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播客育儿及育己又和您见面了我是心理咨询师王国敏这期呢我们要跟大家聊的话题是关于自我分化之前因为在说那个怎样做不暴躁的家长的时候我们是用自我分化的这个角度在谈的然后有一些家长就说那能不能多说说自我分化呀
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概念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其实是帮助我们去理解自己的成熟过程,理解孩子如何成为一个更有主见,更独立的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必经的一个过程。自我分化这个概念是家庭治疗师鲍温提出的一个概念。
它描述的就是一个个体一个人在情感和理智上的独立性以及在人际关系中在人际互动中保持自我意识的能力自我分化过程就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分化过程可以包含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自我与他人的分化
另一个是个人的情感过程和理智过程的分化两个独立的过程所以自我分化反映的就是我们一个人的思考和反省的能力再说一遍思考和反省的能力与之相对的就是没有思考和反省的空间总是对情绪对压力自动的直接的做出反应所以一个个体是不是够成熟心理是不是健康自我分化水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甚至如果说你对这个概念了解的更多的话你找对象呀寻找合作伙伴呀你都可以用这个指标去理解理解对方那今天我们从四个方面来理解自我分化第一个呢就是说情感和理智的区分自我分化高的人是能够区分自己的情感反应和理智思考的他们不会被情绪淹没
在面对压力和冲突的时候能够保持自我控制不会盲目的做出情绪化的反应而是能够基于理性做出决策比如说像我开车很多年了然后在我刚开始开车的头两年跟别人有一个挂蹭的时候我就会非常非常的焦虑我甚至有一次都哭了起来
但是到后来的时候也可能是见得多了也可能是我的自我分化水平提高了我在处理这个交通事故的时候跟别人寡蹭的时候我就非常理智一看发生了交通事故直接打 110 过来然后非常冷静的等也不需要跟对方掰扯什么但你会看到大街上有一些寡蹭在一起吵架什么的其实毫无必要对不对所以这就是一个分化水平的变化
那低分化的人在压力下他就会直接产生情绪然后在情绪中做出反应是没有思考跟反省的空间的这样对比我们就可以看到低分化的人是很容易有情绪的或者说情绪完全是自动化的在和孩子的相处中呢我们可以观察到有一些家长是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的我现在
而没有情感而是说能够平衡这个理智和情感的关系
所以我是既可以产生强烈的情绪情感我也有自发性的行为情不自禁的时候也是有的但是又能够自我克制并且去客观的看待事物有能力去控制情感冲动对自身产生的影响再举个极端的例子我们有时候看到一些社会新闻极端的一些社会事件中那么那样的人他情绪研磨的可能性就非常非常高
这是第一点就是情感和理智的区分第二点是说自我跟他人之间的界限界限我跟别人之间的界限自我分化就涉及到一个人在人际关系中是不是能够保持清晰的自我界限良好的自我分化的个体在家庭中是能够同时维持独立自主然后又跟对方有情感连接他是能够维持这个平衡的
即使是在非常亲密的关系中亲密关系中跟伴侣啊恋爱啊夫妻啊高峰化的人也能够坚持自我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个性不会被对方的情绪和需求轻易的去左右能够有一个清晰的自我感当面临人际关系的压力时能够基于理性去坚守自己的信念
高分化的人能够用真实的自我和他人建立情感联系不会为了对方为了别人去压抑自己啊委屈自己啊同时跟他人的沟通也是坦诚的尊重他人的自由也尊重自己的自由这点听起来是不是就挺难的我们说坚持自我那我的自我是什么
自我的确立确认这既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也需要在小的时候父母能够给孩子一个足够大的空间孩子可以自己思考自己做决定并且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学到了界限学到了我想要什么以及最重要的我是谁
