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93.昨日小甜甜,今日牛夫人?收购喜马拉雅,腾讯音乐的战略布局

93.昨日小甜甜,今日牛夫人?收购喜马拉雅,腾讯音乐的战略布局

2025/6/16
logo of podcast 食野之评

食野之评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L
LEO
小野
Topics
小野:我认为很多人都觉得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的价格过高,想听听 LEO 的看法。 LEO:我认为无论如何评价这次收购,都可以从股价反应来看。美股投资人普遍认为这次收购短期内有益,长期能增强集团竞争力。因为这次收购可以获得喜马拉雅的 IP 资产和用户资源,为腾讯音乐带来新的用户增长点。而且喜马拉雅在育儿、理财等垂直赛道拥有一批忠实用户,他们的付费意愿可能比腾讯音乐部分音乐用户更强。我认为市场看好这笔交易是有道理的。

Deep Dive

Chapters
本节讨论了腾讯音乐12.6亿美元收购喜马拉雅的交易。嘉宾Leo分析了市场对交易价格的看法,指出尽管价格偏高,但从股价反应来看,投资者仍然持乐观态度。他认为喜马拉雅的用户资源和内容IP对腾讯音乐的未来增长至关重要,并比较了喜马拉雅与其他平台的用户付费意愿和粘性。
  • 市场普遍认为收购价格偏高
  • 股价上涨反映投资者乐观态度
  • 喜马拉雅用户资源和IP对腾讯音乐增长至关重要
  • 喜马拉雅用户付费意愿和粘性强于其他平台

Shownotes Transcript

大家好,欢迎收听新一期的世界之冰,我是小野那今天我们请到的大来宾呢是来自曾经在腾讯音乐工作过的 Leo 他呢现在远在美国,他想跟我掰扯掰扯关于这个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 12.6 亿美金是不是人傻钱多素来那有请 Leo 跟大家打个招呼吧哈喽,大家好,我是之前在腾讯音乐工作,现在在美国读 NBA 的 Leo

这个时期去美国显得很勇一年前去的所以还好好那我们先从这个问题来切入吧就是说你怎么看待这个 case 因为我觉得很多人觉得说贵了就是腾讯乐花的钱多了

大家觉得说整体的价格偏高甚至把前几天迅雷收购虎扑的这个事情拿出来说他觉得虎扑只报价了 5 亿人民币因为他觉得喜马拉雅不是一个新世界的公司是一个旧世界的公司所以这个价格是普遍偏高的市场上广泛的存在这样的论调那你怎么看这样的问题首先我认为这个 case 无论我们用什么样的话语来评价它是个好 case 还是不好的 case 你可以从股价的反应上来看一下

我记得应该是从今年早一些的时候就开始有朋友在跟我说这个 deal 又重启了我说重启是因为 2020 年到 2021 年的时候当时的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就跟喜马拉雅就收购的事情达成过一些接触当时是因为一些事情没有达成这个 deal

然后因为有很多报道大家也看到了就是现在的交易对价相对于四五年前的对价是降了不少的也符合目前现在整体的市场预期但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一直到现在就是前两天这个 deal 最后 close 其实大家有关注美股的朋友知道腾讯音乐的股价其实一直在上涨所以我认为

至少在美股的投资人看来程序音乐的这起收购短期内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比较大的收益而且可能会对整体的集团竞争力有一个比较大的增幅我觉得从市场的反应看来还是比较积极的那你觉得说为什么这个 story 美股是买单的呢它大概会形成什么样的一种负能或者是一种 positive 的影响吗

我觉得从我们分几个角度来看首先最直观的就是从资产的角度因为从这边可以收到很多喜马拉雅那一侧的 IP 有很多有声书之类的还有一部分就是

用户资源因为有的用户他可能用腾讯音乐的旗下的库我库格和 QQ 音乐来听歌的情况可能不是太多但是他用的可能他比如他可能经常听有声书啊或者一些有声读物那这部分的资源可能以后也能整合到腾讯音乐整个底盘里啊再有一个因为腾讯音乐其实他连着发了几次财报我记得他的

ARPU 和每用户收入其实还是都挺好看的但是它的用户增长尤其在季度上有时候并不一定总共增长有一个新的用户池子的输入整体来说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增长点所以你觉得说而且我算过一笔账嘛就是说大概

