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大家好欢迎来到 Empty Mind 脑袋空空我是七七一个目前生活在上海的刚刚结婚不久的普通女性同时也是一个刚毕业不久的传媒专业的博士本期的脑袋空空由心理咨询平台格楼赞助播出
脑袋空空的老听众应该知道我去年一整年都在阁楼上进行线上的心理咨询在今年过年之前大概是一月份的时候我和我的心理咨询师又开启了新一年的一个咨询计划 catch up 了一下我这两个月生活的一些变化
在去年年底我终于博士毕业了然后毕业这件事情就把我终于从那种未完成的愧疚感临时感当中解脱了出来但是呢在那之后稍微松下来一点缓过来一点之后我又觉得自己好像没有想象中的那种非常解脱非常愉快很能够自我认可的那种感觉
我只是觉得我好像是把世俗意义上的读书或者说学历这个事情走到了一个头就是你去努力去做这件事情很多时候并不是判断这个事情我能不能做适不适合我而是抱着一种如果做不到其他人会怎么看待我
有一次我妈跟我打电话的时候她就说如果你就此放弃的话你要想你之后的小孩会怎么看待自己的妈妈呢当时我妈说这个话突然一下就击中了我这个击中不是因为我觉得说的很对而是我承认我之前可能确实很在意其他人的目光但是我是否真的要在意到一个尚不存在的人比如说我未来的小孩儿
去倒过来 push 自己去做当下本事属于我自己的一个决定所以在过去一年的咨询里面我逐渐发觉了我这个人命格里的一个核心阻碍点就是习惯性的去用外界的标准和事情的结果定义自己的价值
这一点在我去年如何长出主体性的那期播客里面有很详细地跟大家分享过那期实际上我和咨询师用一个问句解决了我这个核心阻碍力的第一个部分不知道之前听过的老听友还记不记得
今年开启的这次咨询咨询师就是要跟我一起去探索我这个核心阻碍里的第二个部分经过了年前年后的这两三次咨询也获得了一些阶段性的小的突破那这第二个部分的关键词是什么呢我觉得可以把它概括为无条件的自我价值什么是无条件的自我价值呢或者说大家觉得这个东西是存在的吗
当咨询师跟我说你的价值一个人的价值是本就存在的是不需要去论证的然后告诉我这就是无条件自我价值的含义然后我就跟他说说实话我听上去好像是一句鸡汤我就反问咨询师我说如果一个人他什么都不会或者他什么都做不好
没有能力或者说他是一个很糟糕的人那他也是有价值的嘛我以为咨询师会跟我论证任何人都会有他好的那一部分都会有他的闪光点啊
但是咨询师不是这么回答我的,在我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非常快地接了我这句话,他几乎没有任何质疑,他说人存在在那儿,他就是有价值的。相反,如果你认为一个人只有通过实现某种目标,符合某种期待才能证明有价值,你必定就会离真正的自我认同越来越远。
然后呢我当时就在想好像他说的有那么一点点道理就像是我感觉我从小到大都在试图去扮演一个所谓的别人家的小孩并且呢直到现在我一直都觉得我演的还不错我就在不停的去完成我这个叙事
直到去年 30 岁这一年,当我去回顾去回望的时候,我发现我过往人生中迫使自己向前的那个最大的动力似乎都是来源于外界的眼光和周围人的期待。尽管就像我上一期播客里讲的那样,并不是所有人的目光都在盯着自己,但是你却觉得自己好像处于一个环形看台的中间。
所以说这就导致即便是我一步一步地达到了一些阶段性的目标那种成就感和快乐会消散得非常快然后呢你马上又拧紧了你这个螺丝如此往复的循环等到了某一个节点的时候往前推不动的时候就会让人感受到一种巨大的无意义感以至于当说到无条件的自我价值这个东西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不认可认为它不存在
然后经营师就说别着急我们就进一步把它拆解一下拆解成这里面很重要的两个关键概念
一个叫做条件价值一个叫做假性字体那首先第一个什么叫条件价值听起来好像有点拗口有点学术其实非常简单其实就是跟无条件的价值反过来无条件的价值是它是不需要被论证的那条件价值意思也就是说所有的价值都是需要被论证的是有条件的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无条件的价值
那么这种信念就一定会带来一个东西就是第二个关键词叫做假性自体可以简称它为假我而不是那个真我打个比方举个例子如果你觉得要获得高学历才能证明我是有价值的
那么即便你成功了成功了的我其实它是一个假我那接下来可能大家都想问从根本上来讲什么叫做真我什么叫做假我呢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提出的这个真字体和假字体我们就简称它为真我跟假我吧那什么是真我呢它的基础是围绕一个人一个个体的真实感受它呈现出来的特征是自发的是有内在活力的
