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isode 30: 歌剧

Episode 30: 歌剧

2020/3/26
logo of podcast High Hanging Fruits

High Hanging Fruits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周沫
朱怡
Topics
周沫详细讲述了作为一名中国歌剧导演在美国歌剧界的职业经历,包括工作内容、挑战、与西方同行合作的经验以及对行业现状的观察。她分享了在不同剧院工作时遇到的舞台声学问题,如“死角”和“最佳位置”对声音传播的影响,以及如何克服语言障碍,用流利的英文和多门外语与剧组成员沟通。她还谈到了歌剧导演与指挥的合作关系,以及如何平衡音乐和戏剧的表达。此外,她还分享了自己在处理剧本、与编剧合作、以及应对西方歌剧院的排练流程和技术合成方面的经验和心得。她特别强调了歌剧导演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强大的组织管理能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歌剧行业中获得成功。 刘佳和朱怡作为主持人,与周沫就歌剧的艺术特点、观众群体、资金来源、制作成本、以及中国歌剧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她们就歌剧与音乐剧的区别、歌剧演唱中语言的运用、歌剧导演的职责、以及歌剧院的运营模式等问题提出了疑问,并与周沫进行了交流。她们还就周沫在职业发展中遇到的挑战、以及如何克服文化差异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朱怡作为编剧,分享了她与周沫在合作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并谈到了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平衡个人创作理念与市场需求。她还谈到了亚洲创作者在西方艺术界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保持自我,避免被刻板印象所束缚。

Deep Dive

Chapters
本节探讨歌剧导演的职业构成,大部分工作为西方歌剧,也涉及中国歌剧及民族歌剧。同时,讨论了歌剧院声学的复杂性,以及剧院中存在的声学盲区(dead spot)问题。
  • 歌剧导演主要从事西方歌剧,少量中国歌剧
  • 歌剧院声学复杂,存在声学盲区
  • 声音的共鸣在歌剧演唱中至关重要

Shownotes Transcript

Translations:
中文

大家好,欢迎收听 High Handing Fruits,跳一跳摘到的果子。 我是朱怡。 我是刘佳。 我是周末。 这一期我们请来了我的好朋友,周末导演。 哇,你演不下去了吧?

我想要哇,然后说一个很牛逼的,但是我发现我对你的行业也没什么了解,我就觉得你很牛逼,有的大家也知道你很牛逼,大家都知道你很牛逼,因为你的行业就很牛逼,西方歌剧。

没有没有没有 那你来说一下吧 你是 我到底干嘛的 OK 我赚钱的工作是叫做导演 然后导演当中 目前 90%的工作是做歌剧类的 歌剧导演就是 operate director 就是西方歌剧 也做中国 对可以可以这么讲吧 90%当中的 95%是做西方歌剧 有中国歌剧这种东西啊 就是 Chinese opera 呀 就是传统的那个 不不不 你现在国内叫民族歌剧 哦

哦,真的还有这个东西啊?

然后你如果传统的歌剧唱法就是叫做美声 那就是跟西方歌剧这样子唱法一样的 大家现在听说还有一种一个身部叫做民美 叫做民族美声唱法 就是综合民族唱法跟那个西方美声唱法 所以这些是这些年新发明的东西吗 还是一直都要 应该是新发明出来的 因为我觉得中国这种新歌剧发展 在过去十年是一种井喷的状态

像那个大都会歌剧那么大。

其实不是,其实讲的是一个共鸣。 当你的那种 register 找到一个对的一个共鸣的时候, 它其实可以 cut through。 就是有的人... 真的吗? 对的,对的。 我的一个很好的朋友,他其实好并不是很大,

它的 size 并不就是那个声音的那个号不大, 但它因为找到了一个非常准的一个共鸣, 非常精准的共鸣, 所以其实 orchestra 像那种很重的那种 orchestra, 它的声音可以 cut through, 然后就是再大剧场它都可以传, 所以这个是我们自己包括从很多专业的人员上面也会存在这个误区, 以为要被听见就是要拼命吼,

最主要的最早的那个你许我去

古希腊剧场的遗址。 它们其实并不是歌剧 design for opera, 但是你在最底下面表演区跟最上面一层的观众可能中间离了大概二三十米, 但是你只要轻轻就像我现在这样轻轻讲话, 最后一排的人都是可以听到。 所以生场升学是一个很复杂的一个学问, 包括我觉得其实现在国内外很多新建的歌剧院所带来的挑战就是当前懂得,

但是我们自己做这个就会知道 你去每一个歌剧院

都会 我们就会开玩笑说 就第一天就会说 OK where is the dead spot 这个就是没办法解释清楚的 就是会每个剧院会有 在台上某一个特定的位置 你即使是帕瓦罗蒂这种人 去唱嗓子就说 你再怎么吼也听不见 哦真的

哦 真的啊 对 所以每个歌剧院都会有 我们自己叫百慕大区 Bermuda Spot 所以一开始要去找 你一般那种老经验的那种舞台监督啊 你去的时候你就会问他们在什么地方 他们会告诉你啊 就很简单 他首先第一舞台正中间 永远就对着正中间的乐池 是那个指挥的位置 所以 that center 正中间会有个叫做 prompter box 就是你会看那舞台前面 铺出来一个

That's a dead spot.

因为我自己物理超级烂 所以刘佳我就不想解不成

I'm not even going to try. 因为我觉得刘嘉应该在想说物理上这个升学是物理吗? 是物理。 是的,但是我是在想你们设计师每个剧院都一定会有一个 dead spot 吗? 没有办法避免的吗? 我目前工作的所有剧院都会有 dead spot,都会有一个盲区, 就包括你想开车倒车肯定都会有一个 blind spot。

嗯 那他自己會知道嗎?

唱的人自己会... 如果你是新来这个剧院的话, 会不知道。 因为这个都是我们自己行业内, 舞台导演自己内部之间会告诉你的。 那站在这个 dead spot 上, 大概你的声音能够够得到多远啊? 你出来的话声音会非常强,

第二就是说你的就是那种 sweet spot 我站在过那个一个 sweet spot 就是说我随便这样子哼一个声音 然后在剧院里面听的声音就非常好 那我如果在一个 dead spot 就觉得第一你声音传不出来 你的声音会非常 dry 就是有的 spot 会把你的声音那种缺点会暴露出来 哎 刘嘉你记不记得就是那种中央车站 你有时候出站的时候你走在

这个动作歌曲也是做的一样的。 那我问你哦,

歌劇和音樂劇區別在哪裡? 音樂劇不是歌劇對不對? 不是,但是音樂劇的那個其實就是始祖是那個歌劇當中的 operator,清歌劇 所以你看百老匯音樂劇,百老匯音樂劇的 Lala Land,還有紅莫坊,還有 Sing in the Rain,他們都是音樂劇,但不是歌劇,對嗎? 不是歌劇,對 Lala Land,它是歌舞片 歌舞片

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

然后现场舞台导演之后 那你就像学物理一样 还会有很多详细的分科 我自己上研究生的时候 训练的是正常的舞台导演师 我们都学 然后周末在歌大的时候 是我学妹 她是导演系 我是编剧系 然后她小我一见 而且我自己那种 导比较正常的一些话剧 你都看过了 对 她导过我的戏 对对对 她导过我

还有我几个吧,在校的时候导过那个进化论。 进化论就那个 Monkey Play。 对对对。 好像是我第一个在哥大的戏,然后那个真的很棒。 就真的导得非常好,真的导得非常好。 谢谢谢谢。 好,我在想我们同样的 timeline,因为我知道你们哪几年在学,所以你们在导演的时候,我那时候在学量子物理。

对啊,就是 cross campus 我在另外一边学物理。 那个是完全不认识的。 完全不认识。 而且那个戏非常难导,就不仅仅是艺术上处理,然后团队管理,因为那个戏演得非常非常累。 就是有些戏演员演完会很爽,然后这个戏演完,演员都会很不爽,因为肢体上会很累很累啊。 这个是两点,一个是肢体上,第二就是就跟所有作画剧一样,就是永远是觉得 budget 钱不够,所以就是你要... 对对对。 然后这位助理小姐又脑洞大开写了那个...

