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欢迎收听新一期的实验之评我是小姐姐今天想要跟大家聊一个骇人听闻的话题叫做性萧条为什么要聊这个话题因为 520 过去我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跟 10 年前比 跟 2015 年的时候比这几年我发现就是在朋友圈 PO 自己收到 520 红包的收到鲜花的 收到礼物的秀恩爱的就是烛光晚餐的这种数量在急剧的减少但是 10 年前我记得那个时候如火如荼
会有很多人晒他们收到了 1314 的红包甚至什么 520 的红包更有甚至是 52000 的转账就非常非常多然后还要晒戒指的晒鲜花的那这些年就变得越来越少就开始让我对这个话题有了一些反思刚好我又读到一篇文章关于说性萧条正在席卷东亚的年轻人我就觉得非常好奇想研究一下这个话题它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首先呢
日本的一项调查显示因为他不是没有数据支撑他总是要有数据支撑他不能凭口说难道就因为我的朋友圈他就下这个结论肯定不是日本的一项调查显示高校男生的亲吻经验率跌至历史的最低
性经验的比率比 18 年前几乎腰斩一半那中国的数据则揭示年轻一代的性活跃度也在悄悄地降甚至年中产阶级的卧室都变得非常冷清所以它的标题就是性生活的匮乏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东亚正在迎来一场性萧条我觉得这里面有两个词语非常引起我的注意第一个词语叫
性教育协会第二个字语叫做东亚的年轻人你想看他为什么把这个标题限定在东亚这个场域里面对吧那先说说这个数据这个数据呢 2024 年秋的时候日本性教育协会发布了第九次的青少年性行动全国调查那数据显示高校男生的亲吻经验率仅剩 22.8%也就是说呢 100 个男生里面只有 22 个人亲吻过
那比上一次调查呢下降了 11.1%的百分比就是以前呢至少是 30 多个人有这样的经验现在是只有 20 20 几个人有这样的经验那女生呢就是有亲吻经验率的人是 27.5%也就是说大概有 27 个人有过这样的经历
亲吻只是性经验的第一步对不对它只是一个开头对吧接吻了不代表有性经验那么性经验的数据会更惨一点男生 12%女生是 14.8%比起 2005 年的巅峰时期男生是 26.8%女生是 30.3%直接砍掉一半而与此同时另外一组数据的上升就更有趣了
就是自慰的经验男生是 86.5%女生是 26.5%而且女生是这么多年的调查首次突破 20%
所以这个数据很有意思有意思在哪里呢其实年轻人对于性的好奇心没有变甚至更强了但他们从想法到行动他们却迈不出去他们选择自己解决这件事情就让我觉得非常的有意思当我把这个文章送给我朋友的时候我就发现大家对于这个问题的这个反馈 reaction 就有点千姿百态了但是整体上显示出就是大家都没有新生活比如说
我问大家我说这个春宵一刻值千金啊就有朋友回复我说春宵不如多睡一个小时因为上班太辛苦了然后呢还有以前的约会是今晚去你家还是去我家现在约会是什么今晚是双排还是单排就是打游戏嘛对吧然后以前呢是这个我要为爱鼓掌对吧现在为什么爱鼓掌现在就是为老板鼓掌
以前担心这个意外怀孕现在担心这个意外加班还有人就会说这个 AI 男友 AI 女友不香吗为什么要找一个真人谈恋爱多累啊
不仅仅也还花钱何必呢对吧平时在公司做牛马已经很不容易了对吧回来还要给别人情绪价值谁给我情绪价值啊就种种的这个情况就反映说大家已经不愿意去跟另外一个人发生更多的关联了那首先要好奇的是这个姓肖肖这个词语最早是谁提出来的姓肖肖这个词语呢 Sexual Reception 这个词语最早在学术界被正式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 2018 年的大象月刊
大象月刊的一篇封面报道标题就是 The Sex Reception 作者是 Kate Julian 这篇文章基于多项的社会调查数据指出欧美的年轻人尤其是迁徙一代的性行为的频率显著下降并分析了经济压力心理健康数字技术等因素的影响然后它的数据呢基础是从哪里来的美国综合社会调查
然后英国国家性态度与生活方式调查等权威的研究显示了 1989 年到 2018 年期间 18 岁到 35 岁人群的性行为频率下降无性恋的比率上升他举了个例子他说美国成年人的年平均性行为次数从 1990 年的 62 次降至 2018 年的 54 次
