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120|不是矫情,是有些「痛」根本不需要忍

120|不是矫情,是有些「痛」根本不需要忍

2025/2/9
logo of podcast 两室一听

两室一听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三明
陈一日
Topics
陈一日:我从25岁开始痛经,起初只是轻微的不适,但近年来疼痛加剧,严重影响我的生活和工作。我曾经认为痛经是可以忍耐的,也劝说身边的人忍耐疼痛,但亲身体验后才明白有些疼痛是无法忍受的,必须依靠药物来缓解。疫情期间感染后,我的痛经症状更加严重,月经周期也发生了变化,这让我意识到需要重视身体变化,及时就医。童年时期,我曾遭受严重的蛀牙疼痛,那是我童年时期最痛苦的经历,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及时治疗的重要性。在成长过程中,我经历过多次身体上的疼痛,例如扭伤、胃痛等,也曾因为忍耐而延误治疗,增加了痛苦。成年后,我会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及时用药,不再一味忍耐。 我从小到大经历过很多次身体上的疼痛,也曾因为忍耐而延误治疗,增加了痛苦。成年后,我会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及时用药,不再一味忍耐。我也意识到,长辈们常把忍耐与吃苦联系起来,但这种观念并不总是正确的,有些疼痛需要及时治疗,而非一味忍耐。在学校,我也曾因为痛经被要求参加跑步训练,这让我体会到对女性生理期缺乏理解和关怀。在工作中,我也曾因为身体不适而无法集中注意力,这让我意识到及时处理身体不适的重要性。在生活中,我也曾因为他人不当行为而选择忍耐,但现在我更倾向于表达不满,维护自身权益和健康。 在亲密关系中,我会直接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并事后与对方探讨解决方法,不断尝试和沟通,才能更好地解决情绪问题。我发现男性和女性在共情能力上存在差异,这会影响情绪的表达和理解。在人际交往中,要明确自己的界限,避免被他人过度利用。 三明:我从小身体就比较弱,经常会有一些小毛病,所以对身体上的疼痛记忆深刻。而对情绪上的痛苦记忆较浅,可能是因为从小到大经历的疼痛事件比较多,身体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抗药性。在公共场合遇到不讲理的人,我曾因害怕报复而选择忍耐,但现在我更倾向于表达不满。在亲密关系中,及时表达自己的感受,避免日后产生矛盾。童年时期,我常因腰痛而被大人否定,这让我感到困惑和不被理解。长辈们常认为忍耐是成熟的标志,但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成年人应该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我们被教育要“吃苦耐劳”,但这种观念并不总是正确的,有些事情不需要忍耐。在人际交往中,要明确自己的界限,避免被他人过度利用,一味地讨好别人可能会付出很多代价,而明确表达自己的界限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痛经吃止痛药却被认为是「矫情」,身体上的小毛小病只要忍一忍就能过去,不舒服的情绪也默默吞咽就好,即使抑郁了也可以忍过去。

**可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忍耐」的情绪吗?**我们该如何在保持和谐与表达自我之间找到平衡?

这期播客我们一起深挖这些需要忍耐时刻背后的心理根源与社会因素,探讨为什么我们总是习惯默默承受,以及这种忍耐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期待大家都能打破忍耐的枷锁,勇敢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 🎵 BGMEvan Call - A Walk in the Woods好乐团 - 送給你的

💡 欢迎加入我们的听友群添加主播的企业微信(只加一位就好,避免重发拉群),添加成功后会发送群聊邀请进群!我们会在群里分享路上的风景、每天的日落、无聊的小事和最近的安利,快来和我们一起做室友吧! 📮 联络我们官方微博:两室一听)陈一日:微博@一日呢) / 小红书@陈面条) / 小红书@陈一日)Sunny:微博@Sunnny睡不醒) / 小红书@Sunny睡醒啦)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