那与之相对低分化的人呢就容易受到外界和他人的影响在人际交往中更多会有那种融合的 粘连的感觉在情感上跟他人会有更多的纠缠 黏附就是好像安全感就会特别低需要不断地跟他人纠缠在一起让自己感觉舒服这个时候和他人的心理边界是模糊不清的
有一些家长情绪暴怒其实就是分不清我和孩子的分别我有我的想法孩子有孩子的观点不行我觉得孩子应该跟我的想法一样我妈觉得我冷我爷爷觉得我没吃饱都是界限不清的表现特别是刚刚过去的春节春节期间我们会发现家里的人好不容易聚起来了但是有非常多的家庭大战这个家庭大战里面有权力斗争谁说了算
也有界限不清,我觉得你应该听我的,因为你就是我的一部分,你不应该跟我想法不一样,这个其实就确实是很多家庭冲突的一个来源。那第三个就是家庭系统的影响,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生活在家庭中的,从家庭中长大的,所以你的自我分化水平就是受到家庭系统的塑造的。
在不同的分化水平的家庭中孩子的心理成长的路径是不一样的首先一个家庭在面对外界的时候是有保持紧密性的需求和压力的紧密性就是说我们这个家庭是一体的我们应该抱着团谁要是做了不符合或者是说了不符合家庭期待的事情那他就会有压力
与家庭的一体化我们刚刚说的这个紧密性也叫一体化与一体化的需求相对的就是我们每个人有个体化的需要我要成为一个独立的我自己我需要有我的自我空间我需要从家庭中走出去去和别人建立关系那这样就和一体化有了冲突
家庭如果说一体化的要求很高就会压缩个人的独立空间那家庭成员就会有很大的压力在低分化的家庭中对情绪的紧密性或者一体化的需求就比较高成员要紧密的连接在一起互相纠缠互相影响成员之间就会有更多的情感纠缠和依赖
那在分化水平高的家庭中呢成员之间的关系就更健康因为家庭允许个体有一个清晰的自我界限有一个自我空间这是被允许的我们在临床上看到很多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就会因为独立和依赖的冲突和产生很多问题
再拿过年的时候来举个例子就是全家人都聚在一起的时候一些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其实是侵入了孩子个人空间的比如日常的穿衣吃饭啊孩子的工作交友啊这样就会产生非常多的家庭冲突
从个体的角度来说,我们每一个人对压力的敏感程度,在压力下如何调节自我,如何管理,这样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所以家庭中的每个人就有不同的内在分化程度,而家庭和家庭之间也有着不同的整体的分化水平。
按鲍温的理论来讲你去找对象找一个亲密关系的对象是倾向于找和自己分化水平相当的人去结合的也就是说一个低自我分化的人会找一个低自我分化的人结合高分化的人会和高分化的人谈恋爱这个我们也可以比较容易的理解通俗的说一个心智很成熟的人和一个极不成熟的人是没有办法好好相处的
所以说有一些夫妻在这个相处的时间长了以后非常多的冲突和一定要分开其实我们说一个人成长了一个人没有成长其实很大的程度上是一个人心智变得越来越成熟分化水平变得越来越高但另外一个人可能他的分化水平没有改变那么他就会分开在低分化的家庭中对于
这种情感紧密性的压力是非常非常强的然后孩子他在成长过程中他有自己的需求他要去做一些行动但是基于这个压力他就没有办法去做出基于自己感受的行动而是要对他人做出反应
也就是说他的很多行动和反应是基于他的家庭成员特别是他的爸爸妈妈的举个例子比如说家庭中的爸爸总是非常的暴躁妈妈总是情绪会崩溃那孩子处在这种情绪高压下那么他就要对成年人的情绪做出反应他无法置身事外他可能想要拯救妈妈想要带着妈妈逃离爸爸等等
这就是对情绪做出的反应如果说影响孩子的重要他人之间特别是父母之间价值观信念有冲突
孩子就会处在这样的一个对立中他在不同的价值观信念之间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应该站在哪一边顺从哪一方因为无论他站在哪一边都是对另一方的背叛但这又是我们的亲生父母所以其实就会给孩子制造非常多的压力
高分化的家庭它对家庭成员的一体化的需求就比较合适不会过度不会给家庭成员造成限制的感觉家庭成员的压力焦虑就会比较低孩子的自我形象它就不需要建立在我要对父母的情绪情感做出反应家庭成员也不会用自己的感受去歪曲孩子的感受
孩子也不用为了配合父母去压抑扭曲自己的感受这样孩子不会迫于父母的压力去为了得到父母爱我而自动的按照父母家人的价值观去行事他就可以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自身身上去成长自己
然后他的信念价值观信心都是来自于自己的理智他可以保持开放的去学习和成长他把所有的注意力或者说大部分注意力都可以放在自己身上这样的孩子他就可以发展得很好
