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2822.买基金赚钱越来越难,是谁的问题?

2822.买基金赚钱越来越难,是谁的问题?

2025/4/5
logo of podcast 雪球·财经有深度

雪球·财经有深度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究极马里奥
Topics
究极马里奥:近年来,我发现越来越多的朋友抱怨买基金赚钱越来越难。这其中既有主动权益类基金持续跑输指数,投资体验不佳的原因,也有ETF市场同质化竞争,费率战激烈,难以获得超额收益的问题。 主动权益类基金方面,过去三四年,很多主动权益基金,特别是集中投资于A股或港股的基金,持续跑输市场基准指数。许多基金为了追求短期高收益,押注于单一赛道,一旦赛道失利,投资者将面临巨大损失。因此,我认为主动权益基金应该更加注重风险控制,选择宽基指数作为业绩比较基准,避免盲目追逐热点。 同时,监管机构也出台了相关新规,对业绩表现不佳的基金进行惩罚,促使基金公司调整投资策略,更加注重风险收益匹配。部分基金公司已经开始调整业绩比较基准,有的转向宽基指数,有的则转向细分赛道。投资者需要仔细研究这些调整对基金风险收益特征的影响,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ETF方面,低费率固然是吸引投资者的重要因素,但并非决定性因素。ETF的长期生命力在于能否为投资者带来稳定的收益。虽然基金新规鼓励ETF降费,但我们不能一味追求低费率而忽视了ETF跟踪指数的质量、管理人的专业能力以及市场环境等因素。美国ETF市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高费率的ETF依然存在,而且其收入来源并非仅仅依靠管理费,还有融券收入等其他渠道。 总而言之,无论是主动权益基金还是ETF,都不可能保证永远赚钱。投资者应该更加注重资产配置,做好商品、债券、权益、现金的均衡配置,以及A股和QDII的再平衡,才能在长期获得稳定收益,提升投资胜率。盲目追求短期高收益,最终可能会得不偿失。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买基金赚钱越来越难是谁的问题来自究极马里奥最近有朋友和我抱怨感觉买基金赚钱越来越难了

明明基金产品越来越丰富主动产品指数产品越来越多为什么会越来越难挣钱呢按产品类型维度我们大致分两个角度看一类是主动权益一类是以 ETF 为代表的指数产品一主动权益类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主动产品过去三到四年持续跑输指数如果仓位集中在 A 股或者港股的主动权益基金上

那么投资体验确实大概率会比较糟糕避免压住赛道的主动基金同样重要在付出更高管理费的情况下若还跑不赢 ETF 那就着实踩坑了作为普惠大众的理财选择更多主动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应该瞄准宽基指数比如护身 300 中正 800 等

近期的相关新规方案也对低于业绩比较基准 10%或者负收益的产品提出了相应惩罚性措施已经有一批基金公司发布了变更基准的公告有些确实更符合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而且是往宽基方向调整以一方达为例旗下瑞资本等一批灵活配置基金以往的业绩比较基准 11 年定存利率等修改后变为信用债加护身 300

相当于从绝对收益基准变为相对收益基准而且如果变更后的业绩基准确实更贴合基金的表现和风险收益特征那当然是个好事但也有部分产品的基准却从宽基指数转向细分赛道比如建信信息产业股票基金原来的业绩比较基准是

85%乘户深 300 指数收益率加 15%乘重债总财富指数收益率调整后变为中正 TMT 产业主题指数收益率乘 85%加重债总财富指数收益率乘 15%那么对于当初看好该基金可能跑赢大市的投资者而言

这是否意味着风险收益特征调整变更后这个产品是否实质就是信息技术 ETF 增强如果是那么最好能跑赢才对

二 ETF 长久生命力之本到底是低费率还是让投资人赚到钱基金新规也有提到 ETF 管理费降费以及指数使用费由从原来的投资人承担变为管理人承担这对投资人当然是个好事费用相对低廉管理透明一向是 ETF 的优势

但是,也要谨防一种趋势,一刀切地认为所有 ETF 都应该做到 15BP 管理费,不然就是垃圾。即便是 ETF 相当成熟的美股市场,依旧有数量庞大的一批 50BP 及以上管理费的 ETF。而且,不同于国内管理费是 ETF 唯一收入来源,在美国,管理费只是 ETF 收入来源的一个渠道。

其另一个重要收入来源是融券收入但这在国内必须全额进基金资产此外美国券商也不会向国内对 ETF 管理人收取高至 50%的委用

相反美国多数个人投资者是由买方投顾交易 ETF 渠道费用是以投顾费的方式按规模收取最后回到第一性原则我们买 ETF 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低费率没错低费率是手段赚钱是目的如果这个 ETF 所跟踪的指数确实优秀跟踪精准管理人确实投入了不少研发和运营成本那么你费率高一点我也认

要允许 ETF 百花齐放如果所有管理人都跑去卷低费率卷同质化产品对于投资者来说真的是好事吗特别是金融产品大多属于供给创造需求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可能不一定能够清楚地说明白我要一个什么策略因子的 ETF 而是当出现一个 ETF 品种时大家才去认识理解和交易在当下

这实际上对指数设计和选择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当各种传统的行业类型 ETF 被开发挖掘殆尽好的指数需要更加精确的理解

机构和个人潜在没被表达出来的投资需求对债券商品权益等各类资产做好研究和跟踪在合适的时机推出合适的指数和 ETF 产品不论主动指数没有哪种类型的产品能保证永远赚钱资产配置是普通人唯一免费的午餐

别想着我要最快的毛最后很可能刺中你自己特别是在未来做好商品债券权益现金的均衡配置 A 股和 QDI 的再平衡可能是绝大多数人财富保值进阶胜率最高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