就是单个客户的货客或者价值是什么样的像腾讯医院目前单个客户的价值可能 365 块钱人民币然后网页好像是 200 多块钱人民币但喜马拉雅的客户的这个

单价是 68 元人民币但它是有一个 3 亿的盘子而且这个盘子在某些的锤子赛道是非常的忠实的比如说育儿赛道就很多家长会在这个新马来亚会给小孩买那个育儿课程比如说英语啊之类的或者是一些历史故事啊之类的所以这部分用户还是挺忠实的吧另外就是一些呃

喜欢听理财炒房这一类的客户他们可能也比较忠实喜马拉雅包括因为喜马拉雅在最早开始的时候就大概是 2012 年的时候签了一大批应该是 2012 年到 2015 年之间可能签了一大批的这种高效照售所以这部分他也有他很大的一部分就是你讲 follow 这是就是拥顿吧反正然后所以就是我觉得他还是有一批比较忠实的客户是暂时其他平台没有办法弄走的

是的这个我也同意你的说法而且其实对于有声赛道来说我们可能会把用户分为轻量级用户和相对重量级的一些用户轻量级就是他可能每天对于音乐的使用和有声有声产品的使用他的消费依赖程度是比较低的甚至其实平台上有的用户他是他就不买腾讯音乐的会员或者他是依靠腾讯音乐比如说听歌可以赚会员这一些然后来维持自己每个月的会员花费

可能我就不愿意再多花钱在会员这一块但是我认为喜马拉雅整个平台的话它的会员粘性它的用户粘性整体是比较强的然后它的付费意愿的话可能也会比程序音乐有的程序音乐其他平台部分的音乐用户的付费意愿更强所以整体来说市场看好这笔交易的话我觉得也是有道理的

就是大家还会想问一问比如说很多人会把此时此刻腾讯音乐收购这个喜马拉雅

会牵出网易的这样一个逻辑就是说好像在逻辑上来说网易的付费客户大概能占到 20%多然后腾讯音乐的付费用户大概是 15.6%左右然后呢西马的这个付费用可能 6%左右所以有些人会觉得说好像这个付费用户上面就是因为这一笔收购可能整个的

腾讯音乐的这个付费用户的比率就会超过网易云那你自己对这个会有一些看法或者是一些什么样的逻辑吧因为很多人会觉得说希望你聊一聊这个腾讯音乐和网易云的竞争格局嘛因为最近这个网易云的股票涨得也很好这样

我认为这个肯定不是简单的一级运算加减不是把 6%加上去腾讯音乐就已经肯定能超过网易云这个样子因为这两个平台的话有的用户在一些情况也是有重叠的但是肯定多了这一批用户资源的话整体对于腾讯音乐来说肯定是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叠加效应而且我认为市场普遍看好这笔交易的话可能也比较相信腾讯音乐的收购后运营能力然后可能能相信

腾讯音乐能在后面的整合中能够更好的把整体的营收把整体更好的盘活整体的营收情况然后至于腾讯音乐和网易云的整个竞争情况我认为当然现在二者之间在有声这个赛道上可以说是最大两架马车但是

因为现在整个有声贩道已经不仅仅是在自己的这个池子内竞争了就是耳朵经济不是只跟耳朵经济的市场里面的鱼竞争耳朵经济还要跟其他注意力经济的载体其实就是抖音或者是其他的一些

就是娱乐形式来进行竞争大家也可以看到无论是网易音乐还是 QQ 音乐酷狗音乐他也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播放器软件里面也有直播然后也有唱歌还有很多其他的小有还有很多其他的一些玩法这些东西都包括很多在内

就整体来说好像进入了一个所谓的白热化竞争的阶段就是每个平台的功能都是复合的比如说喜马拉雅也开拓了自己的直播功能这样看起来的话其实本质上来说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群以及就是让这么多的人群能够在他的 APP 上沉浸足够久的时间

對你可以這樣認為而且基本上目前國內所有的娛樂向 APP 我覺得基本只要大家有能力的話都會把相關的頻道配齊像比如說咪咕也會做自己的音樂抖音也會有汽水音樂大家基本上只要有能力的話都會把這些所有的能力來配齊來滿足自己平台內的用戶的各類的娛樂需求