你算一下你那个戏就是人类和猴子加起来多少个角色。 对,而且那个整个戏 cast 非常大,演员非常多,然后它有两套角色,一套是人类角色,一套是猴子角色,是每个人都是分式两角的,是完全平行对应的那个。 这个戏后来去国内也演过,有个中文版,就很不一样,很不一样,跟美国的这个版本很不一样,因为他们有改剧本。

为什么?

为什么? 你觉得很烂 你干嘛不觉得说 I want to make it better 分工不同 就是你是导演 你不是编剧 你就 focus 在怎么样去诠释这个剧本上 你要做编剧 你自己去写剧本 对 就是朱怡做的编剧是一次创作 就是原创 original 我们再怎么做是二次阐述 所以我们再做的创意 是在朱怡的第一次原始创意上 再叠加出来的 所以你不能够

不能够去改,就是有他自己的那种 hierarchy 在美国这里。 所以,但是我们自己老师讲的就是说, 一个比较健康的工作方式, 就是当一次创作的编剧, 他说很多时候我们在 stage new plays, 在给那个 playwright 看,

Yes, yes, yes.

但是不是你一个人都这样的。 是这样的,就是我来解释一下,如果说我写了一个新戏,其实在美国这边它有一个开发阶段,有个 development process, 国内呢,它就是直接是做成 full production,直接完整制作,那就会投很多钱。

然后在完整制作进排练的时候,其实是你没有很多的时间和资源来让你去慢慢的观察行不行,然后你再改啊什么的。 其实这些东西,如果你一个导演拿到个剧本,你觉得不 work,你不要去导,如果是直接去进那个 food production 的话,那在开发阶段呢就是周末说的。

但是我觉得这个开发阶段 唯一能够行得通的就是 导演你忠于剧本 你去试图展现剧本想要表达的东西 然后别人就会看到说 OK 我们往这个方向走是走不通 然后再回来就两个人商量

嗯。

那可以出题人就是说,OK,可能我这边题目设置有问题。 而不是说这个方程我解不出来,所以请你把这个方程改成一个简单的 1 加 1 等于 2。 对对对。 所以这个就是说为什么导演不应该改编剧的就是一个简单的类比,就是这样子。 I see. 所以我觉得一旦你打破了这个,一旦导演上手他去改,或者是他并不忠于原来要走那个方向的时候,他直接就翻不过那个山,他把山炸了。 对。 那编剧就会觉得说...

哪怕其實之前那個山 它那個進山的路的確是有問題 那我一直會耿耿於懷 我覺得你沒有能力 所以我們都沒有去試那個東西 然後變成一個不一樣的東西 因為一旦你把這個角色 你是幹嘛 他是幹嘛打亂了之後 其實你會發現整個劇組非常亂 對 因為導演也在改

嗯。

有的。

嗯。

其实太投资的时候,

因为你一个良好的创作,就是说你全身心投入,但是你可以随时抽离,从一个来看一下整个,因为导演其实是一个全局的把控,很多人觉得导演工作就是排练,但其实导演排练只是我们工作的最最后面的 10%,

很多前期的工作,第一就是说很简单分析剧本或者是对于歌剧分析乐谱,分析 score,就是 what's the story,然后 what's the structure,然后你要分析每个角色的那个背景故事,然后再来做设计,然后为什么用这个颜色不用这个,然后包括很多时候你要确定时间,比如说我们确定要做 17 世纪,那么 17 世纪上夜,中夜和下夜在法国,比如说就法国。

它的其实服装还有整个那个 decor 是完全不同的 那这个我不是天生就知道的 我需要做很多 research 然后我还要跟我的设计师碰 然后设计师碰了以后 就说所以一个很多人 就是歌剧你会进去 你会看见有指挥有导演 很多人搞不清楚我们干什么 我一直跟麻瓜们外行讲的就是说 好明显 全部是戏剧圈的人都叫麻瓜 我全部叫麻瓜 反正只要我讲的话 我讲行业术你听不懂的人 说啊麻瓜 这个补充一下 什么是麻瓜 如果不是

Ha ha ha

可是歌剧导演和,sorry,我老是跟电影和其他的导演来做比较,就是像电影导演来说,你会教演员说这句台词你要怎么念,可是歌剧导演你还要教他们唱吗? 你不会唱,那怎么办? 不,分工很不一样,现在回到我刚刚讲的,所以歌剧当中是你有两个 two gods,两个太阳,一个是指挥,一个是导演,我们的从那排练厅的那种 leadership 是平级的。

指挥就像一个音乐会里面的指挥。 在乐池里面这样的指挥。 就是那样一模一样的指挥。 对,但它是在乐池,它会下沉的那种乐池。 你去看歌剧的话,前面不是有乐池吗? 交场乐团在下面,然后就有指挥在里面挥,也不知道他在干嘛。 我一直就是说,如果你去看一个歌剧演出,当你把眼睛蒙上,你耳朵听到的全部是指挥的工作。

哦。

嗯。 所以我自己剛剛開始做歌劇的時候, 我擇出的一個結論就是話劇, 導演你需要 create the musicality, 就說比如說這一句話, 比如說我就說假設朱以寫了一個台詞叫做 I like coffee, 我喜歡咖啡, 那你寫在紙上的時候, 這個節奏性音樂性 musicality 是可以由導演來寫的。

决定的,发挥的。 比如说我可以强调说 I,这个词托很长,就是 I like coffee. 或者说你刚刚睡醒的时候,Oh, I like coffee. 然后这样子。 所以这个语言的,话剧语言,讲话的节奏性和音乐性,musicality, 是导演对这个剧本要表达的意思的理解。

而歌剧我们要做的是,那个歌剧的时候其实 composer 作曲已经写好了, 所以很有可能比如说他就在四拍, 在这个四拍当中我这一句话就要讲完, 或者比如说我接下来有一个情节, 就说他在接下来要杀人放火, 但是我会希望他比如说 15 秒, 但是 composer 就写了四个小节,五秒钟就要结束, 那我不能够跑去跟 composer 说, 我觉得这边杀人放火应该要 15 秒, 你可以再多写十个小节, 而我就说 OK, 那我怎么样 justify 他这个 musicality,

所以这个就是 So composer 也是在你之前,就好像编剧是在你之前,composer 也是在你之前,然后你才能在专门创作。 我们永远是二次创作,永远是二次创作。 然后除了 composer,还有 libretto,是专门写歌词的。 那 Ju Yi 以前写过一次。 写过,Ju Yi 写过,我拉的皮条,我拉的皮条。

这个文字是什么意思呢? Chamber Opera 就是室内歌剧。 对,我记得你那次写歌词,我觉得好好笑, 觉得好像是你写微博然后把他... 我也觉得就很...

