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54 马来西亚的茶餐室,是观看中餐杂糅与流变的最佳场所吧?

vol.54 马来西亚的茶餐室,是观看中餐杂糅与流变的最佳场所吧?

2025/6/10
logo of podcast 话仙桃

话仙桃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E
Edison
H
H
华西安
Topics
Edison: 在马来西亚,我深刻体会到中国饮食文化如何对外延伸和变化。这种文化融合经历了四五代人的不断尝试,堪称全球最完善的融合菜。这种融合并非刻意为之,而是自然而然地发生,是人们在异乡生活中的日常实验与智慧。 H: 我对食物在不同文化碰撞下的变化以及移民社群的饮食特别感兴趣。在马来西亚,这种饮食融合并非概念化的东西,而是日常的生活实践,是智慧、习惯和情感的体现。这种融合不是没有根基的,而是在历史和个人情感上都有归属感。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讨论马来西亚怡保的饮食文化,特别是茶餐室的融合现象。嘉宾们分享了怡保食物的变迁,以及不变的饮食体验:自由度高,人际互动频繁,感官体验丰富。
  • 怡保食物融合自然发生,与消费主义无关
  • 怡保茶餐室的饮食体验几十年来保持不变
  • 不同种族和地区之间的食材与味道在怡保自然融合

Shownotes Transcript

这一期还是聊马来西亚,聊《流俗地》里的那个怡保,关于食物,也关于城市,关于变化,也关于不变。怡保的食物一直在变,过去几代人,偶然或必然、有意或无意地挪换着不同种族和地区之间的食材与味道,无论是华人餐室里加了咖喱的拌面,还是马来杂菜饭店里混入了半颗咸鸭蛋的扁担饭。这些自然而然的 fusion 很刺激,像诶取说的,这些融合与消费主义或是 branding 毫无关系,不过是从原乡来到异乡的人,再日常不过的生活实验与智慧。但在怡保吃饭的体验,又好像是不变的 —— 极具自由度,老板似乎可以满足你所有掺掺需求,有意无意间和服务员或是隔壁桌的食客有了大量对话,所有感官在茶餐室里似乎都会被调动起来。这种吃法的体验,过去几十年,可能在这个城市都没有变过。以至于,离开怡保的时,是不是也有些时候,没有变化才是更重要的?

*** 如果你喜欢这一期,欢迎评论、分享,和打赏。再插播一则广告,我和「吃里扒外」主播黄瓜的付费播客节目**「掺掺槟城」),也聊了不少更具体的基于槟城的变和不变。

一起话仙的是

Addison Liew | 北京 MULU 穆禄餐厅)主厨,他还将马来西亚经典的茶餐室平移到了北京,叻沙娘娘 Laksa Queen),以及类似中国快餐店的杂菜饭小店阿嬷的饭桶 NASI AH MA )也刚开了。这次我们在怡保吃到了许多很好吃的食物,要谢谢 Addison 及他的家人们的一路推荐,让我们可以真正体验和经历这个当下的流俗地!

诶取| 老朋友,为餐厅提供内容和咨询等服务,也给美食纪录片写文案,内容从业者,她的微博)是她在全世界好好吃饭的记录。

我们聊了

06:10 纪录片《上新吧福味》)里,Addison 在福建用福鼎的槟榔芋做马来西亚的芋头糕,第六集 福鼎槟榔芋

16:30 关于怡保的芽菜鸡

28:00 怡保一家老派酒家,布先民众

34:00 从童年记忆里的瓦煲鸡饭,到 MULU 的瓦煲鸽饭

37:30 行星酒馆《墨西哥城,一个云南女生决定开一间卖饺子的小酒馆 S01E05》)

46:00  马来西亚杂菜饭来了北京,会是什么样子?

50:00 德记茶餐室的“月光河”

1:00:02 雄强茶室里,只有老客才能吃到的炸豆腐

1:05:00 在明阁吃早茶,调动了我们所有的感官

怡保部分食物选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