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9. 北京大学没教的 山野丛林对我倾囊相授

9. 北京大学没教的 山野丛林对我倾囊相授

2024/8/23
logo of podcast 一起散步去

一起散步去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兜兜
姜来
Topics
兜兜:2024届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考研考公竞争激烈,需要探索更多可能性。 姜来:在北大12年的学习经历中,经历了从对北大最初的理想化到现实的去魅过程,并最终选择了一条与传统学霸不同的道路。他高中时期对自然的热爱影响了他的世界观,在大学期间,他经历了迷茫,最终选择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并在博士期间在海南山区进行长期的实验研究。博士毕业后,他先后从事了学生竞赛和自然教育工作。他认为,应试教育并非适合所有人的最佳教育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和方向。他鼓励毕业生们不要被眼前的困境所限制,要保持学习,相信世界在变化,并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他分享了自己在自然教育工作中的经历和感悟,以及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他认为,一份理想的工作应该兼顾养家糊口和个人价值与意义,并鼓励大家多看多想,不要限制自己的眼界和想法,保持学习,相信世界在变化。 兜兜:探讨了在就业压力下,如何探索人生的更多可能性,并对姜来的经历和选择进行了深入的访谈。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邀请了北京大学毕业的姜来,分享了他12年求学经历。从高中时期就展现出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到大学期间对北大祛魅后的释然,再到选择直博的考量,以及在不同人生节点的抉择,展现了一个非典型‘学霸’的成长之路。
  • 分享了其眼中的‘学霸’画像:成绩好、学习轻松愉悦、拥有自主性和游刃有余的状态。
  • 高中成绩中等(年级前50%),通过高考进入北大。
  • 在自由宽容的北大校园,也存在迷茫和劝退的现象。
  • 本科毕业后,面临出国、保研、考研、工作的选择,最终选择直博,并阐述了其选择的原因和背后的思考。
  • 引用杨德昌导演的电影《一一》来探讨人生选择和成长的变化。

Shownotes Transcript

将一只蜗牛安全转移 by 兜兜 

似乎每年的毕业季都很难。

教育部和人社部在会议上提到,2024 年的高校毕业生达 1200 万人,再创新高。多所高校后又联合倡议,呼吁毕业生不要只关注考研考公。与此同时,2024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招录人数又达到了 4 万人,而录取比例是57比 1。不考研考公的话,路在哪里?今天我们来和姜来聊一聊,他在北京大学完成了 12 年的学习和研究,选了“常规”之外的可能性后的所思所想。

蝉鸣预警

这次的录制是在暴雨之后的户外进行的。因此有蝉鸣,鸟叫,人声和汽车滴滴预警,敬请大家谅解。

课代表划重点

02:40 北大博士眼中的“学霸”画像。

07:30 高中时排名前百分之五十,为什么能考上北大? 

08:50 初入以自由宽容的校园,有些同学却觉得迷茫,后被劝退。

11:30 对北京大学祛魅后,反而觉得释然。

13:30 本科毕业后,各种去向的“鄙视链”。

16:35 在校十二年期间的每个节点时刻,如何做决定,继续考研还是离开校园?

18:40 杨德昌导演的《一一》。

21:00 是我们走得慢了,还是时代走得太快了?  

23:30 本科直接连博士,我在山沟里种树,自己和导师都没秃。

25:25 自然比人类社会更美好么?至少自然不骗人。 

27:40 博士六年,有后悔么? 

29:00 博士毕业后,各种去向的“鄙视链”。

32:20 北京大学的十二年与重新“赋魅”。

38:55 第一份工作,怀有热情,但却被“错付”了。

40:30 后来的工作中,我会带小孩大人去看星星,看花草,看昆虫。 

43:30 我们要如何对工作进行价值判断?养家糊口,获得意义?

45:00 公众对北京大学和博士学历的认可,在工作中的作用举重若轻。

46:30 我是应试教育的既得利益者。

49:00 梭罗《瓦尔登湖》  

54:40 被公园和自然治愈的大人。

59:25 能给出的建议和思路(不是mansplaining 也不是womansplaining)  

62:50 迪兰托马斯《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想要一起散步?

添加微信 yiqisanbuqu,加入“一起散步去”听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