对就是这跟好像跟欧美的 APP 逻辑就很不一样非常不一样对欧美的 APP 逻辑就非常单一嘛就像你可能在美国上学也会知道就是说你的所有的那套东西都是一个单一功能的比如说我们会有一个 meeting 会有一个 zoom 然后它就是单一开会的功能然后如果你干一些别的功能可能是需要下载别的这个 APP 然后可能 Facebook 啊 Inks 啊他们的功能相对来说都是比较独立的

就是我也会觉得有点奇怪就是欧美单一的功能就是你比如说我去欧美可能我每一个东西都要单独下一个 APP

是的 其实我们因为我们刚好在谈论腾讯音乐这个 case 我觉得最合适的案例就是 Spotify 你在 Spotify 上是看不到直播还有长视频播放这些功能的基本上所有的功能都是围绕耳朵经济或者是说耳朵的相关功能来实现的但是我觉得这个可能就是欧美和中国这个市场本身现在情况不一样我觉得中国的

App 的运营情况的话其实你看无论是网易音乐喜马拉雅还是腾讯音乐的相关产品其实最全头的可能就是两个一个是他们本身基本盘的播放器和有声产品相关的业务无论是音乐播放还是有声书另外一块就是直播相关产品直播相关产品好一点就是它的盈利能力其实还是比较强的

尤其是在过去的时候这几年由于整体行业有一些变化然后可能相对弱势的一点但依然是一个比较好的盈利产品

还有一个就是我觉得跟用户习惯也有关系我曾经问过教授或者其他同学为什么美国就没有超级 APP 然后当然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用户信息的原因还有一方面就是美国无论是业界还是消费者都有一种对于反托拉斯的一个习惯就不希望看到有垄断的一个情况再有一个就是美国本身的监管方也会对于反托拉斯和反垄断有一个比较强的

感知能力再有一个就是因为美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它的创新能力比较强所以总是会有新的角局者来挑战本身的行业就是对于原来的行业巨头本身也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总是会有一个挑战感吧还有一个情况就是海外的直播行业可能没有国内那么盈利性那么好

你刚刚说到 Spotify 嘛 Spotify 之前还收购了两个音频平台大家会觉得说好像中国的耳朵经济又迎来了新的一波的春天大家会对这个行业欣欣向荣然后会觉得它可能未来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然后但是呢大家也会说好像中国的播客和美国的这种播客或者是这种长音频的东西不是特别一样比如说在欧美的这种音频

这个就是播客的话可能听的人群大概是非常高精尖的这拨人吧比如说政客啊或者是之类的但是中国可能好像不是这样的就是你有没有一些关于这两方面的观察呢而且腾讯音乐好像也

投资了小宇宙这样的平台对 很早就投资了我记得 21 年 22 年就投资了小宇宙而且现在在 QQ 音乐里面是应该有一个小宇宙的内嵌的 tab 的长青音乐应该还是把小宇宙放在有声读和播客一个比较重要的合作位置的然后至于说播客在东西方的区别的话我觉得其实现在我倒不认为

就是所谓的播客在西方国家的话就是一个非常金字塔顶端的人才会在听因为当然有一些可能就是比较做的比较精细化的播客可能他的受众群体更垂直但我觉得就是因为西方一直以来有电台传统所以说他们的整体受众就比较也比较

也比较广泛而且他们的美跟他们的垂类非常多所以说不论你在说什么总会有一帮勇队来听你的内容然后至于中国的话我觉得可能我们的各个就是可能一个到我们的我现在的垂直话系分也比以前更多但是整整体来说的话没有分的像

西方这么的多然后可能传统也没有这么久然后至于说耳朵经济是不是又迎来了我可以理解为第二春或者迎来了一个更好的一个发展前景的话我觉得可能大家得看看除了喜马拉雅之外未来还有哪个有声平台有可能被国内的大厂以这样一个比较大家可能认为

overpay 的方式收购的情况,好像除了喜马拉雅,我认为不太可能再出现这个情况。所以说是不是可能是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我觉得这个有待商榷。那你觉得说他们很早就投资了小宇宙,然后他现在又收购喜马拉雅,会不会没有那么多必要呢?