他要强调的是这个性萧条并非是一个严格的学术术语但 Kate Julian 的报道使其成为公共讨论的热词后续被这个媒体学者广泛运用类似于这个现象在日本和韩国都有不同的词汇比如日本叫低欲望社会大家应该看过这本书或者听过这个书的书名那韩国叫三抛时代
尽管这个姓乔乔一词在 2018 年才被明确的提出来但是此前有学者关注过类似的趋势比如说 2000 年的时候日本学者大千言一在低欲望社会描述年轻人对于性婚恋的冷淡态度
那么 2013 年的时候美国心理学家 Jan Trange 的研究指出数字原生代的性活跃年龄也推迟了 2017 年英国的卫报报道称 1991 年到 2012 年间英国青少年性行为比例下降而这个概念被提出之后呢部分学者认为萧条一词过度的简化掩盖了性别和阶级的差异
比如说女性性自主权的提升可能降低被动的性行为第二个是文化的差异我们会发现我们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会分为东亚和欧美这两个大的群体来讨论那么东亚的性萧条更关联经济压力而欧美讨论的则侧重技术如数字媒体和心理因素等等
了解到这个词语是如何产生的我们来看一看这个全世界的这个性萧条的数据是什么样的首先我们要看到的是欧美的国家综合数据那么首先呢是这个美国综合社会调查也就是 General Social Survey 第一项是性行为频率下降 1989 年美国成年人年平均性行为次数
是 62 次到 2018 年的时候下降了 54 次大概降幅为 13%18 到 29 岁人群降幅更明显从 1990 年代的连均 80 次降到 2018 年的均 60 次就是 18 到 29 岁这群人他们其实是更活跃的这群人但他们的这个次数也下降了很多
无性人群的比例上升 2000 年的时候是 15 到 24 岁的男性中约有 10%就是报告过去一年无性行为那 2018 年该比例上升到 28%女生女性从 8%上升到 18%
那第二个是英国国家性态度与生活方式调查的结果青少年性行为减少从 1991 年开始 16 岁到 24 岁的人群中约有 95%有过性经验就说这个怎么讲青少年嘛大部分都有过但是到 2012 年之后呢这个比率下降到 81%但是还是挺高的我觉得哈
那性伴侣数量的下降那 2000 年到 2012 年间英国成年人平均性伴侣数从 9.3 个人降至 7.7 个人那其他的欧洲国家比如说芬兰它提供的数据是 2019 年的研究这个数据区间是从 1999 年到 2015 年期间 20 到 24 岁男性无性行为的比率从 12%上升到 25%
瑞典的这是一个 2020 年的数据年轻人他们的数据区间是从 18 岁到 30 岁性频率下降归因于心理健康问题的增加和社交媒体的替代效应那么东亚呢我们来看看东亚国家的数据首先是日本日本呢就提出了这个低欲望社会的现象性行为的减少比如说
日本有一个叫日本家族计划协会的调查他说 2015 年期间 18 岁到 34 岁的人群中约有 43%的报告自己是无性经历的到 2021 年该比例进一步上升尤其是男性那部分调查显示 25 到 30 的年轻男性对性行为无兴趣或者对性无兴趣那
婚姻与生育率的下降日本的生育率长期低于 1.4 那 2023 年创历史新低就是 1.26 比如说这个韩国叫三抛世代它的性活跃下降是从韩国统计局来的 20 到 30 岁人群中约 40%的人报告自己是无恋爱经历的从 2010 年到 2020 年避孕套的销量下降了 30%
全球的最低生育率是韩国韩国的 2023 年总和生育率仅为 0.78 远低于人口替代水平的 2.1 中国我们国家什么样的比如说性行为的推迟我们这个报告来自于中国家庭发展报告 1990 年代出婚的年纪约为 22
我们通常但是我们这个数据我觉得不准我们通常把性行为与婚姻绑定的就是你结婚了就觉得你有你没结婚就觉得没有但实际上不这样 2023 年初婚年级推迟至 28 岁加但婚前性行为比率并没有显著的增长包括我们有一个躺平的文化就是说大部分的大城市的年轻人中有约为 30%的人对于婚恋是没有强烈的需求的
有一些这个关键的原因之称比如说经济压力那美国的一个皮油研究中心在 2022 年提出了一个数据叫 57%的年轻人在 18 岁到 34 岁之间因为经济不稳定而推迟婚恋那日本那个调查在 2023 年的时候出示了一份调查报告说约为 60%的单身人士认为低收入是拒绝亲密关系的主因
