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全网独家:小米YU7天幕黑科技、智能配件与雷式造车方法论-Vol73

全网独家:小米YU7天幕黑科技、智能配件与雷式造车方法论-Vol73

2025/6/28
logo of podcast 脑放电波

脑放电波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托马斯白
段誉
Topics
段誉:我们的电致变色玻璃,也叫调光天幕,其原理可以简单理解为一块单层的透明锂电池。当它充电时,呈现一种颜色,比如黑色;放电时,则呈现另一种颜色,比如透明色。在光翼科技,我们使用有机高分子膜来实现这一技术,通过嵌入或脱出锂离子来改变其吸收光谱,从而控制透光性。我们的技术特点在于单层结构、可见性以及双稳态特性,这使得它在结构和外观上都具有挑战性,但同时也保证了其在任何状态下的稳定性。 托马斯白:所以这个天幕玻璃的核心优势在于防晒,可以有效隔绝紫外线和红外线,从而降低车内温度,提高乘坐舒适性。同时,通过调整透光率,可以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提供最佳的视觉体验。此外,使用电致变色玻璃还可以节省车内头部空间,这对于新能源车来说尤为重要,因为电池占据了底盘空间,使得车内空间更加宝贵。当然,消费者在选购时,除了关注价格,也会关注维修成本,毕竟这块玻璃如果损坏,维修费用可能会比较高。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首先介绍了小米YU7搭载的电致变色天幕玻璃,讲解了其原理、优缺点以及消费者如何进行选购。嘉宾详细解释了电致变色玻璃的工作原理,并比较了不同代际产品的差异,尤其关注了变色速度、动态范围、光学品质等关键指标。
  • 电致变色玻璃原理:单层透明锂电池,充放电改变颜色和透光率。
  • 最新一代产品动态范围提升40倍,颜色更纯净,光学品质更高。
  • 变色速度与面积、动态范围有关,大面积天幕变色需时较长。
  • 选购建议:关注调光范围(暗度和亮度)、颜色中性程度。

Shownotes Transcript

大家好 欢迎来到脑放电波脑放电波是一档关注科技前沿品牌营销和个人成长的谈话类节目每期带给您一个有趣有据的话题帮您在信息严重过载的现代世界小幅自我迭代我是托马斯我是尼克森

大家好 欢迎收听脑放电波今天我们要聊一聊爆火的 U7 其实我们不久前在它做上一次发布会的时候刚刚聊过一期但是昨天晚上 U7 的发布会之后我们看到了它的首日成果非常的惊人一个小时就有了 28 万 9 千台的大订到今天我们看到一个新闻是它 18 小时锁单了 24 万台锁单的意思就是你大订的这个 5000 块钱是不能退了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惊人的数字这应该是在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一个奇迹我们在小红书上在微博上也看到了一小段雷军在接受专访的时候拿到那个手机的时候很激动的把这个数字说出来的时候的现场

非常的震惊 因为大家都知道预期会是一款卖爆的车但是爆成这个样子 我相信还是超过了大部分人的预计那今天呢 我们要好好跟大家聊一聊小米 U7 身上的这些黑科技因为我们在这场发布会上 我们看到了很多传统汽车或者说其他的智能汽车上我们没有看到的有意思的一些黑科技

那么机缘巧合因为我们刚好在昨天发布会之后我跟 Nixon 说我们要不要聊一下天幕它所谓的最新一代的 EC 调光玻璃因为这次它其实把它作为一个重点的黑科技拿出来讲了我说我还挺感兴趣的为什么这个东西要两分钟才能变色它带来的效果到底怎么样然后 Nixon 说我们上一期的嘉宾段玉

他刚好发了个朋友圈就是在讲这个的所以我们才知道原来小米 U7 Max 的天幕玻璃的供应商是来自于光翼科技最新一代的电池变色玻璃正好段玉是在这家公司所以我们今天邀请段玉访场来跟我们展开讲一讲天幕玻璃的黑科技到底是怎么回事欢迎段玉大家好我是光翼科技的段玉目前在公司担任董密和消费电子事业部的负责人

上一次大家认识段玉主要我们聊的还是 3D 打印机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对因为段玉是早期的 3D 打印机的玩家但实际上段玉真正的工作现在其实是跟这块玻璃关系非常紧密的那就太好了因为我们正好有好多想了解的东西我觉得我们今天大家也可以一起来拷问一下段玉看看小米专门放在 U7 Max 上的作为差异化卖点呈现的这块玻璃到底有什么厉害的地方

我觉得是不是可以先给我们介绍一下什么叫电质变色玻璃首先我们的产品是叫调光天幕电质变色它作为一个技术的名称它英文是 Electrochromic

简称 EC 它的原理呢大家可以简单理解它就是一个单层的透明的可视的锂电池当它充电的时候是一种颜色比如说是着色态就是黑色它的放电状态它就是另外一种颜色就是高透的状态比如说它是透明色对这就是它的基本的原理那它实现的方式呢在光翼科技的话它是有机高分子态

它是一层有机高分子的膜当它嵌入锂离子的时候它的吸收光谱是一个特定的吸收光谱它可以吸收更多的可见光当它脱出这个锂离子的时候它的吸收光谱就会发生一个显著的变化它就会透过更多的可见光它的基本原理大概就是这样

所以听起来就是一块很薄的锂电池是吗可以这么理解对它是一个单层的锂电池它有几个特性第一是它是单层像绝大多数的锂电池它是多层不管是卷绕还是叠片它都是很多很多的层第二个的话它是可见的

因为绝大多数锂电池都被封在一个电池包里面不管是软包还是钢壳都是不可见的所以它有一些缺陷有一些拼合它有些差异都无所谓但我们这个既是一个结构件又是一个外观件所以这是它非常挑战的地方第三个的话它有一个很好的特性就是我们叫双稳态它在充电放电或者停在任何一个状态它都可以稳下来这是一个区别于任何其他技术的一个特征

这个比喻还是挺清晰的也就是说我把它充电充满了它就变成一个全黑的状态对然后我把它电放完了它就变成透明的状态对对对是的你还可以充一半它就是 50%的透过率如果是内壁电池它大概是一个多少毫安时或者多少瓦时的一个电池啊

它的容量其实是非常小的充放电的时候大概是几伏的低压所以它对人是非常安全的举个例子的话如果它是用在眼镜上那么 20 毫安时的一个电池大概可以让它充放电接近 1000 次所以它的容量是非常小的但是这么大一片是不是就还是稍微要费点电

通常这个天幕我们不特指预期对通常天幕是在 1.5 平米左右大概是不到 100 片眼镜的面积理解所以 20 毫安眼镜上可以充放 1000 次如果是在车顶的话可能乘以 10 那就是 100 次

这一次我们看到在讲 YU7 它的利益点的时候其实核心是搭防晒来去讲的对这是所有人最关心的一个点特斯拉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大玻璃挺好通透性很高但是觉得很晒头对很多人在车里面戴帽子或者打伞所以它不光是可以亮度的变化它其实实际上就是在隔绝紫外线跟红外线对吗

对我们主打的是光和热的条件当它隔绝可见光的时候它同时也会隔绝掉接近 90%以上的红外线那这个时候因为大概一半的热是可见光带来的一半热是进往红外线带来的所以它同时阻挡黄眼的这个效果和热的这个效果紫外线的话通常是由一个紫外 coating 来解决掉

明白我先问一下可见光的部分我看到小米的宣传里面提到了它的最大遮光率是 99.85%对应的透光率其实就 100-99.85 是 0.15%的透光率这个透光率它意味着什么比如说在大中午的时候这个太阳在车里是能看到的吗它大概是什么样的一个水平 0.1%就是比较典型的隐私玻璃的这个效果

那个侧窗的 0.15%就是你在车内打开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在车外是看不到的

那就是说太阳其实还是能看到的太阳会看到一个斑点只能看到一个斑点是吧它不会是刺眼的状态肯定不刺眼几乎可以直视太阳我看到有的厂商在宣传的时候他还说可以在车里换衣服真的可以做到这个程度吗我们做全车调光的产品的话它是能够保障客户基本上是绝对的隐私的

假设你在你的车的侧窗一圈都是 0.1%或者 0.15%的话应该是看不到车内有人影的这里说一下就是有的车是侧面也有调光玻璃的最近上的比较有名的应该是尊介尊介侧面也有调光玻璃预期是顶棚有调光玻璃对吧对我看到他提到说他在亮态下他的透光率会到 6%