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因为我其实一直想说的是因为我也看到大家在说就是人傻钱多或者是这个钱是 overpay 了然后实在是就不应该花这么多钱但是大家我觉得这个大家有什么观点我都可以理解但是举的例子我觉得不是很恰当是比如有人拿迅雷收购虎扑的例子来举有人可能拿知乎

或者虎牙的收购案例来举但我觉得这些都不太现实因为它不太贴近于真正的喜马拉雅的业务形态我觉得最适合的 comparison 比较就同类型比较的话大家应该看的是腾讯音乐 2021 年对懒人音乐的收购懒人听书应该输因为我记得那个 case 最后腾讯音乐应该是现在大家可以查到的话应该是 21 亿人民币吧 2021 年的时候

然后但是大家可以想想为什么 2021 年已经收购懒人听书这个当时在业界的市场份额应该是排第二的就是因为跟呃喜马拉雅没有谈妥这个 case 没有 close 之后腾讯音乐转头就买了懒人听书但是在这个情况下不到 4 年的情况下然后马还是最后还是买了喜马拉雅还是再去前缘这个其实是反而比较值得商榷和大家时间比较讨论的一件事情

那会不会是因为这几年就是他是 2021 年收购了男人听书但是这几年的表现其实腾讯音乐并没有很好因为他的用户数量一直停滞甚至出现了某些下滑的趋势我记得我看他数据是也有所下降所以他可能需不需要新的这个故事来让他的股价重新振奋一点我不知道是不是有这样的考量在里面

至于现在管理层的考量我没有跟他们就这个收购案本身有很多的沟通但是目前来看因为我之前也提过了就是股价确实提振的比较好然后肯定是市场对这个 case 还是比较看好的再有一个就是大家可以从 2021 年的懒人听书的收购 case 到现在一直以来发现其实就像你刚刚说的整体的用户量提升没有太好

我个人的感觉是有声书市场是一个 winner takes all 的这么一个场景所以说你是行业第二的话能够给你提供的整个战略增益可能就是和你作为行业老大被收购的整个商业增益来说可能差得非常多我觉得这可能也是腾讯乐为什么在四年之后仍然想重启到最后落实了这个收购案例的一个比较大的动因吧

我觉得当然扩大用户群体是一方面同时我认为喜马拉雅还是有很多腾讯音乐认为独特的资产可以说丰富目前整体的我们叫曲库或者是说资产库这样的一个情况我记得很早以前因为以前郭德纲是独家是喜马拉雅的独家现在可能不是了然后我们当时会戏称说

郭德纲就是有声出界的周杰伦因为很早以前周杰伦是腾讯音乐娱乐集团的独家一个非常重量级的独家资源对于整体的用户拉动其实是非常明显的包括像现在如果周杰伦还在腾讯音乐发单独的数字专辑或者是其他的一些新的歌的话对于腾讯音乐短期的营收还是有非常大的拉动作用然后我相信郭德纲的

它的相关的历史的音频材料如果能够更好地融入到程序音乐的矩阵之中的话对于程序音乐整体的用户留存还有用户增长也是有好处的我不了解喜马拉雅现在的负债情况当然目前透露出来的交易对价大家是比较高的然后因为大家也都知道喜马拉雅这几年的情况不是太好所以我不太确定这笔消费对价到最后可能要用来偿债的部分会有多大

如果他去年还是前年 2023 年他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裁员他从 4500 人降到 1600 个人还是 1500 个人他裁了很多人然后在那一年他实现了他的首次的盈利就他这么多年亏了大概 99 亿对这个就他们的财务状况因为我喜马拉雅应该算是就是互联网就是

2012 年 2013 年就是当时互联网就是发展势头比较猛的时候他们采用的也是一个激进扩张的一个策略然后但是现在的话因为我不太确定就是这笔钱是不是真的所有都能花在平台上有多少需要负责偿债本身然后

然后而且至于说对音频行业本身会有多大提振的话因为我想说这笔钱最后并不是花到音频的创作者身上最后还是给到了股东还有其他的债券持有方或者是其他的持有人身上我不认为这笔钱会

