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欢迎来到脑放电波脑放电波是一档关注科技前沿品牌营销和个人成长的谈话类节目每期带给您一个有趣有据的话题帮您在信息严重过载的现代世界小幅自我迭代我是托马斯我是尼克森大家好 欢迎来到脑放电波
今天是我们苹果特权的最新一期节目也是我们第三次在第一时间为大家解读全新的 WWDC 苹果又做了哪些有意思的发布今天是 WWDC25 我们其实刚才还在开玩笑说苹果特权其实越来越少了不知道后面苹果还有多少特权可以让我们去聊了
或者说现在的特权有一些不太一样了更多是特点而不是说他在某些方面就全面的领先竞争对手更多看到的是一些思路上的一些差异
我们今天其实整体来说分两部分,我们第一个部分也还是 WWDC 这次看到的从表层的功能到底层的 AI 开发者生态是怎么架构的,做一下我们的一些解读,因为截至我们录制的时候,除了官方发布的 Keynote 之外,我们也把第一天最核心的几场开发者的小课堂,我们基本也看完了,我们有一些解读。
第二部分其实我们从去年年底开始就频繁的观察到整个苹果公司的一些运营逻辑有一些变化然后再加上最近 WWDC 之前其实有一些深度媒体报道苹果的 AI 为什么跳票了这么久会发现一些非常 drama 的事情所以第二部分从吃瓜开始我们讲一讲苹果在这个时代面临的新挑战和新环境
媒体基本上会用乏味无聊没有发布什么新东西的这样的一个总体的调性去做整体的呈现但是我们细看下来其实苹果这次我觉得还是有两条主线的对吧一条就是刚才讲的 UI 的大的迭代因为这个是从 iOS7 开始
从上一波拟物化的 UI 的特色转变为扁平化的设计这是一个巨大的设计的改变至今可能经过了十年左右的时间我们是不是快速的给大家过一下一些大的升级点首先其实是整个系统设计语言上有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它在剧透的时候叫做阳光房然后实际发布的时候叫做液态玻璃
液态玻璃呢其实大家可以想象就是把很多系统级别的图标都给你做成了一层一层的毛玻璃然后这些毛玻璃之间呢它们是有互相的三维空间关系的这个是一个最大的变化然后其实今天很多消费者在放出的这个测试板上也都开始去试用这个毛玻璃的这样的一个效果了对吧
对会有一些特意搞出来的搞笑的效果比如说输入密码的按键因为每一个数字都变成了一个圆形的毛玻璃
然后刚好其中一个数字的背后是这张桌面主题的人脸这个人脸就会变成一个非常搞笑的卡通的样式然后还有一个是通话界面的那个半圆形的毛玻璃的背后是 Cook 的眼镜眼镜很夸张的变形刚才提到了 iOS7iOS7 是从拟物化往扁平化转非常重要的一个迭代在 iOS7 之前的版本我们看到的 iPhone 里面的所有的图标是非常拟物的
所谓拟物就是它看起来像是一个真实的东西比如说闹钟它就是一个闹钟拍照它就是一个物理的摄像头的形状而到了扁平化它就变成了一些线条组成的没有空间感的平面的这些图形设计这个是 iOS7 到昨天苹果一直在坚持的设计语言到了毛玻璃呢它有点像是在扁平化
扁平化的设计逻辑中加入了空间的元素因为毛玻璃你既可以说它是一个扁平的设计但是它又同时具备了三维的物理的属性它有了空间前后的关系有了一定厚度的感觉从 iOS7 开始其实它是有很简单的一个空间层级关系的比如说你下拉到控制中心的时候你是能感觉到控制中心是整个蒙在你的应用界面或者是桌面上的对吧你还是有个前后的层级关系的
但是到了 liquid lens 这一层级呢就更加的立体了那这个立体呢其实有几个小细节比如说刚才托马斯提到如果毛玻璃的按键背后有一个人脸那个人脸会被拉到变形对吧其实他就是模拟了光通过一个不均匀的毛玻璃透过那个不均匀的按钮因为光线在弯曲的地方有不同的折射率所以他就把这个脸折射变形了
所以它就有了接近你真的这个光影的效果对为什么苹果要做这样的改变那其实苹果自己在 Kino 里面的解释呢是说考虑到设备的演进和算力的进步啊它就把这个毛玻璃从美学上进行了升级
这种升级其实一方面当然是算力的提升因为我刚好在准备这期节目的时候在极客刷到了汉阳的一篇写于 2019 年的文章还挺有意思的它里面就提到了毛玻璃这个设计它说毛玻璃这个设计其实就是为了拉动内需的为什么拉动内需呢因为站在那个时间节点做毛玻璃其实是对系统功耗要求比较高的就是你要有一定的系统的算力的基础你才能做这件事情
所以苹果的意思就是说 OK 今天我的算力进步了所以我能带来这样的设计它把屏幕内扁平的元素通过半透明的玻璃又建立了这种空间感同时打通了它所有设备的 look and feel 简单的说就是过去其实各个 OS 比如 TV OS iOS Mac OS 到 Vision OS 它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它不能说完全一致但今天这个 Liquid Glass
它这个设计实际上是打通了它所有的 OS 也就是今天你在每一个苹果设备上你会看到完全一致的 UI 的呈现对于用户来讲不管你是从哪一个设备开始入手你都会被它的这种设备教育然后会在它的其他的设备上找到一个一致性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对用户心智长时间的一个教育
我也引用我们节目曾经的嘉宾苏志斌老师的观点他就是说所有苹果带屏幕的产品的设计意向都是让你在信息的海洋里面给你创造一个无边泳池你的手机的屏幕它就是一个无边泳池通过屏幕这个小的窗口看到的这个泳池是什么样子背后是信息的海洋信息的海洋那当然就应该是有各种各样的信息有的在前有的在后它是互相漂浮的
当你从左下角和右下角去看同样的两个 icon 它就应该是不一样的今天可以说 Liquid Lens 这个设计很显然是又往无边信息之海这个逻辑又更近了一步对刚才提到所有的设备打通这里面其实我觉得还有一部分就是苹果在空间智能上的野心因为这种空间感前后的关系恰恰是作为一个空间智能设备比如 Vision OS 它是非常需要的那么它倒
倒过来打通现在这些 2D 屏幕里的这种体验让用户提前去感知这种前后的关系对于它整个空间智能的未来的产品的打磨我觉得是有帮助的对刚才讲 Liquid Lens 是从 Vision OS 有点类似于下放的 OS 这个概念其实这次还发现了
iOS 有一些功能其实细节上还挺有惊喜的也是来自微星 OS 比如说这次上线了一个 2D 图片转为 3D 的功能而且它这个 3D 呢是非常巧妙的让你在自己的手机上就能看到那个 3D 的效果它是怎么做到的呢也很巧妙因为其实我们知道苹果手机的屏幕不是一个什么裸眼 3D 的屏嘛对吧它就是一个普通的 2D 屏幕但是呢
它通过重力感应在你拿到这个手机屏幕的时候当你左右轻微的晃动角度的时候我们知道如果这是一个立体的东西物体的前后关系就会发生变化嘛
所以它实际上是用你端侧的 AI 的算力解读出它图片的前后位置的关系变成了一张 3D 的画面然后这张 3D 画面如何在手机上展现呢就是在感应到你在左右微微晃动的时候它这个屏幕里面的东西就会有不同的角度的变化然后产生一个很强的 3D 感我们从
Keynote 上演示的他看到的他当时那个桌面我觉得效果是非常好的当然我们实际效果可以大家拿到之后再看它有点像早期的所谓苹果的动态桌面它也是一样通过动力感应它会有上下左右的移动那个是 2D 的移动但今天转为 3D 之后
你可以有这样的非常有意思的 3D 的照片这种小细节其实非常非常的多对 2D 转 3D 这个它并不是说你能完全能看到物体它的侧面的轮廓它并不是它只是在很有限的范围之内你稍微倾斜一点你能看到前后景深的错位关系然后你就会误以为它是 3D 了所以
所以从这个点上来说的话呢更像是已有产品的旧生态再为新产品的新生态铺路的这样的一个点是的那我们接着讲一下 iOS 上我们觉得有必要讲的一些升级吧它在用户最关心的几个功能上呢比如说能够帮你接电话帮你接电话呢有几个层级
第一个层级是它能够自动的帮你标注这个电话的优先级是怎么样当然它是依赖这个电话的语音信箱的留言它大概知道是什么信息因为 iOS 上一个版本之后其实上了一个非常好用的功能你可以把所有的不熟悉的电话都转到语音信箱它在里面留言你可以直接看到文字然后你决定要不要回复它现在它就利用了语言的 summary 能力它就知道哪些信息是着急的哪些信息不着急的帮你标出一个排序
还有第二个功能呢是能够在通话的时候比如说你打一个客服电话那客服电话是不是很冗长对吧对普通话服务请按一 for english number two 就这种东西他就可以直接利用他本地的算力把这个语音转成文字你就不用一直拿着手机在那听了你就只用把手机放在边上你就看着什么时候能够按几你就直接去按那个按钮就好了
