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视频】爱和玩具在一起的年轻人:寻找他们的“心灵方舟”

【视频】爱和玩具在一起的年轻人:寻找他们的“心灵方舟”

2025/7/1
logo of podcast 羊晚·花地·文化

羊晚·花地·文化

Shownotes Transcript

龇着尖牙的Labubu玩偶占据了年轻人的背包和相册;蛋糕状的Jellycat毛绒公仔被店员煞有介事地抹上“空气奶油”,畅销大卖。 这些本该被贴上“儿童专属”标签的玩具,正悄然成为年轻人世界里的精神寄托。 在广东省博物馆三楼展厅内,除了亲子家庭,年轻人俨然成了参观游客的“主力军”,不少年轻人特意来到新展“一起玩:藏在博物馆里的玩具”打卡参观。 在展览现场,丰富有趣的互动游戏让“大小孩”和小朋友们玩成一片。展览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老祖宗严选”潮玩集中展现,将整个展厅变成一个“玩具盲盒”,对年轻人有着不小的吸引力。 童年时期,玩具是陪伴所有人成长的伙伴,但如今年轻人愈发热捧玩具的趋势似乎并未被“玩物丧志”的负面认知观念所阻挡。玩具展受年轻人热捧,快闪店大排长龙,玩具何以成为如今年轻人的“心灵方舟”? 年轻人与玩具的关系,并非堕志的沉迷 “我是长大之后才喜欢这些玩具的,它们对我来说是一种情感慰藉。”趁周末特意来到广州天环广场Labubu快闪店购买玩偶的小何向记者分享。 作为一名资深爱好者,他已经购买了十几只不同样式的Labubu。无论去到哪,他总是习惯性地带上玩偶,形影不离。 在谈及玩具对于他的意义时,他解释:“随着年龄增长,身上开始肩负起越来越多来自他人或社会的期待,而买玩具的行为和玩具本身都是在满足我自己的期待。当我积攒了很多负面情绪和压力的时候,玩具是最有耐心的听众,最温柔的陪伴者。” 不久前,号称“全球唯一”的薄荷色Labubu以108万天价成功竞拍,随即Labubu迅速风靡全国。人们对labubu的喜爱并非偶然,根据心理学中的拟人化理论,人类具有将人类特性赋予非人类实体的倾向。 Labubu原型是北欧森林精灵,有着尖耳朵、圆眼睛、九颗锯齿状牙齿和 “偷感” 笑容,凭借“丑萌邪魅”的反差美学设计,一举打破玩偶柔软可爱的传统审美,被赋予了顽皮叛逆等鲜明的个性特征。 对年轻人而言,它像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朋友,人们会更愿意把自身的情感投射到这些“朋友”上。小何和很多喜欢Labubu的人一样,都将这些玩偶视作自己的朋友或者孩子,外出时也常会带着它们“打卡”拍照,甚至借由它们分享日常、表达情绪,“虽然知道它们并非真的有生命,但在赋予它们情感的过程中也能得到陪伴”。 年轻人与玩具之间的关系,不是堕志的沉迷,而是意识到自己情绪需要被善待、心灵需要被安放的一种自我修复。 玩物亦可养心 “玩物未必丧志,玩物亦可养心。”在深圳大学2025届毕业典礼上,校长毛军发提到了玩具在当今时代的价值,“面对席卷全球的人工智能浪潮,面对焦灼生活中的内卷日常,我们需要一份趣味,作为自我确认、对抗异化的精神盾牌,需要实现一种情绪价值,在工具理性中守护生活诗性。惟其如此,人才是人,有趣的人。” 在广东省博物馆“一起玩:藏在博物馆里的玩具”展览现场,如果说孩子们的快乐是发现了新奇的玩具,那大人们的笑容则是见到了在童年时期熟悉的玩具。 策展人、广东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李文认为:“古往今来人类的娱乐方式一直在改变,但快乐是始终共通的。”人们这份纯粹简单的快乐能够跨越年龄、民族、地域。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年轻人不断面对绩效、责任与身份的多重焦虑,纯粹的情绪表达空间被逐步压缩。而玩具因其非功利性且有趣的特点,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的“心灵方舟”。借由各种玩具,他们在复杂现实与内心世界之间构筑起了一道柔性屏障,实现“玩物亦可养心”的功能。 Jellycat是1999年由一对英国兄弟创立的毛绒玩具品牌,这个原本为婴幼儿设计的玩具因其可爱的造型如今意外成为了成年人的宠儿。据2024年《Jellycat品牌洞察报告》数据显示,从官网用户数据来看,25-44岁的群体成为消费主力。 来自澳门大学的小雷就是一名Jellycat爱好者,她最初喜欢上Jellycat是因为它们脸上独特的表情,“抱着它们的时候又想起我童年时也有这样的毛绒玩偶,这种童真烂漫对于我们来说太难得了。” 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她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中忙碌,每天最放松的时刻就是与玩偶们待在一起。 对于年轻人来说,童真并非年幼时的天真无知,而是一种包含着信任、依赖、幻想、亲密的人与生俱来的情感。小雷认为:“玩具能够唤起年轻人久违的童真与纯粹的快乐,它能填补那些成年世界中最容易失去却又难以替代的部分。” 对于年轻人来说,玩具不仅仅具有简单的娱乐功能,更提供了一个温柔的出口,承载着他们所渴求的情绪慰藉与失落的童趣纯真。 从广东省博物馆展柜中样式各异的弹弓、鲁班锁,到精致可爱的Jellycat,再到叛逆丑萌的Labubu,玩具在时间长河中不断变化发展,其角色功能也从以前的童年伙伴到如今跨越年龄的陪伴之物,款式千变万化但带来的陪伴与治愈不曾改变。 文 | 记者 何文涛 实习生 陈泓熹 图 |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