真我是围绕真实感受嘛假我的这个内核就是它是反过来是压抑真实的感受为什么要压抑它呢是因为它为了适应外界的期待温尼科特他的研究就说在这个婴儿和幼童的时期它尤其指的是母亲或者父母的期待
一个小婴儿他刚刚出生之后面对他的养育者的时候他的养育者给他的回应某种程度上他决定了这个小婴儿在他未来的人生当中是更容易倒向一个假我还是一个真我比如说当他饿了渴了他的养育者是否能够及时地看到这些情绪看到这些需求并且很及时地去满足了他的这些需求
这样的小婴儿他长大以后可能就更容易发展出那个真我
相反如果一个婴儿他在哭闹他在发出需求的时候被他的养育者忽视了或者说根本没有反馈这小婴儿在长大的过程当中他更有可能发展那个假我假我他的表现形式就是顺从防御所以其实这个真我 true self 它的核心就是内在价值感就是感受是真实的
感受是重要的一个人存在即价值这种内在价值感是否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当中能够真正被发展出来呢这个温尼科特就认为他非常依赖于这个人婴儿时期或者幼儿时期是否能够被他的养育者和他周围的世界无条件地接纳
然后呢我就开始想我之所以觉得自己那个真我的部分好像总是被压抑住了这难道是因为从小或者说从我婴儿时期我的父母给我的是有条件的爱吗想来想去呢我又觉得起码在我记忆当中并不是这个样子所以我就在想我为什么总是认为自己在扮演别人家的孩子或者说我的这个假我是怎么被发展出来的呢
我最近其实在这个点上有一点想明白了因为我最近开始养猫嘛我从开始养小猫这个事情当中就发现了刚刚那个问题的一个可能的解答比如说几个月的这个小奶猫接到家里来就需要给它立规矩嘛所谓的立规矩其实就是要给它形成一些条件反射比如说你不想让它做的事情你就要把这个事情变成一个负反馈
然后你想要培养它去做的一些事情你就让它形成一个正反馈你不想让它上床不想让它抓沙发那它刚到家的时候你就让它四处探索一旦它上床或者一旦它开始抓沙发你就要立即给它一个负反馈大声喝止它或者说在它后面拿那个水壶喷水因为猫不是很喜欢被水沾到嘛
就是说在他这个动作发生的当下你如果不想让他做这个动作你就立马给他一个他讨厌的反馈久而久之他就不再会去做这个行为了那反过来一样就是如果你想让他乖乖的去那个冒沙盆拉屎
或者说你想要他很乖地配合你剪指甲那你在剪完指甲的当下就立即摸摸他的头给他喂一个这个小零食喂一个猫条立刻建立一个积极正面的正反馈让他感觉到这个事情做完我是有
奖赏的那同样多做几次它就形成了这个条件反射形成了这个习惯它就会愿意去不断地做这个事情然后呢我就想从小猫到小婴儿到儿童到人类其实不都是这样子吗它是符合人性也符合猫性的
所以其实我的这个假我之所以发展的那么程度比较重可能就是因为我从比较小的时候就形成了这种迎合期待就有奖赏的这种条件反射我呢是我们家就是我这一辈第一个小女孩就是一个大姐姐我从小就是那种圆嘟嘟的那种娃娃脸
而且呢我从小我的性格就是我比较好动因为我妈小时候又经常给我录像嘛回看我小时候的录像带就是过年过节一大家子人面前我就非常踊跃积极主动地在那个外公外婆家的那个大地毯上面给大家表演节目我印象很深的就是我大概是小学的时候吧有一次到我外婆的妈妈就是我的这个太外婆家里去
然后我当时就坐在那个太外婆旁边我就给她剥葡萄当时我太外婆九十多岁嘛就大人们在那讲话作为小学生的我就在那很乖的剥葡萄皮我有时候真的不知道我哪来的这种懂事
这个段子就是给太奶奶剥葡萄皮的这个段子后来传遍了我们整个大家庭而且很多年都被我外婆就拿来夸赞吧然后就说哎呀你看这孩子就是那么小在那剥葡萄皮你看这孩子多可爱多懂事
然后这个故事呢就从我小学一直延伸到延伸了很久以至于我现在记忆非常深刻我才发觉这个故事这个故事里的我自己和这个故事里家人对我的这种反馈构成了我对我自己这个人的自我认同它像一个印章一样是刻在那儿我一直在我们的小家庭和大家庭里都是这么一个角色
就是会倾听照顾长辈的需求的这么一个小孩儿
我觉得我其实是在一个鼓励教育下长大的大家都说鼓励型教育或者赞扬性赞美型教育当然是非常好的但是你很难说一个小孩在从小到大接受这种利他性的夸赞他就有点像给这个小猫正反馈一样也会滋长出他另外一种想要寻求夸赞的看似是正面的一种循环然后
然后说到这儿呢咨询师就跟我打了一个比方这个比喻就叫做一个有自己房间的孩子他就说这个比喻可以来帮助我理解什么叫做真我什么叫做假我这故事说的是什么呢就是有这样两个小孩儿
一个小孩呢他是一个皇室贵族的孩子他从小到大就是被这个大家族被很多人期待着呵护着长大的给他最好的东西希望他能长成一个优秀的人
