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从代谢、激素、表观遗传…聊聊为什么人到中年爱发福?E.128

从代谢、激素、表观遗传…聊聊为什么人到中年爱发福?E.128

2025/5/12
logo of podcast 万物生长FM

万物生长FM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玉米
阿发
Topics
玉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明显感觉到发福的速度比以前快了很多,即使坚持运动,减重效果也不如以前。我认为中年发福是一个普遍现象,可能与代谢变化有关,但具体原因需要进一步探讨。我希望通过这期节目,和大家一起探讨中年发福的科学线索,包括代谢、肌肉差异、激素影响、腹部肥胖和表观遗传等。 阿发:我认为中年发福的原因很复杂,不能简单归因于代谢下降。虽然有研究表明20-60岁人群的每日代谢差距不大,但运动可以显著提高代谢水平。肌肉含量是决定一个人胖瘦的关键因素,肌肉减少会导致脂肪增加。此外,激素水平的变化,如睾酮和雌激素的下降,也会影响脂肪分布和体重增加。我们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年发福的原因。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这里是万物生长 FM 一档有关生命死亡与爱的播客讲述生命科学及一切我是玉米我是阿发哎感觉中间缺了个人是这周野哥有点事请了个假这期我和阿发来录制我们又要来聊一聊一个油油的话题当然这个油不是大家说的那个哎这个人好油腻的那个油而是真的油你们懂的

简单讲这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人到中年爱发福对这个中年其实是打双引号的中年就不是确切的中年因为按照一些官方文件的规定就是中年的定义是 45 岁到 65 岁之间但现在年轻人的定义变宽了可能到

18 到 44 岁之间都算是年轻人不过我们平时都自嘲说到了 30 岁马上就到了中年那种感觉虽然这个中年要打双引号但是我们的精神状态其实越来越接近中年了所以我们这一期中年的定义也是一个宽泛的定义我觉得可能很多人跟我的感觉差不多我觉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这几年明显感觉发福的速度比之前快了很多比如说

吃的东西没有变多但是身上的肉变多了可能很多人以前都没啥小肚子但是这些年开始有小肚子了我觉得这个是不是我们的这个女性听众的感觉会更明显一些因为女性听众普遍都比较瘦嘛她们可能也更在乎自己的小肚子对我还有一点感受比较深刻因为我近一年一直在坚持运动但是我的感觉是

坚持做同样量的运动比如说每天消耗的卡路里差不多但是你自己的身材的变化跟以前相比是更平缓的也就是说我虽然运动的也很多但是我跟以前相比还是没有以前有同样的减重或者说减肥的效果特别是有些自媒体或者说健身科普的博主就总结说

跟年龄不同自己的代谢有差别等等等等但是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等会儿也会跟大家聊聊这个问题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确实感觉身边的人都逐渐变圆润起来了那这一期我们和大家聊一聊就是这个打双引号的到了中年之后爱发福的这种科学线索然后我们也可能会聊到人的年龄增加伴随代谢下降这个

这个是真的吗然后男女肌肉的差异还有对于发福来说这个肌肉的差异会有什么影响还有我们的这个体型和体重跟激素到底有多大的关联然后为什么就是到了中年之后肥胖喜欢出现在腰上还有我们可能会聊到表冠遗传可能会帮助你的体重上大分等等内容嗯那话不多说我们赶紧开始本期的内容吧

我觉得首先我们还是要回到我们开头聊的那个问题大家可能觉得发福的速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快我见一些大学同学还有一些朋友感觉确实都变得更圆润了我刚才也提到很多自媒体或者健身达人都把它归因在我们代谢能力的变化那这个真的是这样吗就这个也很难讲啊是也不是吧啊为什么是是也不是

或者说我们可以先来说一下这个代谢到底指的是什么,就大家说到代谢的变化。就新陈代谢在科学定义上指的就是从外界摄入的物质把它转化成我们需要的能量,维持生命的存活。然后我们这里所提到的新陈代谢的这个代谢呢,其实指的是合成代谢,因为代谢主要可以被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分解代谢,一类是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就是可以对大的分子进行分解以获得能量比如说细胞呼吸这种功能然后合成代谢就是可以利用能量

来合成细胞中的各个组成成分比如说蛋白质核酸等等这儿我们就要加入一个我们之前聊减肥的时候聊过的一个减肥热量的计算归根结底就是基础代谢加运动消耗的能量这两组消耗通过和饮食摄入的能量它们拜拜手腕当基础代谢加运动消耗大于饮食摄入的时候你的体重就会下降

当小鱼饮食摄入的时候那就会出现哪怕你喝凉水也会增肥的这种现象对那说完这个我们再回到阿尔法说的为什么我们说中年发福可能不是因为代谢导致的因为在 2022 年的时候三四期刊就发了一个非常权威性的研究就这个研究

他有大概 100 多个国际团队然后之间合作进行了跨越 29 个国家合计 6421 名的志愿者的调查然后对他们进行每日能量的消耗实验然后人群分布也是非常的宽从出生后的 9 天到 95 岁都有

