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奇文:我通过对2023年House风波前后中国脱口秀演员的线上线下表演文本和现场观察,发现他们为了规避政治审查,在创作中采取了逃避和抵抗的策略。一方面,他们尽量避免直接触及政府和体制,将负面经验归因于个人,塑造无力形象;另一方面,他们通过隐晦的表达、影射等方式,巧妙地表达对社会议题的看法,例如疫情、青年困境、性别议题等。这种策略既能引起观众共鸣,又能避免直接批评体制,在笑声中获得掩护。这种‘把国家遮起来’的策略,使得脱口秀成为一种在高压环境下表达多元声音的方式,即使显得退缩或逃避,也在抵抗专制吞噬。
从2023年7月到2024年8月,我多次前往上海和北京的线下脱口秀俱乐部观看演出。我发现,House风波后,演出内容更加注重个人生活体验,减少了对社会议题的直接讨论,演员与观众的互动也受到限制。然而,即使在看似轻松的表演背后,仍能感受到演员对社会现实的隐晦表达和对审查制度的挑战。
通过对脱口秀文本和现场演出的分析,我发现中国脱口秀演员在表达的边界和方式上,存在着一种动态的平衡。他们如何在审查与表达之间寻找平衡,如何在看似轻松的表演中融入对社会议题的思考,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芝心:通过对罗奇文的田野调查报告的解读,我认为中国脱口秀演员的创作和表演,深受政治审查的影响,其表达的边界和意义因时间、地点和参与者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脱口秀演员们在看似轻松的表演背后,实际上进行着一种隐晦的抵抗,他们试图在审查的缝隙中,表达对社会议题的看法,并挑战政治红线。
同时,我也注意到,这种抵抗的方式是多元的,既有直接的表达,也有隐晦的暗示,既有对个人经验的分享,也有对社会现象的评论。这种多元的表达方式,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此外,我还想强调,对中国脱口秀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而应该深入到其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政治环境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中国脱口秀的意义和价值。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