当然可能安卓手机的用户得忍一忍这个功能可能你们四五年前就已经看过了客服电话这功能我印象中一几年我就听雷军在某一个版本的小米 OS 的功能上就讲过我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听众可以跟我们讲一讲这个功能的实际用下来的感受应该这么说吧安卓阵营的扛把子就是谷歌谷歌在刚刚过去的 Google IOS 里面已经在讲如何用绝米奶去打电话了
它已经可以在机组需要买一个零件的时候主动打一个电话到商店去问有没有货了所以在这一块我们虽然觉得这个功能应该挺好用的但实际上我们已经看到在 AI 功能上谷歌已经有非常大的领先的幅度了对我们 iPhone 用户就是好哄然后想到这还挺开心的
然后接着讲在系统的不同位置都上了实时翻译比如说发短信或者打电话有这种外语的那都可以做实时的翻译转成你本地的语言这样的话你跨语言的沟通就更加方便最后在 iOS 上还有一个更新就是一个 AI 优化的电池管理
你看像我手机上现在有一个电量低于 80%就自动开低电量模式就这样的设置以后就不需要了以后就是 AI 来帮你做以上就是 iOS 上面我们觉得你需要知道的主要的功能更新了然后刚才有一个点忘了讲就是说其实这一次上 LiquidLens 还把很多 APP 做了重新设计
它这个重新设计我是很喜欢的因为它现在整个的设计意向呢就变成了说你的那个图标就好像是毛玻璃上的一个小水滴可以滚来滚去
所以说呢它就可以把很多的按钮从原来的一排一排的设计变成了这种呼出式设计就是只有你的手指移动到那个按钮上面的时候呢你才会看到对应的选项在类似于比如说相册这样的 APP 里面或者说相机这样的 APP 里面其实现在还会有很多用户不知道应该怎么用的一些图标
那这样的一些图标呢就被更加的隐藏了所以呢这个也是躲在设计背后的一个利益点吧就是绝大部分的应用它的使用的流程会更加简单因为它会尽可能把尽可能多的图标都躲在了这个呼出式的按钮之后
我最后再补一点关于其他的 OS 的更新我只讲一个 WatchOS 的 WatchOS 它出了一个东西叫做 Workout Body 你可以理解叫做健身搭档这个健身搭档它能够在你健身的时候给你语言的互动比如说给你鼓励或者说告诉你的心率太快了需要
稍微减缓一下就类似于告诉你一些这样的内容那以上呢就是我们所有消费者能够直接感受到的直接用到的功能的总结吧对其实还有一些细节我们这里略去没讲了包括 mac os tv os 基本上每一个 os 它都会完整的过一遍但说实话没有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升级大家理解都是一些好上加好的一些
细节的雕琢就是苹果在细节上原本已经做得很好了在 WWD 上我们看到了更多细节的不断的雕花我们今天就不在这块展开大家如果想了解的话其实有很多的媒体报道已经能覆盖这部分的内容
前菜已经过了我们中间讲讲正菜那今天的正菜是什么呢今天的正菜当然是 AI 啊是大家如果看一些财经类媒体可能看到的主要的标题是开产几分钟之内苹果就缩水了 750 亿美元可能是今天很多媒体的头条但是我们还是要来讲一讲我们看完它这次的设计和具体更新了哪些东西之后我们的一些
在做解读之前我们首先来做一个盘点叫做 2024 年的期货现在哪些东西上了哪些东西没上介绍一下背景因为大家可能不一定在用 iPhone 以及中国版的 iPhone 其实大家知道到现在也都没有上 Apple Intelligence 其实去年是有承诺下半年会上的但是我们到现在还没有看到
那即便是美国版的 Apple Intelligence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会发现它里面非常多的功能在 WWDC 上讲过在 iPhone16 的发布会上讲过但是到现在都没有交付的这个其实在 iPhone 的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对
首先先说交付的交付交付了一堆小功能比如说他们非常强烈的 writing tool 你写了一段话让你变得友好一点对也已经支持简体中文了只是还没有在中国地区上线所以你在各大网站上能够看到非常多的中文博主其实都把这个东西测评了那我们就不再赘述主要的还有几个什么呢比如说你给几个关键词给你生成一个 emoji
除此之外的话呢还可以在本地给你生成一张图片它叫做 image playgroundapp 的英文叫做图乐园
只能生成卡通图片对只能生成卡通图片然后呢基本的图片的消除如果你拍了一张照片这个照片里有一点点小的杂物那你可以用它来去消除掉对这我们可以插播一下在谷歌已经可以做到带配音的带口型对齐的视频生成了这个也是刚刚发生的而苹果还在做卡通图标和卡通图片的端册生成
你不能这么比吧苹果这都是在端测当然苹果在端测这个事情我们待会会拆开了揉碎的对反正就消费者见面他不管端还是云他看到的结果就是摇摇落后在这个功能上对其实推特上有非常多的梗图就是对比安卓手机和 iPhone 的 clean up 功能就是背景消除这些功能因为 iPhone 给的算力很有限所以
确实在一些很边界的场景吧比如说你的脸被遮了半边然后你还要把你的半张脸还原出来这个他确实就是搞不定啊
Cleanup AI 消除的这个功能苹果因为端测的原因确实它在效果上也是远远不如其他手机品牌今天应该所有的手机品牌都上了这个功能但大部分通过云端可以实现非常好的效果对 是的然后剩下的重点的功能比如说邮件的总结包括通知的总结
所以最重要的差不多就是这些了啊这些是交付的对吧对已经交付的如果你去看 WWDC 的原始的发布视频你觉得还挺正能量的因为他有一页 Keynote 列了一大个表十几二十个功能列在一起说这是我们已经上线的你就会觉得很正能量嗯
但是我们提前不是做了准备吗我们做了准备就发现没有那么正能量了比如说我很喜欢的一个功能叫做通知总结就是你每天收到很多通知对吧然后现在很多人是会非常极端的在某个时间段我就压根不收通知或者有的 APP 我就压根不收通知
那苹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呢那我干脆用大圆模型我来读你的一个通知内容然后来决定哪些通知是紧急重要的这个功能真的非常不错因为它真的是解决非常多人的痛点但是这个功能的话呢其实截止目前应该是最好评的一个功能但目前为止也出了不少幺蛾子比如说这个功能它就出现过把新闻 APP 的通知拿来读了之后它把新闻给理解错了比如说一个运动员他去参加比赛他只是半决赛赢了
结果它就 summary 成了已经获得了冠军对吧所以后来苹果也做了一次线上修改其他的应用我都还有这个功能但是类似于一些主流的新闻 APP 我就不要用这个功能了因为新闻可能确实是特殊一点对于大模型的理解能力要求确实高所以小功能目前是上限了一堆但是我们都知道 WWDC24 年发布的那个政策其实是说我这个系统就变成了一个 agent
对吧这个系统非常强的感知能力能够帮你去完成跨应用的操作和跨应用的感知以及屏幕的识别对那这个事情在哪里呢截止今天我们录制的时候我们来点一点有一些部分上线了比如说基础的 Apple Intense 就是说你这个应用里面最高频的功能是不是可以用 Siri 直接换出来那第二个呢是叫做跨应用的数据交互那目前也在测试阶段了
那没上线的功能有三个非常核心的第一个呢叫做屏幕内容识别就它知道你的屏幕上东西有什么
第二个功能叫做个人上下文理解就知道你这个时候在干什么然后你这个时候正处在什么状态你之前在干什么你接下来可能要去干什么看你的日历或者看你的行程第三个呢就是自动化的操作推荐就是你收到这个邮件对吧 Siri 他就可能告诉你说我觉得你应该把邮件里的这个行程加到你的日历里这样的话更好地提醒你对简单地说就是
所有跟 Siri 相关的跟 agent 高度关联的这些功能都没有上线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 Siri 还是一个偏智障的这么一个个人助手对所以说现在能实现的功能呢举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你直接吼一嗓子说我要用某某邮件应用发个邮件