Right.

而且就是很短很短的歌詞, 就是每句單看都覺得就是很俏皮的話, 但是到最後又很傷心很傷心。 對,這就是我的寫作特色啦。 悲心交集,對。 就看上去很沒有腦子, 但是實際上有大智慧在裡面呢。

这种话不要自己说了。 那你重新念我再讲一遍。 他的作品的风格就是悲伤俏皮之中有一眼大智慧。 乐而不盈,哀而不伤。 中文太复杂了。 这是孔子讲诗经的。

可是歌劇講到就是注意寫,但是我記得我是第一次看歌劇是初中的時候,音樂老師給我們放了圖蘭朵。 那你也看的是歌劇電影,不是歌劇。 是歌劇電影吧,然後我印象很深的,就是那時候沒看過歌劇嘛,然後就覺得明明就是什麼,裡面好像是用茉莉花的音樂是不是,然後唱出來是義大利語,然後...

语言是什么?

德語就很坑腔

所以其实德语不太好唱,就是因为它的辅音很多,然后所以唱起来感觉说就是那种节奏跟那个音乐的节奏卡的感觉,就是说其实就包括用中文唱,就像现在其实有外国人用中文唱,然后我得出的结论就是中文需要 lean on the,就是说西方歌剧那个训练出来,他们就 lean on the vowel,就是在原音上,因为意大利语是那种你凡事要以那种 vowel 原音为主要 drive,

其實中文你會需要 原音,ling on 在俯音上 所以比如說像外國人他們唱中文 它的永遠是第一個音的音頭 就是那個 music entrance 那個是聽不見的 因為他們只會這樣子 把所有的重力全部放在原音上面 而他其實不知道 對,但是德語的唱法就是你要 ling on 的 德語和捷克就是斯拉夫語和日耳曼語系 尤其捷克語那個變態的語種 捷克語你會需要非常...

哈哈哈哈

Tomato

Tomato, right? Yes, yes, yes. You can't sing. But there are some like German or Czech, they need to lean on consonants, your foreboding. But the Chinese way of singing is actually you need to

靠着辅音借力打力, 然后这样子那个, 通过辅音打力。 给我一个例子。 比如说不乌鸦, 那外国人其实很容易唱, 就听出乌鸦, 然后呢, 但其实你会需要, 但如果你是太用那种正式的那种德语的唱法, 然后不太多的话, 你的那个乌, 你的音色又出不来, 然后尤其节拍, 如果节奏复杂的话又很复杂, 所以你其实需要,

放一点点重力进去就是不要, 但这个就是因为中文是母语很难讲, 然后对于大部分的歌手, 其实你唱的每个语言都不是你的母语。 那所以现在你刚才说的那个民族和明媚歌剧, 它会发音中文更加合适吗? Diction,对,会有 Diction, 就是其实我们就讲叫做咬字, 为什么有的人,一模一样的人, 有的人唱这个歌词, 就是你不需要看字幕就能够听得懂, 那有的人即使唱中文也还是要看字幕, 这个就是 Diction。

那其实是不是可以借用比如京剧或者... 但它那个是方言啊,它那个好像戏曲我并不是也不是很懂,所以我也不太想这样子讲一些错的东西。 所以就是中文的戏剧都是用普通话讲吗,现在? 据我所知是的,可能有,好像你们是说中文的歌剧,民歌剧。 对,一般都是普通话。 当然如果是民歌的话,它就可以。

嗯哼

跟那个母语者一样标准。

然后我工作过的指挥每一个人他们对每个歌剧的那个歌词都是完完全全非常了解 我就觉得这是一个最起码行业与行业之间的专业尊重 如果你周围的同事每一个人都懂的话我觉得我会要求我自己必须也要懂 因为我之前意大利法文和德文在进歌剧这一行之前就是各种因缘巧合就已经学会了 就不是说我流利可以讲但是你给我一个我拿着字典我自己可以这样子

超爽的哦 好酷

哦,这也是对。

像我前陣子就是

拿到个波兰文的,我说我的天哪,其实,然后那个,但是还好我之前学过捷克语了,捷克语跟波兰语还蛮像的,然后我就大概突击了一个星期,我就知道基本发音规则之后,我就拿着那个字典这样子开始去看了,就是说你很多时候,就是说你不是每一个歌剧导演,他都是会懂这个语言,但是我自己入行之后的,以此为职业榜样的那些大导演,他们全部都是,

流利的,像比如说我最喜欢的导演叫 Roberto Carson, Robert Carson, 他其实就是德语,意大利语,法语,完完全全流利, 而且他是那种可以用那个语言导戏的, 他是加拿大人。 然后包括很多的指挥, 他们也是说我们不会指我自己不懂的语言, 就说之前会觉得, 以前我自己给自己找的借口是说, 亚洲人我们其实首先就是英语, 就是第二语言了, 然后还要跟人家肯屁这种, 觉得好像是胳膊在扳大腿, 但其实,

像现在旧金山歌剧院的新任艺术总监是个韩国人,80 年的,39 岁,是我给我启发很大的韩国姐姐,80 年的,她叫 Unsun Kim,中文叫金恩轩,就是旧金山歌剧院历史上第一个,而包括什么旧金山歌剧院,整个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一线歌剧院和教学团的那个女性音乐总监。

然后我们 17 年在休斯顿歌剧院,休斯顿 Houston Grand Opera,我们合作那个《蝉花女》,然后她那个时候是刚刚被美国第一部戏,是她指挥第一部戏,她是韩国人,她可以讲流利的英语,德语,法语,捷克语,西班牙文和俄语。

Oh.

每个人都希望是一个 prodigy,然后一夜成名,然后就是年轻茂围,然后各种各样。 然后他其实他拿那个奖的时候 28 岁,然后他给我讲过一个我觉得那个就是 17 年的时候正好是我觉得我应该是要突破瓶颈,但是并不确定自己有很多怀疑的时候,他讲了这个话给我很大的鼓舞。

她就说她 28 岁拿那个指挥金奖的时候觉得自己是 on top of the world 就是人生世界巅峰 而且是有欧洲最大的经纪公司要签她 当她走进她经纪公司的那个 office 的时候 办公室的时候觉得自己老娘一定会红 然后明年就要怎么样就非常很大 我觉得我们行业真的会有很多这样的 moment 我也有过你有没有过 有有有上上下下就觉得我要起飞了 老娘要红了

I've experienced that many times. Anyway, the manager told me, she said, her big agent told her, she said, I want you to set your attitude. I want you to set a good attitude from now on. You have to remember that you are Asian, you are a woman, you are a young person, and you are not tall. She said, so you need to work harder than your European peers.

Ha ha!