那另外一个孩子呢他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小孩他家有好多个小孩然后他是其中的一个他从小到大没有受到那么多的关注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但是他拥有一个自己的小阁楼里面装满了自己喜欢的玩具贴着自己喜欢的贴纸
小时候呢他经常就会在自己的小阁楼里待上很长的时间然后呢长大以后呢他也是一个拥有一份普通工作的一个普通人这两个孩子其实某种程度上就是假我和真我的隐喻第一个受到很多期待被呵护着长大的这个皇室贵族的孩子他隐喻着一种假我
那第二个普通家庭但拥有一个自己的小阁楼的孩子他就是一个真我的隐喻其实在心理学里面自我和真我常常会用房间这样的意象去做一个隐喻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吴尔福说的一个女人要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在这个和其他人隔离开从而能够自我包裹的空间里面她就会有一种我只属于我自己的一种自我归属感
所以呢我就在想我是一个拥有自己房间的孩子吗除了物理意义上的那个房间之外很多时候这个房间其实是存在在我们的心理意识里的也就是说在这个房间里它存放着我们的那个真我但是随着我们慢慢长大的这个过程
这个自己的小阁楼的这个空间好像就越来越被挤压我不知道大家在成年以后离开家之后每年过年过节或者说每次回到自己父母家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当你看到你原来的书桌然后原来的这个椅子台灯抽屉里积攒着一些零零碎碎的卡片纪念品
你那个上锁的抽屉或者说上锁的那个小盒子里面存放着的那个我你还认识吗还熟悉吗除了从小到大跟爸妈在一起在家里拥有一个自己房间的体验人生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就是独居的时刻我想可能很多人此时此刻正在独居我其实一直以来独居的时间是很短
包括到现在结婚之后大多数时间都是要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就是你即使你自己你也承担着一些角色我在年前回老家回父母家之前的最后一天那天我一个人去我家附近洗浴的地方去搓澡
突然早就一个人去那个我很多年都没去过的就是那种休息区然后里头黑压压的一片然后放着很多个那种头等舱按摩躺椅然后我就穿着那个洗浴中心的一个衣服找了一个躺椅躺上去在前台点了一个烤红薯有的人是跟这个夫妻两个或者朋友一起去的就在那小声聊天
我左边呢就是一个小姐姐躺在那然后戴着一个耳机我在那躺着黑暗中吃烤红薯
然后大家都一起无所事事也看不到彼此的脸然后我当时就觉得特别放松觉得特别美好这个喜悦中心里面无论什么年龄段的人都有啊但是我突然就觉得好像大家在那一刻在那个场景里都是一个小孩都是一个在自己世界里面很纯粹的那个真我的那种状态
然后呢接着我跟咨询师的聊天我突然就意识到为什么我之前无法接受人有无条件的自我价值
为什么我始终觉得你需要做些什么或者你需要证明你有什么东西你有什么能力才能被称之为价值呢其实是因为我把价值和功能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了就是作为一个人你的价值它不等于你的功能什么是功能呢
社会学里面有一种叫做功能主义的视角在这个功能主义的视角里面它把社会看作一个由各种不同部分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然后这里面的每一个个体它是组成这个社会的其中的一个部分它都承担着相应的角色功能
这个角色功能它包括一个人的职业分工一个人在家庭里面他有一个家庭分工这个功能主义视角它的落脚点是站在自上而下的整体视角去评价去定位一个人也就是说功能主义的价值观它是服务于这个整体社会的
比如说就像我们讲所谓功利功利嘛就是在社会层面上这种功利的价值观它的底层逻辑其实就是我需要他人对我有用那反过来它暗藏着一种衡量标准就是我也需要对他人有用所以在一个过分强调功能过分强调有用和利他的世界里面自我功
工具化其实是现在一个非常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很多人普遍的一种心态我们现在之所以常常觉得无价值感就觉得自己是没有价值的一切都是没有意义是不值得的
可能就是因为我们把一个人的价值等同于一个人的功能但是功能完全不能代表一个人的本质更不可能去定义人的价值