或者今天你直接跟他说我要在微信里找到谁发个信息那这个事情他是能跟你做了但是如果你在微信里或者邮件里看到了一个信息然后你把 Siri 换出来说把发给我信息的这个地址给我存到通讯录那这个事情呢是今天刚刚上线的但是如果你还想要更进一步就是比如说去年苹果高管演示的他直接问 Siri 说我家人的航班什么时候降落然后呢我应该什么时候出发
你给我规划个路线这三个问题一次性问然后 Siri 一次性给你去做解锁和解答然后把地图给你这个是去年 WWDC 一个特别英雄的 demo 场景大家印象非常深刻然后都觉得哇好厉害好方便结果到今天还没上对所以这些呢是干不了的因为它涉及到了刚才说到的个人上下文理解和自动化的这些操作那这些东西呢就暂时还没有啊
所以我作为 iPhone16 的用户我其实很伤心我第一次买单年的 iPhone 我从来都是买过级 iPhone 的一个人我好不容易消费升级升级到 iPhone16 结果 iPhone16 今年都已经降了第二次价格了我还没有等到 Apple Intelligence 对很多人买它其实就是等它下半年的 Apple Intelligence 在国内上线因为当时大家想的是
怎么着美国肯定能上中国不好说对吧
有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政策原因因为模型的这种国界的原因中国可能难一些这个我们能理解但是万万没想到在美国本土市场这些功能竟然都没有交付这件事情其实是很超预期的应该说即便是对苹果有着最不好的观感最悲观预期的人他也很难做出这样的判断因为过去十几年至少在 iPhone 这个产品上刚才我其实讲过一遍了
是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的就是一个功能到最后不实现它可能在有一些小的产品上它会这么做比如说大家不知道还记不记得有一年苹果发布了一个你怎么摆都能可以同时充你的 AirPods 和手表和 iPhone 的一个无线充电板那个无线充电板发布之后最后就没上市这个可能是有的
但是 iPhone 上面的功能如此重要的核心功能大规模的没有交付都不敢说 delay 了都不知道最后会不会上是吧这个是很可怕的这个是没有见过的 OK 那谈点完这个之后我们还下来讲一讲这次发布了什么东西当然这些都是面对开发者的但是我们今天尽可能的把它转换成消费者过一段时间就能体验到的一些东西哈
那这是发布的第一个重要的东西呢叫做 Foundation Models Framework
这个东西简单来说就是能够让任何一个应用直接调用苹果本地的模型说白了就是把这个应用变成了 AI 应用对吧那 WWDC2024 的时候其实当时我们说苹果是三行代码能够让你的应用接入一个生成图片或者生成文字的功能对那这一次其实也是非常相似这次就是三行代码能够让你的模型接入
苹果本地的这个模型 iPhone 上应该是有一个 3B 的也就是 30 亿参数量的一个模型那这个模型可以干什么呢它在发布会里举了两个例子比如说如果你是一个教育应用
那如果说以往你要拍个照片然后把这个照片录入题库你是需要把这个照片传到云端云端做完 OCR 然后再给你录入题库的但现在的话你就不需要了你直接拍完我本地就把你 OCR 文字处理完然后你就直接录入了作为开发者呢你就不用去调用任何的云端模型对吧那这是第一个 use case
第二个 use case 他提到了就是说有很多应用我们不方便在有网的地方用或者他用的时候你不一定有网比如说像一些交通的 APP 他这次举的例子是一个徒步的 APP 你在深山野林里哪来的网呢
美国的基础建设可不比咱们国家在生产引领里面你突然就是想要问他某个地方要怎么走那这个时候的话呢你可以把那个 APP 调用起来然后你还是可以用纯自然语言的方式去问他就打字问他说我距离下一个观景点我距离某几个点还有多远距离推荐我怎么走有哪些注意事项对吧那这些东西都可以通过本地的模型来给你反馈
当然本地模型这个事情可能熟悉科技领域的朋友其实都应该知道啊因为苹果一直以来是这个特色那接下来他们就上了一点更有特色的东西第二个东西呢他应该叫做用快捷方式把它集成到了聚焦搜索英文叫做 spotlight
然后快捷方式叫做 shortcut 捷径对就是把捷径和聚焦搜索给它结合在一起了然后呢还结合了各个应用的 intents 这个概念有点复杂我一个一个跟大家说一下这个东西
聚焦搜索是什么呢就是像 Mac 像手机我都可以有一个非常快捷的方式可以换出一个搜索框比如说手机就是你直接在桌面上下拉一下就是那个搜索框然后就在里面输入我要找到哪个 APP 甚至是说我要找到哪个日程找到哪个联系人其实就在里面
那这个是第一个然后 shortcast 呢就捷径其实就是苹果开放了一些用户能够去 DIY 一些快捷方式比如说你可以去 DIY 说我的电量掉到 20%的时候给我弹个闹钟提出我要充电那这个就是用户自己来 customize 的一个功能然后第三个东西呢就是 intense 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现在在我的手机里面搜索拼多多这三个字其实拼多多就有三个 intense
拼多多图标旁边就会有三个功能第一个功能叫做查看物流第二个功能叫做拍照搜同款第三个功能叫做百亿补贴也就是这三个功能就是所谓的拼多多给了苹果系统三个 intents 这三个 intents 代表着开发者认为用户打开我这个 app 最最高频想要用的那个功能
或者说这是苹果留给他的 Siri 和他的 AI 的智能体可以调用的功能对就调用的一个很具体的功能的一个快捷方式完全不需要用户在前台打开这个应用他直接可以通过这种接口的方式去调用那苹果把这三个东西整合在一起了之后他还给了用户最新的一个能力用户可以直接调用苹果本地的和云端的模型甚至是第三方的模型
接下来就发现说用户其实是可以今天自己给自己做一个 AI 应用了当然这个可能说的有点大但是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小课堂里面讲了很多的例子比如说他们做了一个应用叫做说你可以在聚焦搜索里面直接输入我今天吃了一碗面花了多少钱直接把那个文字一输入然后他就可以帮你记账
就是你输入的是自然语言我就能够通过你的快捷方式识别这是一个你要记账的一个动作然后你要记的账是多少钱是什么东西自动的把你记到你的账本里面去可能是填在你本地的备忘录里或者是在哪个应用里都可以对吧然后包括也可以做什么比如说读取你的日历识别你是不是在旅行这个东西的使用场景是什么比如说
他读取你今天是不是有去机场或者是有火车的行程读取你这样的行程我就判定你是在旅行那这种情况下很多海外的同事他就用邮件来工作我就可以邮件写一个自动回复对吧你给我发邮件我就告诉你说我今天不在办公室回复可能慢一点那除此之外还可以有什么例子呢比如说你今天在小红书上说短视频你看到了一个你很喜欢的菜谱大家都知道小红书上的那个菜谱它都是某一针它就是把那些所有的原配料给你列出来
然后一般用户你是截一个图对不对对但是有了这个功能之后你就可以自己去设计这样的一个截图就是你直接截图自动的把所有的文字都识别出来保存到你的备忘录里面去这样你就有一个文字版本的食谱了
如果说你还想更加的智能化一点你还可以给这个食谱增加一个功能按照我今天有多少个人份去给这个食谱去加量比如说我今天给一个人做一个包子我可能有 200 克面粉但是如果我明天家里有两个人吃饭直接可以给那个捷径那里加一个我今天的人数是两个人面粉的量就变成 400 克了
这里我问一下创建这些捷径的过程是通过自然语言吗还没有实现自然语言就是创建这些捷径还是要通过手动的去托放一个一个的功能这个点可能跟传言是有出入的包括彭博社 Mark Gurman 他的报道里面他说苹果会宣布 Shortcut 将直接通过自然语言表达需求就可以生成包含复杂自动化流程的快捷指令
对我觉得在 Shotcast 这个点上其实苹果的发布是非常管理大家预期的就是他专门把 Shotcast 的能力留到了 MacOS 那个部分去讲但是事实呢你创建的那个捷径其实它是可以在 iPadOS 和 iOS 同时使用的但是他为什么在 MacOS 的环节去讲这个东西呢因为这个东西还是有一点点偏玩家的一个属性
是的捷径过去就是因为它过于复杂嘛有点像图形化编程的感觉一个一个模块各种条件的触发然后如何去让它更好用这个过程其实是过去几年里面发烧友很喜欢玩的一个功能就有很多会一点开发能力的这种朋友他们就喜欢给他们自己的手机做各种各样的捷径然后让他这个手机的便利性变得很强对