你这样介绍觉得这篇文章的结果肯定很可靠,无论是年龄跨度还是多国家大人群等等,可能 SANS 也是这样想的,然后就把这个文章给接收了是吧?对,先说结论就是 20 岁到 60 岁之间的人每日的代谢差距是不大的,真正的代谢断崖是在 60 岁之后开始的。

那也就是说人的能量代谢在 20 到 60 岁之间是处于一个巅峰状态的是吧?是的,但是如果按每千克的体重代谢能量来算的话,真正的代谢巅峰是婴儿时期,就是从出生后到一岁开始,每千克体重每日的这个代谢能量是激增的。

一个一岁的婴儿每千克体重需要的卡路里是成人的 1.5 倍然后一岁之后呢婴儿每千克的需要的这个能量就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就是减慢了然后之后就慢慢的到了这个区间就像刚才说的到了 20 岁就稳定到一个区间了是吧对

我突然想到一个点就比如说孕妇她体内因为有小宝宝那她的每日能量消耗是不是一个成人加一个婴儿的能量的总和不是的就是这篇研究也发现了即使是孕妇然后体内的婴儿随着时间的成长

但整体来说孕妇和婴儿就是没有出生的婴儿对于能量的需求也仅仅是随着体重增加而增加的那种多余的体重需要的能量他自身的能量需求并没有非常大幅度的上升那还挺神奇的我

我还想到一个事儿因为我们上初中高中的时候大家不都还说我们处于青春期正发育呢要多吃点要吃好那结果来看我们哪怕在青春期的时候我们每日需要的能量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就是按照你说的来理解就在婴儿那个每千克体重需要能量下降的这个过程中并且也还没到 20 岁开始的总消耗能量的这个巅峰期

没错文中的原话就是说在 10 到 15 岁的参与的调查者中青春期的人群总能量的消耗或者说是基础消耗吧它没有明显的增加

这个结果感觉给我们国内的家长一个提醒就是青少年时期孩子的摄入能量的方式可以多加变化但总能量不用有太多的变化没错其实好多人会因为说孩子在青春期就给他吃的很多反而

反而让很多初中生高中生变得很胖其实这个会给他造成我觉得挺大的自卑啊就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果是因为这个造成自卑的话其实还挺得不偿失的因为毕竟那个时候那个初中生高中生对这个可能没有那么多的考虑大家都一心在学习上对

感觉就是要变着法子吃好的不一定要吃的很多那我们再拐回来聊一聊中年发福这个潜在的原因如果从这篇权威论文来看的话

是跟代谢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没有关系或者说这个结论本身就是假的跟代谢它关系不大不过我其实特别好奇想问研究人员他到底是怎么测这个所谓的每日消耗能量的因为这个如果不准的话那这篇论文的结论很可能就是错的

对这个他们用的还是学界里比较认同比较权威的一种方法就是中文翻译过来叫双标水法它是被认为是测量能量的一个包括代谢的一个金标准

原理就是使用同位素标记的水作为失踪剂实验室中比较常用的就是重氧水就是所谓的通过稳定性的核塑刀标记水中的 H 这个元素然后用重氧就是 18 欧来标记水中的二氧化碳的欧然后通过分析尿液中标记的这些

刀和这个重氧这个峰值的变化来了解机体的能量代谢情况然后整体的这个精准误差是在 2%左右我听了但是还是没太懂对就是你看重氧水它用刀标记了 HR18 欧重的这个氢离子然后用重氧标记了氧离子然后水是直接参与多种代谢的嘛

所以刀标记的氢粒子它只会反映在水在人体内的代谢但是重氧标记的氧离子它会参与体内的二氧化碳的代谢这样就可以利用这几个值加上一个公式来计算实验时间内人体的总消耗了反正再深就又要开课了

反正总归因为我们人体的代谢跟水和二氧化碳最终这两个产物的关系非常的直接所以用这两个元素来标记它是能测算出来每天的我们的代谢消耗的对

那除了这个双标水法之外还有使用运动心肺功能仪来进行测量的方法叫间接测热法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心率检测法和运动传感器测量法这是我们之前聊那个智能手表手环如何测我们身体的健康数据的我们聊过因为我们这一期也涉及就不再深入的聊了关心的话可以去听一听那一期

那刚才阿尔法说的是有关也没有关那既然实验都说了这个相关性不强那为啥你说它还有关呢因为即使同一个人然后同一个时期每日的消耗量也有天差地别当然这个天差地别有点夸张了但是跟自己相比就会有巨大的差异这里说的就是基础代谢量

是不是说白了就是跟运动和不运动相关的这个差异没错就澳大利亚的之前的研究人员呢做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研究结果他们找到了 2015 年入伍的 52 名年轻的男性新兵然后进行了 80 天的有氧和力量训练

然后做了这种力量训练的干预前和干预后的横浪面分析首先就是他们发现了 80 天的训练之后体内的跟健康相关的差不多 200 个左右的代谢指标都变得更好并且整体的

心血管积病的风险也降低了这就证明即使是同一个人他在坚持运动的情况下代谢都会变得更高同时也会更健康所以逻辑上虽然之前已经有研究发现了成人的每日代谢差异不大但那也是一个综合了很多国家很多人群很多年龄人群的分析里面难免会有一些高消耗人群被一平均就抹平了这个差异