它的那个意外效应能溢出到创作者身上因为他已经把喜马拉雅收购之后这个等于又是程序音乐娱乐集团的钱只是其他的之前的投资方和他创始人这些把这个钱 cash out 了然后这个钱 cash out 之后他也不会反哺到其他的音频创作者身上然后对于整个行业会不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提振效应的话我觉得可能还是要有待观察

我认为现在这一期的话大家可能因为这个数值本身可能是有点因为最近可能没有太多的大的收购案例了大家因为这个因为确实额度比较大这个 big case 大家确实比较关注但是我觉得的话大家可能得等真的更多交易细节出来之后再看一下这个 case 为什么会导致这么大的一个规模腾讯音乐的这个 case 的话

大家可以看一下之前懒人听书被收购了之后腾讯音乐整体的整合情况因为这个 brand 是被留下来了然后它的相关资源也导入了腾讯音乐其他的产品之中包括酷我唱听 QQ 音乐还有其他的还有酷狗音乐这些其他的一些平台当中然后喜马拉雅大概率也会遵循这么样的一个趋势可能对音频行业来说

这就是一个收购案例很有可能到最后大家还是应该该过应该过的日子但是我认为有一点对音频行业比较好的是腾讯音乐一直以来对创作者创作者的补贴这块是比较是比较慷慨的或者是说更愿意花钱的这样的一个说法然后如果到未来可能有在有声书或者是在播客方面如果有更好的增长前景的话我觉得腾讯音乐可能会在这方面有更多的投入

我特别想知道一下就是腾讯音乐在做这种收并购物的时候它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风格呢就是在过往的案例里面或者你经手的案例或者你的观察你作为一个内部视角的观察你觉得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风格就是整体风格是非常激进的或者是慷慨的还说每次的这个出手其实已经之前思考和铺垫了很多然后也测算了很多

我认为腾讯音乐在整体的收购动作当中还是比较量化的因为每次的收购案例尤其像这么大的收购案例

都会经历好几个月甚至快一年左右的一个长期的一个铺垫不仅是财务方面的一个考量包括法务方面的一个清查还有就是战略方面的整体的战略核能能不能有一个更好的表现而且因为腾讯因为大家也了解是腾讯集团的子公司在腾讯的如果真的是在财务这方面过不太了关或者财务上面可能会有一些比较大的

担忧的话我觉得相信腾讯集团那边也会提出来一些疑问腾讯因为比较大的案例就是大的收购收并购案子的话其实都是经过很多的一个复合和一个检查的然后如果最后能达成这个 case 的话现在我不认为会真的会出现他们当院大头这个情况

而且大家現在也知道為什麼大家會對這個案例討論這麼多無非就是這個案例有點像給市場的強心針一樣的情況長信音樂的高層大家也都知道現在更像是一個量入為出的狀態長信音樂的盈利能力在這幾年雖然沒有太大的波動但是也在管理方面有了很大的

管理风格上有了很大规模调整包括像有的高层管理人员也有了一些变动我认为他们做这个 case 还是经过了很多的深入考量最终才达成的因为而且四年前已经经历过一次了我认为经过四年还能进行这个报价应该是应该是考虑的比较多的就是之前那个说那个四年前没有达成这个

协议的原因是因为就是喜马拉雅的余建金余总还是想要上市嘛

所以他在中间又折腾了好几次嘛他一共折腾了四次上市好像是三次港股一次美股都没有成功他可能也觉得说从他这个角度来讲这公司已经快十几年了那些投资人也有一个很迫切的需要退出的诉求之前大概一两个月前关于腾讯院收购这个喜马拉雅的这件事情还进行过一次辟谣

然后在一两个月之后然后又变成了真的我觉得这期间的故事应该还挺多的就是为什么有人爆出来然后为什么又现在就是这个交易就是实际发生了然后以及之前几年之前为什么开始去谈判这件事情我觉得中间的故事可能是我们外人或者说我们这种散户视角所不知道的

其实我认为腾讯或者腾讯音乐在有声赛道的

收購收賓購策略上一直是比較有積極有作為的因為你想一開始是從作為 QQ 音樂然後收了中國音樂娛樂集團然後酷我酷狗我記得有一個公共播放娛樂平台然後還有像男人聽書這些方面程訊在這方面的話一直是擴張的比較積極所以 21 年的話也跟喜馬拉雅談了這個事情至於當時為什麼沒有成呢我覺得像你剛剛說的當時