但说实话我自己用过几次我觉得它对于普通人的门槛还是挺高的所以彭博社在爆料里面的讲法是普通人用自然语言可以完成一个捷径的创建但看起来这件事情至少没有在这次的发布里面提及对但这个事情跟我们普通消费者的体验有什么关系呢我大大预测但凡这个能力在中国区的 iPhone 上线
三个月之后你就会在小红书上看到一堆卖这种捷径的人写好了对就是我把这个捷径我已经设计好了然后我就给你个链接你就把那个捷径类似于复制粘贴到自己的手机上那这样的应用过去一年在小红书上最火的应用是什么呢是帮你记账和记饮食的
然后呢它后端是好像接入类似像非书文档这样的应用 OK 然后呢你每一次点这个捷径就可以去输入我是今天花了多少钱今天吃了多少克的什么东西最终把你记的账和你的饮食记录呈现在一个非书文档里面或者是给你呈现在你本地的那个备忘录里面就形成一个你自己的生活记录有点像苹果版的小程序啊
这次捷径的升级还是在捷径的能力范围内接入了大模型提供了一些 AI 的生成式的能力而且这一次能够在捷径里面调用的模型它分了三种第一种就是我手机本地的模型第二个是我苹果的云端的模型苹果云端的模型它有一个特殊的架构叫做 Private Cloud Computer 就私人计算云
这是第二个东西然后第三个呢就是说如果你想要用最好的模型然后你巴不得就要用 GPT 啊之类的你也可以自己把那个 API 接进来本地的模型呢一定是免费的然后云端的苹果官方的模型呢它这次的说法其实也是免费的但是这个点呢我和托马斯在录制之前我们还在疯狂的查资料我们发现这个点其实有点语焉不详对因为云端模型是有成本的嘛
尤其苹果的用户量的基数如果是完全免费这个其实有可能会变成一个很重的一个成本的投入对但是我也有反面意见就是我觉得可能通过这么深的入口去调用就因为捷径其实是一个挺小众的功能
那你用通路这么深的入口去调用可能确实苹果就预估不会有特别多的用户用然后就好像 iCloud 免费都给你五个 G 一样对吧就是说可能苹果觉得这个成本我暂时担了然后为什么觉得会是免费是因为苹果的高管在演讲的时候他说 Apple Intellectuals 的所有功能都是免费的
那这个到底算不算 Apple Intelligence 的功能逻辑上是应该算对吧是对所以我们就认为它是免费的也有一个可能就是他们还真的没想好或者还是没想好怎么收费对吧对所以这个点其实是 Apple Intelligence 这个概念截止推进到目前很奇怪的一个点就是苹果是没有严格的给 Apple Intelligence 画过边界的
就是你会发现它有了 Apple Intelligence 这个概念之后它会把一些原来用非 Transformer 架构的模型做的功能它也把它包进来叫做 Apple Intelligence 甚至一些功能是原有传统的机器视觉或者自然源处理做的一些功能它现在也把它包进来了
接下来我要说一说我的这个分析我觉得苹果把这两个东西做在一起呢其实它首先有第一个好处吧它其实让用户参与到了新一代的 AI 应用到底应该执行哪些功能的一个定义过程当中一个共创的过程对因为接下来你可以遇见一定有很多用户可以去 customize 一个自己的 AI 应用
那 Customize 一个 AI 应用如果这个 AI 应用被调用的多或者被用的好甚至在闲语上卖的好对吧那接下来逻辑上就应该是有正规的开发者或者是苹果自己亲自下场就把这个功能给做掉对吧所以说这个其实是在把苹果的 iOS 变成一个具备 agent 能力的 OS 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作为开头这是一个比较好的一步那这是第一个事情
那第二个事情呢就是这一次呢其实苹果在 Apple Intense 这个事情上的迭代是非常多的那 Apple Intense 其实会发现它是一个面对开发者非常有用的一个钩子为什么说它是一个钩子呢因为是这样的就是苹果它这一次它是连续两年的 WWDC 其实 Apple Intense 这个概念有点老了但是苹果连续两年在 WWDC 是非常鼓励开发者
接入他们的 Apple Intents 就是鼓励你开发者把某一个你自己的功能接入到我的 Apple Intents 里面然后能够让我的 Siri 在前台压根不打开你的 App 的情况下就掉用对吧那很多开发者呢原来是不愿意的为什么因为如果你连我的应用就不打开了那如果我的应用是依靠广告的展示做收入的那我这个应用的收入怎么办再加上中国更恶劣中国一些开发者玩摇一摇
对吧你连我的应用都不打开了我得摇摇摇给谁去那苹果呢我觉得整个是一个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大棒就是最终我是要用 Siri 在不打开应用的前提下打开你的功能那胡萝卜是什么呢胡萝卜就是你介入这个 App Intents 你的这个 APP 的功能事实上会得到更多的展示位比如说我举个例子原来我们打开一个应用只有一个 iCall 但是呢苹果在去年的 WWDC 上呢是说
你把一些 Apple Intents 做出来我能在控制中心里面就是下拉菜单里面我也能看到那个功能那你的应用的流量是不是增多了是吧然后今年我告诉你说用户在搜索的时候也能看到你的这个功能了那我就举一个例子比如说用户在 Spotlight 里面搜拍照搜商品这四个关键词那这个时候拼多多直接通过 Apple Intents 给了用户这个功能那你淘宝要不要给你淘宝给了你京东要不要给
就是说所有的开发者他就会参与到这个竞争过程当中去就会纷纷的把自己应用里面最核心的功能接口暴露出来对这个在整个 AI 领域现在也有类似的进程就是我们知道 MCP 现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接口协议大模型可以通过这样的一个标准的接口的协议去访问一些数据或者是一些应用或者一些服务
那问题来了对吧我要不要开放我的 mcp 我开放了就像 Nixon 刚才讲的有可能你跳过我的应用直接拿到了我的服务对吧开放了用户的体验流程就不受你控制了是的但是呢我们还是能看到一些企业是积极拥抱比如说高德地图他就第一时间开放了他的这个 mcp 的服务那这个时候呢他其实就会有更多的基于 AI 的访问
而可能在未来这个过程中它仍然是可以通过一些办法去获得更好的流量或者是更好的回报的但如果你不参与这个流程那以后大家就都只调用高德而不调用比如说百度或者其他的这种地图的服务了那可能你在这个竞争中你就失去了整个这个市场的反响而且虽然我们刚才讲了很多 UI 的迭代很有可能未来就是一个由智能体主导的一个应用的时代了
那你不让智能体接入你你不就是一个闭关锁国固步自封的一个状态就是一个死的应用对因为没有人再去点这些应用了对这个就是我觉得苹果对于整个系统的掌控力还是非常强的所以它可以提出一个统一的框架但在这样一个统一的框架下因为本来其实 iOS
它的开发就是一个独立于其他平台之外的一个生态在这个生态中你去使用 App Intense 就跟在开放的生态里面使用 MCP 其实某种程度上是一个逻辑你就是开放你的数据和服务被调用的可能性
这件事情确实我觉得开发者是要拥抱的对 是的所以最后补两个点就是苹果这次针对 Intense 还做了两个大的升级第一个大的升级就是 Intense 是可以带一个小的交互界面的这个小的交互界面是什么意思呢你正常打开一个 APP 不是全屏吗但是如果你是通过 Intense 直接调用 APP 的某个功能它这次允许你定义一张卡片
这个卡片只是从那个零落档里面弹出来它只是在屏幕上面的大概 30%到 40%的位置就是一张临时的小卡片
像一个灵动岛大一点有点灵动岛里面弹出来的一个小程序的这个概念然后这样的话呢你就可以做交互了对吧开发者的这个交互能力就上来了那这是第一个点然后第二个点呢这个 Intense 呢过往其实开发者在 iOSiPadOSMacOS 甚至 VisionOS 上你做这样的 Intense 你的开发体验是不一致的它可能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一些语言啊一些语法之类的但这一次全平台同意了
就是你开发者就搞一次以后你在哪个平台上有 APP 你在哪个平台上就可以用 Intents 调用这个功能
这里可以插一句这次苹果因为这个 Liquid Glass 整个 UI 的半透明玻璃的这种更新所以它其实在 UI 界面上的打通带来了不管是开发还是用户体验都高度的一致性所以它在命名上也针对性的做了一次修改我们可以看到什么 TV OSMac OSWatch OSVision OS 其实他们现在的编号是不一样的 iPad 现在如果说这一代不改名它应该是 19
