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禹选择柴可夫斯基的《四季》作为巡演曲目,是因为他希望通过这套作品给自己一种写日记的感觉,每个月都有一个特殊的情感,同时也能强化他与自然的联系,感受不同地方的文化。
刘晓禹在准备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时,由于比赛因疫情延迟了一年,他不得不改变原本准备的曲目。很多曲目是在第一年里学的,后来不得不重新调整,包括第三和第四轮的曲目以及练习曲。
刘晓禹认为音乐最终传达的是情感和信息,而不是单纯的技术。他在练琴时不会过分强调技术,而是将其视为艺术表达的一部分,特别是在比赛的早期阶段,技术是基础,而艺术表达则在后期更为重要。
刘晓禹认为音乐之外的爱好如游泳、开卡丁车等,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的音乐理解。例如,体育的协调性和发力方式可能在弹奏一些激情的部分时有所体现,但这些影响是自然的,而不是刻意的。
刘晓禹认为信息爆炸时代对钢琴家的影响是双刃剑。虽然有更多的信息和参考,但这也可能导致信息过载,影响个人风格的形成。他强调要找到自己的声音,而不是被过多的信息干扰。
刘晓禹选择录制拉莫、萨蒂和阿尔康的作品,是因为这些作曲家代表了不同的法国音乐风格,反映了他个人的文化混合背景。他希望通过这些作品展示法国音乐的多样性和魅力。
刘晓禹认为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获奖后,给他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如录制专辑和巡演。虽然他感到忙碌,但更多的是促进而不是压力。他认为这让他能够继续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
刘晓禹表示他不是一个对未来规划很远的人,更注重当下的发展。他认为人生需要不断进步,找到新的意义和追求,无论是在音乐事业还是其他方面。
本期节目,和雪原一起采访第18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冠军得主刘晓禹(Bruce Liu)。感谢吴氏策划的大力协助,请关注刘晓禹2024年中国巡演。
演出后在小红书分享观演感受,#响声播客 #吴氏策划,并贴上本期节目截屏,有机会获得以后来自响声播客的演出赠票。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都不是由刘晓禹演奏,具体演奏者信息如下:
00:50 柴可夫斯基-四季:一月 (Pletnev)
12:33 肖邦-降A大调华尔兹 (Jeanne_Marie Darre)
27:18 柴可夫斯基-四季:六月 (Pletnev)
34:32 萨蒂-Gnossiennes No. 1, Lent (Aldo Ciccolini)
41:00 拉莫-E小调组曲-5 (Kempff)
46:54 Alkan-Troisième recueil de chants-6 (Hamelin)
57:03 柴可夫斯基-四季:十一月 (Pletnev)
61:28 拉威尔-水妖 Ondine (Michelange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