但是周末你說的這個話讓我想起 你以前跟我講過 你在學校念導演系的時候 教授跟你講的話 我覺得當時我聽了想去拿刀 他說你是中國人 不管你導的有多好 沒有人會請你去導殺劇的在美國 他說他最多會找你導一些什麼 亞洲風的那種民族風

然后就跟你说,反正不要往这方面努力了,就不要想在这边跟西方人去竞争了。

然后我觉得你现在做的这个行业简直是给他打脸,就是在最西方艺术里面竞争跟他们拼。 对啊,但是前提是这样,首先第一是这个十多年前,我觉得那个时候美国戏剧圈的那个风气不像现在这个样子。 对对对,观念也不一样。 我的故事是这样子的,我们研二都要学导莎士比亚,然后莎士比亚其实是一个你要对西方的语言那个 meters,meters 用中文怎么讲啊?

Did you just say meters?

它又太好笑,就是说它其实是有它那种格率的,所以你要对它那个语言,就是它有什么这个体那个体,然后他们就如果你是从小英语是母语,然后在美国这样子,国外就哪怕英国这样长大的话,这个就好像比如说我们就讲什么五格,什么七绝这种样子,那然后他们每个人老是就说啊,所以这个台词你要把帮,把帮就每个人拿着拳头敲桌子,然后他们全部都知道怎么敲,然后我就说啊,而且那个情况下我当时觉得说很挫败是因为我本科已经在美国念了四年了,我觉得我英语已经很好了,然后

是的,是的。

信息量在哪里?

除非他们想做歌舞激风的那个《十二夜》

对啊

当时十几年前一个老白男 就是讲出来这个就很正常啊 很有道理啊 然后觉得很 cute 但是你回头想就说凭什么 而且现在就觉得其实歌剧 尤其是我是用意大利文 导过那个宣戏调的那种人 其实宣戏调跟莎士比亚是一个结构的

其实一模一样,就是说你需要,那只是我们导歌剧做起先告诉你,就是莫扎特,比如说莫扎特选取的,他已经告诉你,他这边的这个和谐已经告诉你,他们讲话的这个 musicality 是什么。 而莎士比亚是你需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 composer 一样,你来想说这句话我要用什么节奏,什么样的调,什么样的讲出来,才会有最有戏剧性。 所以其实本身而言是一个对语言的那种敏感度,因为后来我自己也很有意识的,

麦克白夫人

她就是把我当成表演器的学生一样, 把整个麦克白夫人, 就是那种按照他们的英国 RS, 那个英国皇家莎士比亚那种表演训练方法, 这个就全部练了一遍, 那个时候我就知道, 其实莎士比亚没有那么难, 它有一定的规则, 但是...

其实只要你能够讲英文, 然后并且对那种基本的表演方法, 发声方法有一点点概念, 你应该是可以的。 我还是很好奇, 就是你能不能细讲, 就究竟是什么让你觉得开窍了? 我觉得是歌剧帮忙了, 因为歌剧就是说我之前对这种比较会, 就是那种... 因为莎士比亚他是没有唱出来的, 他就是写出来, 然后大家爱怎么唱怎么唱吗? 不是唱啦,就是他的...

Anyway.

包括莎士比亚他自己的那种文体里面 他写的剧本里面有两种那种格式 所以你会需要非常清楚的知道 第一你当然要好 而且他自己会造很多词 所以你要知道他写的那个词什么意思 但一般你现在去书店买 他都会有那种底下帮你注释的 然后尤其那种碰到那种 verse 那种格率性要求很高的时候 你会需要有一点点那种阴厉的感觉 但是我觉得开窍是因为 我后来做了很多的歌剧 然后歌剧的宣序调 我要导很多的宣序调

它其实就是 比如说讲那个 比如说意大利文的那个宣戏条 它在里面讲很长 但它会给你在一个乐谱下面 它会在 precise 在哪个词下面 有一个 chord 有一个和弦 而一般我们做就是 你透过和弦的变化 你会要分析 OK 它的角色的这个 arc 是什么 心理路程是什么 但是我觉得就是 而且那个它是用意大利文的 就是哪些这个东西

因为我觉得很有意思,因为我觉得最近

最近这一两年就是特别有一种很强烈的想法,就是说我觉得那个导演说,我的老师说你导不了莎士比亚,我就说我偏要导演,给你看一看。 所以我就去拿了莎士比亚的剧本重新回来自己,就是说尤其自己又把那个麦克白夫人选下来之后,我重新开始去念的时候,我觉得感觉就是我还是不太清楚那个 Meters,他们那个棒棒,棒棒这样敲什么意思。

但是我自己就突然就知道, 我看他那个词我就很清楚知道, 我应该怎么样 break 这个 down, 然后怎么样这样子, 怎么样分析, 然后包括我去看莎士比亚的演出, 我耳朵听的那种感觉不一样了。

語感已經培養出來了。 宣序調是什麼? 宣序調是 recitative, 傳統歌劇, 你就說, 就比如說你莫扎特為主, 你會有些重要的詠嘆調, aria, duet, 但是在那之前, 很像那個音樂劇, 音樂劇不是簡直說, 好像講講話的開始唱嗎? 但是那個歌劇之前, 就說他們是有那個鋼琴, 有那個 4T piano 伴奏的那個, 語鍵鋼琴伴奏的那個, 有點像講白, 但是它實際上是給你寫好調子的。

比如说这个,但是说其实讲是带着音乐伴奏,有点像叫用唱一样讲的讲白,所以很多时候是在讲你的这个角色的心理的过渡历程,或者是你刚刚在那个上台之前你的角色发生了什么,然后在永远是在宣戏调之前有一个触发,引起下一个永叹调或者 duet 或者是 trio。

我不是昨天刚跟她说吗?

而且这个宣誓料跟这个完全没有关系, 他讲的是歌剧里面的。 你冷静一点,你冷静一点。 那个是电影,这个...

所以我说歌剧不就是唱歌,但是就是用很 fancy 的方法唱音乐剧吗? 那个歌剧是这样子的,就是说其实音乐剧跟歌剧很简单的区别,就是歌剧永远是 the music,音乐 drive the story,所以就是永远是音乐会凌驾于故事之上,而音乐剧是在于 story drive the music,很多时候音乐是要为它的故事而服务,所以其实... 所以歌剧里面是不能讲话的吗? 嗯,

没有,现代歌剧,就是 modern opera 在那个 1920 年之后 现在创作的现代歌剧有很多讲话的 包括那个 Philip Glass 最有名的那个 Akhenaten 讲那个太阳神 就是那个爱基法老的当中有个 spoken role 我有一个歌剧的朋友 今年 mad debut 然后他就是剪了里面那个 spoken role 然后我们这行业好贱啊 他就说 how do you feel about as an opera singer making your mad debut as a spoken role 就是你作为一个

训练过的歌剧歌手作为那种只靠讲话上大都会歌剧院,你怎么觉得? 那个歌手很逗,他就说,I feel,他说我只要能够上大都会歌剧院都是一个职业里程碑。 我好几不说没对我回答,心里应该在骂妈妈屁。 对啊,所以就是说,包括音乐史的一个时间的改变,每一个时代,就包括 18 世纪,19 世纪,甚至 20 世纪,然后那个就是我们这个就是歌剧的那种结构也是有不同的。

其实像宣序调在 19 世纪之后就已经完全没有了, 但是 18 世纪比较常见的一个。 那像包括 19 世纪,你还很简单就说, 为什么很多人说现在那个作品就有无调性, 就是你听不到旋律了, 那其实是二战之后,一战之后就开始了, 一战之后很多的作曲, 因为很多时候作曲它们是在 respond 你周围的环境, 所以你会发现一战之后整个,

他們從聲音上面,不僅僅是歌劇,包括現在交響樂的作曲上面,風格上面,會有很多的反應,包括像現在歌劇啊,最近這兩年前最很紅的那個,像 Steve Jobs 的那個蘋果的,蘋果創始人,喬布斯的那個歌劇,喬布斯歌劇做了一個很厲害的一個創舉,就是因為傳統歌劇不就是交響樂隊,orchestra,就現場演出嗎?