咱们刚才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是一个正常人他基础代谢在 20 到 60 岁整体浮动是不大的但是又提到了运动可以让人变得代谢更强整体人的状态也会更健康那在运动中人到底得到了什么或者说运动使人得到了什么

最核心的其实就是肌肉除了那些长期进行就是一次性长时间有氧运动的人之外呢几乎大部分运动的底层逻辑都是为了增加人体的肌肉含量也有可能就是很多人没有办法增加太多因为这个训练量的关系但是就相当于是运动可以把你的肌肉维持在一个相当稳定的区间就玉米不是之前自称是持续连续减肥者吗然后这个还是比较清晰的

就我们前面说了一个人正常情况下在 20 到 60 岁之间的这个基础代谢浮动不大那么肌肉含量就是一个人跟自己相比胖了还是瘦了的一个核心问题其实在之前非常早的一个研究大概是 1992 年的一篇研究中就定义了肌肉和脂肪消耗能量的巨大差异

大概每损失一公斤的肌肉静息能量消耗大约是 13 千卡每天而损失每一公斤脂肪静息能量消耗减少要低得多差不多是 4.5 千卡每天

所以那么假设人的基础消耗是恒定的,肌肉含量少于公斤,这些热量就需要囤积 2.88 公斤的脂肪来代偿,再加上大部分脂肪细胞本身都比肌肉细胞的这个体积更大嘛。

你这样想象一下你看人是不是会胖很多当然我这里说的其实是一个非常便于理解的假设实际情况会更糟糕就是假设我们的基础能量代谢消耗是每天是不变的然后如果说你的肌肉少了然后你要维持每日的总消耗能量你就要有更多的脂肪来替代肌肉

才能够保持每日的总消耗是一样的因为我们前面说了 20 岁到 60 岁之间这个消耗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嘛

换句话说假如说我们身体里的肌肉少了一公斤我们就需要长差不多 2.88 公斤的脂肪来维持我们每天的或者说我们每天的静息能量消耗因为按照前面的结论我们每天的能量代谢是恒定的或者说是差不多不变的 20 到 60 岁之间我们浮动不大所以我们的肌肉含量越少可能我们的脂肪就会越多

对当然这里面我说的是一个绝对的理想的例子但实际情况是更糟糕的其实这让我想起来一个梗有一个人给朋友说我以为自己得了肺炎去看了医生医生说是肺癌吓死我了我还以为是肺炎呢

大家听懂这个梗了吧可能比起野格我稍微没那么尬但是好像没那么好笑我接着往下说实际的情况就是我们的基础消耗在不运动的情况下差不多是个循环因为长期不运动

肌肉就会变得更少那肌肉变得更少同时脂肪的含量也在增加同时基础消耗有小的波动当你忍受不了自己的体型或者说身体的状态开始运动你的肌肉含量开始往上增脂肪含量就开始变少当然这还是刚才说的那种理想的情况实际情况会更复杂

没错,但除了那些职业运动员和健身达人之外呢,一个普通人的肌肉含量也是有一个区间限制的,然后他也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的。这里就给出一个大概的区间吧,就是一个 18 到 35 岁的人,就是正常生活的情况下,他肌肉含量是在 40%到 44%这个范围上下波动的。

然后再高就是在搞运动事业了然后再低可能就是不太健康了当然你这个区间我觉得算是非常大概了毕竟它没有分男女嘛

男性和女性之间的肌肉差异也是挺大的我们就从实实在在的肌肉含量来说正常女性要比正常的男性肌肉含量可能要差三分之一以上对玉米说的这个还是挺准确的就是在非常非常早期的时候 2000 年左右的一篇研究论文就找了从 18 岁到 88 岁这个年龄的群体来研究这个问题

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男生无论是体重还是肌肉含量都会显著高于女生尤其是上半身的力量男生和女生之间有明显的差异但是这些差异呢他也会从 50 岁开始逐渐变小这些都是跟年龄的增加伴随骨骼肌含量的变少导致的也就是说无论是年轻的时候你有多壮到老了都会缩成一个小老头我这样单指男性啊

其实还有一个比较算是热知识了为啥女性的脂肪含量要比男性要高主要还是因为乳腺的脂肪含量非常高对的我觉得大部分人可能都是这个思维比如说乳腺脂肪含量高还有一些之前宣传的小腹脂肪含量高是为了保护生殖器官的环境但其实男女脂肪差异的部位不是这两者或者说平均脂肪含量差异大的部位不是这两个地方

那是哪啊 2001 年的一篇综述它直接总结了就是男女之间的这个脂肪含量的差异

最大的地方在哪女性跟男性相比差异最大的地方是臀骨区就是说女性会在臀骨区储存更多的脂肪然后跟女性相比呢男性是在内脏脂肪方面会比女性更多也就是说这个腰腹部它会储存更多的脂肪也就是说女性在那个屁股和大腿那儿存储脂肪比较多男性更多是存在内脏脂肪也就是显示出来

啤酒肚或者说那种大肚子其实想想好像是这样的人到了中年之后我们能看到很多男的肚子变得大的离谱特别是一些白人那些欧美的那种白人卧槽那个肚子看着真的吓人但其实很多女性看不到那种大肚子