打个比方在心理学里面有一个比喻叫做简玉简刀的简他把人跟简刀来做一个对比就是他说人是先于自己而存在的而简刀不是
什么意思呢就是什么才能称之为是一个剪刀它必须要能够剪东西它作为一个物件它的本质从这个物件存在的第一天它就被规定好了就是它要把东西给剪开它才能满足于它是一个剪刀
如果他剪东西很锋利很快就是一把好剪刀如果他很不锋利他根本不能剪东西他就是一个坏剪刀剪刀它本质是它的功能是它可以剪东西的这个功能
但是人并不是这样被定义的人是没有本质的因为人的本质是由这个人自己来界定的所以说这句话可能有点拗口人是一个没有本质的东西它是先于自己而存在的而你的选择就代表着你的存在之前有句话叫做选择即自由人有选择所以有自由而剪刀它不能选择它的选择
功能它的属性被确定了但人可以选择就是这么简单这就是人的存在和剪刀的不同所以反过来讲如果你陷入了一种思维就是你执着地相信一个人一定需要某种特定的功能一定需要有或者完成某一种特定的功能它才具有人的价值在哲学上来讲你描述的这个东西其实是人的反面就是非人
所以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他不背负某种功能,他不是用来实现某种功能某种目的的工具,就像我之前播客里说过的,一个人的角色和身份都不能定义你这个人。
是因为这部分的你其实是在承担一个功能假如你潜意识里是把个人的价值等同于功能某种程度上来讲其实你就是没有把自己当个人看就像刚刚说的社会学里面的这种功能主义的视角它只是自上而下的但如果你完全以这种功能主义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看待自己
其实就是你潜意识里已经把自己当作服务这整个世界这个游戏整体的一个 NPC 因为其实功能它的特点等于确定性边界清晰而且可以量化价值这个概念相反它等于不确定性没有边界不可量化
所以某种程度上呢如果一个人他过分的追求确定性赶紧给我一个固定角色给我一个设定吧我照着这个角色的脚本走就行了这其实就是在把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和角色功能完全混淆在一起
我造了一个词就是可以简化为你把自己 NPC 化了你迫不及待的去想当这个游戏里的 NPC 实际上你是这个游戏的主角或者说你其实是游戏的开发者和制定者但是你只想当一个 NPC 就是赶紧给我一个这个固定的这个套路角色把我安插进去然后我就被动着等待着被触发就行了
当你已经自己把自己交代出去了交付出去了那你怎么能指望其他人不把你当做 NPC 呢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走向这个掌控真正的掌控感走向这个主角的一个前提其实就是看清楚
一个人他的功能和他的价值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情是完全不同的两样东西其实我们很多时候在自我评判在不停地追逐的过程当中不是想让自己成为一个人只是想让自己成为一把剪刀
我觉得可能不要那么着急让自己成为一把剪刀去符合别人给你的功能然后成为一个服务于这个游戏的 NPC 只有当你接受所有的事情它的本质就是没有边界的是不清晰的你可能才会转变成这种游戏主角的心态不要急于让自己成为一把剪刀以后
也不要急于把所有人把其他人都当做一把剪刀因为这是一个人与人的世界而不是剪刀和剪刀的世界刚刚所说的所有都是在论述什么是无条件的自我价值相信这个东西的存在其实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最重要的一个心理根基我觉得
我这么想起来我会发现还挺后怕的还挺可怕的就是假如我没有想清楚这个东西我就活在一个把自己当一把剪刀的世界里我看别人是一把剪刀我看自己也是一把剪刀然后我永远在纠结我永远在我永远都觉得我这把剪刀不够快不够锋利不够狠但
但是或许有一天当我成为了这个世界上最锋利的那把剪刀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会突然想起我是个人啊
所以我后怕的点在于如果我始终没有想清楚看似那么显而易见的事情我如果永远在另外一个思维另外一个信念里面打转一直在假我的这个路上一条路走到黑我想达到的那个东西我在追求的那种幸福也好真正的快乐也好可能将是我永远无法抵达的一个地方
所以我最近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我开始理解开始相信所谓无条件的自我价值是存在的这个心理根基它就像一个毛一样扎在那个位置无论你航行出去多远你都可以靠着这个东西把自己卯住把真正的自己拉回来那接下来就是方法论部分如何去决定你要不要做一件事情