嗯,他在那里面交响乐队配那个电音,当时就会觉得说,对于那种 Purist 就会觉得说这是什么鬼东西。 但是实际上前两年,Dave Maloney 在纽约做的 Natasha Pierre and the Great Comet of 那个 19 多少多少? 18,我们应该是这样。 就是改编战争与和平的,他是做成了摇滚歌剧。 对。

我就可能去別人... 我理解就是...

音乐剧里面会讲一些话,那个 Oprah 就一直都是唱歌。 不,我觉得歌剧当中永远是因为它的音乐,我们的戏剧是在服务于音乐, 而音乐剧是反过来的,它音乐只是为了让故事讲话。 所以很多时候音乐剧停下来那种演戏的东西会更重要。 不是不是,是这样的,就是我觉得在音乐剧里面,

歌曲是反過來的。

音乐会凌驾于一切之上。 对对。

包括我觉得其实很多时候歌曲有点像,我们经常是比如说人生快进两个半小时会把一个决策一生这样子快进完,但是在很多大是大非那种非常的那种极端情绪的瞬间,好像突然按下暂停键,他唱个比如说四分半的那个 Aria 永叹调,会让你把这个人在那一刻一个抉择一个情况下那种心理那种

表现放大化 所以其实对你的那种情绪的那种感染 会非常非常好 而且歌剧是个 labor intensive 非常落后的一种生产方式 所以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合作 像一个非常复杂的齿轮 但是我自己的感觉是 当每一个部门都非常专业 然后每一个齿轮 全部都卡得纹丝不露的时候 然后你这样看一个现场的歌剧表演 我觉得那个爽的感觉 是任何别的艺术形式 没有办法可以比拟的 可是现在歌剧的观众都有谁啊

歌剧的观众都是很老吗? 都是很老吗? 因为歌剧是一个门槛很高的欣赏的东西。 我不觉得,就像包括音乐剧有自己的观众很多分类, 然后歌剧的观众就说你传统的喜欢晚会型的那种歌剧, 你会去那种比较,有喜欢看那种经典的 standard repertoire, 尤其美国的观众非常喜欢时代剧, 就是那种很漂亮,很豪华,很奢华的那种时代剧。

但他们

也不一定能欣赏。 我觉得是可以后天培养起来的。 最有意思就是那个大都会歌剧院以前最大的那个金主, 叫做 Mercedes Boss, 之前是完完全全不懂歌剧的, 然后他就是因为... Mercedes Boss, 是 Mercedes Burns 的弟弟吗? 不是。

她的第一任丈夫好像是聯合國的一個外交人員吧 她為了她的先生 socialize 她就去認真學了很多那種歌劇的那種內容 然後知道怎麼去欣賞

然后她就后来就变成很懂歌剧,然后她跟她后来第二任老公是一个非常有钱的美国的石油商人,她就跟她的第二个石油商人那个巨富老公结婚之后就变成了大都会歌剧院第一大捐赠人。 当然后来又跟她现在这个老公离婚了,因为她老公就离婚了以后,就是她实在很讨厌每天站在川上夜晚跟她老公去看歌剧。

财务来源很多是金主吧?

美国和欧洲的 funding system 是完全不一样的 美国它的割据这边是大概将近 80%的 funding 资金 是来自于他们叫做 private donation 就私人募捐 那私人募捐不是说什么众筹啦 有时候可能比如说是大的公司 比如说有时候 JP Morgan 一下就一笔就捐了好几百万

所以其实也是作为美国大企业那个抵税的方他们会捐很多钱。 当然有很多的是透过私人的大财,所以就他们会出现叫做 production underwriter, 就比如说我想要做一个新歌剧,可能需要三四百万美金,然后可能会他们就会谈到谈妥一个可能有一个大的那种很有钱的那种,

家族他们会就说作为这个 production underwriter 就说这个戏的所有的 cost 会由他们来 underwrite 然后呢这个 production 的时候 在 open 里面就会写说他们是 production underwriter 歌剧它是个 non-for-profit 非盈利为主 所以他们的票房可是歌剧的门票这么贵 还是完全不够是吧 真的不够因为是优念 因为第一你想一个乐队 那么几十个公会优念公会 乐队有乐队的公会 然后我们导演导演合唱舞台监督

芭蕾舞演员有自己的 ACMA 音乐家协会,然后它还有那个 stagehand,就是比如说这个锦,它不是自动推的,是由那个工人叫 stagehand 那种,那 local one 是最贵的。 它为什么不能自动啊? 自动化很贵,而且第二我自己做这么多戏下来,其实机器没有人靠谱,就是所有你做的那种自动化就是会卡,真的会卡,在先进的剧院,现在得出的结论真的是剧场里面机器没有人靠谱。

嗯 在先进的那个自动化的系统会出现那个故障 很多次是那种我们做好自动化那个轨道 眼一半卡住了怎么办 还是要人上去这样推啊 所以歌剧里面其实因为它是一个 labor intensive 人力是一个密集的一个行业 然后尤其各个领域有各式各样的工会保障 所以其实成本非常非常高 作为一场各个一个歌剧的成本非常高

大概多少? 我知道肯定每个不一样,但是... 美国它现在是分成这样子的,就 level one, 分级是这样分的,按你每年的 running budget, 每年的运营预算是多少来分级。 那么一线一级剧院 level one, 就是一年的成本是在一千万以上。 现在一般大多会割剧院可能一个新制作, 我觉得大概在...

看情况吧 你如果做比较简洁的话 两三百万美金 一个望远镜就没了 对 然后就像那个 比如说他现在大都会那个 当初就很豪的那个 指环系列 他就做那个就是机器 然后那个好像是四千六百万美金 啊

-

Anyway, yeah.

很多时候歌剧就像烧钱一样,你想你怎么几千块美金,很烧钱。 所以为什么大家会愿意去烧这个简安卫唐,是真的很爱吗? 因为不是主要是那个全世界歌剧迷,就是那种古规级的歌剧迷,对于瓦格纳的指环系列都是有一个迷之叫什么 obsession,执念。 就是任何一个能够做完整版指环的新制作都是一个对于那个剧院都是一个 big deal,然后你如果跟

Right.

