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局:
清华大学聘请哈佛大学教授查尔斯·利伯,引发国际关注,他不仅是哈佛化学系主任,沃尔夫奖得主,更是纳米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在中美芯片竞争背景下,他的加入或助力中国突破技术封锁。利伯的研究领域已扩展到脑机接口,可能大幅提升大脑工作效率。
利伯之所以能来华工作,与他此前因“千人计划”被美方调查的经历有关。他的遭遇反映出中美在科技与人才领域的激烈竞争。中国推出“千人计划”旨在吸引海外人才,提供优厚待遇,但也引发美国警惕。
美国对利伯的调查,以及后来的“中国行动计划”,虽有维护知识产权的必要性,但存在过度执法和种族歧视的嫌疑,导致“寒蝉效应”,促使更多华人科学家回国。美国应调整对华人才竞争策略,避免简单粗暴的意识形态对抗,否则可能在人才争夺中面临更大问题。
王局:
我个人认为,利伯事件是中美科技人才竞争白热化的缩影。中国通过各种人才计划吸引海外科学家,而美国则通过“中国行动计划”等手段进行阻挠。然而,过度干预和不公正的指控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将人才推向中国。美国需要反思其竞争策略,避免意识形态挂帅,采取更明智的方式吸引和留住人才。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