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可能这个生活的压力太大了另外就有一个原因叫数字替代美国心理学会在 2021 年的时候说每天使用社交媒体超过三小时的人群性行为频率比低使用人群低 40%也就是说你只要超过三小时你的性行为就会更低
在日本的游戏产业协会中一个报告说 20 到 30 岁的男性中 35%认为游戏比恋爱更有满足感他可能在打游戏的时候那个肾上腺素的飙升感会更高另外就是心理健康的一个要素 WHO 就是应该是世界卫生组织吧
全球的焦虑症发病率较 2000 年就是 2000 年上升了 25%抑郁症上升了 18%这个与性欲的减少有显著的关系另外就是
很多人提出了一个争议就是并非所有人都会认同这个性桥桥因为一些研究表明性行为的减少集中在特定的群体中比如说高压力群体低收入群体而高收入人群中并无显著的变化也就是说有钱有权的那些男性女性们他们在这方面还是很和谐的特别是有钱的男性他可能会有一个多偶的现象发生
那另外一项就是研究说女性性自主权提升可能减少了被动性行为导致了数据下降不一定是萧条然后随着这个我们的这个性行为的降低但是有几个数据也变得很有意思第一个是近五年来的这个避孕套的消费量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那么我们就从疫情开始算起比如说从 2019 年到 2020 年因为疫情的初期它就是呈现出一个激增的态势
就是 2020 年初由于疫情封锁和家庭囤货病套销量短期激增特别是这个杜雷斯这个公司它的 2020 年 3 月份全球销量同比增长了 30%特别是在中国和美国地区最为明显而到 2020 年中后期随着这个社交隔离的持续非固定伴侣性行为减少销量就骤减
特别是这个马来西亚的一个叫康乐公司它是全世界最大的避孕套生产商它在 2020 年销售量下降了 40%因为它的销量下降了它被迫去生产这个医用手套了因为它们的材质是一样的
到 2021 年到 2023 年之间它持续的地面与结构性的变化比如全球市场的萎缩 2022 年全球避孕套市场规模约为 90 亿美元较 2019 年约 110 亿美元下降了 18%而且它是完全有数据支撑的
原因就是这个居家办公减少了临时性行为另外就是娱乐支出转向了数字消费比如说游戏啊流媒体啊之类的另外就是一些国家的婚姻意愿持续走低比如说日本和韩国
那一些区域性的差异比如说中国中国来说从 2019 年到 2020 年杰世邦的财报显示这个 2020 年线上销量增长了 25%但线下的渠道比如说酒店啊便利店下降了 50%因为这是疫情期间对吧疫情期间很多店很多地方是不开门的另外就是他没有办法出去去开房了因为临时性行为是一定需要这个东西的对吧
到 2022 年到 2023 年之间整体消费量较疫情前下降了 15%这是中国寄生协会的数据原因就是年轻人躺平文化还有婚恋的推迟另外就是情趣用品的多元化增加它变成了一个替代品如某些女性情趣用品它的销量增上了 20%另外就是欧美国家比如说美国
美国的销售量下降了 12%德国法国下降了 10%北欧国家降幅比较少几乎等于没降在 5%以内日本的销售量 2023 年销售量为 2017 年的 70%
它与这个无性症候群的这个现象社会现象是吻合的韩国呢 2022 年的销量创 20 年最低较 2019 年下降了 35%
这个与生育率 0.78%同步暴跌另外泰国和印度呢因为旅游业的复苏 2023 年的销量回制到了这个疫情前的水平但本土的消费仍然很低迷这个现象太有意思了本土的销量很低迷都是游客过来买的那另外有一些关键性的影响因素更为有意思比如说社交习惯的改变
那在这个期间的约会软件比如说 Tinder 默默 Soul 或者其他的一些这种类似的这种社交软件它使用量是增加的但是转化为线下性行为的比率在下降
另外就是替代品的竞争比如说避孕药长效的避孕行为在女性中的普及它替代了这个避孕套的使用另外就是经济压力通货膨胀导致一些非必需品的支出缩减年轻人优先削减的就是一个非刚需品比如说避孕套比如说外出的约会高盛预测说 2025 年后全球市场可能缓慢回升但恢复至 2019 年的水平还是比较困难的
另外就是非洲市场因为人口增长和政策的推广如免费发放 2023 年消档是实现一个逆势增长的一个趋势
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就是 B-1 抗疫的消费量是观察性消耗的直观的指标之一近五年的数据很明显全球数据都下降了尤其是东亚日韩中和欧美的青年的群体然后疫情也加速了这种结构性的变化性行为模式从临时性转向为稳定的伴侣或者是直接就是无性