如果你如果从纸面上面看这个 idea 的话 就像一个就跟像投资人一样 你要投一个那个 startup 一样 就很炫酷 对当你从纸面上看的时候 你会觉得这个戏绝对成功啊 Robela Park 然后做了高科技什么 LED 屏的那种 然后多媒体的这种指环一定是好牛逼啊 但是其实现在你看见美国这边 大概各式各样的导演 大导演电影导演 百老汇导演 然后编舞世界顶级的编舞会跨界来导歌剧 然后基本上 99%都翻船

我觉得翻传的原因并不是说他们的艺术作为艺术家本身的造诣或者理解力不行, 而是说因为美国的歌剧院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工会化的那种像是一个齿轮一样流水线, 比如说因为 Le Pache 他做一个戏,他要在他自己的那种 warehouse 里面排一年,

才能够排出来 那么歌剧 美国歌剧院这边 你最多排练厅 给你四周 了不起了 四周内经是非常非常非常 一般正常两周半 本质是做什么的 他本质排什么的 他是话剧导演 他是话剧 而且他也做很多 像那种 多媒体的 太阳马戏团是他做的吗 对 那个卡是他做的 然后他会做一些 就是城市景观的那种 和

我现在...

Right.

Right.

或者别的一线歌剧院去做

会翻传的原因就是因为其实他们对这个排列的这种效率他没有办法理解因为你会觉得比如说一个很大的合唱其实一般歌剧因为合唱人工很贵

合唱讲 40 个人,然后 union rate, 所以其实一般歌剧院会要尽可能减少合唱的排练时间, 所以比如说我自己经手过的歌剧, 所有的合唱排练时间, 就是排练厅两个 session, 就等于两个排练片, 每个排练片两到三个小时, 那已经是非常慷慨了, 就等于说这部戏可能这个合唱在, 两个半小时或者三个小时的合唱里面, 他要在台上出现一个小时, 但是你只有排练厅的六个小时, 你就需要把它排完,然后我们就回台上见了。

这个对于那种传统话剧导演, 你知道我们这样子一天这样子现场找感觉, 然后这样子抠细节,然后找灵感, 然后需要八周时间, 可能他们是没办法适应的。 你说的排和唱,它指的是那个唱的排吗? 不过戏剧,戏剧。 对,因为我想唱的话跟

歌剧是这样做的,在我们导演进入这个舞台排练之前,他们会有音乐作业,所以合唱首先就会有合唱,叫合唱指挥,chorus master,提前就在那里作唱,每个人拿着谱子在那边唱,然后他会说啊,男高音你这边有一个人唱首调,他们的合唱指挥真的好牛的,就同时 60 个人在那边唱,

她可以说你唱偏了,或者说终身部你们这边有人走音了。 我觉得我很佩服好的合唱指挥,包括在国外歌剧院好的合唱指挥是非常非常受尊重的。 然后包括我们一般那种主演呢,他如果是第一次唱这个角色的话, 在接到合同,一般是提前三到五年,接到合同之后, 你就需要提前一年自己花钱找叫做深夜指导,叫 coach, 就是那个,其实你就需要一个耳朵。

你这样这样子来一个,你就自己先在家学,学完之后你会去找人,你唱给他听,那个人弹着钢琴给你听,然后那个人告诉你,OK,你这个音篇,你这个节奏是 16 分音,但你唱的 8 分音,或者是你的这个发语的 pitch 有问题,发语的 diction 有问题,然后他这样完全抠过之后,

再到才来,他就是一定要,他排练第一天就全部是要背下来,背谱,然后 ready to go 的。 而且我们在舞台排练第一天,正规的操作是第一天,一定是 maestro 那个 music sing through,就是指挥过来从头到尾带着他走一遍,然后指挥会说,就会有些想说比如说这边,

AD

他們助理導演 助演導演好多年 所以他們那種節奏 話劇類導演 你知道你是覺得 Assistant director 就是打醬油 坐那邊無聊 但其實歌劇類的 Assistant director 是整個舞台幕後這邊 薪水最高的 我們的 assistant director 其實薪水比 state 大台的舞台監督的 薪水還要高 因為其實很多時候 我們是主唱團隊和劇院的一個 buffer 一個 buffer 什麼 就是那個緩衝 緩衝

我不知道。 我不管這些。

化技技术课程好像是一天十个小时,然后可以好几天吧。 什么叫技术课程,你要干嘛在这个时候。 比如说我们在排练厅排好,这个人走这儿,然后这个门是个假的门,贴一贴,到了舞台上面,穿了服装,化了妆,然后灯光怎么打,然后这个门怎么走,这个 transition 怎么走,就是说从我们排练厅,

到观众首演 opening night 看到那个演出的那个效果之间 一般来说是有一周 歌剧的一周叫 tech week 因为首先你在排练厅排的时候 你是没有灯光的 然后也是没有布景和道具和服装在那边的 有道具一般有道具 一般有 但那个道具不会是就是真的道具 比如说就很多都是假的啦 歌剧都是用真道具 当你转到舞台上的时候 你这些东西都要加进去嘛 但是

但是加的话,而且它不是一开始全加好的, 它有些是在中间加的, 比如说你这个灯光到这里你要变怎么变, 然后这个时候门进来, 然后换到下一场的时候台上这些道具要收掉, 那些道具要再放进来,家具要搬一搬, 这些所有的东西你都需要就是 tech, 这个过程去排练这些东西, 然后把这些定下来,变成 Q, 然后记下来,

然后到... 难在哪里啊? 是让人记住还是说... 舞台监督会记得大家记住? 不是,首先你要调试, 你这个过程,你看你这个灯光, 你有一个概念,这个怎么打会好看, 但是你还是明暗色泽, 就都会要调的嘛, 你会发现跟你想象的不一样啊, 什么什么,然后很多紧急状况什么的, 然后或者说,这里我们换场的时候, 啊,发现这个搬道具...

或者是服装部加一个人让他抢装更快一点。

对,就是这一切的排练是在这个时间当中完成的。 那你之前的排练在排练室里都是艺术上的。 对。 这个剧本怎么要表达什么呢? 而这个 TEC...

因为 tech 它是非常非常重要,你缺了什么就场上会乱嘛,那你这个戏就继续不下去了嘛,然后要固定下来之后寄到那个本门上面,然后还要练一下,然后让那个 stage manager 舞台监督到时候一边演出一边按那个 cue,然后要把声光和什么全部统一起来变成一个 cue 什么什么的。

嗯,然後,然後這個過程, 它其實是很難以預料的, 對, 其實是需要導演很有經驗, 他知道, 哦,OK,

而且他会出很多意外嘛 对 然后没有经验的导演 就是会盯在这个地方 我们一定要过过过 但是你把时间都用完了 那你整个戏太可不完 那你就会 你就废掉了 你就废掉了 刚刚你为什么讲 为什么在歌剧院 AD 那个职权非常非常大 其实我们在控制 技术合成的时间和进度 就是很多时候那种 对歌剧没有经验的导演 所以 AD 所以导演可能是一个外行 但是 AD 一定是内行吗

一定是主理导演。 这个其实是跟拍电视剧很像和拍电影很像, 因为现在最近这几年都会有很多大咖的演员想当导演, 然后他们可能在艺术上的感觉比较好, 但是在执行上,因为你知道拍电影, 你拍出来的世界不是你肉眼看到的世界, 是你要去想象这个框框里面出来的世界是怎么样, 其实是很需要经验。 对。 所以他们说,