呃就是余总他还是对于无论是 IPO 啊还是未来发展有一些自己的考量所以他觉得并不一定这次的收购能真的达到他自己心中的期望和可能投资人有一些更高的要求现在

最终答应了这个我觉得双方都经过了一个冷静期包括像腾讯音乐内部对自己原有的有生资产的盘点和对已经收购的一些厂牌的一些重新整理起码这边肯定也想了一些其他的无论是财务上还是战略上的一些方法最终觉得可能还是四年前的双方还是能看对眼

然后我觉得可能是因为而且其实虽然说虽然说甚至 4 年前的交易没有成但是大家在生意场上因为毕竟还是做同一桩生意而且不是说直接对冲的就不像

QQ 音乐和另外友商这样子直接那么强的一个竞争视角很多还是很多地方可以合作无论是版权啊还是其他的一些商务拓展方面所以双方的交流一直没有断过所以说最终能达成这个交易我也不太意外你也可以讲讲这个交易模式是不是合理比如说它是它是这个 12.6 亿的美金加上 5.78%的

一个股权的一个置换就这种交易模式我觉得你也可以给我们分析一下对所以等于它是一半 cash 一半股票我觉得这个时候是我觉得这个是合理的因为现在恒讯音乐的应该在交易的时候它的股票属于一个它相对的高位所以我觉得这笔交易的话目前来看对恒讯音乐还是

还是比较合适而且我觉得西马拉雅投资人也也应该对这个交易比较感兴趣因为股价上涨了他们就相对于当时换的那个提出的交易价应该也是

得到了一些也是也是有得到了一些更多收益这样子然后去于这个马来亚的这个股东股东的心情很复杂就看看是哪个轮次进的因为在最高时期对对啊这个最最高的时期好像是估值到呃 50 亿美美金吗那他如果是 ipo 轮进的话那那他不就吃亏了吗就是在看他哪一轮进如果是早期投资人那肯定是赚

其实大家一直在讲喜马拉雅觉得很吃亏很赚便宜然后腾讯音乐可能很吃亏但是我觉得可能因为大家真的是从局外人的角度来看就是对大家来说这可能是第一次听到这个事情但如果你是一个在腾讯音乐的老人然后你可能在这个四五年前你经历过这个 case 你现在又来看这个 case 因为我不知道四五年前最终的给他们最后一次 offer 的那个 beat 的报价是多少我觉得那个心态又不一样因为你可能降了很多

所以你可能会想 OK 我四年前那个价格没有买但是现在它整体资产可能跟四年四五年前我认为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当然它的故事不太好讲但现在市场上也没有什么好讲故事的公司那在这样的情况下的话腾讯会不会一直认为我自己占了个大便宜我记得懒人听说当时那笔交易你下海可以找到材料是 all cash 这就证明当时他们非常迫切想达成的比例那当时懒人听说是多少钱啊

27 亿人民币我记得 27 亿还是 27 亿 27 亿差不多是大概三点几亿美金那我觉得那这个价格算高吗你总和考虑到懒人听书的资产包括他们四年后又买了喜马拉雅你就会觉得高因为等于是白买因为我们老师煎饼购的老师在跟我们上课上课的第一句话就是他觉得市面上 80%的煎饼购交易是没有必要的

没有必要从哪个方面来说就比如说就是最后的因为最后这个能不能发展好完全是靠协同来判定嘛就是你协同的好你的这个长尾向业足够长你实现了这个估值的翻番或者说你这个协同实现了这个某些价值的怎么讲就是在省钱的地方省钱了在扩大这个产值的地方扩大产值了它可能是一个好的交易但很多时候它最后的兼并购会在一个人

内部人员的内耗上面就让很多家就怎么讲就是兼并购了之后反而就是内耗的很厉害内斗的很厉害导致这个价值没有实现所以我觉得说比如说我不确定啊就是像来人听说这个东西买完之后是不是也没有就是一个很不好的兼并购的案例因为它并没有实现一个更好的增长在美国的话你很多兼并购是为了退出的

