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2770.人形机器人板块怎么看?

2770.人形机器人板块怎么看?

2025/2/8
logo of podcast 雪球·财经有深度

雪球·财经有深度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围棋投研
Topics
围棋投研:我认为人形机器人领域再次引起关注,并且在特斯拉发布招聘信息之前,市场已经出现了一些异动。例如,宇树科技的机器人在春晚上表演,给人一种官方宣布的感觉;Figure公司也宣布其端到端机器人AI研发成功,并承诺将展示前所未见的技术。特斯拉的招聘信息是关键的催化剂,表明他们准备大规模量产人形机器人,这激发了市场的热情和资金的涌入。 围棋投研:我认为人形机器人是大势所趋,是人工智能大模型落地的最佳场景之一。然而,产业成熟的标志将是真正爆款产品的出现,而特斯拉的擎天柱机器人很可能就是这样的产品。特斯拉计划在2025年生产1万台人形机器人用于内部训练,并在2026年实现每月1万台的生产目标,之后将对外销售。尽管市场对马斯克的承诺有所保留,但招聘信息的发布提升了其可信度。 围棋投研:我认为国内人形机器人的进展并没有市场预期的那么快,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落地场景。虽然许多企业都涉足机器人领域,但业绩普遍不明显,技术路线也未完全确定。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基本上处于“百团大战”的状态,量产能力和实际应用效果难以判断。因此,在投资人形机器人股票时,应该采取“锦上添花”的策略,关注那些本身就是好公司、并能拓展机器人业务的企业,同时也要注意估值。 围棋投研:我认为如果公司本身不符合“好公司”的定义,即使蹭上机器人概念也没有意义。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人形机器人板块怎么看?来自围棋投研。 人形机器人再再再次掀起波澜。 实际在特斯拉发布招聘之前,市场就有些“蠢蠢欲动”:比如宇树科技机器人在春晚上扭秧歌,颇有“官宣”味道;再比如Figure宣布端到端机器人 A I 研发成功,并承诺不久后将展示“人们从未在人形机器人上见过的东西”。 然而就像火箭升空一般,无论宇树还是Figure,都是前期准备和燃料加注,最终那一抹导火索,就是特斯拉的岗位招聘信息。招聘大意是:“我们要准备大规模量产人形机器人了,工程师们赶快来啊。” 工程师来不来不清楚,资金反正是蜂拥而至,特斯拉产业链应声大涨,仿佛工资是直接给到A股股民,都忙着抓紧补仓。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关键是该怎么看? 先说大方向,人形机器人肯定是大势所趋,是 A I 大模型落地的最佳场景之一,但要说产业成熟的标志,必须要等到真正爆款的出现,而且大概率就是特斯拉擎天柱机器人。 在特斯拉最新一期的业绩会里, C E O 马斯克更新了机器人进展:2025年生产1万台人形机器人,主要用作内部训练;2026年生产线设计目标在1万台每月,达产后会对外销售。 可惜由于老马经常“夸大其词”,慢慢形成“狼来了”效应,市场都不太信了,或者至少要打些折扣。因此招聘信息的出现,相当于是加分项,提升了可信度。 顺便说一句,这事如果放在国内,效果估计是比较一般。记得去年底比亚迪就发布了“具身智能研究团队”招聘,没有引起太多波澜,就这么过去了。 再说产业最新进展,有段时间没聊人形机器人赛道,市场倒是涨得风生水起,那么国内机器人是不是进展得极快呢? 很可惜,答案是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快。 最近聊了不少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专家以及企业管理层,我尝试着在不涉及敏感信息的前提下,适当做些分享: 主机厂方面,聊了一家国内现在最有名气的机器人厂商,再聊了一家科创板上市的机器人企业,我都问了同样的问题:人形机器人能落地的应用场景有哪些? 很有意思:前1家答复一大串内容,下到有工厂客户提需求,上到远期能开辟火星环境,但始终没正面回答现在能用在哪儿,更没法给出货预期;后1家倒是有正面回答,但聊着聊着自己都笑了,说实际上轮式工业机器人也能满足要求。 因此大概就能知道,国内人形机器人暂时并没有找到合适的落地场景。 零部件方面,聊了几家相关产业链标的,有些是Tier 1、有些是“上世纪”标的、还有些是“新锐选手”,得到三个结论: 1)数量是越来越多,基本上是家机械企业或者汽零企业,都能涉足机器人,尤其是丝杠环节,概念股丰富; 2)业绩是都看不到,当然这里面也有区别,有些企业会顺便画个大饼(想来是希望股价涨一涨吧),有些则是直接承认占比很低,处于很早期阶段; 3)技术路线是暂未确定,哪怕是看起来最容易量产的特斯拉机器人,实际都没有完全敲定技术路线,国内机器人企业更是在不断尝试和验证中。 即,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基本是处于“百团大战”。 正如之前聊到,说到底就是制造业,要做出个百十来台并不难,因此每家企业都想去做,但到底做出来有没有用,以及哪家企业能真正量产,难以判断。 最后就是投资维度,其实我相信,大部分投资者都知道机器人股票并没有业绩,但情绪起来了往往就“不讲道理”,甚至已经出现几百倍市盈率。 我的观点依然很明确,就是四个字:“锦上添花”。 如果本身就能符合“好公司”定义,那么能拓展机器人业务就是好事情,注意观察有没有“好价格”,当然估值是见仁见智。 如果本身业务并不符合“好公司”定义,例如毛利率很低、竞争非常激烈、几乎没有增速等等,那么无论能不能蹭到机器人概念,都没法纳入范围。 差不多就这样,虽然有点不识趣地“泼冷水”,但不管怎么样,大涨是好事情,也很恭喜持仓的球友们。 但我想,如果咱们能对产业链进展更心知肚明,就能更有底气一些,也希望这篇内容能够带来帮助,能睡得更安稳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