那 6%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呢在开到最亮的情况下它会是个什么样的透光的效果最亮的这个状态就和常见的汽车的天窗是类似的

不太理解你看敞篷车在加州卖的非常好太阳越大它越敞篷但是亚洲人对美白还是有诉求所以其实在产品定义上比较讲究的新能源的品牌它都会做一个电动的遮阳帘物理上把这个光隔绝掉但是也有一些电动车它就会选择像特斯拉一样做一个固定的顶棚大部分的玻璃应该也是能隔绝比较多的前挡的玻璃其实都能隔绝掉 99%的紫外线对大家基本上都是 91.99%

它是通过 UV400 的一个图层来阻隔的对所以原理上是不一样的对吧对紫外线的隔绝在大多数的车玻璃外面都会有一个 UV400 的一个阻隔层所以紫外线其实是靠图层遮光率和红外线的隔绝其实是靠我们刚才说锂电池充放电的原理来去完成

在没有上 EC 的这个波波的车里面它有的时候也会用双银或者三银来剔掉一些公安线这样大家就不觉得热了苏 7 用的就是银对对苏 7 应该是三银所以我感觉这个透光率最大的好处就是我感觉不需要物理的这两连了

我在发布会上看到它甚至还超过了物理的遮阳帘一个是有小孔另外一个是物理的遮阳帘它已经是在车内空间了对 它会占掉大概接近 4 到 6 厘米车顶的空间这也是我们这项技术随着新能源车的爆发渗透率提高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因为新能源车底盘都是电池电池的话会有个电高所以你对于车内头顶的空间有一个特别大的追求

所以好多车厂从内饰的角度就会把移动的天窗给去掉变成一个巨大的全景天幕这是我们这项技术 20 年之后开始快速提升非常主要的一个驱动因素所以这里段域其实间接解释了为什么新能源车爱用天幕确实这个问题我之前没太明白我以为大家都在抄特斯拉而已

我以为是他硬要凹那么一个标志性的设计出来其实是有空间的考虑的对一个是车内空间然后另外一个是空气动力选风阻也会小一些越大的曲线风阻会小一些理解那我站在消费者角度还有一个问题与其去 max 标配这个玻璃然后有的车它是单独有一个天幕版本你要花一点钱去选配然后我看到的价格是可能接近一万不到的所以

所以其实我作为消费者,我除了关注选配价格之外,我还关注维修成本会不会很高。假设这块玻璃突然裂了,或者是怎么样,对吧?或者下冰雹了,高空泡雾都有可能吧?首先我们提供的是一个 EC 的薄膜,这个薄膜大概是在 0.4 到 0.5 毫米,它是非常薄的一个薄膜。

这个膜膜在送给汽车玻璃厂之后它会进行我们叫 lamination 就是两层夹胶玻璃把它夹在中间然后变成一个 EC 的天幕这样的夹胶玻璃再送到主机厂它大概是这样一个顺序所以这个天幕

天幕被丁宝砸坏或者其他的这样一个偶发事件至少从我们看到的比例是非常非常低的就是不会说因为天幕这个技术你的可靠性就弱于正常的玻璃对吧

是的原来绝大多数的天幕也是两层玻璃然后中间加一层 PVB 然后我们是在 PVB 中间又夹了一层电池变色的玻膜如果你把它类比成一个防弹砖甲的话多了一层可能会提高它的韧性

至少从物理上它并没有降低它的耐冲击的性能另外从我们供应这么多车厂这么多产品大概几十万套的数量机来看的话也没有特别多的损坏或者返厂返修的案例明白我为什么有这个问题主要还是因为锂电池一旦薄膜之间做穿透就有点危险也很脆弱对吧尤其软包电池

对对之前的电池没有做成一个单片夹在玻璃里面明白我其实看到 EC 调光的这种天幕小米应该不是第一家对吧我们看到其实在蔚来 ES7 比亚迪它都用过类似的技术那这个技术本身它有一些代际的区别吗或者说它在规格上性能上有什么区别吗小米的这个技术真的是像雷军说的它是目前最新的一代的技术吗

是的这是肯定的我们大概是在 2021 年的时候第一代先上了极客的 001 以及比亚迪的海狮海豹宋瑶这几款车型然后它的特征是蓝色的天幕对我们定义成宇宙蓝然后第二代的话应该是在 ET5T

EC6 ES7 等等这一系列的车型作为黑色一代的产品小米 U7 是黑色二代的产品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调光的范围有了巨大的提升你说的调光范围指的就是刚才我们讲的倍率和最高对对对做黑有多黑然后最暗有多暗这个区间比如从 0.15%到 6%从学术上叫做 dynamic range 就是它的动态范围跟拍照的 HDR 的那个概念是一样的对对对

我想问一下比如第一代产品或者刚才你提到的前面那些产品它大概是个什么样的 range 从多少到多少每一个车型它都会根据自己对于内饰和这个理解它还会定义一个区间范围这个具体的数据可能每个车厂都不完全一样

我们能讲的就是我们每一代材料提升的话它的动态范围的区间会扩宽另外一个就是最高的这个范围除以最低这范围得到一个倍率这个倍率是显著的提升的我们第一代大概是在几倍到十倍到第三代的时候现在大概是在 40 倍左右下一代的话可能会是在接近 100 倍左右这是我们有机高分子的 EC 材料最有吸引力的地方

就是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动态范围会显著的提升另外它的颜色也会变得让人觉得越来越好看所以现在是 0.15 到 0.6 它是 40 倍的一个变化过去是 10 倍左右对 从几倍十几倍到 40 倍比如说那些车它的暗太透光它最暗它能暗到像小米这样吗做到 0.15 吗之前几代的产品

之前可能没有定义到这么暗这是第一个清理结论然后第二个的话我用潜在材料我也可以做到这么暗但是最亮你可能就没有办法做到这么亮明白所以其实大部分的厂商可能就选择一个相对折中的一个效果相比之下预期 Max 它就能做到暗的时候特别暗然后亮的时候要超过特斯拉原本的那个亮度或者是接近我觉得这是一个确实比较吸引的点

虽然亚洲人不喜欢被晒但是有的时候天气是没有那么晒的或者说冬天车里面大家都知道把天窗的亮度打开的时候是有个很敞亮的那种乘坐体验的有些阴天的时候阴天如果你是很暗的状态你会觉得很压抑阴天的时候或者是比如说夕阳西下的时候那个时间点什么蓝调时刻那种把天窗整个亮出来然后把亮度调到最高的时候大家在车内的体验是最好的

然后在这种暴晒的中午能做到 99.99%那是最好的对吧做不到呢 99.85%它能够几乎让太阳变成一个小光斑的话它又带来了非常好的防晒隔热的这种体验还可以降低空调的使用我们测过应该大概会降低三四度然后从而降低你的空调使用从而增加你的续航

除了动态范围就是最高倍率除最低倍率数值之外还有哪些标准说它是一个比较好的天幕因为接下来我感觉尤其是小米这么一宣传之后可能很多 20 万以上的车都会带了原来未来要 40 万以上的车才会带所以我挺好奇这个点

1T 5T 差不多也是二三十万的车型了 1T 5T 之前应该是非常畅销的全品率比较高的一个车型对所以我就想知道说天幕还有哪些点是你们作为内行人去看符合什么样的标准天幕是好天幕除了刚才就说的最高透过率和最低透过率之外对感谢听起来像一个做广告的事情

真的没有我们是除了好奇其实我们这个产品不管是用在侧窗还是天窗还是眼镜上就距离人眼从近到远它都有一个相对唯一的一个点就叫光学品质 Optical Quality 这是大家所追求的这个其中就包含了很多的因素什么是好的玻璃第一是它的颜色

这是大家对于玻璃的第一反应是不是纯净是不是颜色中性不会带来很明显的色差比如你选了一个白色的内饰然后如果透过这个玻璃它变成橙色的内饰或者变成一个黄色的内饰或者绿色那你会觉得非常奇怪这不是你想要的一个效果

所以蓝色是会有这个问题的对吧蓝色对于内饰颜色会有一些些影响对所以大家更多的倾向于叫一个中性灰的这样一个状态这是第一个然后第二个的话是没有光线的扭曲或者视觉的扭曲当用其他的一些可能带有偏振效果的一个材料的时候

