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150 被流量反复冲刷后,我们还剩多少真诚表达?

Vol.150 被流量反复冲刷后,我们还剩多少真诚表达?

2025/4/7
logo of podcast 午夜飞行 VOL DE NUIT

午夜飞行 VOL DE NUIT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凡之昂
Topics
VC: 本期节目探讨了新媒体创作环境下流量与真诚表达的矛盾,以及创作者在面对流量压力下的挣扎与反思。我们采访了曾任新媒体主编的凡之昂,分享了她三年离职后的心路历程和创作感悟。 凡之昂:在新媒体工作期间,我深刻体会到流量对创作的负面影响。为了追求流量,我不得不迎合市场,创作内容逐渐失去真诚,甚至模糊了对好坏的判断标准。长期的流量焦虑让我身心俱疲,最终选择离职。 离职后,我开始专注于个人创作,并尝试寻找流量之外的价值和意义。我发现,写作的难处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创作的渴望。只有真正想写的东西,才能支撑我克服困难,完成创作。 我现在的创作方向是小说的形式,主要关注家庭关系,因为这是我个人经历中感受最深,也最想表达的主题。 离开高压的工作环境后,我逐渐恢复了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能力,并开始阅读以前难以理解的书籍,从知识中获得快乐和挑战。 新媒体行业表面上打破了信息边界,实际上却存在着强烈的封闭性。我们创作的内容并非基于纯粹的好奇心,而是要考虑受众和流量,这限制了创作的自由和创新。 爆款的追逐导致内容创作陷入恶性循环,无法进行真正的创新。我们被数据控制,成为前人爆款的棋子,无法表达自我。 我坚持新媒体工作四年,是因为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和对其他职业的不确定性。持续的负面情绪最终促使我决定离开工作。 我从未否定写作本身,它一直是我的朋友和情绪出口。离开工作后,我开始尝试通过实践来改变现状,而非仅仅停留在批判层面。 我现在的创作不以经济回报为目标,而是专注于表达自我。我接受了为自己而创作是一个不会带来任何经济回报的现实。 好内容的标准是基于作者自身的感受和判断,而非外界的评价。当我清楚创作动机和目标读者时,对作品价值的怀疑就会减少。 我现在的明确目标是“好好生活”,即掌控时间和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愿意放弃稳定的收入和居所,来换取对生活的掌控感。 我无法提供成功的创作样本,但鼓励大家寻找共鸣,并认真回应生活中的需求。 凡之昂:我从小学就开始喜欢写作,大学时也积极参与文学社等活动。毕业后,我曾做过一年的公益项目,期间也开始为新媒体平台写稿,并逐渐进入全职工作。 我最初对新媒体工作抱有美好的期待,认为可以成为专栏作家,在写作道路上不断发展。但现实却与我的期待大相径庭。新媒体工作强调机构的调性,不承认作者的个性,这让我感到痛苦和迷茫。 我坚持新媒体工作四年,是因为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和对其他职业的不确定性。 离职后,我开始专注于个人创作,并尝试寻找流量之外的价值和意义。我现在的创作方向是小说的形式,主要关注家庭关系。 我重新开始阅读一些以前觉得难以理解的书籍,并从中获得知识上的快乐和挑战。 我开始做一些跟女性文化相关的小型项目,例如在北京寻找和女性历史文化有关的地点,并向朋友们讲述背后的故事。这个过程让我觉得很有意思,也让我找到了新的表达方式。 我接受了为自己而创作是一个不会带来任何经济回报的现实,并开始关注更深层次的创作和表达。 我现在的明确目标是“好好生活”,即掌控时间和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上个月,我偶然间读到了一本书《不再踏入流量的河》,作者凡之昂曾经是某家新媒体机构的主编、写出过被广泛转载的爆款文章,尽管如此,她还是在 3 年前选择了辞职,并用3年时间回顾、采访、梳理、分析了新媒体编辑这份工作。虽然我没有在新媒体机构做过全职工作,但作为一个同样对工作意义产生质疑的人,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会有一种深深的代入感,也会有种阅读一份「狗屁工作尸检报告」的感觉。 作为创作者,我更好奇的是,在被流量反复冲刷了这么多轮之后,今天的她还在创作吗?还热爱表达吗?不再以流量为标准之后,她又在创作些什么呢?于是,在我离职的第 300 天,远程连线了离职 3 年,此刻在东南亚生活的写作者凡之昂。 ※ 欢迎你在评论区留下你收听本期节目的感受,我们将会从中抽取 5 位听友,送出由 望Mountain 提供的《不再踏入流量的河》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03:33] 阅读一份「bullshit job分析报告」的感觉 [05:24] 离开新媒体主编工作之后,还在创作吗?在创作些什么? [08:39] 工作带来的最大伤害,其实是对周围一切的麻木和无感知 [11:54] 新媒体工作看似在不断打破知识和信息的边界,实际上工作环境却是非常封闭 [18:02] 爆款悖论和被数据控制的写作者 [22:01] 从小就是喜欢写作、帮人改作文的人 [27:42] 曾经对做一份新媒体写作工作的憧憬 VS 残酷现实 [35:11] 感受到被流量控制的痛苦,但坚持工作了 4 年的理由 [38:58] 工作伤害了你对写作这件事的热爱吗? [42:03] 从对工作的「怨恨」到跳出来思考更深入的问题 [47:28] 辞职之后做的一件真正对自己有意义的事:城市女性文化导览 [49:53] 湖广会馆:争取女性权利和唐群英掌掴宋教仁事件 [51:41] 北京胡同和《劳作的女人》 [55:53] 为自己创作,也接受这样的创作不会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 [58:49] 离开平台和流量的束缚,如何看待外界评价? [1:01:27] 到底什么样的内容是好内容? [1:08:18] 当下最明确的目标:好好生活! 本期节目提到的:

  1. 《More Work For Mother: The Ironies Of Household Technology From The Open Hearth To The Microwave》
  2. 《无知的教师:智力解放五讲》
  3. 《劳作的女人:20世纪初北京的城市空间和底层女性的日常生活》
  4. 凡之昂曾经组织的女性文化城市导览活动 「在空白的女性遗迹里寻找女性历史」 https://mp.weixin.qq.com/s/l13S_SeTzBdFkJNZpOEd7g 【节目主播/制作】 主播/制作:VC 微博:@VividCrystal https://weibo.com/u/1241505120 小红书:@午夜飞行VC https://www.xiaohongshu.com/user/profile/572a84ee50c4b435fe74744e 【节目互动】 微博:@午夜飞行Official https://weibo.com/u/7298580324 公众号:午夜飞行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或添加微信:hellomarcast 【欢迎加入听友群】 入群方式 A:微信添加小助手 Amber (ID: hellomarcast),拉你入群 入群方式 B:关注公众号「午夜飞行」 ,回复「听友群」三个字,即可获取入群通道 【本集音乐】 Music credit:
  5. 住所不定無職低収入(New ver.) - 細野晴臣
  6. Ich bin Himmel, wenn ich den Himmel liebe (feat. Seraphina Theresa) - Sergio Díaz De Rojas
  7. Should I Tell You - Sophie Zelmani 【封面图片】 Riaan Myburgh / Unsplash 【节目出品】 本播客由 Marcast Media 制作出品,也欢迎你订阅收听 Marcast 旗下的其他播客节目。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找到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