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回家过年感到抵触,主要是因为家庭关系中的生疏和无法快速回到亲密状态的压力。长时间与父母分离,生活轨迹不同,导致双方对彼此的认知存在巨大差异。父母可能期待一见面就能回到亲密状态,但这种期待往往不切实际,反而增加了心理负担。此外,家庭中的冲突、质问和不欢而散的经历也让很多人对回家感到焦虑和抵触。
面对亲戚问不合时宜的问题,可以采用“不为所动”的策略。不必强迫自己回答不想回答的问题,可以使用万能句式如“不知道”或“这个问题有点抽象”来婉拒。关键在于保持内心的平静,理解亲戚的行为可能源于他们无法面对冷清或落寞,而不是恶意。通过这种方式,既能保护自己的边界,又能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亲子关系中的生疏是客观存在的,因为双方的生活轨迹在长时间分离后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父母和孩子各自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信息交流不充分,导致对彼此的认知存在巨大差异。这种生疏并不是因为缺乏爱,而是因为双方的生活经验和语境已经不再同步。接纳这种生疏,是重建亲密关系的第一步。
很多人害怕见老同学,主要是因为害怕面对生疏感。长时间不见面,双方的生活轨迹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导致共同话题减少,交流变得困难。这种生疏感让人感到不适,尤其是当人们期待能够迅速回到过去的亲密状态时。害怕见老同学的本质是害怕无法满足这种期待,从而产生焦虑和不安。
父母在过年时的催婚行为,往往源于他们对亲密关系的期待和表达爱的方式。他们可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拉近与孩子的距离,但由于双方关系的生疏,这种表达方式反而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和不适。催婚本身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双方关系的疏远。如果关系足够亲密,孩子可以轻松应对甚至调侃这些话题,而不会感到被冒犯。
接纳生疏是重建亲密关系的开始,因为生疏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在长时间分离后。双方的生活轨迹和语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强行期待快速回到亲密状态是不现实的。只有先接纳这种生疏,才能逐步重新建立交流和理解,找到新的相处方式。这种接纳不仅适用于亲子关系,也适用于其他长期分离的关系。
【内容简介】本期节目提前一个多月跟大家聊“抵触回家过年”这件事。不管你选择过年逃家,还是过年回家其实都适合收听。我们尝试提供一些很重要的角度,帮助大家更通透、更释怀地理解“想逃”背后的复杂心理,从中得到沟通和自处的启发。这是我们节目第二次聊这个话题,今年又有一些新的火花。【摘要】00:00:36 沉浸式非暴力沟通学习课程广告00:03:49 正片开始:中青过年想逃家,内心多抵触00:06:58 难受来自无法硬凹,硬凹的亲密各种走样00:11:46 我们为什么不能直面关系中的生疏00:19:34 亲子双方都要理解就是无法快速回到“亲密舒适区”00:25:10 凉意如何转化不敢见初高中同学背后的心理00:30:35 不是不想回家,是正在建立自己内心的新秩序00:37:50 如何应对问不合时宜问题的亲戚,如何“不为所动”00:46:17 不给自己给不出的东西,万能拒绝句式00:49:53 有些冲突不是你的人生课题,选择保持距离00:54:13 以改变为期待的交流往往意味着无法改变的挫败 【广告】沉浸式非暴力沟通学习课程 by 凉意|2025年第一期正在接受报名本期课程时间:2025年2月11日-4月1日非暴力沟通又被称为爱的语言。它并不软弱,相反它透过系统地培养内在意识,逐步让我们找到自己内心的力量与选择,跳出要么忍要么狠的拉扯循环。这门14节沉浸式的“非暴力沟通”课程,以清晰、系统、注重实践和培育内在力量为特点。特别适合:· 想在动荡的外部环境中想获得安定的内在力量;· 想科学地修炼内在,增强“软实力”;· 想改变“要么忍,要么狠”的两难;· 想自己的表达能被理解,对方乐意听和听懂;· 想在沟通后得到支持,有效沟通;· 想在情绪风暴中找到出口和方向;· 想减少自责、愧疚、愤怒等内在消耗;· 想找到爱自己的具体可行路径;· 想在窒息的生活环境里有支持网络;· 想培育更健康的长期关系;· 想更从容地活出内外一致。 报名方式:因平台不能放链接和二维码,请移步微信公众号“有点凉意”获取,或加微信qihelianai获取。【开场、过场、结尾音乐】Gentle Heart|Joshua Hyslop|Gentle Heart【主播】凉意 | 非暴力沟通教育工作者|亲密关系教育工作者 | 心理咨询师微信公众号:“有点凉意”、“启盒练爱”【剪辑】青傈;凉意非常期待你的留言和反馈!——————————————————————【超智游戏ComplexGame听友群】想加入听友群的听众朋友请搜,微信号:13355214008 注明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