你透过天幕看比如电线杆或者一个电线它那个线会有一个错位这是一个非常让人觉得很奇怪就有点像散高的画这种效果或者你透过天幕看到大楼看到一些云朵边缘原来是连续的变得不连续了这是很多厂商和客户不能接受的点对但是如果不指出的时候有可能你会忽略掉这一点

但比如在侧窗上或者在眼镜上这就会是一个极其显著的一个问题

还有一个就叫做雾度比如说 PTLC 这种材料的话你就看到一种奶白色的效果感觉这个玻璃没有擦干净不够通透对就是如白色或者一层雾蒙蒙的感觉吧给你摆进去效果是一样的就刚才提到的偏振包括 PTLC 其实都是一些同行厂商他们的技术路线对吧对此前其他的一些技术路线会带来的一些降低光学品质的一些特性但这些都是不能变色的吧

PDRC 也是可以的 PDRC 会有透过力的条件但它那个透过力条件天然的范围会比较少一些通常是几倍的效果

那我想问一下现阶段有哪些遗憾吗比如说像美军它自己开发布的时候它就说大家试驾的时候要注意一下这个转换要两分钟才能完成按照我们今天对于新能源车包括对于手机这种类型的产品充电的一个逻辑 20 毫安时那几秒钟就应该充完电所以我其实第一个好奇的点是为什么它还是要接近两分钟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个转换对刚才这几个点都是我们显著的优势啊

当然我们这个进步线它天然的有一点就是充放电是有个过程的比如像眼镜这么小的一个圆片 50 乘 50 的话它大概是在一到两秒这个效果原来我们做手机背壳的话可能是一个两到三秒然后在侧窗上可能是在十几秒这个效果但在天幕这么大一个面积它通常是从四周到中央变色的效果现状的话可能是在一两分钟的区间它完成一个完整的变色的过程对

对那它天然就是有一个变色的时间明白我想问一下这个变色的时间长短跟它的变色的倍率有关系吗刚才提到的

小米这个用了 40 倍对第一是和面积有关系刚才说的就眼镜这么大手机这么大侧窗这么大和天生这么大随着面积的变大因为它有一个四周到中央的一个过程天然的时间会变长然后另外的话 40 倍假如说我分成四档的话那每一档就是四分之一的时间差不多是一个线性的过程就你希望它从特别深到特别浅这个动向的过程这个时间也会变得更长一些

相当于 SoC 从 0%出到 100%和从 0%出到 50%从 0%到 50%时间就会短一些所以是不是之前几代的产品比如说一代的产品它可能只有比如 10 倍的差距的时候它的变色不需要两分钟这么久它会短一些哪怕是一个天窗这么大的产品

时间是差不多这个更多的是我们在调节正负极材料的过程中比如说离子嵌入和脱出的这个速度也会有一些变化我们一代二代三代总的变色的感知时间是接近的但是调光的范围是变大了嗯这个是挺有意思的点这还是材料本身的一个特性对因为雷军把它强调出来了这其实是一个很明显的体验上的一个短板吧

但是雷军专门强调出来说我们这个大家在试驾的时候会发现一个明显的短板他先把这个点出来了管理一下预期对我问了一下我身边有几个买了这个车的人他们确实是觉得两分钟就两分钟他们并不是很在乎很慢这个事情其实大家还好实际上我们访谈过 EC6 ET5T 未来的大概几千个车主

唯一的痛点就是你向朋友介绍的时候你会发现它有个过程在你自己开的时候大多数人其实已经习惯了而且很多人是把它放到自动挡的状态就随着天气大太阳的时候车机就自动的把它变成一个暗台然后天气是阴天的时候车机自动的把它变成一个亮台你就已经完全无感化了其实我觉得好的产品应该是无感的自动挡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所以小米预期上也是有自动挡的吗

我回来跟同事确认一下明白对但未来的另一任是有的我自己最早接触电质变色的玻璃实际上是在飞机上 787 对波音 787A350 配备了这样的变色玻璃我的印象它也不是马上能够发生的当我们面对阳光的时候你目标调到 100%的时候你会发现它有一个从亮到暗的一个过程但是大概几十秒左右能完成

然后我专门问了一个我在坐飞机的公司工作的同学他有提到在飞机上使用这种变色玻璃一方面当然是给用户一个更好的体验但是更重要的点是他们可以通过全局的方式去完成整个飞机所有窗户的控制因为我们知道其实飞机在起飞跟降落的时候打开遮阳板和关闭遮阳板对它都会有一个口诀让你打开遮阳板什么的但是很多人他其实就不一定会操作所以空姐要来回的检查

但是这种飞机它就不需要这句话它直接一键所有的这张板就调到最亮然后有一些必须得关闭这张板的这种军用机场它又会自动把你关上以免打开窗下飞机要被调查等等这些烦人的事情出现所以第一个是整体管理上会更方便第二点对我还挺有启发的就是他提到说其实看起来是引入了一个电子的技术但其实这个设备它本身的故障率和维护成本是低于那个物理的选创的

原因是有大量的用户他其实不会好好的按照准确的发力方式去开关悬窗其实大家如果经常坐飞机你应该都有遇到那种已经松脱甚至快要损坏的那种悬窗上下这样动它其实故障率是更高的它的维护成本也是更高的不管是你要去开或者关还是它坏了去维修其实都是更麻烦的

但是如果换电子变色这样的玻璃看起来它可能成本是要高一些但它的故障率和维护成本我觉得是显著的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一个视角

对我不知道在汽车领域这样的电动遮阳帘因为它也是一个电动的一个电机有轨道来回的开关它会怎么样因为我的印象中我自己的车每次保养的时候私下店都会忽悠说你这个天窗轨道建议你涂一些胶润滑否则的话这个天窗轨道会出问题这个我的朋友包括开不同的车的朋友他们在私下店都会有类似的服务这个服务大概要收个 500 到 800 元

我自己买的 ES6 也有电动的天窗轨道因为你可以打开对一个是我自己从身边的统计学来看的话它的使用率并不是特别的高

然后另外一个点实际上我们自己也做了大概几千个用户的访谈从用户访谈的结果上来看的话也是就是这个产品它的电动天窗或者电动遮阳帘的用户感知程度其实是偏低一些的当你使用率不是很高的时候其实它的故障率也不会特别的高这是我们从工商的角度来想这个产品的这个点嗯

明白所以主要是不用不是它不好坏它还是容易坏的

对吧 因为你从飞机的旋窗来看那玩意儿确实挺容易坏的因为它使用率很高 起飞降落都要开关其实它更接近于一个类似于商用车的概念作为一个用在工具的时候它的使用品质和乘用车可能差几个数量级的这个概念明白 我其实比较同意段宇刚才讲的一个点就是这个产品如果带来的服务是无感的用户虽然没感觉 但是可以带来用户最大的价值

我自己在看这个天幕我觉得转换倍率其实是很重要的在没有电池变色的天幕之前我其实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就是一个物理的这样脸通过物理的方式我选择打开或者关闭对吧打开的时候我大概获得一个可能 4 到 5 的亮度关上之后约等于 0 几乎不可见但是如果我为了把这个空间省出来我选择一个没有物理这样脸的天幕的时候那

它其实在高倍率下我其实可以获得两个体验第一个体验就是全遮住就完全黑了我在很热的时候我可以选择这样一个让人安心的全黑的方案因为这个很重要因为很多人他其实就纠结这么一点很多人的观点就是再隔热也不如物理隔热所以首先你要能确定它能到 0.15 它真的能够让太阳变成一个小光点我真的不在乎再多一层物理的防护了第二个就是它还能变回来

在你需要一个明亮的心情和一个明亮的车内环境的时候它又能变到 6%的透光率

这个感受可能又是一个很好的体验就相当于我兼顾了两个场景下我对车内光的这种亮度的诉求还不用再加一个物理的网兜了然后之前其实顶上 coating 一个那个叫冰甲大概也两三千块钱就是一个外层的镀膜当你没有三银防晒的时候就加一个冰甲差不多也是三千块钱左右但是它就只能那么暗了对吧对它会降低透过率

就是当我想亮起来的时候我没有办法了在车内其实也没法开灯或者什么我觉得这个是我觉得还挺厉害的一个点消费者接下来可能会碰到不同的选配天幕的车型当然可以讲一讲作为从业人员消费者选购一个带天幕的车最终要关注哪些指标吧

