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2817.四大行集体溢价定增,从历史数据分析注资四大行对股市的影响

2817.四大行集体溢价定增,从历史数据分析注资四大行对股市的影响

2025/3/31
logo of podcast 雪球·财经有深度

雪球·财经有深度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郭施亮
Topics
郭施亮:我分析了四大国有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近期集体进行溢价定向增发的事件。这次增发主要目的是为了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同时改善上市公司的股东结构。增发价格较市场价格溢价8%到21%,这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从历史数据来看,四大行集体注资主要发生在1998年、2004年到2008年以及2010年,方式包括发行特别国债、汇金注资和配股。而这次是2010年以来首次集体定增。 我们还需要关注的是,截至2024年末,虽然四大行都满足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但部分银行距离最低线较近,补充资本的需求依然强烈。 邮储银行在2021年和2023年分别进行过两次定增,溢价率分别为18%和42%。这两次定增后的市场反应截然不同,2021年的定增后股价表现平平,而2023年的高溢价定增则引发了股价大幅上涨。这说明市场对定增的反应不仅取决于溢价率,也与当时的市场情绪和股价走势有关。 此次四大行集体定增的溢价率虽然不算低,但低于邮储银行2023年的42%,市场反应还有待观察。尤其是在定增之前,四大行股价已经经历了大幅上涨,处于历史高位区域,因此定增的利好影响可能相对有限。 从短期来看,这次集体定增可能会影响四大行股价及市场情绪。但从长期来看,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将提升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和资产质量,对银行业的中长期发展是利好。目前四大行的股息率约为5%,低于以往水平,投资吸引力有所下降。

Deep Dive

Chapters
四大国有银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银行)集体宣布定向增发,增发价格较市场价溢价8%到21%。此举旨在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改善股东结构。虽然各银行均满足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但部分银行的充足率距离最低线较近,补充资本的需求依然强烈。文章回顾了历史上的几次国有银行集体注资事件,并指出此次增发是近15年来首次。
  • 四大国有银行集体溢价增发,溢价率8%-21%
  • 目的是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改善股东结构
  • 近15年来首次集体增发
  • 部分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距离最低线较近

Shownotes Transcript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四大行集体溢价定增,从历史数据分析注资四大行对股市的影响**,来自郭施亮。** 包括中行、建行、交行、邮储银行在内的国有大行宣布定向增发。其中,建行拟向财政部发行A股股票,募资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050亿元。中行拟向财政部发行股票,募资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650亿元。交行拟向财政部、中国烟草总公司以及双维投资发行股票,募资总额不超过1200亿元。邮储银行拟向财政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发行A股股票,募资总额为人民币1300亿元。 从这一次四大行的定增公告来看,最引人关注的是,定增价格均较当前的市场价格存在8%至21%的溢价率。** 截至3月28日收盘,中国银行最新股价为每股5.5元人民币,此次发行股票价格为6.05元/股,较当前市价溢价了10%。 建设银行的最新股价为每股8.52元人民币,此次发行股票的价格为9.27元/股,较当前市价溢价了8.8%。 交通银行的最新股价为每股7.36元人民币,此次发行股票的价格为8.71元/股,较当前市价溢价了18.34%。 邮储银行的最新股价为每股5.20元人民币,此次发行股票的价格为6.32元/股,较当前市价溢价了21.53%。 四大行的集体定增,主要目的是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同时,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更好改善上市公司的股东结构。**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中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2%、建行为14.48%、交行为10.24%、邮储银行为9.56%。根据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邮储银行为8%,交行为8.5%,其余国有大行均为9%。 从上述数据来看,四大行均满足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 不过,从细分数据来看,交通银行24年末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24年二季度末略微下降,其余国有大行均呈现出小幅增长的态势。 虽然四大行全部满足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但个别银行距离最低要求线依然比较接近,补充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需求依然强烈。** 回顾六大行的注资历史,最具代表性的是1998年、2004年至2008年以及2010年,这三个时间段均出现了四大行集体注资的现象。** 其中,1998年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的方式完成注资。2004年至2008年通过汇金注资的方式完成注资。2010年通过配股的方式完成配资。 自2010年以后,个别国有银行通过定增的方式完成注资的目的。例如,2012年交通银行通过定增完成注资。2018年农业银行通过定增的方式完成注资。2021年3月以及2023年3月,邮储银行先后采取了两次定增方式完成注资。 这一次四大行的集体定增,也是近15年来的首次集体定增。上一次四大行采取集体注资的方式,已经是2010年的时候了。 四大行溢价定增,对资本市场来说,又会产生出什么样的影响? 这一次四大行采取的是溢价定增的方式,与现价相比,四大行的溢价率从8%至21%,溢价空间是比较大的。** 2021年3月,邮储银行发布了定增公告,并按照5.55元的每股股价,募资约300亿元。当时邮储银行的股价约4.7元,发行股票价格较市场价格高出约18%。但是,从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看,邮储银行的股价表现平平,定增公告发布后,股价呈现出阴跌不止的走势。 2023年3月29日,邮储银行采取了定增的方式完成注资,当时的定增价格较市场价格溢价了42%左右,并且由中国移动集团全额认购,当时邮储银行的定增价格引发了市场的关注。 当邮储银行发布了高溢价定增的方案之后,邮储银行股价出现大幅上涨的走势。从23年3月29日的每股4.07元,大幅攀升至5月8日最高的5.39元,股价大涨32.43%。 造成邮储银行定增后股价出现分歧表现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两份定增方案的溢价率不同,超高溢价率的定增方案更容易得到市场的认可,并被市场解读为利好消息。另一方面与定增公告出炉前的市场走势有着一定的联系性。** 2021年3月,邮储银行在发布定增方案之前,股价从3.6元大涨至5.17元,短期股价经历了大幅上涨的走势。 2023年3月,邮储银行再次发布定增方案之前,股价处于宽幅震荡的走势。在高溢价定增价格出炉之后,股价顺势大涨。 两份不同的定增方案,市场的态度截然不同。 如今,四大行采取集体定增的方式,合计募资超过5000亿元。从溢价率来看,定增价格较市场价格的溢价率不算低,却与2023年3月邮储银行42%的溢价率存在较大的差距。该溢价定增方案是否被市场解读为利好,仍然有待观察。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四大行宣布集体定增之前,四大行股价已经经历了大幅上涨的走势。例如,中国银行24年股价大涨48.33%、25年股价上涨了2.06%,累计涨幅比较大。建设银行24年股价大涨45.32%、25年微跌0.85%,自去年以来建设银行的累计涨幅也是不小的。 由此可见,在四大行股价处于历史高位区域,采取集体溢价定增的方式,对四大行的利好影响也会显得比较有限。 此次四大行的集体定增,主要目的是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但更重要的是化解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提升国有大行的抗风险能力。 截至3月31日,包括中行、交行、建行以及邮储银行的股息率处于5%左右。其中,中行与建行的股息率不足5%,与以往平均股息率超过6%的数据相比,当前国有大行的投资吸引力不算太高。 从短期的角度分析,四大行集体溢价定增,可能会从情绪面影响四大行股价,进而影响整个市场的行情走向。但是,从中长期的角度分析,通过这一次补充国有大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后,国有大行的抗风险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银行资产质量也有望得到持续改善,对银行业的中长期影响也是偏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