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番外篇:投中的播客栏目,叫“大北窑14F”

番外篇:投中的播客栏目,叫“大北窑14F”

2024/11/8
logo of podcast 大北窑14F

大北窑14F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主持人
专注于电动车和能源领域的播客主持人和内容创作者。
董师傅
Topics
主持人:一年半以来,《投中吐槽大会》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粉丝数超过5000,举办了线下活动等。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选题定位模糊、数据表现不佳等。我认为,财经内容在播客生态中的可能性还有待探索,播客用户更需要人格化的互动,而不是仅仅获取专业信息。我们需要找到一个稳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才能更好地进行内容创作。改名“大北窑14F”是为了改变现状,重新定位,希望它能成为一个场域,让大家精神上产生共鸣。 董师傅:我建议改名,是因为原来的名字“投中吐槽大会”机构感太强,不适合现在的播客生态。播客受众更喜欢轻松、新颖的体验。地名是一个比较经典的改名方法,可以消磨掉过去的标签。“大北窑14F”代表的是一个场域的概念,精神上的共鸣比内容本身更重要。我们应该专注于自身表达,而不是一味追求用户需求。做播客,最重要的是共荣感和成就感,圈子和内容都是结果。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讨论了播客栏目《投中吐槽大会》改名为《大北窑14F》的原因。节目讨论了改名前栏目面临的困境,例如选题定位模糊、受众数据不理想等,以及改名后对栏目未来发展方向的期待。
  • 《投中吐槽大会》改名为《大北窑14F》
  • 改名前栏目面临选题定位模糊、受众数据不理想等问题
  • 改名后希望栏目能成为一个场域,连接创投圈从业者

Shownotes Transcript

投中吐槽大会准备改名了。这是我和董师傅从8月就开始讨论的事情。这个时间点,距离《投中吐槽大会》这个播客栏目开始策划——也就是2023年2月,我准备瞄着315消费者权益日这个时间节点,策划一期好玩的话题——刚好过去了一年半。

一年半时间当然有收获:

-我们的话题很专很硬,傻大黑粗,但粉丝数磕磕绊绊超过了5000;

-我们在今年5月的第18届中国投资年会上,搞了一个小型的闭门茶话会,结识了不少创投圈的创作者与KOL;

-我们在今年5月,也搞了一次小小的线下录制&粉丝见面会,到场30多位听友,现场氛围远超预期;

-我、董师傅、庄明浩老师、小野老师组成了很有默契的谈话搭子,栏目拥有了像《圆桌派》那样“3+1”的稳定氛围,甚至已经可以做到无提纲录制;

-我们还开了第二档栏目、专注于“城市创投性格”的栏目《CityWork》,通过它又联动了不少有意思的新朋友。

但这一半年的经历也很难说成功。我策划播客栏目的初衷,是我相信“对谈”是最有魅力的内容表现形式之一,而“创投圈”又是一座庞大的故事森林。但“创投对谈”什么样的内容叫好?什么样的内容是播客生态所需要的?这两个问题我至今仍然糊里糊涂。

于是在结果上,《投中吐槽大会》会显得相对边缘。在现有的同类播客生态里,我们的选题显得不那么动听,反映到数据上就会很“难看”,让我深感有些愧对“嘉宾”;偶尔有那么几期数据上“看起来很动听”的内容,选题又距离我们的实际定位太远,让我深感有些“不务正业”。

还有其他烦恼,比如我仍然相信自己将近10年的商业媒体生涯,是有一定审美基础在的,理应摆在更好的“货架上”。所以偶尔会觉得有些“不甘心”“不服气”——当然这都是我个人的“精神内耗”,不值一提。

总之董师傅提议改名,我也认为到了重新定位自己的时刻。新名字叫:“大北窑14F”。这是投中目前的办公地址,是一个非常精确的地名,环绕在一圈CBD当中,据说也是北京一级市场从业者密度最高的区域。办公室的落地窗朝西,天气好的时候能够远远看到石景山。我曾经看到一个批评成都城市景观建设的文章,作者认为成都与重庆相比,最遗憾的地方就是“天际线过于单调”。

按照这个评价体系,那“大北窑14F”俯瞰到的,就是北京“最有层次感的天际线”。

董师傅的期待是,通过这个名字,让播客变成一个场域,告诉大家我们虽然各处天南海北,但精神是重合的、是一样的精气神——我喜欢这个新定位,也喜欢我在那扇落地窗看到的风景,希望未来“大北窑14F”能够成为这样一个窗口,有机会带大家眺望一些不那么一样的天际线。 Shownotes 00:31 “投中吐槽大会”这个名字,当初是怎么来的?

02:46 做了一年半,有收获,也有遗憾

05:42 财经内容在播客生态里,还有多少可能?

11:09 在找到好的内容创作模式之前,先找到自己的稳定世界观

16:12 现在的对谈栏目,绝大多数都是“薯片”?

20:55 如果供应不了“薯片”,就安心做好“干粮”

30:11 “你有当陆川的潜质”

34:13 现在对“播客”这个内容品类,预期有变化了吗?

42:12 新阶段的目标:成为每一位参与者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