导演不专业没关系 但你的 AD 一定要专业 如果副导演不行 这个剧根本就拍不出来 歌剧也是这个样子 对 歌剧它其实像那个 很多时候没有经验的导演 比如说芝加哥歌剧真的是臭名昭著 就是你的舞台技术合成时间就五个小时

可能你的歌剧就四个半小时, 那你的舞台技术合成就五个小时, 而且还是 union break, 每一个小时要休息十分钟, 所以你实际获得的技术合成时间是四小时十分钟, 所以这个节奏,比如说, OK,他现在要唱七分钟的那个泳汉调, 但是没有什么太大变化,就走一走, 然后没有什么重要的, 那我们这边就跳过,灯光看一下, OK,跳过, 所以这个节奏其实是助理导演, Assistant AD 在控制, 只有美国这样的体系, 美国这边是,我是 learn the hard lesson, 年轻导演,你如果没有,

连续两年以上一线剧演 AD 的经验的时候, 他们是绝对不可能, 就任何小的剧演是不可能给你这个戏去导的。 我自己之前歌大毕业是觉得说, 我歌大毕业,而且我歌大一毕业就拿了 北美当时的一个导演设计的商年奖, 我觉得自己就是老娘要红, 就是一个老娘要红的, 起飞了起飞了,老娘要红了, 然后就觉得说老娘要红了, 就说你们这些重大小剧演, 请速速给我发 offer 让我来导戏, 然后后来就会发现歌剧根本不管你是歌大毕业, 是哪边毕业的。

他们就说你有没有这个足够的力量经验, 然后我当时非常不懂, 而且这种大歌剧院的 AD 非常非常难拿, 因为是 tenured, 就是说你必须得等那个人一个萝卜一个坑, 然后那个人不想干了, 你才有这个空缺, 但是我后来连续做了三年之后, 我就发现其实这个他讲的是, 他想要为什么要, 一定要现在新一代歌剧导演有这种 AD 经验, 就是说你的组织管理能力, 就是说你要避免出现像上一代那种外行进来, 然后,

因为你技术合成如果完成不了, 然后但是你一定要为了, 有时候为了舞台安全, 就是比如说我这边有个 trapped, 我这个人要在舞台上消失, 他可能底下有个 trapped 什么, 就是一个暗门, 然后你要跳下去底下有个沙包, 这个东西是要练的, 因为不是说你练一次两次就行, 你要练很多次, 然后各方向配合好, 那么如果有时候因为导演时间把控有问题, 或者是 AD 不够强势, 你的 tech 在规定时间内做不完规定动作, 然后又涉及到舞台人身安全,

然后他们就一定要延时, 延时的话就会进入 overtime, 进入 overtime 的话那就很苦逼, 就是按照工会要求就是要三倍, 就是我们的那个薪水要三倍, 然后你 overtime 进入, 根据每个部门的不同, overtime 时间进入, 比如说连续四个小时, 连续五小时, 那会就是,

罚上加罚 Penalty 再加 penalty 所以一般歌剧 就是如果你一个歌剧院 进入那个 技术可能进入 penalty 那你就死定了 你竟然更不要想 今年肯定亏了 你这个戏卖得再好肯定亏 所以为什么现在大的歌剧院 为什么对好的 AD 爸那么牢 就是因为一个好的 AD 其实可以帮你剧院控制你的成本 我自己为什么后来做 AD 做得比较好 就是因为

-

但是他

但是他不能就安排兩天嗎? 那他

其实会减少很多风险。 没有,但是没有办法 afford, budget 就没有办法 afford。 而且有的时候比如说像大都会这种, 今天你早上接受合成, 然后下午就要把台拆了, 然后重新装一个新的晚上演。 当你这种 repertory, 就是说你其实像滚雪球一样, 不只有你这一个戏。 但是...

它的贵是因为它的 stage hand 就是巨无搬东西的人什么,它都是公会的,然后它们都很贵。 包括乐队,然后包括歌手,然后有时候服装也很贵,其实比如说你要做一个,很多人喜欢说什么,比如说那个 Mary Antoinette,那个很多人喜欢她那个时代,但是你知道她那一顶假发,她那如果我要做那种风格,那一顶假发就是一万多美金啊。

Right, right, right.

就是这个跟我们写剧本一开始老师就教说你不要没事手一抖,写他望向天空一架飞机划过天际,就这个。

-

其实我刚刚听你们讲了,就是这么多细节, 其实周末你让我想起我们第一次上一个, 其他一个博客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 你跟我讲一句话让我印象一直很深, 因为我在问你们,你们俩是做创作的嘛, 然后我问你们就是有多少需要就是天赋啊, 然后你跟我说其实大部分创作是基于,

肌肉肌 肌肉肌 马索成也学习 对 肌肉肌 是的 是的 是的 我想你们两个展开讲一下 因为刚刚听完你们介绍 有几个真的是就是 你不下苦功夫 不学那些语言 不学 就不去做 AD 你真的是 无论你多有天赋 都是没有办法做到的

There's no such thing as 靈感,你把你自己逼死了,總有靈感的。 Anyway, 就是 為什麼呀? 我覺得是這樣子,就好像,這是我自己導演老師的一個理論,他就覺得說,那種

然后

然后我们就觉得说,而且很多时候那个戏导出来真的很烂,那我这辈子不想再看那种,然后但是导演,我的老师就说,其实你会要有这种 muscle memory,就是说你有点像说你要训练出自己的那个戏调反应,比如说像我现在我已经很有经验了,我会看到一个戏,我在看剧本的时候我就会猜到说,OK,这边可能需要 15 秒的那个 quick change,然后这边可能需要,这边幻景会有怎么样,需要什么这种。

这个是经验,而这个经验你只有一遍一遍一遍的重复去经历,你才会训练出自己的这种肌肉体像一个细条反应。 而这个再有天赋的人你碰到很多实际面这种处理问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是完全不一样。 就像我们小时候没有人那个天生就会心酸很快,会做数学题很快。

没错,就是给你带

只要你有 deadline 你要遵守这个 deadline 她每天都要交作业 像我们就是每周都要交作业 要交作业 对 一周交两个短剧 也不是啊 就是你实在真的没有想法的人 B1B 也写不出东西 所以你还是有一些 Connecting dot 的能力 是啦 是啦 但是你在 trend 这个 也是很有天赋啦 也是 connect dot 更快了 这句话要别人讲 我来讲也是很有天赋的 注意 对 但是真的是我觉得 真的像海绵挤水一样 挤一挤 总是能够

剪出来的 只要你把自己逼死 我是觉得就其实很多时候啊 那个尤其做艺术也好 我们传统的想法是觉得 一个艺术家 孵一个灵感 然后因为他很有天赋 但其实这个是 人就懒掉了 对 人会懒掉 然后很多时间就会蹉跎掉 其实就是说 我一直觉得做艺术这一行 功不堂娟 每一份工作 不管这个工作 其实对你 包括我自己做助理导演时候

Right.

Learn the lesson. Learn the lesson.

