这与我们可以思考的方式有关
在涉及多个参与者的游戏中创造合作均衡的努力,或追求竞争均衡。所以这可以追溯到经典博弈论以及与囚徒困境相关的思想。
在囚徒困境中,你有两个参与者,如果他们能够协调他们的行动,他们实际上会为自己获得最佳结果。但由于他们无法以该特定游戏设置的方式相互沟通,因此他们可能会采取对自身有利但最终并非最佳的行动。
全球环境的美妙之处在于,在过去100年中,沟通和互动已经加强,这意味着单个国家或少数国家的努力来追求竞争均衡
实际上被其他国家相互沟通、合作和协调的能力所克服和破坏。当然,有些国家会试图破坏这些努力,但随着每个人都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系统中存在破坏者,例如追求政权更迭和颜色革命以及其他形式的对其他国家合作的干预,
其他国家实际上能够更好地应对来自试图破坏合作的破坏者的压力。所以像其他人一样,我略微乐观,事实上,坚持这种合作战略最终会带来更好的结果。
是的,合作有多个方面。例如,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合作近年来一直进展顺利,不仅在最近几年,而且在最近几十年,我认为自21世纪初以来就是如此。所以,
当我们谈到中俄关系时,王教授,中国外交部长表示,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发展,这种关系的内部动力都将保持强劲,这表明北京和莫斯科已经找到了如何建立成熟、有韧性和稳定关系的方法。所以,
您是否同意中俄关系将用科学术语来说,成为动荡世界中的一个常数,而不是地缘政治变量?
是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当您提出“常数”这个词时,我认为在国际理论中,我们指的是结构性因素之类的东西。而在此,稳定的中俄关系将仍然是全球事务的结构性因素。
其原因是由许多其他结构性因素决定的,中国和俄罗斯认为
两国之间的良好关系对双方都有利。这对全球秩序也有利。因此,两国领导人和人民之间高度一致,认为两国需要继续建立合作和相互支持的关系。这对双方都有利。
然后,在中国和美国之间,事情就棘手多了。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表示,美国不能指望出现这样一种模式:一方面,华盛顿正在采取行动遏制中国或反击中国,但另一方面却试图与中国建立某种友好关系或良性关系。
姚教授,您对此有何看法?例如,您认为应该做出哪些关键努力才能实现美中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和互利合作?中美关系的困难在于美国的做法是双重标准。
一方面,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美国相比,它是一个贫穷的国家。所以中国应该听美国的。另一方面,当谈到市场资产时,我认为美国要求其中国同行为美国的出口敞开大门。在技术合作方面,
美国总是认为自己在技术创新方面处处优越。因此,与中国的任何合作最终都会导致中国公司窃取技术。但实际上,我认为美国跨国公司多年来对中国市场进行了巨额投资,并从中获得了巨额利润。
因此,美国从中国市场获得的利益往往被美国政府忽视。
表面上看,我认为美中之间存在贸易逆差。然后我们指责中国向美国市场倾销廉价产品。但您可以看到美国消费者以低价享受相对高质量产品的益处。这是美国经济从中获得的益处。
因此,唐纳德·特朗普或拜登的现任政府,甚至追溯到其他一些政府,这种扭曲的政治思维方式始终存在对中国的不平等待遇和歧视。
如果美国愿意消除一些歧视,并减轻这种对关系的双重标准衡量,我认为中美未来可能会更好。这就是王先生所说的,你不能有这种不平衡
一方面,你期望中国人表现得很好,另一方面,你表现得不好。因此,我认为双方都必须表现得相当好才能获得这种互惠互利。
所以,这就是问题所在。这个问题可能是长期存在的,短期内无法解决,因为美国政客根深蒂固的这种心态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而且中国人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歧视。所以,解决这座冰山需要一些时间。
所以,是有可能变得更好的,但我认为人们必须改变态度,特别是美国。
王教授,当然,正如我们听到姚教授谈到的那样,经济和贸易问题是美中关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现在,中国外交部长敦促特朗普政府反思自2018年以来的贸易战。
回顾过去,您认为华盛顿在经济上是否实现了其想要实现的目标,例如在贸易逆差或制造业等问题上,通过与中国进行贸易战?