iOS TVOS 都 19 然后 MacOS 是 16WatchOS 是 12VisionOS 是三代其实说实话消费者已经记不住了 10 以后的数字对于消费者来讲敏感度是很低的了我到现在回忆现在是 OS 级我其实回忆不起来
那苹果既打通了这件事情又重构了编号那以后编号就是年份比如说我们现在是 WWTC25 我们发布的就是 iPadOS26 对吧 iOS26MacOS26 所有的编号统一为 26 就是 2026 的意思那这个时候其实消费者的见面我就知道 OK 这代系统到底是哪年的对吧
很好回溯而且对于开发者来讲编号的背后其实它在开发上的一致性也变高了对所以大家看就是交互界面就是说 UI 风格一致了数字编号也一致了然后开发者跟系统 AI 交互的界面 Intents 也一致了所以这三个东西都是一致的就大一统了
当然这背后你要再往里深入聊那可能就是他们在芯片上和底层系统上做了非常非常多的工作但今天我们就不展开那这个对比其他的手机厂商是什么样呢
第一个差异呢是不管是开发者还是用户你调用这些 AI 功能都是免费的对因为他们最底码都是有一个本地的模型来去帮你兜底其次呢对于开发者来说的话呢就是对于你的应用的复杂度其实是很友好比如说你一旦不涉及到云端模型你就不用去管云端服务器什么时候用了多少量对吧也不用去管什么所谓的并发
你就几行简单的代码就把苹果给你的这个本地模型接进去就行了这是第二个特点
那在安卓体系呢其实目前来看还没有看到一个非常统一的类似像苹果这种非常统一的 AI 能力暴露一个统一的接口然后让不同的开发者去调用在安卓领域的话其实目前各家厂商可能都有自己的一些特点但是总体来说没有给开发者提供第一个能力这么全第二个就是门槛这么低的一个接入方式对
对印象中 Google IOS 里主要还是在讲如何接入 Gemini 它面向的可能不光是手机一个平台它可能是跨平台的对大模型通过 API 调用的这种开发者
但是基于这种手机功能的互相的开放尤其是通过这个 App Intents 让开发者开放自己的能力接入一个系统这件事情其实谷歌也没有做各家也没有在针对开发者做这么深入的整体的这种计划在这点上我觉得苹果在开发者社区的这种洞察和他的产品的方向我觉得还仍然是领先的
所以还是预测一下吧就是除了刚才提到说明年会有很多人可能会用上来自苹果本地模型的一个捷径之外呢可能还会有很多 APP 它的整个体验也会改掉
比如说 APP 的一些使用说明比如说常见的帮助和反馈那里面可能大量的 APP 就会改成说你用自然语言问我一个问题我调用本地的模型和本地的数据我就帮你回复出来了那这个是一个非常强调的场景然后包括一些游戏里面可能有些 NPC 的一些自然对话那这种自然对话它可能只需要遵循某个特定的规则然后这些 NPC 就调用本地模型就来跟你讲就行了其实它完全不需要去调用任何云端的模型
所以这些体验大家都是可以去想象的所以总体上来说其实这一次总体感觉讲的故事没有那么科幻了但是你也不太会质疑它的可达成性总体来说我觉得这次的可达成性都挺高的
因为这一次没有什么刚才托马斯提到的就是 Hero Demo 了对吧这次不管是发布会的主 Keynote 还是在开发者的一些课堂里面更多的都是一些实打实的一些代码和一些界面告诉你怎么做有哪些开发者的注意事项所以总体来说我觉得这一次应该是属于老老实实干大概是这么个状态但是以上我们所说的仍然只是 WWDC 发布的内容我们目前还没有看到实际的 Demo
我们本来是不用担心的但是有了去年的这个不良记录以后我们其实还是要给苹果最后的交付打一个小问号吧有的时候信任就是这样的一旦打破你可能就会打一个问号到底他能做到什么样我觉得接下来我们是不是也要聊一聊为什么苹果会变成这样子按理来说我们不应该是一个讲八卦的台但这次从三月开始爆出来的料实在是太猛了
然后我们看到了三个在科技领域非常重磅的媒体吧第一个是 The Information 第二个是布隆伯格第三个是苹果的老朋友 John Cooper 就这三个人他们在过去三个月之内都发表了若干篇深度的报道这些报道全都是躲在付费墙之后所以说很多细节其实是没有揭露的只是揭露了一些标题比如说苹果的 Siri 团队换领导了嗯
然后我们这次吃巨资我们把这几篇文章读了一下首先第一件事情就是 24 年 WWDC 上大家看到的东西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对其实是假的这里的话是 The Information 和布隆伯格都拿到了一个所谓 C 位团队员工的一个描述说 2024 年 WWDC 的时候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些功能可以实际跑起来的版本
就是说他们在发布会现场看到的时候跟我们一样惊讶对就是员工跟我们是一样惊讶的然后江顾本自己作为媒体在 2024 年参加 WWDC 之后参与了一个线下的展示这个线下的展示其实他感觉也是有点奇怪的当时苹果的员工在展示怎么样把一个邮件把它变成一个更友好的语气
但是整个过程江古巴说感觉随机性没有那么够大家都知道大语言模型同样一段话你让它生成一个改写更友好的语气它其实是会有一定的随机性的每次都不一样对所以他 24 年的时候第一他觉得随机性对比正常的语言模型有一点点不够但是这个其实不是很实锤的证据对吧然后他说的第二个点是 24 年的时候是没有 Siri 的
然后呢江古贝大哥呢一直等到了 2025 年 3 月 2025 年 3 月他从苹果的发言人这里拿到了一份逐字声明
这是官方发言了但是官方没有发新闻稿官方是对自己很亲密的一些媒体的伙伴透露了这份东西然后他把这份东西发了出来这份东西呢叫做说我们还一直在努力开发一个更个性化的 Siri 让他更了解你的个人背景并且能够跨 APP 为你采取行动
你看其实就把个性化的 Siri 最核心做 agent 的那几个功能都覆盖到了对吧对 personal contextcross app action 这都是苹果承诺了但是没有交付的东西对然后这个发言人最后说呢实现这些功能的时间比我们预期的要长我们预计在明年推出这些功能二
2025 年的 3 月发一个我们预计在明年推出这些功能的一个竹子稿给自己亲民的媒体然后让这些媒体把这个信息释放出去其实这一次 WWDC 上也没有提这些东西 Personal Context 基本没有提拐弯抹角的提了一些相似的概念但是原始的这个概念词汇没有再用了然后 Cross App Action 也没有再提了同时 3 月份呢
苹果在美国其实有一个广告这个广告其实还挺受争议挺爱骂的这个广告就是讲一个女性的演员她遇到了一个自己在三个月之前在某个咖啡馆遇到的一个人然后她看到那个人来冲她走过来替她打招呼然后这个女生就拿起 iPhone 直接问说 Siri 帮我找一找三个月之前在某某咖啡馆见我的那个人叫什么名字
因为那个人的名字可能被记在了那个日历里面然后 Siri 把那个人的名字告诉了他那个女生就假装很自如的说 Hey Zach 就是好像很远一眼就认出来那个人那种感觉对吧化解了社交里的一个尴尬一个广告是苹果在美国市场投放的一个非常主力的广告然后在三月份那个广告就被撤下了嗯
那这个广告的撤下背后它的故事是什么呢其实我们在这几篇付费墙背后的文章里面看到这样的描述苹果的员工曾经透露他们当时呢曾经想做一大一小的两种模型小模型在手机上大模型在云端但是后来呢 Siri 的负责人改变了主意要做一个全新的大模型然后呢
然后呢因为你的技术架构变了嘛直接导致了 C-Ray 的所谓刚才我们提到的一些个性化的新功能发布都推迟到了 2026 年但是今天我们看 WWDC 又有点不一样今天 WWDC 放出来的它还是一大一小的架构所以说有可能并不是彻底的改变了这个事情只是改了架构里的一些细节
又或者是这两个模型其实承载不了他现在想做的这种个人知识库加快应用执行的这个能力对所以这里面其实没有涉及到 Siri 的这几个核心功能的革新他这两个模型更多的是执行一些 generative AI 的工作生成一些文字生成一些图片等等可能
可能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同一个内部透露的这个一大一小两个模型他原本想做的可能是 agent 的工作对但是现在他做的是生成式的工作我觉得这是他区别的地方但这个跟那个广告的策下有啥关系啊
我觉得更大的还是在一个背景里面就是苹果意识到自己这些功能不能在今年交付了他就把相应的宣传停掉然后私下里跟媒体去说我会延迟到明年其实做市场公关的应该理解这个其实是先通过小渠道来释放一个预期对吧我不要等到 6 月份 WWD 一上来就说那肯定对于我公司的股价各种影响就非常大但是我 3 月份先出一波消息然后先把对应的宣传都给停掉