怎么才能让自己人生的航行的这个方向越来越由真我来引导而不是由假我来引导那么接下来我和自运师一起归纳了几点可以说方法论也可以说是几个步骤就是当你决定要不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第一点就是先去识别一下真我和假我
那咨询师就告诉了我一个方法你可以用这样的一个问句就是这个事情如果最终结果我做不到它是否会损害我的自我价值感我是否就是没有价值的
如果你的答案是会,那么你眼下的这件事情或许导向的就是一个假我,因为由真我引导的事情,它的核心和它的重点就是在于你去做,你去做的这个行为本身,而不是做到了或者做不到的这个结果,就是所有导向假我的事情它有一个特点,
就是这件事情即便通过努力去完成了,得到了一个结果,但这个结果并不会让你真正持久地产生快乐跟满意。大家可以借这个问题去回想一下自己过往很多个人生的选择,是那个真我在主导还是那个假我在主导。
包括上一期我有提到过的那个自恋型人格就是说自恋型人格的核心信念其实是我是一无是处的我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这就意味着反过来自恋型人格做的所有的事情它的动机和目的几乎全部导向的是假我事情做的越多完成的越多
都是在垒这个假我的这个空壳所以自恋性人格的人他永远都没有办法获得一种发自内心的自我认可和自我满足那第二点紧接着就是召唤真我
如何更多的在你的日常生活里面让真我来替你执行替你做各种各样的决定呢而不是被假我硬控我觉得有一个对我来说还挺有效果的方法叫做想象自己是一只独狼
想象自己是一只孤独的活在风里的狼你就像一只离开了家族离开父母离开自己洞穴出去闯的一头独狼如果你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是没有任何亲人没有任何羁绊的一个人你还会像现在这样生活吗
你还会选择当下所选择的一切吗这就像很多人之所以潜意识里总会假想我好想去到一个没有人知道我是谁的地方其实就是你丢弃了一切之前加在你身上的身份就是你是一个 nobody 你是一个无名之人
当你是一个无名之人的时候你不背负任何人对你的目光任何人对你的期待你只有你自己和你眼前的那片森林你可能手无寸铁你可能赤手空拳站在一片荒原里只有你自己为你自己所有的行为和选择去负责你可以尝试在两个时间节点去做这样的想象
一个是在临睡前当你躺在床上闭上眼睛的时候还有是在你早上精神最好的那一阵子闭上眼睛去假想一下看看浮现在你的脑海里的是什么样的一种场景此刻的你希望自己能做出什么样的取舍
然后等你睁开眼睛的时候你发现其实这个世界的真相就是如此那第三点就是当你再次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借假修真
可能在我很多年前比较小的时候,我完全不懂,完全无法理解借假修正是什么意思,就是我 get 不到一点点这个词的皮毛,但是此时此刻,我觉得我可以在人生的这个阶段里面用我自己的理解去解释它,换句话来说就是允许这个真我和假我混合前行,允许所有的东西都不是非此即彼的,
比如说你必须得承认一些世俗意义上的外界的评价和期待会影响你自己做出的选择你也要允许和承认很多时候会犹豫和纠结在真我和假我的这个混合地带里面这个功能主义的视角它是不全面的
但很多时候也是无法避免的只要是活在社会关系里面不可避免会在很多个时候要展现或者说是贡献自己的某种功能属性但是重要的是我很希望听到这里听完这一期的此刻的你能够从此意识到功能和价值它不是一码事这
这两个东西它可以并存但是更重要的是你在做某些事情的时候你会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是在做功能的这一部分这个和你的价值无关你做得好与不好其实它都不影响你那个价值
比如说荣格曾经提出人格面具这个概念他常常跟自我英文里的 self 这个概念同时提及就是这个人格面具它类似于一种假我的概念那荣格就认为健康的人格面具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的必要的工具
但是如果过度依赖这个人格面具就会使自己和 self 就是这个自我越来越隔裂良性的自我发展往往需要比较好的把这两者整合在一起所以无论是从这个心理学比较科学的角度还是从戒假修真这种
警示针眼这种佛学宗教的角度来看其实他们讲的就是一个意思就是在我看来所谓的戒假修真的这个修就是当你在完成功能这个部分的时候你借着这个套子你借着这个外衣就是在不断地修炼你内在的那个价值内在的那个真我