好吧,我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答案是否定的。贸易战,关税战对美国经济来说是一场彻底的灾难。美国人民正在遭受商品价格迅速上涨的痛苦。
甚至成本也在上涨。而且美国不可能通过这种保护主义措施实现再工业化。我的意思是,有很多数据和研究表明这一点。我们这里有经济学家来讨论这个问题。即使是下一轮,特朗普为他的未来四年所做的事情,
所有预测都指向相反的方向。这将损害美国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要小得多,而且不会有利于美国将制造业带回美国经济的目的。
所以非常简短地说,华为,在我们需要短暂休息之前,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美中所谓的科技竞争。王毅警告不要将技术作为构建铁幕的工具。
他甚至说,每当有封锁和遏制时,就会有突破和新的创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往绩来看,情况是否如此?
看,当我们回顾过去六七年,尤其是在美国积极寻求限制中国获得特定技术并限制中国处于技术前沿的公司发展自身能力方面,这一点最为明显,无论是对华为的制裁还是
对半导体工艺各个部分的出口限制。当然,最终结果是促使中国企业和政府做出了巨大的承诺,以发展国内能力。其结果是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个市场环境,中国公司
将在诸如更大、更传统的半导体形式等领域逐步扩大其市场份额,并最终赶上一些尖端技术。我明白了你的意思。让我们在这里稍作休息。回来后,我们的讨论将继续进行。敬请关注。
您正在收听《世界今日》,我是来自北京的丁涵。今天,我们正在探讨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发表的关键信息。
加入我们讨论的有: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昆士兰科技大学兼职教授沃里克·鲍威尔;重庆大学姚树洁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政旭教授。
姚树洁教授,回到您这里,关于中欧关系,中国外交部长强调了过去半个世纪两国贸易和投资的指数级增长,并呼吁双方继续将对方视为伙伴。
您如何看待当今世界中欧合作与协作的战略意义?
是的,大约20年前,欧盟作为一个经济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强国,比美国和中国都大。在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之后,我认为欧洲经济相对于美国来说,规模正在缩小,现在与中国经济处于同一水平。
所以现在我们谈论的主要经济集团是美国、欧洲、西欧和中国。这意味着中美关系很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中欧关系。我们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中美关系在特朗普政府对华实施关税,
以及对华发动科技战后变得非常动荡。正如我们提到的那样,中国应对得非常好。在国际贸易方面,我们在出口量和贸易平衡方面表现得非常有韧性。
技术封锁实际上并没有扼杀华为等中国高科技公司。实际上,华为变得更加强大。就像DeepSeq、Minus一样,我们只是在谈论这个。还有,你知道的,航天技术,中国做得非常非常出色。
现在,谈到欧洲,回到我们的关键点,与美国相比,欧洲一直扮演着更加友好的角色。欧洲的问题在于它高度分散,因为有很多成员国,而且它们没有统一的政策。所以这使得国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另一件事是,一些欧洲国家与美国有着同样的心态。他们认为自己拥有技术优势,他们认为,合作,尤其是在高端工业和技术方面,他们会输给中国同行。
但这种心态与美国的态度相似。这对欧中关系非常不利。因此,双方互惠互利的最佳方法是,我认为他们首先必须纠正态度,并认识到
中国和欧盟可以在哪些方面合作以使双方受益。这就是王毅先生强调良好伙伴的原因。一个好伙伴不仅仅是共同努力,而是共同思考、共同努力,并试图找到互补性在哪里,无论是技术,还是自然资源,
所以这非常重要,因为如果中国和欧盟能够比中美关系更好地合作,那么它将为美国树立一个示范性例子,并说,看,我们真的必须以友好的方式工作,而不是以对抗的方式。
以友好的方式共同努力,这是我从姚教授那里听到的关键信息。王教授,当我们谈到中日关系时,您认为同样的模式也应该适用于其他地方吗?