事实上 WWDC 也没提是吧对然后我们还看到这些新闻里报道的一个就是苹果接下来面对的一个挑战苹果不得不将 Siri 的基础设施一分为二什么叫一分为二因为苹果的 Siri 里面有很多旧的就是还不叫 Transformer 这套代言模型架构的时候旧的 AI 的一些成果比如说你今天跟 Siri 吼一嗓子说我要设置一个半小时的闹钟对吧就这种功能那这些遗留功能就被留在了老的部分里面
然后苹果就要从头去构建一部分新的功能这部分新的功能是纯粹的基于大圆模型来去处理你个人数据来去做的然后呢他有员工表述就是说单个功能可能看起来是非常好的
但是一旦你把所有的这些代码合并在一起去跑完整的功能测试它的原文的描述我翻译过来中文叫做事情就开始分崩离析了就是旧 Siri 的代码复杂度太高了以至于今天你想要在那些旧的代码里面彻底的去改一些东西是很难的
对吧这在软件工程领域叫做史上代码从事软件相关行业的同学应该对这个需要了解所以现在还说就是苹果其实也在考虑另外一个思路彻底的从头开始所以苹果现在在欧洲的苏黎世还有一个人工智能卖工室那边也有一个研发团队那个团队在做一个全新的 Siri 基于新的一套软件架构和基于大元模型今天一代的这个 Transformer 架构来去做一个新的 Siri 对我觉得刚刚提到了
旧版的 Siri 其实最开始推出的时候它是非常非常领先的它可以说是第一个人工智能的助理虽然它那个时候的人工智能打着引号它可能有点智障对吧但它能提供一些基础的服务但是之后好像 Siri 就停滞不前了
而其他的友商呢就开始大踏步的追赶直到今天人工智能时代到来 Siri 变成了最落后的那一个人工智能助理我觉得我们可以从 Siri 的出现开始聊起看看到底 Siri 的前世今生发生了什么故事变成了今天这样的一个样子
Siri 这个东西怎么来的 Siri 其实是乔布斯去世之前最后的一个重要的业务乔布斯最开始知道这个东西其实他还是一个 APP 但是这个 APP 当时就已经讲了 agent 的概念他当时的概念叫做 do engine 做事的引擎所以乔布斯在 2010 年见到这个东西之后就对这个东西非常的着迷然后他就把人家团队请到自己的家里来聊天
聊着聊着呢就说要不我把你们公司买了然后人没想好一开始不同意然后呢乔布斯又开始磨人我们看到的历史素材是乔布斯连续 24 天每一天给原来 Siri 的创始人打电话甚至很多电话是在半夜打过去的中间还穿插乔布斯把人又拉来家里又去讲我的这个愿景又
又去说如果你收购过来呢你直接汇报给我你不要汇报给别人所以给的各种各样的许诺呢最终呢还是被说动了所以呢 Siri 就被收购过来了所以被收购过来在 iPhone 4S 上一开始发布之后其实就不太顺利因为 Siri 跟着 iPhone 4S 一起出街呢相当于原来你一个小 App 的团队一下子碰到了一个 iPhone 4S 当时大概是一个周末大概是卖了 300 万台我印象中大概是这个销量
一下子碰到两天之内几百万人会涌进来他彻底懵了对吧所以早期的 Siri 其实问题是非常多的然后呢 Siri 的第一代苹果内部的这个掌门人其实跟 Siri 的原始团队也不是特别的合得来所以大概是从 11 年到整个 17 年之间吧其实整个团队内部就有非常多的斗争直到 Siri 的原创始人和 Siri 当时苹果内的这个负责人他们在推特上公开的互相抨击之后
然后呢苹果从谷歌挖到了约翰·詹南德雷亚算是谷歌 AI 的一个重要的高管吧这个高管今天你能在谷歌相册和谷歌的翻译里面看到的非常多的 AI 功能甚至是收购今天的 DeepMind 也都是这个人推动的所以说这个人是非常有声望的一个人然后呢就把整个 Siri 团队就全权交给他去负责那这个人收购过来之后呢因为这个人他整个的理念呢其实是非常对苹果的胃口的
他当时的一个理念叫做负责任的 AI 就是说你这个 AI 不要乱去判别和乱生成一些东西你看那个时候都还没有生成式 AI 那个时候的 AI 会发现什么问题呢比如说 AI 把一个黑人识别成一个大猩猩这是那个时代的 AI 会出现的问题就种族歧视对吧
这个听起来也很严重啊所以说那个时候呢张南德利亚这个人呢他当时就很超前的意识到 AI 这个事情很恐怖你一定要做得很负责任那苹果这公司一直就讲隐私啊就讲用户安全啊对吧所以呢很多胃口就把他招过来了结果招了过来之后呢这个人其实也是偏推动隐私方面的一些工作比如说今天苹果的人脸识别就是 Face ID 住宝的这套人脸识别
它在处理你的数据的时候它在涉及到云端的部分它都是会做差分隐私的差分隐私是今天 AI 非常通用的一个算法它会把你的数据传到云端但是云端是没有办法回溯那个人脸究竟是你还是他的 OK 对就相当于说它只是保留了特征但是呢厂商是没有办法追踪到个人的今天大量的指纹包括我们今天用的刷脸支付其实都是用这套技术架构来保证用户基础的隐私
所以这个人就提出了一个非常受隐私约束的一个东西这个人进来之后其实干的也不是特别的顺利原是因为他是负责 C-Ray 的
但是苹果内部有另外一个高管克雷格弗里德利奇克雷格这个人其实大家应该会非常有印象就是每年 WWDC 开场整活的那个人就是他就是一个纯白发的美国中年男性然后去年是跳伞今年是开 FE 就开场那块这个人一定要整一个活这个人在早年其实他是不太 buy in AI 这条东西的但是这个人负责了整个 OS
所以这个人其实当时是不太愿意调拨非常多的资源给 AI 的直到 ChadGBT 发布之后的一个月然后这两个人出现了分歧就是张南德雷亚和名义上应该是平级的克雷格这个人一个人管 AI 一个人管所有的系统软件
那管系统软件这个人呢就彻底的被 ChadGPT 震撼到了他原来是不愿意给资源他现在自己就愿意亲自去调试各种各样的 AI 代码自己都下场做 demo 就是说过去最反对认为人工智能助理没有那么重要的这个 Federighi 在看到 ChadGPT 之后被镇住了然后呢态度大转之后呢
原本在做 Siri 的主管反而还没有他激进了对原本在做 Siri 的主管他认为说大部分的消费者和他一样是不信任生成式 AI 的所以他压根就没有想过去做 Chatbot 的这个事对大家还记得我们刚才讲的他从最开始他就是不信任这种生成式他对于隐私对于真实有着极高的要求对所以说这个事情就一直延续到了 2024 年 WWDC 前他们两个人还有一个分歧就是
Siri 的主管呢因为他是谷歌过来的他主张用 Gemini 因为他认为谷歌隐私保护做得好然后呢 Craiger 呢他就主张说我要用 ChatGPT 我要用最好的他们两个在这个时候还会有非常大的一个分歧然后呢除此之外呢还有其他的一些分歧吧比如说 Siri 的团队在苹果内部呢被认为是一个福利特别好的团队工作量不大但是福利还特别好
比如说苹果是不会给员工免费吃饭的其实都是员工要花钱买的但这个团队呢是经常会拿到一些免费的吃饭的优惠券所以最终的这个团队在苹果内部呢给了一个绰号叫做 Aimless 就是 AI 加 ML 就是机器学习拼在一起就变成了没有目标的这样的一个单词这个 Join 啊它是来自谷歌吗
谷歌的风格是非常硅谷的文化免费的午餐免费的晚餐然后非常松的这种员工的管理体系你可以穿着睡衣上班你可以带着宠物上班对吧你甚至可以 walk from home 它有着硅谷自由的这种管理的体系然后对员工的要求也很松而苹果虽然它也在硅谷
但是苹果的风格看起来就要正经很多也不是正经很多吧就是苹果可是加班大厂对在苹果公司内部第一他要加班第二他很少看到那种穿的奇装异服的人在苹果里面他可能更多的还是那种相对正式的穿着的员工
然后它整个文化上也没有像谷歌那么的 open 那么的左派所以这两种文化一定会产生冲击这就是为什么在苹果非这个部门的人物看来这个部门的人好像又闲又爽是吧我们这些人
这么牛马一样的在这加班他们没事而且还有免费的餐券所以呢这种差异体现在两个顶级的企业文化上的不兼容带来的这个问题嗯
我们看到报道里面也认为 Dana Nerea 这个人其实是没有真正的融入苹果核心的文化和高管圈层的这些人其实私下里其实都是非常的会给别人施加压力非常的高节奏高敏感度的这样的一些人所以整个的风格你就会意识到其实是不太匹配的
今年三月左右吧他们已经不太能忍受这个事了在 Siri 团队内部是进行了一次组织调整的会议就把原来 Siri 的这个负责人的权限给收窄了 AI 的这块呢产品你不要管了你去做大模型就行了
另外还把他其他的一些权限给他收掉了然后引入了一个是刚才提到的 Craig 另外 Vision Pro 的负责人叫 Rocquiel 这两个人让他们来去管 Siri 然后尽快的去鞭策团队快节奏的去做出一些成果出来