这儿其实有个更科学的解释,为什么说男女它的肥胖部位不同,比如在体内实验中发现女性的腿部儿插分胺戒导的游离脂肪酸释放要低于男性,而在上半身脂肪部位的游离脂肪酸释放跟男性是差不多的,再有就是男性上半身皮下脂肪的游离脂肪酸释放它要高于女性,

这表明男性在上半身脂肪对进食抗脂肪分解作用的抵抗力它要更强一点还有研究发现女性的基础脂肪氧化要低于男性这可能是女性脂肪存储更多的一个原因吧对不过玉敏讲的这篇综述呢它是有个关于

女生消耗脂肪的好消息就是有非常多的证据证明女性在运动过程中从脂肪中获取能量的比例是要高于男性的。也就是说做一样的运动,可能女生减掉的脂肪会更多,是吧?

对差不多是这个意思不过听起来这可能有点像那种单因素分析实际情况肯定更复杂刚刚我说到的那个儿查分安其实是一种激素刚刚咱们聊的这个皮下脂肪还有内脏脂肪我觉得我们还是要把这些概念稍微说一下我们先把脂肪的分类给说清楚再聊这个激素我们先说一个大类

脂肪的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属于人体结地组织的一类,脂肪能够分布在我们人体的太多地方,比如说我们的皮下组织,如果按部位分的话也有叫做皮下脂肪的,然后还有我们的人体的大网膜,肠系膜和肾脏周围也分布着大量的脂肪。

这些脂肪按部位分就叫内脏脂肪了除此之外我们的血管壁包括骨髓也有一些脂肪的分布然后如果按照就是脂肪细胞里面的脂低储存的特点呢也可以被分为单房性脂肪组织

和多方性脂肪组织然后单方性脂肪组织就是我们另外一个名字大家可能经常听到就是白色脂肪组织它是一种存储大型脂肪 D 的这种细胞在这种细胞内就细胞核和细胞气它都被细胞内的脂肪 D 压迫到了细胞的边缘也就是细胞膜的那个部位然后它是一种储藏型的脂肪细胞这种脂肪它就是在所谓的近视反应中主要发挥作用的脂肪细胞类型

这儿这个进食反应是禁止食物的意思啊也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断食的时候我们身体可能有的反应这个阶段甘油三脂会被水解这种脂肪的脂肪酸从液滴中释放到血液循环中来提供全身的能量对然后还有一类是多防性脂肪组织

其中一种是棕色脂肪组织是一种主要存储中小型脂肪 D 的这种细胞然后它有非常发达的包气比如说线粒体然后它主要的分布部位在人的头颈部它也是一种代谢型的细胞棕色脂肪是非常重要的温度调节组织里面有大量的线粒体可以燃烧脂肪来保持体温然后除了棕色的还有米色脂肪它是个摇摆组织

米色脂肪细胞其实是白色和棕色之间的一个中间特征性细胞它表现出棕色脂肪细胞的主要特征多房子低然后丰富的线粒体然后它分布的区域是在人类的锁骨

肾上和主动脉旁边的这种间隙等等这种地方然后它储存在白色脂肪细胞的中间就在这些白色脂肪细胞组织的中间然后呢在实验当中发现它在小鼠当中主要出现在腹股沟皮下脂肪库当中它在冷刺激或者是运动之后呢然后跟一些白色脂肪会变成米色脂肪是有相关性的然后它们会变成米色脂肪之后呢就开始燃烧脂肪了

我们刚才提到了它有不同位置来囤积不同类型的脂肪这些囤积的部位在科学上也有一个名称它叫脂肪库这是非常好理解的就像一个仓库一样来储存人体的脂肪可能很多人听过一个说法叫做人体的脂肪细胞数量是不变的只有大小的变化这句话应该说只说对了一半

脂肪细胞的体积变化是可以挺大的就是它可能会变得更大或者更小但是数量也有增减只是不太明显

没错,那么我觉得有耐心听我们讲了这么多硬核知识的朋友,到这儿我们就引出了第二个随着年龄增长,然后体型变胖的原因了。虽然脂肪细胞的数量变化不会特别大,当然后面我们也会提到脂肪数量变化也非常重要,但在多个物种当中,就包括大鼠、鱼、小鼠或者是猴子。

这些动物当中白色脂肪组织和棕色脂肪细胞库的脂肪细胞的尺寸它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这些变得大尺寸的棕色脂肪细胞它也会越长越像白色脂肪细胞的形态也就是说细胞内部的质地它变得越来越大

所以相当于可能细胞数量变化不大但是因为质滴越来越大导致细胞越来越大然后在外形上看着就比之前胖了不少那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脂肪会随着年龄的变化它可能会越来越大这个原因主要是因为人体的脂质周转率它变得越来越慢了这个脂质周转率呢其实就是脂肪细胞中的脂质然后被移除然后被再储存起来的整体的这个循环的速度

这有相关的研究吗有的这个是 2019 年瑞典卡雷斯卡学院他发表的一项研究你说这个学院就是平诺奖那个学院吧对没错他们就是联合了瑞典和法国的大学一起启动了一项对 54 个男性和女性的脂肪细胞平均 13 年的研究其中最长的是 16 年