我们从中国外交部长那里听到的是,一方面,他承认自去年以来中日关系有所升温。但与此同时,他还呼吁日本更加关注那些有争议的历史问题,并坚持其和平宪法,警告日本不要在台湾问题上挑衅。
我认为中日关系,这对关系与中欧关系之间有一些相似之处,那就是它们具有巨大的潜力,是经济和技术合作的巨大机遇。所以中日两国有经济基础可以相处,努力相处融洽。但是有
巨大的挑战。
一个是当然日本想在美国对华战略中扮演什么角色,日本是否会积极支持美国来破坏中国的利益,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另一个是台湾,正如你提到的王部长提到的日本关于其和平的立场
宪法。这些问题也与日本如何看待美国有关。
美国的战略,美国对华的意图。所以我想中国非常清楚,如果日本愿意关注,关注中国的安全利益,尊重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并遵守这些具体的宪法要求,
两国就有改善关系的空间,甚至使关系更好,这将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这对全球秩序也将是一个良好的因素。嗯。
现在,谈到全球秩序,当然,美国、欧盟、日本,我们提到的这些国家或这些集团都属于全球北方。但是现在,全球南方的集体崛起似乎确实很惊人。沃杰克,你同意吗?
王毅在指出全球南方将在决定世界是好转还是恶化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时,您为什么认为中国坚持认为它植根于全球南方并属于全球南方?
好吧,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它继续努力实现其在未来几十年内成为完全发达经济体的目标,但我认为中国非常清楚它来自哪里,因此也意识到它也承担着历史责任
这项历史责任关系到我们今天正在见证的全球秩序发生的重大转变的核心。这是……
几十年来全球反殖民斗争的高潮,因为以前被殖民的国家不仅能够实现法律或政治独立,就像许多国家在50年代和60年代所做的那样,
但现在能够实现或在很大程度上开始实现经济主权的道路,这意味着它们终于能够实现自己作为国家和人民的潜力。中国的崛起对这一点至关重要。
它的崛起确保了世界上现在存在替代方案,使其他国家,特别是全球南方的国家,能够摆脱自布雷顿森林体系以来一直是全球金融和经济结构一部分的金融剥削和资源剥削的束缚。
所以我认为中国有一种责任感。正因为如此,它将继续代表全球南方发声,但重要的是,不仅代表全球南方发声,而且要负责任地行动。
作为一个能够协调和放大全球南方声音的焦点,以便能够听到他们的声音,并使全球南方在将塑造本世纪剩余时间世界未来的决策中拥有适当的席位。嗯哼。
所以实际上,当我们谈到中国与全球南方的交往时,我们谈论的是,比如说,中国与非洲的关系,以及中国与拉丁美洲的交往。这是南南合作的两个重要支柱。
中国外交部长也对此进行了阐述。他甚至分享了一个小故事,例如,一位非洲农民前往中国的湖南省
向袁隆平表示感谢和感激之情,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的创新者和之父,这为非洲大陆的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这是一个他分享的小故事。所以最终,王教授,您认为是什么让中国赢得了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心?