星光确实是放了一把火说你们用开源模型都可以你们赶紧放开一些所以在今年整个三代六月的过程当中就出现了非常多留言和新闻比如说因为苹果自己有一个编程软件是 Xcode 他就说这个 Xcode 如果自己的模型它是不能够很好的识别和生成准确的代码的那就把 Anthropic 的 Cloud 引进来
对内做了一个非常强的宣贯就是接下来苹果的 AI 要快速地追上竞争对手这个肯定是接下来一到两年内非常重要的任务对我们复盘一下看为什么苹果这个 Siri 从最开始那么领先到今天落后呢其实确实跟它内部的架构以及负责人的脾性是有关系的
一个谷歌的负责人进来然后做了一个在当时很领先的东西但是因为他对于大的人工智能助理的愿景和方向的错误的判断可能导致他在很长的时间里面都在做没有目标的这种更新他有个副手叫 Walker 他其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业绩通过两年时间把 Hey Siri 的这个 Hey 字去掉了
这种雕花呢如果变成一个很重要的业绩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个领域应该是进入了一个没有什么大的演进只不过在内部越变越好的这么一个过程但是呢如果你没有外部的竞争你当然是 OK 的如果 Siri 是这个星球上唯一的语音助理你当然可以这样去做但是今天你面临 CHAT-GBT 这样巨大的范式转换的变化
你还不能很敏感的快速的去演进并且跟上的话我觉得这里面确实是有非常大的责任的因为我们看到 Craig Federighi 就是这个老将他的反应其实很快的而且他纠错的能力我们起码在这些留言里面看到他是很优秀的就是过去他觉得这个事没什么前途但是 Chad G.P.一出来他立刻敏锐的嗅觉就感知到这个事情非常重要甚至会改变整个格局
然后他开始更加的跟这个 John 不太对付但是毕竟他不是 CEO 跨部门的这种调整哪怕是一个非常核心的人物他也是需要时间的对 Federici 在 24 年的 WWDC 之前他为了补足他们系统的 AI 的能力因为当时所谓 AI 团队不给力对吧这个人自己组建了一个团队
叫做智能系统在内部所以说其实 25 年的组织调整是非常明确有前兆的就是因为你的软件团队已经开始组建了一个 AI 团队这个时候你们内部已经有两个 AI 团队在做事情了然后你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另外一个 AI 团队跟 iOS 整合的更好对我觉得这里面确实能看到 Craig 的这种雄心但是一个这么大的企业
这种内耗最后产生的结果就是我们看到了 delay 了一年的 Siri 的这些 AI 的功能至今都没有交付最后聊一聊我们的一些私货我们觉得整个过去一年其实对于苹果来说都不是特别好的一年过去一年其实 WWDC 算是它在卷设计在卷隐私这些东西其实从消费者的体验上看来这个都是旧时代的作业
什么叫做旧时代的作业呢我就举一个例子就是我曾经是苹果离线输入法的忠实用户但是当我某一天突然发现微信输入法和豆包的语音输入如此准确之后
我叛变了对我现在每天大量的输入都是用这种在线模型完成就是当在线的 AI 带来的产品价值显著是高于离线的 AI 给用户带来的价值的时候其实消费者就会用自己的脚去投票对吧是的但我觉得过去一年其实苹果对于 AI 到底有多大的价值有了明显的变化为什么苹果一开始要做端测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那个时候 AI 服务真的非常贵
但是在过去年里面我们见证了类似像 DeepSeek 这样的应用带来的所谓的 AI 服务平权因为现在的 AI 服务都已经很便宜了过去一年到今年我自己确实买的 AI 服务反而变少了根本上的原因就是因为 token 变便宜了然后一个 AI 服务功能变强了我就可以取消另外一个 AI 服务付的钱对但我觉得苹果这么执着于端策倒不是费用的考虑
更多的还是它深入骨髓的那种对于隐私保护的一个执念这件事情其实我们之前好几期节目都聊过就苹果在隐私保护上甚至是它整个品牌的一个最底层的价值观所以这种价值观在今天的 AI 时代当你不得不仰仗一个云端的一个更大规模参数的一个模型带来的更好的 AI 效果的时候
那你是不是要继续坚持只在端册去完成一些事情的非常执念的做法并不是说端册就不好端册其实有它响应快时间低成本低的这种很大的优势
我们其实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个端云结合下以最好的这种算力的分配给用户提供服务这样的一个系统而不是说我说的服务都在云端完全无视用户的这个隐私或者是我说的服务都在端侧为了隐私我放弃了所有的 AI 的便利和 AI 带来的这种好处那这两种我觉得都是过于极端的选择那
那今天的苹果刚才我们也提到其实它在整个价值观上包括它的一些副总裁一些主管他们仍然在践行这种价值观的时候他们在内部会设置一些天条一样的指令就是我就不能去碰这些可能会涉及到隐私泄露的问题这客观上导致了他们在整个 AI 不管是路线的选择还是实际的效果
都相对落后的一个结果本质上是因为所谓的旧时代的作业旧时代是用你的硬件产品力拉动你的硬件溢价获得超额的利润对然后呢隐私呢是硬件获得超额溢价和超额利润的一个助推器但是在新时代呢你会发现用户可能更注重的是那个 AI 到底给我带来什么便利
他不是最关注我的那个隐私的保护了对吧包括苹果在过去一年还有一个非常重大的事情是没有讲的就是他自己的基带芯片自己掌握基带芯片不用跟高通交这个所谓的专利税这个事实上也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就是旧时代的一个作业
旧时代的作业就是你要掌握自己软硬件的所有链条,然后你中间做垂直整合,你能把利润和溢价同时做到最好,对吧?但是你看新时代其实消费者是不在乎那个基带芯片是来自于高通还是来自于苹果的,消费者是不在意这个问题的。
所以老去补这些旧时代的作业其实我觉得在中国市场至少目前发现了非常明确的一个负面的作用其实我们在一季度的时候观察到苹果是 top5 的中国市场手机厂商里面唯一一个是同比负增长的品牌就它的市场份额是同比负增长的品牌
对吧对然后呢这个季度整个的收入呢也是同比减少的我们看苹果的全球市场呢中国市场是 2024 年的四季度到二五年一季度唯一一个出现收入下滑的市场对所以呢这个其实是比较恐怖的一个现状吧
中国市场作为全球应该说手机竞争最激烈的市场苹果如果在这个市场出现了显著的下滑呢其实客观代表了它整体产品的竞争力其实是在下降的这件事情是有可能会逐渐蔓延到其他市场去的包括大中华区在 2024 财年是苹果主要市场中唯一一个收入下滑的市场意味着它其他市场的收入还在增长对吧
但是呢这件事情我们是要看趋势的我们不能只能看它这一时一刻是不是增长如果按这个趋势下去苹果其实是很危险的尤其在这种智能设备这个领域我们看到它在最新的
最潮流的这件事情上落后了它不再是那个最酷的公司了甚至不再是最赚钱的公司了对 是的这个是财富杂志的一个统计就是苹果过去连续四年它都是最赚钱的公司就是盈利是最高的但今年是谷歌作为了盈利最高的一家公司对 这是一个很好的一个隐喻因为谷歌确实在 AI 时代
当然他也经历过失势对吧 Chad Gbd 刚出来 OpenAI 不断的在 Google I.O.的前面发布一些产品在过去三年里的两年他都做到了狙击谷歌 OpenAI 占到了 AI 的最高点但是在刚刚过去五月份的这个 Google I.O.里面谷歌终于是重新回到了整个 AI 领域的最高点基本上业界大家一致认为今天 Gemini 2.5 Pro 的表现可能是目前这个星球上
表现最好的模型以及谷歌整体的 AI 的能力它不光是单点的模型它从视觉生成视频生成到它的语言模型多模态的能力它是一个综合能力最强的公司那么我们看到它的收入也变成了全球最赚钱的公司其实它是符合谷歌在 AI 这个领域在过去几年的绝地反击的对除此之外我们还看到几个现象比如说我买的 iPhone16 已经降价两次了
一年应该就是六月降价一次对吧因为九月上新品我是去年十一月降价的时候我就购入了所以整个降价其实评次更多了然后呢苹果在中国区呢我们之前看到报道说开始在收窄渠道很多卖苹果的手机商店可能卖的不好他就把它关掉了或者就不让他继续买苹果手机的货了对然后呢产品的发布节奏上呢也有分析师表明苹果未来将会
