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104 当手机再次进化,未来会怎样?

Vol.104 当手机再次进化,未来会怎样?

2025/6/25
logo of podcast 螺丝在拧紧

螺丝在拧紧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吴琦
姬少亭
李伟
担任三联生活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参与多个重要项目的策划和执行。
李梦竺
Topics
姬少亭: 作为科幻迷,我认为目前AI的发展尚未超出我的预期,但其在文化行业取代人类工作已成事实,值得忧虑。我认为表达的核心在于“想表达什么”,技术应成为人类重新认识自己的契机。我始终相信科幻的乐观精神,相信技术进步能解决社会问题。 李伟: 我积极拥抱AI,认为它已渗透到生活和工作各方面,显著提升效率和创作质量。vivo注重用户导向,致力于用技术手段降低表达门槛,让更多人能更好地表达自己。我们希望通过技术,让艺术的魅力能够被广泛的用户感受到,即使是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用户,也能创作出满足自己表达欲望的作品。 李梦竺: 我认为大模型让AI从技术黑盒变成全民可用的工具,更应聚焦技术对社会的价值,用AI技术帮助障碍人群,弥补其障碍。我们应关注用户真正需要的情感链接,让产品更懂人,让技术真正实现其应有的社会价值。技术不应是冰冷的代码,而应是情感的放大器,实现创作和被看见的可能性。 吴琦: 我认为AI的具体应用场景能让人感激技术,但AI取代工作也带来忧虑。我们需要在拥抱技术的同时,提出更复杂辩证的看法。vivo通过手机摄影大赛等活动,传递人人都是创作者的理念,展现了技术对创作的连续性影响。手机创作让人们把平时生活中可能会快速经过的人和时间定格下来成为记录,让人们实现创作理念,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Deep Dive

Chapters
嘉宾们探讨了 AI 对文化创作领域的冲击,既有对 AI 取代人类工作的忧虑,也有对 AI 促进创作和表达的乐观。科幻作家姬少亭认为,AI 虽然带来了冲击,但仍在预期之内,科幻作品始终对技术进步持乐观态度。
  • AI 已经开始取代一些文化创作工作,引发人类文化创作者的忧虑
  • AI 的发展速度惊人,其迭代速度超出预期
  • 科幻作品中,技术进步始终被视为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体现了乐观主义精神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期声音|姬少亭,未来事物管理局创始人&CEO 李伟,vivo影像技术规划中心高级总监 李梦竺,vivo AI产品部运营经理 主播|吴琦,单读主编 就像电影《火车进站》初次放映时吓走了一批观众,现在 DeepSeek 写的诗、Sora 生成的画也时不时引发惊呼:我们引以为傲的事,机器人也能做到了? 我们对技术发展的态度,总是在忧虑与乐观之间摇摆。一方面,我们忧虑 AI 将取代人类创作者。另一方面,科技进步了降低创作的门槛,手机成为强大的、开放的创作工具。创作之外,技术的迭代也直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AI 结合手机摄影,能辅助残障人士感知陌生的街道环境、拍摄女儿的毕业典礼,而移动影像的多方位发展,能让未来的眼科患者用手机把眼睛拍清楚,使线上问诊更加方便。 这些例子也让我们重新思考,在对技术的批评之外,是否还有兼具反思性与建设性的视角?从工程师等科技从业者的角度看来,他们的工作是否能推动技术往普惠、平权的方向发展?技术是否能在改善多数人的生活的同时,也解决少数人的问题? 在 vivo 的支持下,本期「螺丝在拧紧」请来了三位视角迥异,但在科技相关行业拥有一线经验的对谈者:科幻创作者、科幻文化品牌未来事务管理局创始人姬少亭、vivo 影像技术工程师李伟,以及 vivo 信息无障碍营销实践者李梦竺。他们从 AI 对人类创作者的冲击谈起,谈及手机摄影的普惠价值,慢慢逼近科技话题背后关于“人”的核心命题。 一位开发者说,技术的意义或许在于帮助更多人“被看见”;而一位作家提醒我们:表达的核心,始终在于“我到底想说什么”。通过这场对谈,我们希望寻找一种不盲目乐观也不轻易迷茫的方式,去理解这个值得忧虑的积极时刻。 |时间线| 04:29 螺丝第一次迎来了“工程师” 06:56姬少亭:现在的 AI 还没有超出我的预期 08:49“这是个值得人类文化创作者忧虑的时刻” 20:21为什么说科幻的骨子就是乐观的? 31:28李梦竺:技术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情感的放大器 34:45“技术白痴”如何理解手机摄影背后的技术? ——算法、光学、传感器、芯片…… 43:39姬少亭:技术是一面让人类再发现自我的镜子 47:20李伟:AI 时代,怎么把表达的自由还给用户? 59:09技术平权,除了“做不到”,更多的时候是“不敢做” 01:08:38为何用技术去解决少数人的问题同样重要? 01:16:15最让你兴奋的技术 & 最想让手机做到的事 |工具箱| -谈话中提到的书籍 《烧火工》,刘慈欣著 -谈话中提到的艺术作品 《高原上的义诊》(2021),摄影:王旭 《游者多未惧》(2022),导演:张小鲨 《如果可以》(2021),导演:刘宽 《高速公路》(2022),导演:张中臣 《奇迹》(2011),导演:是枝裕和 《好好说再见》(2025),导演:张弛、王崑琳 《火车进站》(1896),导演:[法] 奥古斯特·卢米埃尔、[法] 路易斯·卢米埃尔 |关于「vivo」| 在视听语言日趋与文字同等重要的时代,手机正在成为新的影像书写工具重塑我们的观看方式,创作者的意义也被重构。vivo相信在当下,移动影像的真正价值在于——通过人性化的专业影像技术,赋予每个人表达和创作的自由空间。通过移动影像、AI 算法、MR 混合现实再到未来的具身机器人,vivo 科技通往的未来,不止关乎那些雄伟的、宏大的叙事和变革,更是关乎每一个人。 |互动方式|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吴琦@五七 @姬AI-SF 与主播和嘉宾互动。 |本期封面|摄影:吴琦 |关于「螺丝在拧紧」|监制:彭倩媛制作人:胡亚萍编辑:菜市场剪辑:椋生视觉设计:李政坷欧梦婷节目运营:刘雨萱原创音乐:徐逍潇实习生:熊文纶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