好吧,当然,中国需要保持非常谦逊的态度,伸出援手,支持非洲国家和其他南方国家,帮助他们实现民族愿望。
但我认为中国与这些国家相处得相当融洽的原因是中国普遍愿意提供支持、资金、技术知识,
专业知识。实际上,我可以提到我父亲在20世纪70年代,他曾是政府派往卡蓬的工程师团队成员之一。我是在那些年出生的。所以当我与非洲朋友见面时,我也总是提到这段历史事件。所以中国之间的关系
中国真诚地愿意支持这些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今天,凭借更强大的能力、更多的资源和更大的经济实力,中国可以做得更多。我们看到,由于中国的支持和帮助,这些国家发生了许多好事。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强调了中国在动荡世界中作为稳定源的作用。周五,王毅在中国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回答了二十多个问题。在本期节目中,我们深入探讨了王毅关于北京外交政策的关键信息。主持人丁恒与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昆士兰科技大学兼职教授沃里克·鲍威尔;重庆大学姚树洁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政旭教授一起探讨了这一话题。</context> <raw_text>0 姚教授,我们了解到,今年南非将主办G20峰会。这是G20峰会首次在非洲大陆举行。与此同时,巴西也将主办金砖国家集团峰会。
考虑到这一点,您认为中国可以提供什么样的支持,以使全球南方的声音在上述两个特定活动中更好地被听到?是的,金砖国家经济集团和G20都是21世纪的现象,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
西方七国集团工业经济的绝对主导地位,与G20的出现是逐渐平行的,G20不仅包括七国集团,还包括另外13个国家,以及欧盟。
这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事务中具有更具代表性的声音。现在,由中国、俄罗斯、印度、南非、巴西领导的金砖国家,人口众多。我的意思是,仅印度和中国,人口就将近30亿。
这超过了全球人口的30%。巴西也是一个大国。俄罗斯也是一个相对较大的国家。而且经济在21世纪迅速崛起。它们在国际贸易和投资等方面越来越受到全球社会的认可。
所以我认为我们讨论的21世纪新秩序,有很多动荡、不确定性、威胁和风险等等。但是G7和金砖国家,它们已经发展成为相当稳定的多边组织,提供了对话平台。因此,中国的支持首先是,中国将给予无条件的支持。
不仅积极参与活动,而且在财政上尽可能提供支持,并尽可能为其他国家的商品和服务进入国内市场敞开大门。这就是中国可以发挥的作用。
关于军事冲突,正如我提到的,中国始终试图保持一种相当坚定和持续的和平与谈判的态度。是的。所以,王毅,当我们谈到全球南方时,印度实际上代表了另一个重要和关键的参与者。有些人甚至在谈论这样的说法,比如中国和印度
正在争夺影响力,所谓的争夺影响力,或者争夺全球南方内部的领导地位。
您对此有何看法?实际上,当我们谈到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关系时,中国外交部长呼吁双方相互支持发展,而不是消耗彼此的发展能量。这可能吗?
是的,印度和中国之间的关系当然很复杂。但从本质上讲,那些试图描绘两大国参与某种竞争以成为“全球南方领导者”的人,实际上歪曲了
全球南方所特有的多极性实际上是存在的。这些国家并不是试图成为某个集团的领导者。这两个国家首先关注的是自身发展。在此基础上,他们寻求寻求方法,使自身发展能够增强、赋能其他国家的发展机遇。
当然,也获得其他国家发展带来的好处、反馈利益。所以我认为,将印中关系描述为争夺全球南方领导权的竞争,不一定是很有帮助的。
我认为这些国家实际上以更复杂的方式行事,并寻找机会首先提升自身,为本国社会带来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成果,当然,这样做最终也有助于创造一个更加稳定的多极全球秩序。
所以我认为,这是理解中国和印度之间复杂且有时微妙关系的更好方法。当然,它们是邻国,这会带来自身挑战。而且,不出所料,邻国有时会遇到只有邻国才会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一定程度的专业礼貌和敏感性来处理的
并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从而实现更稳定的解决方案,使两国能够加深合作关系,互惠互利。
是的,我非常赞同这一点。说有些问题只会出现在邻国之间或邻国之间。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观点。所以,这正是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谈到中国的睦邻外交时所阐述的一点。他强调了互利、协商、繁荣和和平等,
那么,王教授,根据您的观察,您认为为什么
对中国周边许多国家来说,中国代表着繁荣的机会。例如,中国是周边18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与此同时,中国周边有二十多个国家签署了“一带一路”倡议。
是的,我认为一是睦邻是中国的重要的外交政策目标之一。它非常重视与周边国家发展良好关系。我认为一个典型的例子,一对非常成功的
睦邻关系是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湄公河国家。我认为老挝,中国和老挝之间的铁路几年前就通车了。现在我们看到铁路网络正在延伸到泰国,最终延伸到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所以他们,我的意思是,当各国想要作为好邻居一起工作并,并
共同建设美好的未来时,他们可以在中国获得很多机会,中国是许多国家产品的巨大市场,中国可以成为进入这些国家的投资来源,中国可以分享技术等等,所以如果各国愿意合作,事情就会进展顺利,并且
我的意思是,印度的情况,我认为沃里克和您已经谈到了,主要问题是相互认知。印度在其自身的自我认知中,在其对世界的理解中,它将自己视为全球南方、发展中国家的领导者。它没有……
它没有准备好将中国的成就视为发展中国家的成功案例。它无法完全欣赏中国的成功,也不愿面对这一点。所以,姚树洁教授,如果我们谈论的是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即中国今天代表着
中国周边国家繁荣的机会。如果是这样的话,您认为为什么中国周边某些国家,例如菲律宾,现在不想与中国建立稳定的关系呢?中国外交部长将马尼拉目前在南海的行为描述为“影子戏”。您怎么看?