哇那听这个跨度这个研究肯定挺可信的确实就名校然后加超长时间线的研究就给人一种幸福感满满的这种感觉然后除此之外呢就是他们还随访了就是 41 名接受减肥手术的女性脂肪代谢的这个情况的调查然后以及就是脂肪的代谢率如何影响他们手术后 4 到 7 年内的这个减肥的能力的一个研究

他们的结果是啥首先就是一个非常符合逻辑的结论就是肥胖的主要七个因素就是能量的摄入而不是能量的消耗因为我们刚才也说了嘛就这个结论其实跟我们刚才说的那个结论是比较一致的就是人的这个基础消耗呢跟自己相比的情况下日常不会相差太多

是的,其实跟我们听到的很多结论差不多,比如说减肥三分靠练,七分靠吃,其实这都是在提示吃其实更重要。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就即使这些受试的,就这些接受随访的人,他们吃的更少了,也就是说整体的这个热量卡路里摄入更少了,但是体重还是在增加,就平均增加了 20%。听起来好悲伤啊。

对我还感觉有点小焦虑呢接着说他们不是检查了他们刚才不是说他们检查了做了减脂手术的女性吗然后后面发现有一些人反弹了然后一些人还保持着体重没有反弹这些反弹的人他手术刚结束的时候

体内的这个脂质清除率非常高但是到第五年的时候它就下降了然后那些体重比较稳定的人他最初的这些脂质清除率是比较低的然后他是没有反弹的那些人的脂质清除率高的但是呢他们在第五年的时候这个脂质清除率就逐渐的开始上升了

那所以这个研究是想说这些没有体重反弹的人其实是因为止滞清除率或者说周转率它有上升的空间所以在后面几年没有反弹是这个意思吗这个研究最后想说的其实是一个我觉得是一个更绝望的事情就是只有在数前低止滤的患者

他才能够去增加脂质代谢然后维持减肥效果然后这些人呢他可能会比数前高水平脂肪的这种人有更大的空间来增加他们的脂质周转率感觉很绝望啊他这个潜在的意思就是说肥胖的患者如果不做一些持续的外在干预比如说少吃多运动的话即使做了那种减脂手术大概率也是会反弹的

但是那些没有那么肥胖的人做或不做这些前置手术可能都会保持一个比较低的脂肪比例以及一个比较高的这个脂肪软绿就是

就差不多是这个意思所以他们最后也说了就是新型的研究表明了加速脂肪组织中的这个脂肪循环的一种方法是多运动如果和体育锻炼相结合那么这些就是接受减肥手术的人可能长期效果会更好反正少吃多运动绝对是减肥的终极奥义

我还记得就是这个卡罗林斯卡学院搞了一个什么预测大概就是可以根据脂肪细胞的大小来预测一个人是否会增重对 这也是一个超长的随访研究最长大概到 28 年然后是今年 3 月份发表的一篇文章感觉这个学院特别擅长做这种长期随访研究非常有老派学院的那种经典的做派

然后我就接着说他们是在 1988 年到 2016 年期间他们招募了 1014 名健康的人然后来进行体重和皮下脂肪细胞的数量和大小的这种调查并且他们对 273 名的参与者进行了内脏脂肪的细胞的大小和数量的调查大约就是 16 年之后也就是 04 年的时候他们又入组了

281 名受试者然后去测量他们的体重然后之后他们就用统计学模型进行了细胞构成跟体重变化之间的关联分析细胞构成就是说大脂肪细胞或者是小脂肪细胞的数量或者是高低

然后这个结果就非常炸裂首先就是不论脂肪表达的模式是怎么样的皮下脂肪细胞的这个大小以及数量跟内脏脂肪细胞的这个大小它是跟体重变化是密切相关的而且它这个脂肪细胞的大小还跟年龄性别初次体重和身高包括体脂率肥胖等等一系列的这种因素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然后大脂肪细胞数量过少或是过多,它跟体重减轻相关,而这个小脂肪细胞数量的过少或是过多,它跟体重稳定或是体重增加是比较相关的。感觉还是挺符合逻辑的,比如说脂肪的个头比较大,那大部分可能就是白色脂肪细胞,那这种细胞少的话就证明你身体趋于一个体重减少的过程中。嗯。

那大脂肪细胞数量比较多可能分泌的瘦素也会比较多这其实也会有助于控制体重那你要这样说我感觉小脂肪细胞就证明是把体重控制的比较好这些脂肪细胞一直没有机会去存储更多的脂质来变大

这个我觉得可以跟支持就是体重稳定比较相关然后体重增加也可以解释成就是小脂肪细胞的数量越多就证明它们有更多的这个空间去储存更多的脂质它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变胖

不过感觉自从聊到脂肪跟我们刚才已经提到两个激素那个儿茶分胺和瘦素我们正好聊完这一 part 可以绕回来聊聊这个激素我感觉中年肥胖和激素的关系也非常大感觉激素也是影响我们体重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其实这个也经常被网友们或者说被大家讨论说是因为激素的问题

之前已经有报道表明男性的睾酮生成量是从 30 岁左右开始逐渐下降的而且每年以 1%到 2%的速率减少那睾酮的减少其实是会导致肌肉含量或质量的下降的没错然后女生的话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