建议大家第一是关注调光范围它的暗是不是够暗亮是不是够亮这是长期使用下来最直观的影响体验然后第二个是在暗态和亮态的时候它的颜色是不是比较中性是不是你能喜欢那个颜色其他的参数可能是相对次要的明白颜色和倍率我们相信后续搭载类似技术的新能源车应该会越来越多对大家可以关注一下这个点

OK 那聊完了天幕我们再聊一聊这次在预期上发布的一些我们认为比较有指导意义的或者是比较黑科技的其他的亮点我看下来我对车载配件还蛮感兴趣的我们知道其实在小米苏 7 发布的时候

小米就已经在车上准备了一些磁吸的一些配件当时这个配件更多的就是吸上去然后承载一些按键或者是做一个螺纹的孔可以让用户装一些手机支架这样的功能当时其实还有一些嘲讽的声音说车机这么好用谁还要手机支架对吧但是到了预期这一代我觉得小米彻底把他整个人车家生态的想象力打开了

因为它带来了一个整体的他们叫车载设备这样的一个大的列表就在车机中你可以把所有的这些车载设备变成一个类似于米家的这样的一个设备列表当我们说到车载配件的时候小米之前的大部分厂商它的车载配件都是非智能的车载配件

比如说脚垫腰靠头枕小桌板小桌板类似这样其实理想包括很多新能源车他们其实在运营自己官方的配件的时候其实是用了很多新的

比如说理想汽车甚至可以在它的饮料架上有一个卡扣卡进去变成了一个潮汕的饮茶台你可以在上面泡茶对吧类似的配件其实已经很丰富了但是呢小米这一次提供的这些车载配件呢是按照智能家居的逻辑在做的

它实际上提供了大量的智能化的车载配件我觉得这个就有意思了这也是小米所谓人车家战略非常核心的东西配件宇宙对 它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配件宇宙然后这个配件宇宙它也邀请第三方厂家加入它这个序列这个就更像小米生态链的玩法了这个段域应该很熟悉因为你之前也在社为资本工作过很多都是我们投过的企业对 其实小米生态链的很多企业就是你们投出来的

我先讲一讲它是怎么工作的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官方的打出样来的这些车载配件小米首先它这次在车上提供了什么样的接口我们现在看主要有两类接口第一种叫磁吸口磁吸口更多的就是两个磁铁作为一组这一组构成一个磁吸的点比较典型的就是在小米的中控屏的后面会有一个点位可以磁吸一个纸巾盒

大家开过车的都知道在车上你要把一个纸巾盒固定其实还是有痛点的这个看起来就是固定一下但是你就可以有一个稳定的纸巾盒的位置然后类似的磁吸可能还有比如说座位的侧面手套箱的下面它有一些隐藏的包括那个顶上我们通常就是放眼镜的那个地方它有一个磁吸的点位你可以吸上一个眼镜盒然后吸上一些其他的配件等等包括各种各样的收纳盒等等但是呢

小米也提供了智能的磁吸的配件比如说一个磁吸的物理按键这个如果大家玩过米家的都知道米家就有很多这样的按键就是一个独立的通过蓝牙或者 WiFi 连接的这样的一个设备大部分现在应该是通过蓝牙 MeshBLE 的技术多一些那这个磁吸按键可以干什么呢你就可以像玩米家一样玩它怎么玩呢小米官方有两个玩法第一个它叫 Hyper Task 动作第二叫 Hyper Task 任务

那动作其实很简单就是当我按下去它有单击和长按单击呢它有一些默认的功能比如说播放歌曲啊地图的全览啊上一页下一页啊会上一首歌下一首歌这样的一个基础功能那同时在这个 HyperTask 动作这个菜单里面

你就能看到它有一个完整的操控你这个汽车的各项细节操作的一个列表这个列表可能有上百种从门窗到灯光从空调到其他的车控你可以用按一下来调整附加的座位你可以按一下把空调调到多少度你可以按一下打开比如说天幕对吧天幕亮度的调节都可以通过设定好的动作一键完成

同时它还提供了一个 Hyper Task 任务这个就有点像我们在玩智能家居里面的智能场景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设定条件如果达到什么条件然后执行什么操作对这类似 EFTTT 的这种玩法比如说延时执行比如按下之后你要延时执行一个什么操作这些操作的组合就什么操作加什么操作或者延时操作什么样的操作等等这些玩法就使得

你在小米的车上你不再是过去的智能座舱的这种逻辑就是厂商给你提供什么样的功能你就使用什么样的功能那今天小米提供这些丰富的配件使得你可以自己去组合一些类似捷径的这种操作的手法这是它的其中一个词

这个磁吸的接口那另外一个接口呢就是它在输气上就已经带来了螺纹接口那我们知道其实在它的方向盘的左上角它其实在输气上有一个螺纹接口旋进去之后就可以放一个手机支架可以很稳的把你手机放在上面那今天它的螺纹接口也升级了

它变成一个类似我们过去被手机厂商全部取消掉的那个耳机插孔大家有印象吗是一个 3.5 毫米的耳机它上面有三圈胶圈来隔绝了左右耳和你的麦克风对吧那今天它用了类似的设计让这个转接头悬上去之后它其实就通电了通电带来什么好处呢就是过去只是一个手机支架今天变成了无线充电的手机支架

过去它只能悬上一个 GoPro 或者是一个 Insta360 的相机今天底下就提供一个 Type-C 口你可以接着电让 Insta360 这个设备可以长期的在里面工作类似的玩法甚至它在后视镜的下面又做了一个磁吸口然后可以有 4K 的云台摄像头和 AI 空间交互的传感器所以它就带来了很多很像米家的玩法

像我们自己家里有一整套米家的智能家居它就会有那种人体传感器在某个地方摆然后人走过去会怎么样它的 AI 空间交互传感器是类似的玩法你在里面可以通过一些手势

什么 OK 啊什么大拇指啊或者是手掌啊然后你在这个车机里面定义我每一个手势代表什么样的操作它的逻辑又回到刚才讲的这种动作的设定啊或者是任务的设定那可玩性就大大提升了而且这个可玩性不是小米帮你想好的它可能帮你默认几个属性那更多的玩法随时以来创造嗯

对 这个时候车主就变成了一个智能车的玩家甚至我们可以想象未来在各种小红书这种种草平台会有车主来分享他的玩法他又变成了一个新的传播对 利好自媒体博主这里我倒是定价上看出点蹊跷来就是你会发现不带电的东西卖的特别贵比如说一个磁吸的纸巾盒楞瑶卖 169 元一个冶剂收纳盒卖 99 元

但是一些带电的东西卖的很便宜比如说它有一个所谓的 AI 空间交互传感器它的原理应该是一个摄像头可以识别你的特定手势往左指往右指它只要 199 红外线摄像头对我从这个定价里面我能看出为什么这么定义及我甚至能给出一些选购的建议如果你是这个车的车主

我建议类似纸巾盒和眼镜收纳盒的这种东西你可以等一段时间的拼多多逻辑上下个月义乌就开始出货了 39 包邮也可以 3D 打印一个欠一个磁铁就行了对或者比方闲鱼应该各种各样的小厂商就开始出货了然后这个和定价贵有什么关系他们的定价团队一定是考虑说这个东西接下来会有很多第三方来帮我做

对吧那我既然卖的不会特别多那我就卖贵一点知道这个事情上比较贵或者说做高级一点对对对我把它做成一个质感很好的一个对可以匹配这个车质感对对对或者是官方的设备对然后呢另外呢你会看到说有一些东西带电的尤其是带一些感觉里面可能有一个芯片的东西会卖的很便宜刚才说到那个空间交互传感器价 199 然后包括它有一个磁吸的无线充手机支架也价 199 都不算贵

所以我觉得就是说如果是有准车组在听的话呢就是这种带电的东西呢我感觉你可能买原厂的会更好一点原厂的呢它在供电的一些协议上包括互相多安全认证数据通讯的一些协议上它会支持更好一些对现在看这个智能的玩法只有官方的才能支持但是小米应该是已经开放了它的协议第三方的厂家会有各种各样的玩法进来这个我觉得就是生态的魅力了嗯

我想到一个是原厂的通常它可能模具精度是最高的然后品质也是最好的可能通常来说模具空间也是不错的但另外一个值得探讨的就是第一代的时候其实它留了很多螺纹口通常让大家放一些固定的运动相机或者是一些摄影的一些器材或者其他的一些 button 然后二代的时候它其实扩展了磁吸的点位这是非常非常明显的