把一年一次的产品发布改成两次上半年发数字的系列接下来应该 iPhone 17 然后 iPhone 17 Pro 这种高端款就下半年发这样的话其实也挺像国内一些手机厂的做法这样的话能够比较好的拉动销售简单的说就是苹果的又一个特权可能就没有了因为过去苹果是有足够的流量特权可以决定让它一年就开一次手机的发布会它在全年里面都可以保持手机的热度
但今天他在这个销售明显乏力的情况下他也不得不向现实妥协他要把这个发布节奏分散到更加广的这种时间里面去确保他全年的利润不受影响当然我们还是要讲的一点此时此刻的苹果仍然具有非常强的市场的统治力就表现在他的 iPhone16 Pro 128G 版本降到国补之内之后就在那一个礼拜
苹果直接回到了中国那一周中国地区销售榜排行的第一名它从第六名一下子回到第一就因为它完成了一次降价它品牌的这种原始的资产还在那里尽管我们已经明确的看到它在消耗自己的资产但是这个资产仍然足够雄厚所以它只要稍微降一降价
它仍然可以拿到很好的市场份额对这是现状但是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未来很危险的趋势对同时呢其实也有一个类似的事情就是苹果今年在美国已经开始允许开发者绕过苹果的内构了
就是说今天你在苹果的手机上你买游戏你是要用苹果的那个支付方式的对吧然后你是要给苹果交 30%的税的对因为在美国常年有一家公司叫 EPIC 跟苹果打官司打得死去活来终于今年把苹果搞定了
类似于说你在王者荣耀里买皮肤然后这个王者荣耀给你谈个创收你是微信的我的商店里直接买不要在 APP 里买然后我还能给你便宜 20 块钱可以给这样的一个优惠吧但是目前来看苹果输了这场在反垄断领域非常有名的官司之后呢其实我今天看到报告苹果的应用商店收入也还是涨了两个点所以也还是那个点吧就资产足够雄厚
你要从资产足够雄厚的这个角度来看其实会发现说苹果刚才遇到的这些问题都是还能找到一个反面的例证就证明说问题没有那么大对吧就包括说我们说中国市场不行了但是你看全球市场那还是小小领先全球市场的地位一点没改变对但是我们以史为鉴如果回头去看 2007 年到 2009 年的诺基亚
我们会发现它跟今天的苹果有那么一点点相似的点因为我们刚才其实大概过完了整个 WWDC25 年苹果发布的大部分东西其实简单的说就是在它非常擅长的领域它一直在做小幅的线性外推
就是我已经做到 90 分了我今天做到 91 分明天做到 92 分其实我们看到都是这样的迭代包括你看他用很大的篇幅在讲一个 user interface 讲一个 GUI 一个 graphic 这样的创新我做了一个毛玻璃的设计等等这些看起来像雕花一样的设计其实他有的时候甚至会忽略掉今天或者过去两年里面大家在讲到 AI 时代的设备的时候会讲 GUI 可能要不存在了对吧
这可能是一个旧的范式而苹果仍然在这个旧的范式上用了很大的心力去打造一个新的更好的更完美的优先 interface 这个确实是苹果很擅长的而且很难被超越的护城河我们甚至可以预测 UI 的这种风格的改变会逐步的影响其他的手机品牌我们甚至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趋势它的用户可能也会喜欢个事情就像刚才 Nixon 提到的苹果用户就好哄对吧
但是如果外界环境都不变化当然没问题如果外界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那苹果就有可能会像当年的恐龙一样又或者是十几年前的诺基亚一样它有可能在 AI 发生系统性的进步发生范式转变的时候大家还会在乎一个更好用的 iPhone 吗这就好像在 2007 年到 09 年我们已经开始用上 iPhone3GSiPhone4 的时候
大家还会在乎一台更好用的诺基亚吗我们特意回溯了一下 07 到 09 年诺基亚在干什么诺基亚其实有一个类似 WWDC 的会叫 Nokia World
这个会从 1996 年开始就有然后呢他从这个 2006 年改名叫 Nokia World 之前是无线数据大会 2006 年叫 Nokia World 之后就一直沿用然后呢我们看他发的是什么东西呢在 2007 年他发布了不限量的音乐下载服务你也不能说他错对吧但他就是一个在音乐手机的这个延长线上做了一些延展然后在 2008 年他发布了 N97 发布了 Nokia Maps 和 Nokia Messenger
其实也是一些单点的小的应用的升级当然 N97 是他当时的一个旗舰机到 2009 年他宣布跟 Facebook 合作然后呢有更多的 Map 的更新然后呢他再推了一个叫 Ovi 的一个服务平台他会关注游戏地图媒体消息和音乐
一些核心的应用场景它总是希望用类似的方式去对标苹果这样的一个平台包括它其实在 2008 年推出的这款音乐手机叫 5800Express Music 首次支持了触屏
我不知道听众里面有没有用过的诺基亚的触屏其实相对它是电阻屏它的触屏的精度是更高但是它的体验是不好的是没有多点触控能力的然后到了 2019 年它还在推出有侧滑键盘的产品它的摄像头可能变得更好它是 800 万像素的摄像头同期的 iPhone 可能只有 320 万像素的样子
所以我们看到其实那个年代的诺基亚它的财务状况其实是很好的它就像今天的苹果一样它的销量也没有因为苹果一年几百万台的销量而受到显著的立刻的影响但之后的故事我们大家都很清楚了其实错过了一个范式转换的代价有多大诺基亚和恐龙都告诉我们了但是我们知道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
对吧他只会押韵但是呢押不押在今天苹果这个韵上我们并不知道而且我相信苹果的人一定更清楚诺基亚经历了什么
然后我们也看到苹果的努力对吧苹果今天它其实在人工智能上落后了但是它仍然基于它智能手机设备供应商的这个角度做了很多的创新是我们今天看到尤其在开发者的一些社群的处理 App Intense 这种调动开发者的方式同时让开发者能够接入的方式的这些细节的这种打磨上
我们看到了一些苹果仍然领先的地方我们刚才讲了一些相对信源可靠的八卦我们不是那种地摊文学的八卦我们看到了它内部的一些争议和拉扯一些过于大的公司面临这种大的变革的时候必然会面临的这种在船掉头的时候的一些方向性的决策的来回的摇摆
我觉得这些都指向了一个相对比较迷茫的未来吧我也想把这期的节目叫苹果老蚁尚能犯否对吧这个能不能犯我觉得听完了我们今天相对客观的对苹果的现状的描述 WWDC 2025 的整体的描述呢
我觉得大家可能会有自己的答案对我也讲个故事吧 2008 年 iPhone 第一代上面有一个邮件服务当时有一个财富杂志的记者记录了这个邮件服务的一个故事当时这个邮件服务做得很烂然后呢乔布斯后来组织了一个会他就直接走进来那个邮件服务叫 MobileMe 然后乔布斯走进来就直接说谁能告诉我 MobileMe 应该做什么
然后有人回答然后他继续说那为什么不这样做呢然后呢接下来乔布斯骂了半个小时他核心说的是你们玷污了苹果的声誉你们应该因为让彼此失望而互相憎恨我们的朋友莫斯伯格不再写关于我们的好话莫斯伯格是一个记者然后单场乔布斯任命了一位新来的高管来管理这个团队
就是说历史上这个事情也不是第一次但是当时是这么处理的就是当时是有乔布斯可以用非常雷厉风行的方式去迅速的改变了这个错误那么今天我们有没有这样的铁腕人物可以去做这样的变革呢我听说三月份 Cero 团队换人也换的挺那个什么的说的也挺严重的但这个我们就不展开讲了哈
库克还是铁血接班人是吧实际上库克的工作风格里绝对不是一个很温和的人是的所以接下来是对苹果非常重要的三年因为 25 年有超薄 iPhone26 年有折叠 iPhone27 年是 20 周年纪念款这一款 iPhone 也非常值得期待叫做真正的全面屏 iPhone 就把刘海都给拿掉了
所以大概我们能够看到接下来三年有真正的大戏吧所以我们还是非常期待能交付出一些惊艳大家的东西对我们还是希望看到一个绝地反击的苹果吧 OK 好那今天节目就到这里欢迎在评论区跟我们互动好的谢谢大家拜拜拜拜
感谢收听脑放电播欢迎在苹果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等播客客户端搜索脑放电播找到并关注我们如果你觉得这期内容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在评论区留下反馈这对我们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