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454 《重要事,明天做》線上讀書會,反直覺的慢半拍時間管理 ft. 靈感日日村 小金魚

EP.454 《重要事,明天做》線上讀書會,反直覺的慢半拍時間管理 ft. 靈感日日村 小金魚

2025/4/18
logo of podcast 下一本讀什麼?

下一本讀什麼?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瓦基
Topics
瓦基:我以前總是試圖快速完成所有事情,但結果卻事倍功半且疲憊不堪。現在我明白了,真正的效率不在於速度,而在於清晰的思考和決策。"明日再做"不是拖延,而是一種策略性的延遲,能讓我們從被動的反應模式轉為主動模式。 我過去使用開放式代辦清單,導致任務不斷增加,讓我感到焦慮和疲憊。現在我改用封閉式的"將做清單",只在當天完成既定的任務,新任務則放到第二天處理。這樣可以避免任務無限增加,讓我更從容地完成工作,提高效率和工作品質。 我將一天的工作分成幾個區塊,例如閱讀寫作、回覆訊息、其他工作和私人時間。我會在特定時間段內進行無邊界的探索,但其他時間則專注於已規劃好的任務。 我會運用"理性腦"和"反應腦"的概念,透過書寫的方式欺騙我的"反應腦",讓"理性腦"主導我的決策。例如,當我不想寫報告時,我會先告訴自己只是要先看資料,這樣就能開始行動。 我學習區分"真正的工作"和"瞎忙"。真正的工作能推動事業發展,帶來正面影響;瞎忙則是指逃避真正工作,阻礙發展的工作。 在接受任務時,我會先問自己"該不該做",而不是"重不重要"。除非能全心全意投入,否則我不會承諾。 我會使用少量且頻繁的工作節奏,並設定"當前計劃",每天先處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再處理其他任務。 我會定期檢視我的工作效率和工作量,並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我的時間安排。 小金魚:我對時間管理不擅長,過去一直採用"一件一件做"的方式,但發現待辦事項清單一直在增加。 這本書讓我對時間管理有了新的看法,它強調效率不在於速度,而在於清晰的思考和決策。"明日再做"是一種策略性的延遲,能讓我們更從容地處理事情。 我過去的工作方式更像書中提到的"闌散橋",效率低且品質不穩定。現在我更傾向於"庫米克"的方式,一次只專注於一件事情,提高效率和品質。 我過去習慣秒回訊息,但這是一種基於恐懼的心態,而非效率的體現。現在我更注重工作品質,而不是速度。 我過去沒有使用代辦清單的習慣,我的工作安排很隨機。現在我開始嘗試使用封閉式的"將做清單",將新任務放到明天的清單中,這樣可以避免任務無限增加,讓我更有動力完成工作。 我會將時間分成不同的區塊,並在特定時間段內進行無邊界的探索。 我會運用"理性腦"和"反應腦"的概念,透過書寫的方式欺騙我的"反應腦",讓"理性腦"主導我的決策。例如,當我不想洗澡時,我會先告訴自己只是要去刷牙,這樣就能開始行動。 我會根據自己的精力和心情來安排工作,避免過度承諾。我會使用少量且頻繁的工作節奏,並定期檢視我的工作效率和工作量。 我會根據自己的精力和心情來安排工作,避免過度承諾。我會使用少量且頻繁的工作節奏,並定期檢視我的工作效率和工作量。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集節目由 習慣充電站 贊助播出】 🎉 《習慣充電站》App 全新功能【問責夥伴】正式上線! 在養成習慣的路上,有人陪,比什麼都重要。 這次,我們推出全新的「問責夥伴」功能,讓你不再一個人硬撐。 你可以邀請親友一起加入,追蹤彼此的習慣進度,互相提醒、一起進步。 因為很多時候,我們不只是為自己堅持,而是為「有人在等我」而努力。 為了慶祝這個功能上線,現在推出限時限量的優惠方案 📅 活動時間:4 月 16 日至 4 月 20 日 📦 限量 300 組,售完為止! 💰 季方案:原價 1410 元,限時只要 990元 💰 年方案:原價 5640 元,限時只要 2799 元 每一天,只要 3 分鐘,和你的問責夥伴一起打卡、一起鼓勵, 把習慣養成這件事,變得更有動力、更不孤單。 每天 3 分鐘,與夥伴一起,為改變充一次電。 📲 立即下載《習慣充電站》App,搶下限量優惠 → https://reurl.cc/0K9zm6) 【靈感日日村第三屆】 來賓小金魚提供給瓦基粉絲的專屬優惠連結 加入購物車現折折$800 : https://poplink.popdaily.com.tw/WK-social) 此專屬優惠連結限定 2025/05/20 前報名享優惠 【本集說書】重要事,明天做)》這本書徹底改變了我對時間管理的認知。以前我總是試圖做得更快、同時處理更多事情,但結果往往是疲憊不堪、效果不彰。 現在我明白,真正的效率不在於反應有多快,而在於能否保持清晰的頭腦,做出最佳決策。「明天再做」不是拖延,而是一種策略性的延遲,讓我們從反應模式轉為主動模式。 📝部落格文字版: 《重要事,明天做》讀後心得:反直覺的慢半拍時間管理) 📚傳送門:訂閱電子報、追蹤社群平台、業配清單、與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