是的,中国与一些国家关系,特别是菲律宾,在某种程度上,在越南的一些特定点上,最重要的困难是由于这些国家(如菲律宾)的国内政治稳定性和观点分歧。
因为一些政府对中国更友好,而一些政府对中国不太友好。而且,一个政府与另一个政府之间的政策并不完全一致。所以这是问题所在。
但总的来说,我认为由于南海争端,因为菲律宾,他们认为一些领土是他们的,而中国认为是他们的。而且还没有确定的解决方案。他们仍在讨论中。
所以菲律宾,他们总是打一张悲伤牌,说我们是,因为菲律宾是一个较小的国家,中国是一个较大的国家。所以他们认为,如果他们哭得更大声一点,那么他们可能会赢得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支持。但实际上,一些危机,一些危机并没有充分的理由,至少从中国方面的角度来看是这样。
所以这是问题所在。至于商业关系,因为菲律宾曾被日本殖民,二战后或多或少被美国殖民,尽管这是不同的殖民背景。
所以菲律宾的态度以及文化、教育实际上偏向于对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的真实情况的偏见。所以我们需要解决的是通过更多的对话。
通过更多的外交讨论和人民间的交流来了解彼此,他们想做什么,他们想为自己的利益实现什么,不仅是经济上的,还有政治关系。
这很复杂,但这并不是一条单行道,情况会变得更糟。有时它们会变得更好。所以我们只是希望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得更好。是的,如果历史能提供任何指导,我们当然希望马尼拉能够设法与北京建立更好的关系,这是肯定的。所以在我们让您离开之前,最后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问沃里克的。
您如何看待中国对联合国的态度?王毅表示,我们的全球秩序越复杂,我们目睹的国际冲突和紧张局势越多,我们就越需要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体系。您认为这说明了中国对全球治理的什么方法,沃里克?
我认为这告诉我们一些重要的事情。首先,它告诉我们,中国对国际机构的态度非常务实。联合国是在二战后成立的,从那时起它当然就是一个不完美的机构。
话虽如此,中国的方法首先承认,最好利用现有的东西,并充分利用它,因为汇集一个拥有190多个国家支持的国际机构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尽管存在一些挑战和局限性
联合国,丢弃婴儿和洗澡水一样愚蠢,正如英语谚语所说,所以我认为首先是,中国对联合国等国际机构持非常务实的观点
我认为第二点是认识到问题需要以多边或多极的方式解决。这意味着要有论坛,让所有人的声音都能被听到、被放大和被采纳,并通过协商一致的程序自下而上地制定解决方案
以便能够稳定世界各地的棘手问题。所以我认为,其次是认识到,解决全球性问题,特别是那些没有明确和简单国家界限的复杂问题,需要对话,而对话最好通过像联合国这样的多边形式进行。
我认为第三点实际上又是一个哲学命题,那就是联合国,尽管它有其局限性和缺陷,但它代表了全球治理架构的一种愿望,这种愿望强调各国通过对话的能力,以确定共同目标并就创造
合作均衡而不是追求将各国分开的程序和机制的解决方案。非常感谢我们的专家,太和智库的沃里克·鲍威尔,重庆大学的姚树洁教授,浙江大学的王政旭教授。这就是本期《今日世界》的全部时间。我是北京的丁恒。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