然后雌激素的水平它会自然下降尤其是在更年期雌激素是促进脂肪燃烧的一种激素这种下降就会影响脂肪的分布和体重的增加雌激素的下降通常会导致腹部和内脏区域的脂肪堆积增多然后脂肪分布的变化还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包括阿琴塔安病等等这些疾病基础代谢的疾病包括代谢紊乱的这些风险

那跟我们刚才聊的不一样我们刚才不是说男性容易在腹部囤积女性主要在臀腿来堆积吗对我还没说完虽然目前研究还没有搞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女性更年期的雌激素水平的下降通常是跟脂肪分布从女性型就是刚才说的臀腿部位向男性型转变是有关的男性型就是说的内脏脂肪就是腹部的脂肪囤积

那这儿感觉激素其实跟身材还是有关系的比如说雌激素它确实更容易让女性的脂肪储存在皮下于是我们刚才说的皮下脂肪尤其是在下半身包括臀部大腿所以这就会导致许多女性的体型受到激素控制从而形成所谓的那种离形身材

但其实按照那个我们的理解,离形身材其实是相对健康的,比起那个腹部脂肪囤积来说,是吧?对。而男生却因为我们的睾酮会有更多的脂肪倾向于囤积在腹部,也就是内脏脂肪,所以很多男生容易出现所谓的苹果型身材。

然后 RX 分胺主要是由视线线产生的一类就是它去应激拟交感的这种痘或桃的一种激素但它也在脂肪代谢当中发挥作用女性可能对 RX 分胺诱导的脂肪分解更敏感这其实就是意味着在相同的 RX 分胺的水平下女性的脂肪分解率可能更高然后这方面女性是有非常大的优势的

我刚才还提到了一个激素是瘦素其实瘦素跟下丘脑之间的互动也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变化的反正就是越变越不好了就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没错就去年有一篇文章他就研究了这个事情首先就是下丘脑有瘦素黑皮质素抗肥胖信号的这个传导机制的就它可以通过神经信号传递来去控制激素释放然后来影响脂肪代谢

其中有一种叫黑皮质素 4 的这个受体它是直接去借导这个信号传导这个实验当时是在大鼠身上做的然后最后名古屋大学的研究人员收获了一大堆胖胖的大鼠这个研究听起来挺有意思的他们咋做这个实验主要就是他们发现了大鼠脑子里这种负责受素

黑皮质素抗肥胖信号传导的这种神经元它会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变短这说的逐渐缩短是不是就意味着或者说暗示这些神经元或者直接说咱们大脑吧对于抗肥胖信号没有那么敏感了

对,就比如说这个黑皮质素 4 受体,它本来是可以在我们吃的差不多的时候告诉大家,好了,我们饱了,暂时不要吃了,然后这个神经元变短之后呢,就意味着可能本来需要通知的时候现在通知不到了,或者说是刺激变得迟钝了,就是研究人员即使施加人工的这种受素给大叔,他们也不懂于众,该吃之该喝喝。

那这个就是我们之前听说过的所谓的瘦素抵抗就是一些肥胖症患者治疗的一个难点没错而且这个是很难就是很难可逆的但是

研究人员最后还是做到了一定程度的减缓就是用减少热量摄入 60%的这种控制饮食的方式然后给这组中年大鼠中年大鼠其实是六月的大鼠对这种受体进行了研究他们就发现就是这些在控制饮食的这些大鼠的脑子里面这些纤毛的缩短速度变慢了

然后另一组就是年龄更大的老年大叔,他们采取这种饮食限制的方案之后两个月呢,下腸脑当中的这个神经元它原本已经大大缩短了,但后面就发生了再生,也就是意味着他们可以去再次通过年轻时候状态下的这种大脑信号传导的这种机制,然后来限制体重增加了。

你说这个减少热量摄入 60%感觉非常像对清断食的一次宣传反正无论如何它总体要减少那么多的热量摄入是的但是这个是在大鼠上的实验嘛然后人大脑当中这个神经纤维能不能再次发生延伸就不知道了但总的来说相当于还是给我们留了口希望毕竟很多实验都是从这个小鼠大鼠上来的嗯

那你看我们刚才聊到了人类随着年龄的增长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最后都会更多的出现腹部脂肪的堆积也就是我们说的内脏脂肪我们都说激素是它的诱因那在激素再往下它中间还有哪些原理啊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就最近发表了一篇 sense 的文章中提到的就人到中年腹部脂肪会大量增生这个是不是跟之前研究说的不太一样我记得之前一些研究结果是年龄增长会让脂肪细胞生成的能力会下降对它相当于是直接颠覆了这一点这种颠覆性的成果还挺有意思我们来详细讲讲这个研究吧

前面我们也提到了就是脂肪库的脂肪细胞数量会随着年龄的变化发生变化但更重要的是脂肪细胞的体积发生大小的变化

那在腹部其实更为特殊,也就是内脏脂肪库这个部位,内脏脂肪的快速扩张它主要是依赖于大量新生的脂肪细胞。也就是说不是我们的脂肪细胞变大,而是说我们长出来了更多的脂肪细胞,对吧?对,也有变大,然后也同时更重要的是长出了更多的细胞。那我觉得这个应该更令人信服啊。