另外有一个数据也更为有意思就是在新加坡的背景下传统的性行为频率下降的同时呢一些自卫用品比如飞机杯震动棒的情绪用品的销量在逐步的上升甚至呈现了一些显著的增长趋势反映出这个需求啊从人际性的需求就是我们这个互动性的需求变为个体性的这种需求
太有意思了我觉得首先全球的市场自卫用品的销量是在增长的第一个是整体市场规模在变大 2023 年的全球情绪用品市场规模约为这个 350 亿美金然后较 2019 年增长了 40%预计 2030 年突破 600 亿
另外增长的主力在哪些国家呢东亚国家比如说中国日本北美就比如美国欧洲比如说德国这些线上销售就在非常显著的增加另外一些细分品位的表现比如说男性用品很典型的就是飞机杯日本有一个品牌叫做 Tenga 的财报显示 2022 年的销售额同比增长 25%海外市场尤其是中国的贡献率超过 50%
那么中国有一个相同的品牌 2021 年到 2023 年飞机杯的销售增长了年平均增长是 30%那女性呢比如说美国有个品牌 Lilo 这个品牌 2023 年女性按摩器的销量较 2019 年翻倍社交媒体的营销推动增长比如说 TikTok
中国有京东健康报告 2022 年女性情趣用品的购买率同比上涨 65%95 后女性成为消费主力这些品类增长的因素比如说有几个原因第一个就是性消耗下的需求转移她们需要更安全更具有便利性自卫用品无需办理的接入规避了社交压力和性传播疾病的风险日本调查显示 35%的男性认为飞机杯比真实的性爱更省事
另外就是技术的升级比如说 AI 的互动体温的模拟等等功能提示就会让感受变得很好另外就是一些观念上的转变比如说去污名化女性自主消费比如说中国的他经济报告中 70%的女性认为情绪用品是一个正常的需求那以前可能羞于其耻另外就是单身经济推动全球单身人口增长
比如说韩国独居家庭在 40%那催生了这种自我满足的市场另外就是电商和隐私的配送比如说线上销售这种东西占比超过 80%
那比如说中国的天猫和日本的 Amazon 这种匿名的购买也减少了一些某种社会的压力或者是一些社会的评判刚才说的这些东西呢可能有一部分还是什么就是非婚的性行为就是没有结婚的性行为那么婚内的性行为是不是也降低了我觉得很有
很有意思啊第一个就是婚内性行为也减少了那么来自于这个美国的数据是说呢已婚夫妻年平均性行为从 2000 年的 67 次下降至 2022 年的约 52 次降幅为 22%30 到 45 岁人群中 35%的已婚者表示每月性行为次数少于一次 2010 年这一比率为 20%那在英国的数据里面已婚或者同居者
宣称对性失去兴趣的比率从 2008 年 12%上升到 2022 年的 23%那么在东亚家庭里面比如说日本 2022 年 47%的已婚夫妇报告无性婚姻定义是每个月性行为少于一次而 2010 年这一数据是 32%主要的原因来自于工作压力大 58%的人觉得是工作压力大 39%的人认为育儿是很疲劳的
28%的人对于办理失去了兴趣那在中国呢
2021 年调查显示已婚人群中的性频率每月一到二次的占比是最高的约 40%但是相较于 2015 年下降了 10%的百分点就是应该是以前是 50%其实因为中国的这些报告通常会把这个性行为跟这个婚姻结婚的情况成一个正相关了所以很多数据可能会比较暧昧一些那 30 到 40 岁的夫妻中 25%承认性行为
只是为了旅行业务就是交家庭作业它没有这样一个名词了
这一部分的原因又是因为什么呢?婚内性行为介绍的核心原因第一个是经济与工作的压力过劳与时间贫困美国 PU 研究中心 2023 年发现每周工作超过 50 小时的已婚者的性频率比正常工作时长的人低于 40%中国 916 的工作制度下许多夫妻称下班之后累到只想睡觉这是第一财经 2022 年给出的一些数据
那另外是经济焦虑抑制的性欲比如说房贷啊育儿成本等压力导致了这个心理性的性冷淡那另外就是育儿与家庭分工育儿侵蚀了亲密比如说日本调查显示孩子未满六岁的夫妻中 60%的性行为频率低于每个月一次美国研究指出表明女性承担了更多的育儿责任性欲显著会下降
另外就是亲密关系中的质量下降比如说长期的婚姻中习惯性的忽视情感的交流会导致一种室友性的婚姻对吧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这也会导致性欲的减少另外就是数字的干扰比如说夫妻睡前各自刷各自的手机
那就比如说美国调查是 72%的夫妇承认有此习惯他们因为刷手机而减少了亲密互动的时间另外是心理与生理健康的一个问题抗抑郁的药物有副作用比如说白油碱它的普及会导致性功能的障碍率上升另外就是中年的健康衰减比如说肥胖啊糖尿病啊等慢性病也会影响性能力