如何修炼呢?其实第一步就是,当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当你在戴上这个面具的时候,你要明白,这个面具不是你。当你在行使功能的这一部分的时候,任何事情的结果都不能定义你。无论结果是好是坏,一个人真正的成长和所谓的修炼,它只发生在过程里面。
所以功能或许有好坏之分但是价值是没有衡量标准的它没有好一点的价值和坏一点的价值你做一件事情无论结果是什么这个修炼就已经开始了
大家都喜欢说什么赢在起跑线上或者是有人一生下来就活在终点这之类的话其实是没有意识到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一生下来就活在终点因为每个人终点都是死亡而每一个人的起点就是你的这个修炼马上要开始的那个初始阶段每个人都逃不过修炼的这个过程只是说每个人修的那个课题是不一样的
所以反过来讲呢当我们明白真我是什么模样的时候当你看过这个模样之后你慢慢的也不会再那么惧怕和抵抗这个假我了
那说回来,如何去处理这个真我和假我的平衡呢?什么时候该让真我来主导,什么时候可以让假我来戴上这个面具让假我去应付一下呢?我自己有一个小小的归纳和总结,不一定对,但是我自己的习惯是大使听真我,跟随直觉。
小事看处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实这也是我之前好多期播客从不同的角度有聊到过的那从去年到今年我跟我的咨询师一直都配合的比较好
我觉得呢,他现在基本上了解了我整个人生活里的 50%,具体生活里的 50%,但是我觉得他基本上已经了解了我这个人内心世界里的 80%
所以我觉得我的心理咨询师也是我自己非常信任的一个情绪出口和表达的管道我自己是线下和线上的心理咨询都做过但最终坚持下来的也最有效果的反而是线上的咨询因为在格楼这个平台首先它的线上的这个时间选择更加激动
这也是为什么这一年去年这一年我很真心很认真的跟我身边很多的朋友都安利过然后每次接格楼的赞助和推广的时候也接得毫不犹豫一点都不虚每一次平台来找我我都很果断跟他们要一些续一些优惠因为我自己也要用
所以从对我来讲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个刚需那跟去年相比其实我现在用的也越来越有经验比如说呢在阁楼上来访者在这个有效期之内除了 50 分钟的咨询之外还可以随时给你的自愈师留言这个留言功能其实我最开始的时候用的比较少
但是最近半年我疯狂使用我经常会一大段一大段的发文字过去因为我有个习惯就是如果我遇到一些突发的情绪状态的时候我会把心里的当下的那种纠结这个一点一点的都打字打出来最初我是为了自己
梳理但是呢最近我会经常写完之后顺手把它 12345 整理一下就直接一大段发到那个咨询师的留言框里面就是一点都不浪费我写那么多字
然后呢在我自我发泄自我归纳的同时还可以给到他看然后他也会给我一些更客观的一个视角指出一些我没有我自己没有想到的一些情绪的纠结点然后告诉我可能这些问题它代表着什么然后也会给我一些什么小方法去缓解一下我当下的一种表层的情绪总之呢我觉得今年正是处于我比较重要的转折点吧
可能我也会不断地遇到很多矛盾很多困惑我知道我也许会往前冲一点但很多时候又会一遍一遍地被一些惯性往回拉扯一点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其实非常希望自己能有一个这样的辅助能有一个额外的支点尽量平稳和缓和地度过这些大大小小的起伏和小山坡
那阁楼今年也是继续给脑袋空空的听友一些现实福利本期的听友福利一呢是下载阁楼 APP 在注册的时候使用我的播客专属邀请码 7777 四个数字的 7 就可以享受 100 元的优惠折扣
同时呢我也会在评论里抽三位听友赠送 200 元的优惠券优惠券是仅限双周方案使用的我也会把这个具体的优惠机制写在 show notes 里面无论是正在做心理咨询还是想要尝试开启心理咨询的朋友都希望大家能跟我一样通过心理咨询通过找到适合自己的咨询师在自己的生活中收获多一个情绪的支点
那以上呢就是本期脑袋空空的全部内容我是希希你也可以在其他各种各样的平台找到我我们下期见吧 I come apartHold me closeI'm overjoyedThen let me goAnd I'm destroyedI'm inWhat can I do
my mood is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