就美国更多的是 buy out 就是我买我其实买了之后我最后还是要再把你买过来这部分无论是转给下家或者是再给他 IBOanyway 我在财务上是要盈利的而不是我会考虑到他的常委效应整合效应什么的但那些一切的目的都是服务我的财务数据的然后像如果然后像国内的说法的话可能就非常所谓的战略投资者就是我能不能给我的这种企业增长得到一个更好的就是 cinec 就是共同效应

然后那话又说回来这个事情就是说回来我们这个 case 的话呃懒人听书我觉得他给腾讯音乐提供了一些资产但是他的资产的这个价值远远低于他这个 20 几亿的这个报价就不值得花这么多的钱而且是 all cash 然后来买这么一个东西因为呃懒人听书他的所有资产整合到了

腾讯音乐之后的话呢就是没有给腾讯音乐整体用户量达到一个很大的一个刺激包括像付费率啊还有其他的方面甚至我觉得腾讯音乐的品牌提升还不如小宇宙跟腾讯音乐的合作那这样子的话就是你肯定这笔交易可能就是不是这么不是这么可能就不是这么 make sense 我觉得听书类的品类可能是用户的粘性最高的然后怎么讲是就适用人群最广的

然后他的消耗时长是最长的他只有这样一个人群特点在里面的我觉得可能还有一点就是懒人听说的不可替代性没有很强他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特殊的资产所谓特殊资产指的是什么就是用户独家版权或者是他无论是他自己的功能上还是他的呃

应销活动上或者产品功能上我觉得它可能跟刚刚是跟喜马拉雅的同质化还是比较像的就是当整个的决策层决策了买懒人听书但这个懒人听书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之后然后他们又去买了所谓的这个喜马拉雅就是我不知道这谁为这个决策买单呢高层吗就是你当你做了一个战略布局然后花了钱买个东西但这个东西并没有很好用

呃你可因为腾讯音乐是美股上市公司你可以看一下腾讯音乐从 21 年 22 年到现在的高管变动情况啊对这个是这个是 useful 的信息去对你们可以看一下变动情况就可以得出来一些有趣的结论自己的结论吗嗯明白明白好这个这个还挺有意思的对这个还有有被洞察到这个哈哈哈对啊就是

因为腾讯音乐自己的本身的架构非常的在中国互联网界也比较特殊因为是一个行业巨头但是他跟他自己的原来的母公司的话有非常强的关系包括像公司的高管也都是母公司职业指派我记得无论是字节阿里还是百度还是其他公司都没有任何这样的一个可能阿里跟马尼可能是这样的一个关系然后但这样的话就会

就会形成一些比较 tricky 的管理文化吧然后也这些比较特殊的管理文化可能也会映射到他比较大的战略动作包括像这样的投资并购商而且我看好像变动的时间都非常短可能只有半年之内就

有一些人就走了这样呃我再有一个可以给跟你说的就是你看你看到的走是每半年有一个新的高管走但是你可能要看这个高管之前他负责的是什么还有他在这个集团待了多久他不是来了半年走而是他待了多久然后有半年又有一个新的人走啊

这样因为我不是很熟所以我看这个可以理解因为这是一个有声赛道是一个非常独特的赛道它跟其他的娱乐赛道都不太玩得一道一块嗯嗯

所以有没有可能性就是有没有可能是因为这个赛道的独特性所以导致这个赛道很难去做出一些很好的成绩比如说像小宇宙啊包括喜马拉雅它的变现也非常的有限或者说它的商业化做的也没有特别好那放在整个腾讯音乐的架构里面这件事

好像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让它变得就付费率变高啊或者是客户的这个停留时间变长啊他只有不断地从外部去找寻一些答案所以懒人听书和喜马拉雅或者是什么酷狗音乐之类的东西或者酷狗音乐这些东西都会变成他的解药之一但这些东西的兼并购并没有引起一个很好的结果所以导致了高管的这种吃饭率很高

我觉得分几点吧因为一个是腾讯音乐和腾讯在有声音乐的扩张这个分几个时期我记得最酷我和酷狗音乐说过应该是 201 几年是非常早的一个时候那个时候大家对有声赛道的一个扩张情况和一个对整个互联网的一个天花板的一个看的情况是不太一样的所以当时的投资策略更激进然后