一代就可能两三个二代就扩展到九个然后从 Tikstarter 上大家其实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产品用磁吸的方式进行交货不管是磁吸的叠盒镜片或者说磁吸的一些玩具甚至是旅行的一些套件甚至说有拍摄视频的团队说咔嚓一声这个效果包括 Nintendo 2 掌机的手柄也是啪嚓一下吸上去

大家是非常非常喜欢这样一个交互的体验的就咔嚓一下就固定住了这是尤其是 3C 的消费者非常非常喜欢的一种交互的模式留下来这九个点位不光是看到的这种 camera 或者手机支架或者充电支架等等我相信大家应该能玩出更多不一样的花来

就原来我们大概有 100 家项目伸展器,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它是做一个输入端,然后中间的运算我可以放在云上,也放在车机上,输入端我可以有一些各种各样可执行的,从氛围灯或者音箱或者说空气计划器,香氛等等这些可调节的东西,我相信可玩的东西还是非常多的。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洞察就是磁吸作为一种交互方式它开始变得很普遍因为我自己不是前段时间买了一个 ploud 最新出的那个项链的那款 poud 对 poud pin 它的后面那个盖子就是通过磁吸扣上去的看

然后那个盖子呢平时我甚至把它当一个指尖陀螺来玩我把它戳下来然后再咔哒吸上去这个过程是非常治愈的我不知道 MagSafe 在这个磁吸的逻辑里面它扮演了多重要的角色就是苹果其实在推它的 MagSafe 之后首先它定义了 MagSafe 的这种标准带来了一系列兼容 MagSafe 的这种磁吸的设备然后确实就看到了很多很多跟磁吸相关的产品甚至是包括我们之前聊的 A3

AI pin 它也是一个磁吸吸在衣服上的一个方案因为磁吸应该是有很多在交互上的一些有价值的点包括 ploud 刚才是个例子然后苹果然后今天我们看到小米确实是把磁吸的点位大大增加了而且可玩性未来也有很多好玩的地方然后拓竹其实是专门有磁吸的配件卖的它的很多手办的模型组装的方式也是这边装一个磁吸这边装一个磁吸然后咔哒把它拼起来

它就能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手办

我觉得如果是在做产品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这种新的交互方式这个可能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而且未来前景很大的一个产品的交互对如果有一些我们变成带货节目可以做一期磁吸的专题确实东西特别让大家感觉很爽对有些一代的特殊的板子热纯板子啪它一下吸上去它可能吸不准 HRD 的话它就做了一个对位水网上一直跟它啪一下就吸准

那让人感觉非常爽我 A1 每次都要自己对半天对 HRD 就趴下去吸准了但好像是人天生对那种精确契合的两个东西的那种强迫症一般的这种爽感对瞬间能够对位确实是个很爽的感觉

这个可能还有一点人性在里面挺有意思的这不就有顺便商议机会了深圳有家公司叫 Moft 专门做期待 iPhone 手机贝壳上的东西又是 case 又是个支架对对对就像各种各样的支架营收特别好是的是的

OK 那我们从慈禧和最新的罗文生态我们发现小米的汽车里面有很多细节可以玩味其实我们觉得到今天这个节点截止目前我们已经深度分析过小米汽车的四场发布会了两款车一场预发布一场发布中间我们自己还长时间的开过所以我觉得今天

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叫做米式爆款或者雷式爆款的这个逻辑是什么就雷军到底是怎么样把一个车做成爆款的对吧我们觉得今天已经有一些非常共性的一些东西了那我们今天在这里给大家盘点一下

OK 我觉得首先是标杆那什么是标杆呢我觉得在几个维度上小米在做爆款的时候他都是找到一个行业里明确的标杆来做的我们知道其实小米在大部分他进入的领域他都不是第一个或者开创新的公司

他在做手机的时候他的标杆就是苹果他在按照苹果去打造一台爆款的智能手机这是小米一代包括小米早期其实一年只有一代手机但后面才开始延展他非常庞大的手机的产品线

对然后小米在做每一个领域里面的产品的时候他都不是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吗那其实汽车也不例外啊那在做汽车的时候我觉得小米很显然的也是在找标杆那在找标杆的这个场景下呢我觉得分几个维度第一个呢叫做性能标杆

因为小米最早呢他所谓为发烧而生这是他最早期在消费者心智里面占据的这样的一个定位这件事情他可能今天提的不多了但是呢他的核心粉丝仍然是那一群对性能有极致诉求的发烧友为了满足这些人的诉求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其实我们在上一期讲预期的节目里面也提到了预期就是在打造一台性能车包括苏七

他就是在打造一台性能车他就像旗舰手机一样就像旗舰的这些电脑一样我就是要买最高级的显卡我就是要买最好的处理器我不一定用得到但是我就喜欢把分跑到最高的那种感觉那么小米呢在汽车领域也找到了跑分的那个维度在苏七我们知道他做了牛北赛道的跑分

在这次预期的正式发布上他也是先讲了我们苏七 Ultra 的量产车又取得了怎么样的成绩我们跑到了全宇宙的前三名我们是第三然后特意把前十名都拿出来看一下我们看到了大量的保时捷这个可能就是他在用这种方式告诉大家 OK 我今天当然不是第一但是我已经可以跟百年的车企性能的巅峰拜拜手腕了甚至我是量产车的前三名

这个是典型的刷榜或者说典型的跑分的逻辑那这件事情呢他是在性能领域找到了这么一个标杆然后这次呢他也来了新的标杆他又刷了一个 24 小时的这个勒芒的耐力赛他用这种方式呢去让那些对他的汽车可靠性有疑问的这些玩家去打消他的顾虑就是你去讲大量的细节说我的可靠性有多强我的性能有多强

其实大部分普通用户心里是没有锚定的我们知道他纽北他最后那页 PPT 他写了一个大数我到现在还不记得什么一小时零六分还是多少一分零六秒几几他说这个数我们提升了多少秒其实用户听到这个是没感觉的但是你把那个榜拿出来一看哦他第三或者是量产车最强类似这样其实大家马上就会有一个锚点在那里他是约等于这个世界前三名的性能车

这个锚点就很好的让普通用户可以抓到那个锚点当年做手机是一样的我用最旗舰的处理器我去跑一个分这个分数我是第一名那我就是最好的手机对于这些发烧友来说他就找到了一个很好的锚点我觉得这就是他在性能上的持续坚持以及找标杆

第二就是它的设计其实也是有对标的但是我们其实之前聊这个经常被网友骂首先简单的说就是它的设计我们可以说它不完全是原创设计我们不能说它是彻底的非原创但是其实大家能够非常准确的找到书期它的原型对标的是哪一款车今天的预期又是哪一款车

那这种设计的方式就是我要找到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对于一台性能轿跑车

和一台性能 SUV 它心目中的那个标杆或者说在设计上大家挑不出毛病最喜欢的那个样子是什么样的然后我去找到它的内在逻辑比如说雷军在发布会上强调了所谓的 1 比 3 的投身比我相信大家都记住了这个数字它可以找到一个内在的逻辑然后再去遵循这样的一个逻辑去造车那它的好处是什么呢就是

他不用试错就可以获得一个大概率成功的汽车的这个外形设计因为我们知道一个车外形设计的好与坏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买车他还真不太像买其他的这个东西买车是一个哪怕是男性用户都会很在乎颜色和造型的这么一个大宗消费品

它不像我买一个其他的东西随便什么颜色比如 switch 我其实不是很在乎它是黑的还是红蓝色的仅次于买房的最重大的角色对所以大家就很注意它的外形如果我做一个完全原创的车其实我们知道在今天的新能源车企里面有很多品牌它是从原创开始做车的原型设计的

它是一个完全原创的车型这个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但是这样的做的缺点就是首先一个原创的设计在消费心理学里面用户接受就是需要时间的都不要说车了就连苹果这么享有盛誉的品牌每当它迭代一个新的 ID

大家回忆一下在那一年有一半以上的人在骂的说这个新的 iPhone 怎么这么丑从当年 iPhone6s 中间有一条白色的框到可能后面凸起的摄像头反正每一代大家都说这代好丑前两天还有个朋友把 iPhone17 的想象图贴给我他说这个你觉得好看吗怎么能这么丑怎么能这么丑但是实际上有个心理学的概念叫多看效应就是同样的一个设计一个 logo 也好一个新的产品

