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小红书前14号员工,如今影响网络科技的创始人兼CEO,我拥有独特的视角去解读这个备受瞩目的平台。从最初的十几人团队到如今的两三千人规模,小红书的成长历程,以及它独特的营销策略,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本文将分享我对小红书营销的理解,以及一些实践经验。
小红书的故事始于2013年,最初以海淘信息分享起家。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转型为一个集社区和电商于一体的平台。 我亲历了小红书的几次重要转折:从最初的PDF版攻略,到iOS和安卓版本的APP上线;从聚焦海淘到涵盖吃穿玩乐等各个方面的生活方式分享;从疫情期间的宅家生活指南,到如今更加多元化的生活方式探索。 小红书的slogan也随之演变,从“找到国外的好东西”到“你的生活指南”,清晰地展现了平台内容的不断丰富和用户需求的转变。 这背后,是平台对用户生活方式变化的敏锐捕捉和积极回应。
小红书的电商业务并非一帆风顺。早期,它以海淘电商起步,如今正探索更适合自身社区属性的综合电商模式。我认为,今年是小红书电商的元年,也是一个探索的元年。 平台仍在寻找最佳路径,这与社区的生长逻辑有所不同。社区注重内容的自然生长,而电商则更追求效率。 如何平衡两者,如何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同时实现商业化,是摆在小红书面前的重要课题。 小红书适合中小品牌,为它们提供在平台上成长壮大的机会,这或许是电商探索方向之一。
小红书的独特风格难以言喻,却能被用户强烈感知。我用“真实、美好、利他”三个词来概括。 真实体现在用户分享的真诚和口碑的自然传播;美好体现在对精致生活方式的追求;利他则体现在用户分享的实用性和帮助他人的意愿。 这种氛围的形成,源于早期用户的自发贡献,以及平台在产品设计和价值观选择上的坚持。 小红书更像一个城市,平台是建设者,在平衡和克制中,构建了一个独特的社区生态。
小红书营销的核心在于“人群反漏斗”模型:先找到最核心、最忠实的用户群体,再向外扩散。 单品比品牌更重要,营销策略应围绕单品展开。 我总结了小红书营销的五个要素:产品、人群、场景、博主、投流。 其中,人群和场景的精准匹配至关重要。 **KFS组合(KOL、Feed、Search)**是高效投放的关键,它能降低成本,并实现精准人群定向。 根据不同产品和时间调整营销策略,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小红书直播与其他平台的直播有所不同,它更注重慢节奏和情绪价值。 主播并非急于促成交易,而是与用户建立连接,分享生活,营造氛围。 这与小红书社区的整体风格相符,也更符合用户的期待。
小红书的成功并非偶然,它抓住了用户生活方式变化的红利,并始终坚持其独特的社区氛围。 我期待小红书能够继续保持其美好、真实、正面的社区氛围,并持续探索电商业务的可能性,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生活方式指南”。 这需要在社区生长和商业化之间取得平衡,需要持续创新,也需要对用户需求的持续关注。 我相信,只要坚持初心,小红书的未来依然光明。
在数字营销的时代,每一个内容平台都成为了无边无际的大型展台,而小红书则以其独特的调性成为了无数消费者与品牌心中的「种草圣地」。
小红书的故事始于2013年,起初它主打海淘信息分享,后逐渐转型为一个集社区与电商于一体的线上平台。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红书用户的特征也逐渐变得鲜明——自发地分享喜欢的产品、服务与生活方式,甚至拥有影响他人购买决策的能力。这一使用习惯不仅加强了用户在小红书社区之中的链接,也为品牌提供了一条触达消费者的新路径。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小红书的14号员工,回顾了小红书如何成长为如今我们看到的模式,探讨品牌如何玩转小红书这个营销主战场。小红书经历了哪些重要转折点?其独特的社区氛围是如何形成的?对于电商业务,小红书的探索路径是什么?谈及小红书营销,有哪些基本方法论可以帮助品牌理清营销逻辑以此打造爆品?
本节目由中欧EMBA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版权所有。
你可以在喜马拉雅、苹果播客、小宇宙、网易云音乐、QQ音乐、豆瓣、中欧EMBA视频号订阅收听。
-本期主播-
赵仪(中欧EMBA2024)
引响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CEO
-时间轴-
02:14 职业经历:从奥美到成为14号REDer
04:02 为何在流量起飞的时候,离开小红书去创业?
08:26 小红书经历的几个重大转折节点
12:46 电商业务跌跌撞撞,小红书找到完美模式了吗?
16:21 小红书风,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风格?
23:14 用户的爱好,「搜索引擎」小红书全知道
26:11 小红书「种草」的本质是什么?
29:07 在小红书直播带货:醉翁之意不在酒
34:03 「小红书」能被复制吗?
36:39 体量增长的小红书,避不开大公司病?
40:20 小红书营销的底层方法论
42:18 小红书营销公式与KFS组合
47:24 为什么小红书成为品牌营销必争之地?
52:23 是否曾后悔离开小红书?
-入听友群-
1. 扫描下方二维码
2. 微信关注「中欧EMBA」,发送「听友群」,获取入群二维码
期待与你交流!
-延伸阅读-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中欧EMBA(CEIBSE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