但是到了 2021 年 2022 年可能我们说所谓的互联网的下半场到了之后可能大家对整个互联网行业和包括有声赛道这样的一个收入预期已经有了大范围的调整在这个情况下可能需要找到更多的外部刺激比如说可能十几年前 2014、15 年的时候他收购中国音乐娱乐集团然后

出口音乐库我音乐他可能就是为了市场份额的扩张他就是想有更大的市场份额能够更大的把音乐这个行业能收归自己的囊中然后但是到 2021 22 年的话他可能就不是在这样的一个形态的可能就是像你说的需要有外部的更好的战略刺激来维持自己更好的市场表现和就是在二级市场的一个表现这样子对因为我一直在看我就发现好像每完成一个收购案就会

寄掉一个高管哈哈哈我在看这个时间线因为我发现就是呃每什么兼并购一个东西然后就会有一个就会寄出去一个领导对应该你可以看一下兼并购一段时间之后然后

这个也是投资并购的一个正常现象对原有的管理层的一个调整然后对它只是在这个节点的时候有些事情就比较有意思那有没有可能就是说比如说在他手上完成了一个间并购然后想要 check 一下这个结果是不是好然后这个结果的周期可能是半年周期然后发现这个结果并没有 check 得非常好所以然后就得 out 这样

我觉得我觉得是这样是不是他可能是

我觉得是他比如说有了一个比较大的兼并购然后可能我不认为这个周期可能会是半年半年对于这个时间可能是有点短但是一旦发现这个结果不好的话可能都会有一个相关的管理人员的一个变动但这个管理人员不一定是原来那个管理线条的就是原来收购进来的那个人的那个企业的创始人或者什么这个是其实比较有意思的一个形象

但是没有人说的明白为什么是这样一个情况可能觉得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吗所以高管平常不是不是嗯

因为像比如说我还是拿懒人听书举例子吧因为我现在不知道老余会不会进入腾讯音乐我觉得大概率不会他应该直接走了我不知道他未来还会怎么运行因为很多的企业刚被收进来都都都说自己能保这个保持一些独立运营但是呃情势比人强嘛可能到最后可能企业发展不太理想的话都

很难一直保持收购产品的独立运营而且从投资并购的角度来讲的话除非这个产品真的产品价值非常高不然的话独立运营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投后管理的一个举措而且还有一点就是维持品牌的独立运营和维持公司运营的独立运营是两回事所以就是其实很多时候呃

怎么讲就是兼并购之后很多事情就不是由原来的一把手说了算了它可能有更多的所谓的怎么讲有外部的监管比如说你的表现不好或者你的营收不好那董事会可能就会做出一些决策对我觉得是因为没有一家企业是可以一直保持

一个状态尤其是你一旦被收购之后很多事情就由不得你了所以那我理解老余为什么愿意去一意孤行的去要上市而不是去很果断的去是的是的因为他自己会有更多的话语权这个在权力的结构上面也是一样的对的是这样的因为老余如果老余如果

老俞如果在腾讯音乐的话就老俞的但是我觉得有一点很有意思老俞跟腾讯的搞管关系很好但是因为现在西马里亚确实状况太差了所以说老俞也没有什么资本来更多的来表现自己所以现在的情况可能不太一样

我觉得一个独立的公司去融入到腾讯这样巨大的体系里面我觉得个人的 ego 是要压缩足够小的你必须配合整个这个集团的一个发展而你个人或者是你单个公司可能你想怎么样并不那么重要就是它的这种协同关系显得更为重要

当你是被收购课题的时候就特别重要如果你是腾讯这个主体那腾讯的意见比较重要但是如果你是被收购进来的那你可能就没有那么大的话语权所以你说这个什么所谓的这个老俞跟腾讯就是于建军于总他跟腾讯高管的关系比较好在我某种时候看来在利益之下或者说在整个集团的利益之下这个关系可能

并没有那么重要我觉得我觉得可能时间不太一样如果是四年前第一次收购的时候那个时候他能发挥的应用比较多但现在就很难了嗯就是今时不如不图今时不同往日了对对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