当你看到一定的时间点的时候当你习惯了之后你就会开始觉得它好看了所以天然的做一个全新的设计你就要面对这样的一个效应在你刚出现的时候一定会有人说你丑的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原创设计都难以逃脱这样的命运即便苹果也如此当你只有一款车的时候你做一个原创设计你就会面临这样的风险当然我们非常尊敬这些

做原创设计的车型因为这个可能才是我们觉得作为一个长期的一个企业有百年的企业这么做你肯定是更符合企业家创新的这样的一个主流价值观的但如果从商业成功的角度我作为一个股东如果我要选择一个方案纯从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预见性的角度那么选择一个最大共识的设计是绝对不会错的

它也是绝对不能错的如果你要打造一个爆款的话这是我觉得小米在设计上它的逻辑我就是要选最大共识哪怕所有的人都骂我你是在抄袭当然其实我们知道这里可能又要被骂了但是我们都知道其实小米的设计还是有家族化语言的对不对它也不是完全的抄袭苏西和预期这两款车

它是能够一眼就看出来它是有家族化的承袭的但是它所谓的抄袭的原型车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品牌一个是保时捷一个是法拉利你说它完全抄袭了吗我觉得也不能这么说它完全借用了那样的一个原型对我觉得这是汉语言里面非常微妙的一个点就是当你说抄袭的时候这是一个非常强烈的贬义对吧把你说制定的说这就是温和了很多对

但你说借鉴和学习的时候它肯定偏中性一点我觉得这个中间有一个点就是有一个人提到就是好的设计有可能真的是在 1960 年 1980 年就已经做完了就是大家喜欢的最优美的

电风扇最优美的汽车最优美的自行车我在翻一个美国专利大全就在一九一几年的时候那个滑板车就跟现在这个九号滑板车真的是完全一样的是美国的一个专利对 Nixon 看到发到我们那个社群里面就是我倾向于认为美的符合直觉的东西可能

自一代工业革命以来很多时候已经做完了好几次了就是你觉得电动跑可能它真的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或者说其实老早之前我们想象空气进化器它可能它就是一个圆筒型的它到底是圆的还是梯形圆的圆柱体的大概其他就是从空气动力学和符合最小的空间面积和符合家具人物的角度它大概其就是这样一个造型很可能跑车这个造型或者 SUV 的造型它大差不差也确实是这样的但是说

他是不是在一些细节上你到底是用借鉴学习还是抄袭了某一款车或者某几款车我觉得因为设计师他学习也有过程他教材里面肯定是有这些经典的一些元素在里面的我认为不应该有这么强的道德判断去看待任何一个厂商的产品的外观是什么样子的好就是好的不好就是不好的

这里我可能只有一个小的质疑点首先我非常同意所谓原型机的这个概念就是可能一个领域它最终会导向一个最好的设计或者最收敛的设计大家就都会长那个样子所有的电风扇所有的空调包括所有的智能手机它可能最终会收敛成越来越像越来越像的一个状态

这个逻辑当然不会错但是我觉得这里面有个关键点在于电动车和燃油车它可能天然的在结构上就有很大的不一样这是第一点然后第二点就是工业设计它其实是随着工业技术迭代而迭代的因为它不是一个美术设计它不是那种完全不受任何约束的想象或者是艺术作品

它是一个工业的设计品那就意味着我们过去最大共识的这个车它其实是一个有发动机的用燃油驱动的这样的一个车型然后它的灯的形状可能也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比如早期的灯是卤素的灯它必须得是圆形然后有个灯筒对吧后续可能在 90 年代到 2000 年开始有所谓的透镜就是一个光学的结构让灯可以更加的集中的照射

到后面 LED 技术发展出来了我们发现灯只需要一个长条或者是几个阵列它就可以完成包括激光大灯它的技术变得更加的高级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它的圆形设计其实我觉得是需要有变化的比如说灯不再是圆形灯可能变成了方形原因是技术变化 OK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所谓 3 比 1 的投身比是怎么来的是因为做一个跑车

当这个跑车需要放进一个功率非常强的巨大的发动机的时候那你只能放在一个鼻子特别长的所谓一比三的这个比例里面

我们觉得它好看那当然是好看对吧它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它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高水平的汽车制造企业的高水平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产物并且大家已经多看效应看习惯了而且也很喜欢当然没错可是呢这个一比三的逻辑是我在这个一里面我是要放进一个巨大的发动机的所以我在想怎么匹配它这个长鼻子让它好看产生了这样的一个结果

但是今天小米预期它致敬了这样的一个设计之后它带来的结果是一个巨大的前备箱其实这个部分是可以没有的对吧我从最实用的角度它其实不是一个电动车最好的原型设计接下来我们也很关注理想理想它从 Mega 开始它就是一个全新的形态包括理想的新车包括我们看到很多电动车

他们会有一个很扁的车头对吧然后他的车头会很短原因是电动车没有发动机

所以它其实不需要在前面留很长的空间那理论上空间最大化的留给车厢其实是更合理的我们知道预期几乎没有短板可以这么说它在它的目标人群里面是非常完美的但是它的空间利用率就还是燃油车那个水平因为它有着 1 比 3 的大鼻子对吧那它的车内的空间相对是被压缩的所以我觉得这是小米这套逻辑可能用在这里面我觉得值得商榷的地方就是它

所学习和致敬或者是抄袭大家根据价值判断自己选择词汇的对象是一个燃油车的经典那在下一轮的迭代里面他可能就要找到别的经典或者他自己可能他已经站住了脚跟他可以开始有些原创性的设计了对那照你这个逻辑就是下一代一定有车企搞出一个不需要前备箱的经典

我觉得有两个角度一个是类似于特斯拉的这种角度就是它是从工程的第一性原理出发空间最大化是怎么样的空气动力学最优是什么样的

是说类似于 CyberCav 这种咋说我没有驾驶员没有方向盘这个车应该是做成什么样子这是一个流派工程派另外一种角度如果从感动人心或者说第一视觉打动你的角度我认为人对于美是有一个边写在基因里面的共识的就比如说好看的脸一定是个对称的脸就但凡你看丑陋的他都是不对称的一半是骷髅一半是皮肤他一定是丑的

但是对称的从人脸来说它是轻而易与好看的或者说人的这个头身比它也是共识对吧九头身大家认为是美男子的一个标志那我觉得车这样一个比如说从骏马开始到马车到汽车到一些载具大家

还是对于美是有一个共识这个共识可能是很难描述出来我觉得一比三可能是一个被改扩或者提炼出来的营销学上的一个术语但什么是一个和谐的车身它的轮子大了小了它是不是流线等等我不专业但我认为大家对于

美的汽车应该是有一个共通的概念我觉得蛮有意思这个其实是两个流派一个是第一性原理

我这个车哪怕是一个怪胎但是它效率最高那我就把它造出来第二个就是以设计为主导的我首先这个东西要好看那为了这个好看我可以去适配它比如说搞一个巨大的前备箱我也不浪费但它带来了很好的储物空间我觉得挺有意思所以可能雷军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路

因为这个显然更不会错更容易取得共识太多的踩垫冰箱打沙发追求舒适性追求审美空间工程派或者实用派太拥挤了对他可能就定义了一个

好看的 OK 所以这个就是我们讲的所谓雷军或者小米造车的第二个爆款逻辑就是它的设计是按照最大共识来选的对那第三点呢我觉得是它在定价或者说它在产品定义的对标上也是很清晰的就是我要找到那个标杆去跟它对标嗯

在预期上非常明显也非常坚持它就是对标 Model Y 它这次很有意思它没有把它在车型上真正对标的法拉利拿出来比它很务实的就是我真的是比 Model Y 我就把 Model Y 拿出来比对苏七的时候其实是两个都比的但这次就对没必要就一直按着 Model Y 来说了嗯

书七它是有点拉扯的我记得当时 Nixon 你还觉得这样比的有点混乱对不对一会儿比这个一会儿比那个但到预期它非常聚焦我就是打 Model Y 因为这是纯纯的行业标关因为 Model Y 其实是单款车尤其在中国它销量长期数一数二的这样一个 Global No.1 对全球也是卖的非常好的全面对标然后从定价上就非常清晰的去

对标他你是多少钱我就在这个钱但是我在每一项上我都要比你好也不是每一项但是雷军的特点就是他能够让你产生这种信赖因为他会主动的讲出一些他看似是输了的地方比如说我这个天幕我要两分钟这个缺点真是好严重其实说实话大家都知道没有那么严重对吧但