所谓疙瘩的那个 MFA, 不是说你好像突然就知道怎么倒, 而是说给了你一个相对安全的犯错空间。 是的,是的,是的。 他说因为你倒砸了一个戏, 没关系,你只是研究生的一个作品。

比你好过你在出去出道了以后拿着投资人的钱倒砸一个戏, 然后这一辈子就职业大翻车,要好很多。 所以我觉得其实, 甚至于就是我那个时候也跟很多很多导演演员合作, 我觉得那个合作时候要避免的问题什么的, 我也是在那个时候学会的。

怎么跟导演相处? 我们这个很多时候还是一个跟我们剧场这个行业, 不管你做什么领域, 剧场都是一个跟人打交道的。 对对对对对。 所以很多时候你的人际的关系, 包括所谓的情商, 都是要靠后天练出来的。 是的,都是要练的, 没有人情商天生都很高的。 对。

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给你们两个的,因为我就是你们两个在你们的行业,就是大家看到你的脸的时候都会觉得,哦,就是应该导中国相关的戏,可是你们结果都是写爱怎么样就怎样的。 我自己是要回避,因为我们这边很容易,至少导演嘛,作为一个亚洲女性导演,很容易就被定型成说我只能导中国体裁,并且我刚刚开始入行的时候,他们就说你就...

对,我就想知道你们是有多少是觉得 赌气觉得我就是不要 还是说就觉得就很 natural 的就变成这个样子 我当初是赌气 因为我当初我刚刚进行的时候 其实都给我的都是那个 比如说一个什么亚洲的作曲 然后做了一个什么 然后我后来就觉得说 一个英国导演一个德国导演来 他不会说你是德国人 所以你只能导那个德国戏 对,他们的肤色就像是一个隐形的东西一样 不会去被别人想这一块 对

中国没有歌剧导演,然后我当然本来就说去你的。

嗯。

每个

这些行业都有自己的那个刻板印象, 我觉得我自己具备了, 在当时看具备了打破这个刻板印象的一切先天条件, 然后我觉得, 嗯,

其实跟我

因为很多歌手都是国外的。

所以是这个原因。 因为我们想象一下都会觉得, 歌剧其实是更加 exclusive 的一个圈子, 其实不是啊。 更小,但是因为歌剧是, 因为我觉得很多时候我现在真觉得, 所有那些是非都是太显出来的, 歌剧是个很忙,

大家都很忙,然后就没有人搞这么多。 没有,但是因为大家都很忙,所以焦点就是更少在于就是你这个上面。 而且尤其是作为 AD,因为你要进歌剧院,肯定先要从 AD 开始做起。 我的老师当初应该是看到我的脑子或者做事的这种方法, 应该是可以适合有这个潜力作为一个好的 AD, 所以他就说你应该试这条路。

所以的的确确我也后来变成一个很好的 AD 歌剧这边我觉得他们的就是说 管你是哪国人 管你讲的语言有什么口音 只要你能 get the shit down 所以你就可以这样接着做 我觉得我跟周末在这方面 因为工种不一样 他更多的是收到别人的工作邀约 然后他看到这个邀约是这样的 我选要或者不要 但是对于我来说 我们的行业是我自己写了 然后去投给别人看谁要

但是我能够感觉到他们 expect 我

写什么样的题材? 如果说我去 pitch 一个 idea, 我说我要写一个这样的故事啊, 怎样怎样怎样, 我很清楚地知道, 什么类型的故事更加容易被接受, 更加符合他们对世界的这个看法。 那我就不去讲这样的故事啊, 因为我不感兴趣啊。 我就觉得,其实我在哥大的时候,

我老是说的对我很有影响, 因为他也不是个很主流的编剧, 他就说我写的戏就是我自己喜欢看的戏, 他说我也不是外星人, 所以这个世界上总是有跟我一样的人, 所以我的戏主要去找那些人就可以了。 我就觉得其实跟你做这种选择做人的方法一样, 其实你很多时候与其把自己变成更讨喜, 或者觉得会更让别人喜欢的那种样子,

做一个比较真实的自己,可能一开始你会跟你的同道人比较少,但是时间都久了以后,把你引过来的人都是跟你磁场相合的人。 对,我觉得是,不要去 eager to please。 对,但这个每一个人年轻人都会不快。

然后他们会找我去当

助理编剧。 吉祥物,就叫吉祥物。 给一个老白男编剧当助理, 由这个老白男来写, 但是我提供故事啊, 或者是我提供资料啊, 我提供翻译啊,我提供咨询啊, 就是翻译啊。

福佐这个老白男 或者我写了是那个老白男拿主要的抬头 因为他需要给国内观众看说 什么著名的国际级编剧 写了这个中国题材 就是他需要这张老白男的名片来卖他这个东西 他会觉得是更牛逼的

It's not his story to tell.

而且我觉得就像周末说的, 我觉得他雇我并不是看重我的能力, 他只是需要一个吉祥物, 可以 justify 这样一个雇用。 导演现在也很一样, 就是很多时候比如说他们现在大的剧院, 要做那种亚洲题材, 然后他为了就舆论上保证一个,

不要被亚裔的群体围攻。 所以他们一般话剧里的很多助理导演都是亚洲人。 而且他这样用还有一个好处是, 一旦有任何问题,文化上有争议性的处理出现, 他们就会怪到他们剧组里面用的那些亚洲人身上说, 那他们也有参与决定啊。 他们又觉得对啊。 就是你们自己人决定的呀,不要来怪我们。 对啊,所以这是个问题。

你知道吗? 其实...

人間不拆 人間不拆

祝福你们,人间不拆。

我觉得其实

好深刻

好 今天谢谢周末 我们俩就镇静不起来 好奇怪哦 跟周末说这些话 我把脸蒙起来 今天 刘佳你来说吧 哈哈

今天谢谢周末来我们节目讲歌剧的事情,虽然你说你话很快可以省很多钱,但是你又话很多,所以我觉得好像也看不到省钱。 今天早上一个人跟我讲,他说你一看就是脑子里多语言,就说你讲中文都是带很多重句,所以你听起来就是话很多,因为这个全部是一句话,带我带很多重句重句重句的。

但是我会发现她虽然话很多,一般话很多人会很喜欢打断,可是她每次接下来我就觉得很有意思,所以就会忍不住让她一直讲一直讲一直讲,结果讲了好久。 没事,我觉得我听一下中间有些会剪掉。 没关系。 谢谢听众朋友们在过去几期里都有继续给我们打钱。

我们会把这个大家的捐赠啊, 打赏用于我们节目的运营, 和我们自己买点好吃的。 如果这个这次打赏比较多, 可以请我喝杯酒吗? 我跟你说现在没什么钱。 第一次,

第一次錢比較多,現在每一期大概就是幾十塊錢。 好吧,各位聽眾請你們多多打錢,這樣注意可以請我喝一杯馬爾金尼。 我等一下就可以給你們,我家可以調一杯。 好。 那個支付寶,我們有支付寶,PayPal 和 Vemo,支付寶和 PayPal 的賬號都是 hhfpodcastathotmail.com。

然后 Vemo 是 HHF Podcast 这就是我们的账号啦 谢谢大家 谢谢 还有谢谢 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