那东亚或者欧美国家是呈现了一个降低但是有一些北欧国家却是反例比如说瑞典丹麦等国家已婚夫妻的性频率稳定在年均 60 到 70 次归因于平等的家务分工因为他们减少了女性的压力另外是高福利的保障降低了经济的焦虑那拉美国家更加的活跃比如说巴西啊墨西哥等这一类的国家呢他的这个婚内性频率的
次数就是很高的可能是全球最高的大概是 80 到 90 次那可能跟他这个文化中对于性的开放程度比较相关总的来说呢刚才说了很多很多的这个数据也很多很多的现象好像我们把这样的一个就是性萧条的现象主要归结为第一点就是社会经济压力清理关系那么我们听过的一些书比如说下流社会或者是日本的一个纪录片叫无缘社会里面都探讨了
人际关系中的疏离特别是日本的这个社会阶层固化他的低欲望现象年轻人因为困境经济困难减少了婚恋和消费另外有一本这个美国的书叫独自打保龄讲的就是日本社会资本衰落之后社区参与减少人们更倾向于独自活动间接的影响到了亲密关系
另外一个更主要的原因我觉得是数字化与性行为的迁移就是我们并不是不需要性行为了我们不是真的要减少它其实我们对它有很多好奇但是我们通过自己去解决了有一本书叫《孤独的性》讲的就是首银文化史它是托马斯·拉克尔写的探讨的是自卫文化如何影响现代人的性观念间接地解释了为什么部分人减少了现实性的性行为
除此以外就是有一本书叫虚拟亲密数字时代的性与爱它是萨拉杰米罗伊斯写的他分析了互联网社交媒体 VR 和 AI 伴侣如何改变人们的性需求模式比如说我有一些朋友每天下班之后就会跟他的 AI 数字人不管是男友女友聊一个小时天来缓解孤独和一些工作上的压力最后有一本书叫做娱乐至死是李尔波兹曼写的
他虽然没有直接讨论新小小但是他解释了娱乐如何占据人们的注意力减少现实的互动比如说我们长期会沉浸在这个抖音啊或者是这个一些社交软件上的美女或者帅哥而可能要刷好几个小时从而因为你刷好几个小时你就没有兴趣跟现实中的人产生关联并且那上面因为有滤镜嘛帅哥永远很帅美女永远很美对吧但现实生活中没有那个滤镜之后
大部分人是普通人没有那么美没有那么帅那你就丧失了这个兴趣因为你吃过好的你就没有办法将就了我记得前几天看了一个短视频他大概就是说这种黄色网站有点类似于现代人的数字鸦片
另外一层原因是性别文化和性行为的改变有一本书叫雄性衰弱是很有名的一个教授写的就是斯坦福实验的那个教授写的大概的意思就是说男性更愿意去玩游戏然后男性更愿意在自己家待着然后喝更多的可乐然后玩更多的游戏导致了他们这个雌性激素分泌降低然后也导致了他们会减少求偶的行为他们更愿意自己待着或者打游戏
另外有本书叫《性爱资本论》,它是劳伦·比埃德写的,他探讨了市场经济如何塑造现代性行为,包括性商品化和对真实亲密关系的影响,比如说在日本经常会碰到这种流浪店,或者是这种原交的女生,性其实变得更容易获得了,但是我们并没有因为性容易获得而变得更加会爱人。
那最后一本书是这个《现代性与自我认同》是安东尼·吉登斯写的他是讨论现代社会如何改变个人身份认同包括对性和亲密关系的态度的比如说我们现在更我记得我周围很多人到 30 岁之前一直在考试 考证然后什么读博 读数然后怎么讲就是自我提升我觉得他好像把这个跟
跟伴侣相处的时间或者是求偶的时间这个需求压得非常低一直在追求这种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虽然不是说这个行为不好因为他上镜啊一定是好的但是好像就是他更加的把自己异化了或者误化了他没有那个人性或者人感在里面
其实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并不是为了研究这性行为如何如何而是我觉得这个社会好像对人的异化越来越明显了人越来越喜欢把自己工具化而除了学习工作以外其实人还有很多很多事情可以做就是我们总是在一个主流的叙事里面不自知并且把自己极度的去异化好像人已经不能称之为人人很多时候没有人感就好比一个机器人一样
我还是觉得说我们应该更多的去爱更多的去尝试更多的去探索真实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仅仅是沉浸在互联网的这种叙事里面那今天的分享就这样如果你对我们的话题感兴趣的话欢迎收藏转发留言如果你想要跟我有更多的互动可以扫描 Shownotes 的二维码来进群跟我进行更多的探讨那今天就是这样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