他就既能够作为家庭的一部分一个成员正常的成长也可以和家庭有一个正常的心理上的分离这是说家庭对孩子或者说对我们的影响最后我们来谈一谈成长和改变的可能性自我分化有没有可能改变
自我分化的基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个人以及在他成长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共生和分离程度所决定的父母给到了孩子足够的空间父母自己的情绪比较稳定父母在情感上不和孩子纠缠不和孩子共生等等都决定了一个人的自我分化水平所以我们这么看就是由早期的家庭环境决定的但是
如果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觉察和努力是可以在成年之后去提高自己的分化水平的也就是说你可以越来越成熟你可以的你可以心智化能力越来越高那想提高自我分化水平我们要怎么做呢首先就是你要意识到这一些你要意识到环境给我自己造成了什么压力我因此产生了什么情绪
我过去在这样的情绪下总是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也就是我的情绪反应模式是什么我如何在压力下去保持冷静如何在关系中去保持自我这就是觉察和反思的能力
我们去觉察自己的情绪是怎样的我们的行为表现是怎样的我们的行为行动措施哪些是起了积极作用的哪些没有起作用甚至起的是消极作用反作用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有没有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比如说我站在孩子的角度
怎么看这个问题他为什么这么看这个问题等等这些思考都能够帮助我们在理性的层面去理解问题理解自己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搞不清楚孩子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那样做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有很多情绪对吧觉察和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在养育中做更有用更有效的事也促进孩子的和自己的自我分化比如说
学校老师叫家长去学校然后老师说你家孩子做了什么事情不对什么不好的事这个时候我们作为父母我们有两个选择我们可以火冒三丈的教训孩子一顿还有一个选择是提醒自己冷静下来冷静下来去想一想孩子这么做一定是有他的原因的然后问一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他经历了什么
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地犯老师所说的错误,对不对?这样去处理孩子就不会觉得家长站在老师的一边,感觉自己孤立无援很多孩子因为感觉家长总是不帮自己,选择了不再和父母沟通鲍文的理论认为改变家庭这一整个的系统的效果比单纯的改变青少年本身更好
因为单纯的去改变青少年虽然可以产生治疗效果但是当他们回到家庭里时在与父母的互动中很容易使改变变得功亏一篑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生活在家庭中的家庭是人生幸福感很大的来源是我们的情绪情感依附和寄托的所在
自我分化这个概念我觉得对我们去理解自己的情绪理解我们重要他人家庭成员的情绪情感有很大的帮助当我们能够在情感上更独立理智上更清晰而且在人际关系中能够去保持自我的时候也不仅意味着我们变得更成熟心理更健康也意味着我们能够构建一个更好的人际关系更健康的人际关系
当然我们在他人眼中也一定看起来是一个更能够去管理好自己情绪的人更平衡的人所以就会更获得更加幸福的人生是不是这样呢家长们觉得听完这一期有什么感觉欢迎留言给我在这一期中我觉得也涉及了很多的概念没有去解释的更清楚比如说我们怎么样去反思是更有效的
我们秋季班的时候我们就学的是反思性养育的课程之后我也会把其中的一些重点去拿出来在播客里面分享就是我们如何更有反思力那我们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大家欢迎留言欢迎关注欢迎加入我们的听友群我们下期再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