他还会把它故意讲出来你就觉得这个大叔太让人信赖了然后他还会说我的能耗比还是打不过 Moto Y 但是我电视大我跟你着不了对一点都不嘴硬他就说能耗比特斯拉就是行业标杆包括他跟保时捷跑赛道他不是第三吗他说哎呀其实我们知道我们离保时捷还有非常大的差距但是下一天一出来但是我觉得我们只要在比我们就在赢的路上了

稍微谦虚了 10 秒下一页又回来了所以我们是非常佩服它这个能力就是一种银血对然后它全面对标 WOZY 但同时它在定价的时候

它还会有一些很有意思的价格锚点对预期定价 253,500 比 Model Y 便宜了一万多其实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就是它的 253,500 便宜一万多的基础上它给了首发用户很多权益这里面其实你已经能看出它的经营风格了现在给的一些附送的权益我发现很多权益有可能小米以后也不会收费的

因为从苏七和苏七欧莎上它就是这样的做法比如说苏七的时候定价 21 万多然后他说我送你 2 万多的东西 3 万多的东西你清理价格的锚点你就跑回了 20 万以内对吧

然后他在预期上算是同样的做法也同样做了第二次他说我是 25 万起的一个车但是我送你的这些权益 6 万多所以毛点就毛回 19 万 9 以内然后他告诉你这些权益都是首发限时才有的时间过去就没有了但是这里我要讲一下苏七和苏七 Ultra 很多所谓的首发权益直到今天他也没收钱我们今天专门上小米汽车的小程序里面看了一下

像他说的辅助驾驶以及他所谓的纳帕真皮到今天都还是你只要买苏七和苏七二塔就免费送

所以我感觉它是把这些东西作为一个调整用户心理价值锚点的一个小工具了说回苏七刚刚发布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大家都在猜价格当时大家觉得小米一定要做到 19.9 万就是 magic number 因为这个是他历生之道我们讲爆款逻辑的时候在汽车之前小米的爆款逻辑就是 magic number 对就是 1999 所以大家都觉得他要卖 19.99 万去致敬那个数字

但是雷军的小米又有非常明确的高端化的目标品牌高端化这件事情是雷军过去五年都一直在做的一个战略那 1999 打出来就意味着它这个高端化的路又要走很长的一段

所以在那个阶段雷军做了一个很聪明的动作就是他卖了一个 21.59 然后他送了刚才提到的这些东西因为那个是整个发布会的高潮他说这个选装件免费送然后又说了一个这个选装件免费送底下掌声一轮接一轮然后大家有好事者把那几个送的东西的价格加起来之后拿 21.59 一减发现刚好是 19.99

它其实就是我既做到了在真的想买的这帮人的心目中的极致性价比那个位置其实我实际上买到的就是 16.99 的价格但实际上它在标价上又是一个高过 16.99 是一个二字头的定价实际上就实现了它的品牌的高端化的拔高事实上在过去几年里小米的品牌受益整个汽车带来的品牌的拔升是非常巨大的

然后到了预期呢我觉得他是用了一个类似的玩法因为我们其实在上一期聊预期的节目里面最后我跟尼克森我们还预测了一下价格对不对对我当时预测南山 25 万对你这预测 25 万然后我的预测可能没有那么贵但是我的想法是他反正七减八减会减回 19.99 但是今天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他在发布会上讲完了这个 25.35 的价格之后呢他又再进行了一大轮免费赠送的这个环节啊

然后把这些免费用户加起来刚好又是 5.5 万左右所以你把它减完之后还是一个接近 19.9 万左右的一个心理价位消费者付出的是 25 万但是他用这种锚定的方式让用户觉得又占了便宜

但其实刚才 Nixon 已经讲过了它里面好多看起来要收钱的项目它其实一直就是免费的这是小米的一个小伎俩但是这个小伎俩其实也反映了他们在定价在做价格锚点上面深谙此道的一些操作我觉得这是米饰爆款我们之前其实说过永远不用担心雷军做出来的核心产品的定价一定不会定错

其实背后是有很多功夫在里面的因为价格一旦定错对产品是有很致命的打击的我觉得消费者入门的这个价格是一个特别特别 critical number 它到底是 25 还是 19.9

出这么多钱我就能当车主是大家锚定这个品牌这个车型的一个关键的心理认知我觉得这个点就是一个我要跟 Model Y 对标我比它应该是便宜丢丢吧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同时呢便宜丢丢的情况下我再送一大堆就是来打动你的但是便宜的一丢丢又跟它几乎是一样这是让大家下单入手的那个点

消费者应该说 80%是被便宜丢丢打动然后剩下的一点点就是往你推的那一个小的作用力

消费者买车通常是先有一个预算就是我大概要买这么多钱的车然后我可能再选车型我是要 SUV 还是轿车然后再往下才是说我在这个预算范围内去做决策所以当小米它要对标车型如此清晰的时候它就也不像过去了因为过去的小米我觉得它是会对标之后把价格打下来到 19.99 让你买的

但是今天的小米尤其是预期发布之后我觉得他足够自信到我知道我定这样的价格仍然会卖爆那事实上他这个价格其实这一次坦白讲雷军没有做太多的预期管理在预期这个价格上

它不像苏七尤其苏七 Ultra 它的预期拉到 80 多万但最后这个车是 50 多万就卖了但在预期上它其实一直在说我这个车不可能卖便宜 21 2 万你不要想了对吧但实际上它最后卖的确实是比它贵的如果是过去的小米它可能真的就会拉一些百万豪车过来比

最后说你看我这个车只卖给你 25 万交个朋友他也没有那样去做他其实就一直在跟 Model Y 去做对标然后出来的价格也就是比他少一点点我觉得这里面确实有他这几年品牌上的自信吧

他开完来第一个发布会虽然没有做小定的这个动作但他一定有很多媒体声量包括关注度的信息我记得在发布会前他就有个数据对吧预期的关注的人好像就是比苏七那个发布会前同期是要高了多少倍七倍还是几倍他就有这个数据了所以基于这样的数据他是有足够的信心去定出这样一个价格的

事实上这个结果确实也是大超预期对预期超预期我觉得名字取的也不错 OK 米斯爆款就每次发布会一定会有一两个

显得这家公司和团队特别有同理心的一些细节实际开上车之后你前两天的感受肯定也是一样的比如说刚才讲防晒防晒的这个东西苏七验证比较好所以预期上就请端域他们的公司来升级防晒的技术然后苏七的防晒的技术担心别人不知道我当时开过那辆苏七挺新的车的 B 柱上还专门贴了一个贴纸

就告诉你我防晒做到什么等级不知道预期上会不会有这个参数但你会发现说天幕这个东西其他车之前也有但是它不会有那么高的热度和消费者认知度这一次小米还发了一个晕车模式针对晕车的人做了调教我感觉晕车的这个事情接下来也会变成很多消费者误以为是小米第一个做

因为我查了一下之前有哪些车做了晕车模式确实不是那么有流量的品牌可能比小米差了两个量级了所以晕车模式我感觉又会是一个亮点最后还讲一个点我这次听雷军讲颜色的时候

我看了好多发布后我觉得雷军讲颜色这一次是讲的最好的之前听各家车企的老板讲这个车的颜色一般都是要么讲我这个材料怎么用的好要么他就是讲特别玄学艺术的什么宇宙的第一抹蓝你看到一个 40 岁的中年人在台上跟你讲宇宙的第一抹蓝你会觉得是有点不搭的

但雷军这次讲颜色呢他最后讲了一段我觉得特别好也特别显他的特点他就讲说如果你是一个稳重的人可能你是一个公务员类似的我推荐你买哪个颜色

如果你是一个色牛我确认你买什么颜色他给了四个类型的人格然后就推荐说你适合什么样的颜色我觉得消费者很好对号入座我是什么样的职业我是什么样的社会角色我就应该去重点看见这个颜色所以我觉得讲颜色的细节确实还是体现出我觉得这边可能也不是雷军个人了我觉得这背后肯定是整个小米的营销加产品的操盘团队他们在构思一些颜色的时候会把这些东西讲出来

包括你提车的第一瞬间你会发现小米用料真的是特别扎实大家去试驾的时候可以特别关注储物舱的一些地方储物舱你会发现所有能加防滑胶垫的地方一定给你放了防滑的胶垫比如说像中控台储物箱能给你加密封的一定是给你加了一点点密封的这种 rubber 或者软胶你会发现这些细节就特别多所以我觉得这几个点的一方面的背后是小米因为有特别多的消费电子的产品经理进来帮他去做这辆车