没错就研究人员使用了小鼠模型去模拟人类的中年发福的过程然后就发现这些雄性小鼠它在进入中年的时候就大约是 12 个月大的时候就相当于是人类的 40 到 50 岁之间然后这些小鼠呢它们的体重是显著增加了的这主要是脂肪组织质量的增加尤其是在内脏区域但雌性小鼠它在中年体重的增加它相对来说比较温和这

这与人类当中观察到的性别差异也是比较吻合的就是男性似乎比女性更容易出现在中年的时候更典型的腹部肥胖然后这个时候年轻人就感觉出来不对劲了因为如果说一个细胞它持续增长的话它也是有一个极限的它不能说是一直细胞持续变大所以他们果断用了普希标记法然后去

标记了小褚在内脏腹部的脂肪然后就发现在 12 月的时候小褚腹部的脂肪几乎有 80%是没有被标记过的也就是说大部分都是新生的脂肪细胞也就是说人到中年啥都不长就长标了感觉非常崩溃

在现有的中年内脏脂肪增加除了有脂肪细胞体积的快速扩张下还有更多的就是大量的刚才说的这种新生的脂肪细胞来贡献让你的腹部脂肪变得更多然后更典型的症状出现了就是伴随这种活跃的脂肪生成这些中年小鼠也出现了典型的代谢异常就是包括我们刚才提到的

脂肪细胞体积变大内脏肥胖能量消耗也伴随着降低然后也出现了胰岛素抵抗等等这种其实跟人类中年出现的一些一系列这种代谢异常也是比较吻合的就是我们所谓的二型糖尿病啊什么心血管疾病啊等等等等跟这个人真的差不多嗯

但是他们是怎么发现就是这些中年的小鼠脂肪生成的能力变强了他们做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实验我觉得就是他们把中年小鼠和年幼的就是年轻的小鼠的脂肪组细胞互换了一下就是相当于是把中年小鼠的脂肪细胞脂肪组细胞移植到年轻小鼠身上然后年轻小鼠身上的这个脂肪组细胞重新移植回

中年小鼠身上然后他们移植完 4 周之后发现从中年小鼠身上取下的这个脂肪组织包的增殖速度是比年轻小鼠身上的这个脂肪组织包的增殖速度要快 2.5 倍的然后又做了单细胞测序就发现中年小鼠的这个脂肪组织包的分化和增殖能力都超强

阿尔法这里说的这个主细胞就是还不成熟但可以分化增殖成许多脂肪细胞的一种细胞因为他们做了单细胞测序嘛然后最后找到了一个受体中文名字叫白血病抑制因子受体然后这个受体呢是小鼠和人类在中年的时候脂肪主细胞中共同表达的一个关键基因

那我觉得我们接下来要说的可能有聪明的听友应该就猜到了他们拿这个受体去做了靶向药的研发是的然后他们给九个月大的就是开始进入中年的这个小鼠腹腔注射了这种因子的抑制剂

然后持续治疗了 10 周就发现了接受治疗的这种小鼠内脏脂肪重量显著下降但是皮下脂肪没有什么影响就虽然在这个治疗周期当中呢小鼠的整体体重包括这个葡萄糖耐量包括这个胰岛素的敏感性它没有明显的改变但是它是可以直接减少内脏脂肪堆积的听下来感觉又有一个针对中年发福的药来了但感觉没有把胰岛素敏感性逆转

还是这中间美中不足的不过后面研发重点估计也就在这能不能把一导数的敏感性逆转

总之感觉我们聊到最后也算有点希望吧在小组上至少实现了对不过说起这个我们刚才聊了那么多中年的胖腰其实给我的感觉还是跟表冠遗传也有一定的相关性的我需要把表冠遗传这个词稍微解释一下不太熟悉生物学知识的人可能还不太了解

我做一个简单的介绍,除了我们的基因转录成 RNA,然后翻译成蛋白质这个阶段,里面的 DNA 信息就相当于是我们的遗传信息。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了很多生物的发生发展都不太符合孟德尔遗传定理的法则。于是在这之外,后来人类发现了除了 DNA 转录翻译这些基本的信息之外,

还有一些不涉及核肝酸序列变化的遗传特征。对,比如说 DNA 甲激化,或是阻断白修饰等等,这些变化是可以通过细胞分裂保留下来的,它几乎不依赖核肝酸序列的变化,并且可以持续几代。而且表观遗传的改变可以导致特定的基因激活,而且不用去改变 DNA 序列。

总之也算是一个近 20 年一个非常新兴的研究领域或者说新兴的学科那我觉得我们接下来可以聊一聊表冠遗传它是如何影响肥胖的这个是近些年有很多研究证明的是有关系的我们就仅仅来说肥胖和表冠遗传的联系吧它就有一个非常简单直接的联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滤溜球效应

哼,这个我可太熟悉了,并且深受其害,我不知道听友们有没有这种经历,有可能你试图减掉几斤肉,后来你成功了,但是没过几周你又又恢复到原来的体重了,这个就是所谓的溜溜球效应。但是很多人一直认为前面几天减掉的就是体内的水分,然后后面反弹了,可能是因为锻炼量不够或者说吃多了,还没有从…

