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简介】
在往期节目探讨观众何以对考古《甄嬛传》乐此不疲时,我们没有料到的是,这股复古风潮正在酝酿着席卷整个内娱。从刘耕宏到《爸爸去哪儿》,从王心凌的《爱你》到《梦华录》开播,期间还穿插着《声生不息》的港乐热潮,以及罗大佑、崔健等人的线上演唱会,集体狂欢带着某种情绪的倾泻与释放,似乎要将每一个旁观者卷入其中。
复古潮中的艺人成名于中心化时代,传播途径的集中和受限,铸就了一代人深刻的集体记忆,以及艺人国民性的知名度;而他们的作品,也经得起观众长久的回望与打量。我们收获了一整个时代的琥珀。
然而,当综艺反复挖掘遗产,当艺人复刻青春,当我们在名为复古怀旧的避难所里,消耗着这些熟悉的文化产品,用最低的生命能量获取最大效率的精神满足时,这真的就意味着全面复古了吗?我们复的是什么古?没有复的又是什么?
讨论完这波热潮,我们也聊了聊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梦华录》,该剧开播初期在豆瓣被打出了8.8的高分,但在“救风尘”桥段以更高权力的倾轧为结局之时,在男女主角互诉衷肠、自证清白之时,舆论便开始有了变化。在某些时刻,大众文化产品势必会承载故事本身之外的期待与审视,而附着在此的热议,暗含了太多社会思潮与时代情绪。
也许再过一周,新一轮的热点会再次引爆。此刻我们想问的是,不沉湎于安全与重复是否也可以是一种选择?我们能否从信息流中逃离,创造一些自己的叙事?
【本期主播】
【Shownotes】
1、为什么内娱会出现“文艺复兴”?
00:44 盘点最近的复古风潮
03:06 传播受限的中心化时代,一代人共享集体记忆
06:50 二创和营销,平台的议程设置,都加速了重复内容的生产
10:55 长期以低耗能消费熟悉的文化产品,更难接受新内容
13:01 千禧年前后,我们收获了一整个时代的琥珀
15:18 八零后一代人口众多,同时掌握了舆论阵地
2、什么复古?复什么古?复古什么?
18:45 好看的皮囊、好听的皮囊、青春的皮囊
19:58 我们没有复的古是什么?
21:20 《梦华录》遵循商业逻辑,带来了熟悉的安全感
23:15 女性主义表达上的割裂
26:57 对权力的谄媚,对底层的蔑视
37:35 我们能够接受艺人的成长吗?他们有选择吗?
3、当创作穿越屏幕,向现实刺来
41:58 安然享受虚构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44:19 对于大众文化产品的热议,折射出社会思潮与时代情绪
【本期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