他在那部分的很多资源来去搞这个事而另外一方面呢当然还是回到之前我和托马斯的那个观点就是小米和雷军实在是太有特权了

它一个车能开两场发布会预期的话应该是两个小时 15 分钟左右这个时长确实是特别长它能去讲这些东西那苏 7 之后就更长了苏 7 之前应该是四到五个小时了对所以我觉得还是基于它这家时长和流量上有特权吧它这些东西能显出来对它流量过于恐怖啊因为大家可能都不记得在预期发布会的前一天实际上国内有一家厂商发了一个折叠屏手机

但是在今天可能 99.9%的流量就已经都被

预期拿走了你会在瞬间忘记掉昨天发布了什么样的产品我当时截了个图微博的热搜在当天晚上已经比较晚了 11 点的时候前六名的热搜里面有五个小米微博的热搜通常就算是最大的事出现可能也就占那么一两个小米发布是可以把前六名占五个对这是非常非常夸张的数据就是在那一瞬间可能你只要在上网的人

你可能都会被它触打这个真的是碾压级的流量特权这件事情可能在国内不光是汽车厂商了可能所有消费电子的厂商甚至所有厂商我们今天把所有的类目加在一起从袜子到牙刷从洗发水到电灯泡没有一个厂商是能够达到这样的流量的恐怖程度的那天感觉手机上就跟过春晚一样

不管从碰的圈到这个是被轰炸的状态我觉得这个比喻特别好就是春晚因为我们过去很喜欢讲科技春晚科技春晚但其实说实话我们过去看的科技春晚比如说苹果的发布会说实话那个只能叫科技春晚但是今天小米这个发布会直接就是春晚对直接就是春晚了

也许这是我们这个所谓一线城市科技爱好者的一个减防但是起码在有限的我们的认知里面看到的就是这个流量的恐怖程度我觉得段宇你们这次发布了他的一个核心技术相当于

你们应该也能感受到一些流量的外溢吧平时高一个数量级吧高一个数量级这也太可怕了然后最后讲一个米式或者雷式爆款的一个做法我觉得雷军和小米截止到现在其实已经塑造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文化现象我把它叫做第一个在中国的消费品文化里塑造了工程师文化的正当性

大家可以想像如果你在过去 10 年你去买一些哪怕是很潮流的消费品它的代言人一般都会是明星即便是小米这种品牌你往 5 年前看它旗舰的手机重要的产品发布一定是会有流量明星上台的但是你看小米昨天晚上这场发布会没有一个代言人上台然后这中间我觉得特别有感触的就是雷军每一次这种重要的发布会最后一定要念一段小作文

这段小作文里面要特别深情的用他的仙桃普通话去讲说这是一个给时代的献礼对吧但他所谓的那种时代的献礼呢又不是特别的宏观的那种他就是说为了哪些人他会宏观加微观夹打血宏观的呢说你是一个无法忍受贫穷的人然后微观呢他会说你是一个周末带老婆孩子出去露营你车里面还要给自己放一套鱼具的那个家长大概就是宏观加微观然后最后这么 cue 几句要把那个气氛烘烘起来

到这个节点其实作为一个常年的米粉肯定已经按捺不住了对吧你觉得这个时候雷军是这个世界上最懂我的人雷军这个时候最后又来了一句预期是小米工程师写给你的一封硬核情书到这里我真的彻底拨不住了你知道吗我说工程师给一个人用什么东西写了情书这种论述在大众消费文化里面你是不可能见到的但是今天只有雷军能够实现说这个事情他讲出来不尴尬

真真正正的你会觉得这是他发自内心的而且我被触动对吧我觉得这个是关键点其实也不是没有人这么讲这么讲的企业家还蛮多的就是他总归要有个愿景和上价值嘛升华嘛对吧大部分企业的发布会到最后或者开头他都会有类似的内容啊

但是第一这样的内容能不能传递出去以及它的核心受众能不能买单大家相不相信这件事情是差距很大的这件事情在雷军的核心粉丝里面它的表现是非常极度的相信和认可刚才你提到明星代言但实际上雷军本人的流量已经远大于目前我们所谓的流量明星

99%以上的明星的流量其实小于雷军的太没必要了简单来讲没必要了对我跟好多朋友聊过反正正好之前也认识很多不管是小米圈里面的还是科技圈里面的一些人今天早上写上跟一个朋友聊他有什么特质呢就是活跃在当代的一线的企业家兼创始人这个身份标签其实已经非常非常少了

企业家这个人有很多很多,但他都不是网红,为什么呢?因为他不是创始人,他不能说太多,说太多就僭越了,对,然后还有很多创始人,他们已经淡出了,退居幕后二线去新加坡去美国了。

然后还有很多呢他还是企业家和创始人但是他的业绩不那么牛逼他的主业已经是网红了这也不能说是谁对吧有肉干的但他主业又牛逼他还是创始人他还是企业家

你数一数的话几乎没有了对那他站在那说你看从坐金线成了一把坐手机又成了一把坐汽车又成了一把然后他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为什么你可能觉得好像很正当很感人一点都不肉麻他很有感动性因为是他说的对吧

这个身份在中国实在太特殊了而且还有一个点就是当你自己不觉得尴尬的时候可能尴尬的就是别人十年之前雷军第一次讲说要对标苹果当时叫什么技术为纲

然后工程师文化每年讲什么 100 万美金当时大家其实是有点想要嘲笑他的不信对不相信对差太远了但是他讲了 10 年之后你会发现这个事情自我实现那这个自我实现真的是太牛逼了今天他讲手机他说他先超越苹果大家一开始有点信了因为他有资源芯片了对吧这也是有坚持了对

对如果只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的去说这些话对吧大家其实不会太信你但是如果你坚持到今天你大部分的论述是持续的一贯之的人设也没有太大的变化的情况下那大家当然就逐步的开始相信了这个我觉得就需要时间需要坚持确实是这样对这叫时间的红利对我觉得差不多这个就是我们对小米的爆款汽车的这个逻辑大概就是在以上几个部分啊

好那我们就进到最后一趴吧就是产能怎么办是吧我们知道他 18 个小时就已经锁了 20 多万单那他到底产能怎么样我相信很多朋友在听这个节目的时候他已经下定了或者是听完之后激情下单那到底什么时候能拿到呢对目前公开的信息呢总共两个工厂嘛然后北京的工厂分一期二期一期已经建完了目前来看产能顶多一年 36 万台

然后二期呢应该是七到八月才正式投产即便投产了之后呢可能也就只能再加个 15 万台左右今天也看到有一个专门做卫星地图的团队给他算他的面积对对对把这已经放在小游记下看了所以呢截止今年短期能够生产到北京的工厂呢

一年可能顶多就 50 万台预期现在已经囤了接近 30 万台不到了苏七那边每个月都还有很多稳态销量现在提车都要好几个月小米在武汉还有一个新工厂可能也是要到年底才能开始逐步投产那个的规划产能据说也是 30 万辆所以简而言之就是今年要买可能确实要做好今年提不到车的准备

对但是从看周到不行事大的这个角度来看我很期待接下来是怎么管理这个用户的预期的怎么跟这些用户去沟通你要不要继续存下去还是怎么样用什么样的手段我感觉这个可能接下来就不太考验小米的研发了主要考验小米的这个客户关系管理了

对交付和客户关系管理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但是这个对于一个消费品公司来讲都是幸福的烦恼然后另外一个我相信第二款车的话它的产能爬升的速度会比苏七作为第一款车要快这个是我们从它建厂的速度和备货的一些逻辑来做的一个推测吧

我相信他交付会比苏七要好不少 OK 好我们今天很高兴我们又一次邀请段义来到脑方电波我们这次聊了聊段义的本行以及我们一起把小米预期的一些可能区别于其他品牌的一些黑科技的技术一些有意思的特点做了解读在最后我们也一起聊

聊了聊到底小米做汽车有哪些做爆款的逻辑为什么可以这么爆我觉得大家如果有一些不一样的意见欢迎到评论区来跟我们一起交流 OK 谢谢段玉好谢谢大家拜拜

感谢收听脑放电播欢迎在苹果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等播客客户端搜索脑放电播找到并关注我们如果你觉得这期内容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在评论区留下反馈这对我们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