还从来没有想过有那种表观遗传的影响是的我也是刚知道不久就去年吧有一篇 Nature 的文章他就详细地解释了这个事情就为什么有的人减掉了几斤肉又很快回来了但有些人就不会这其实就是表观遗传的差异感觉还挺有意思的但是听起来也非常痛苦感觉人类的悲喜各不相同这个

这个是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一项我觉得非常牛的研究工作他们发现了我们体内的脂肪细胞在不肥胖的时候都大差不差然后他们用肥胖的小鼠和不肥胖的小鼠脂肪细胞做比较就发现了肥胖导致了这些小鼠的脂肪细胞的细胞核发生了一些表干遗传的变化然后

在这些小鼠肥胖之后再通过结石瘦下来这些围绕着细胞核的表冠遗传它依然还在那然后因为有了这种表冠遗传的特征它们再次胖起来的速度就比那些最开始一直不胖的小鼠要快非常多这太准了就可以解释很多肥胖的人减下来之后可能又很快的反弹中间有很多的生理因素就是表冠遗传发生了改变

没错就相当于是你在做一道你曾经做过的题然后你完成的速度肯定比没有做过这道题的人要快很多我们的体内的脂肪细胞已经记住了该如何能够快速储存脂质让自己快速膨胀起来太悲伤了然后最后还可以再说一个可能会引起争议的一个结果吧就是一个是比较常见或者是

常听到的结论就是肥胖其实不只是肥胖而已它也会引起一定程度的持续的这种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的不过这个应该说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突然胖了之后就会很明显的出现一些免疫反应或者炎症反应有些人可能就没啥事

对这个个体差异性还是挺大的大概在 23 年的时候 SANS 就已经发了一篇文章去详细的阐述了这个事情也是在小鼠身上的研究就发现了这些高脂肪饮食的小鼠的肥胖呢它是会导致先天免疫的变化的只要它有过这个高脂肪饮食的这种肥胖史

它就会有这种先天免疫的变化然后这些先天免疫的变化呢就会促进炎症性的疾病就即使是在体重减轻并且恢复了这种正常代谢之后这种变化还是会持续下去的它具体是什么免疫细胞产生明显的变化是天然免疫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细胞叫巨噬细胞它的变化通常会导致炎症反应发生一定的变化然后

它的变化也会导致炎症反应中其中的一些基因表达的增加并且这种模式它是在小鼠即使恢复了正常体重并且恢复了正常的代谢水平之后它依然会存在而且在瘦了之后这些注流的这种炎症细胞它是可以去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的如果可以转移到其他部位那对人体的健康应该还有一些潜在威胁啊

我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这种病就是老年性黄斑变性这是一种眼病然后它一直以来都是被认为跟肥胖相关的这些我们刚才提到的这些注流的炎症细胞它是可以移动到眼部然后进而导致眼部的炎症病变的现在有些研究就认为这种肥胖史可能是导致了这种注流炎症细胞移动到眼部然后启动了炎症反应程序进而促进了这种黄斑变性这些

其实都是跟肥胖导致表冠遗传的改变非常相关的很多胖起来导致的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的改变在瘦了之后它可能还会存在就相当于你的表冠遗传一直在惩罚你相当于中年发福不仅是发福还伴随着一些潜在的疾病风险的增加听了上面两个和肥胖和表冠遗传的研究我感觉这个意思就是我们要一直保持体重一次也别胖起来

如果你已经胖起来过那就要建议你要减少这个体重反复横跳的次数对虽然跟大家分享这些研究非常开心但是此时此刻我以为我自己是一个体重反复横跳的选手而悲伤我也是我这个我之前说过一个段子大概就是说如果你见面说我胖了大概就是半年没见过我

如果你说我瘦了大概就是一年没见过我如果说我没什么变化可能是一年半没见过我反正就是我的经常是夏天瘦一点冬天又胖回去

好我觉得我们这期内容差不多就聊到这儿这期也够不在我们俩跟大家一起聊了聊中年发福的一些根本原因特别是我们前面聊到的肌肉含量跟代谢的关系这其实可以简单给一些建议就是还是要注重自己身体的肌肉含量特别是一些到了中老年的人

他的肌肉含量甚至决定了你的健康程度特别是一些上了 60 岁的人如果你身体的肌肉含量比较高的话你的运动表现还不错其实你的生活质量会高很多反而是很多那个肌肉含量特别少的人会有很多问题比如说那个行动不便呀慢慢的看着非常的衰老这些我就不用多说了

后面我们还聊到了跟激素的关系特别是我们要提到比如说一些到了更年期甚至激素有变化的女性她确实会因为激素的改变而造成自己身体脂肪的堆积我们只能说这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不要因此而焦虑那你能怎么样改变呢其实就是要接受然后同时来做好饮食和运动上的补充

我们还最后聊了聊表观遗传跟肥胖的关系能给出的最实际的建议就是不要让自己的体重反复横跳最好保持在健康的区间那大家听完这一期有哪些想分享的欢迎留在评论区或者加入我们的听友群那我们这期就到这儿吧我们下期见拜拜好下期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