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94. 2025年了,这10条美妆谣言还在收割“护肤焦虑税”|十万个为什么

94. 2025年了,这10条美妆谣言还在收割“护肤焦虑税”|十万个为什么

2025/3/10
logo of podcast 美妆老友记

美妆老友记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七七
尼克
黄婷
Topics
尼克:我从事美妆行业二十余年,经常会遇到各种美妆谣言。例如,化妆水摇晃产生泡沫就代表含有酒精,会刺激皮肤,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化妆水的泡沫更多的是由表面活性剂、增稠剂或胶质成分引起的,并非酒精。判断化妆品是否含酒精,应该查看成分表,而不是通过摇晃产生泡沫来判断。酒精本身并非有害成分,它是一种有效的助渗剂,可以帮助有效成分更好地渗透肌肤。 关于防晒霜,很多人认为必须提前十分钟涂抹才能生效,这也是一种误解。现代防晒霜技术已经改进,很多产品可以快速成膜,无需等待很长时间。防晒霜的成膜时间与配方改进和技术迭代有关,现代防晒霜通常快速成膜。 关于洗头,很多人认为频繁洗头会导致脱发,这也不完全正确。医生建议少洗头,可能与不正确的洗头方式有关,例如用指甲抓挠头皮。洗头很重要,保持头发清洁,才能看起来健康。 关于护肤品成分,很多人认为天然成分一定比化学合成成分更安全,这也是一种误解。天然成分也可能存在过敏原或稳定性差的问题。化学合成可以提高有效成分的浓度和稳定性,降低风险。不要轻信单一成分的功效,护肤品研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DIY存在风险。 关于眼霜,很多人认为眼霜会导致脂肪粒,这是一种误解。脂肪粒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与油脂无关,眼霜不会直接导致脂肪粒。 关于护肤品上脸的刺痛感,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皮肤缺水,这也不完全正确。刺痛感可能是过敏反应或成分不耐受引起的。皮肤干燥时使用护肤品,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刺痛感,这并不一定代表产品无效。 关于美修全绿,很多人认为美修全绿的产品就是好产品,这也是一种误解。“美修全绿”并非护肤品好坏的唯一标准,应综合考虑成分、浓度、配方、工艺和最终效果。追求“美修全绿”可能会牺牲产品的稳定性和有效期。 关于护肤品更换,很多人认为护肤品需要经常更换以建立耐受性,这也是一种误解。护肤品无需频繁更换,皮肤适应成分后,并不代表产品失效。更换护肤品应考虑皮肤状态变化,而非单纯为了耐受性。 关于冷水洗脸,很多人认为冷水洗脸可以收缩毛孔,这也是一种误解。冷水洗脸只能暂时性地让毛孔看起来变小,并不能真正收缩毛孔。毛孔粗大是不可逆的,只能通过医美手段改善。 关于化妆,很多人认为化妆必然伤害皮肤,这也是一种误解。现代化妆品配方安全,化妆本身不会伤害皮肤,关键在于卸妆方式和化妆工具的清洁。 七七:频繁洗头不会导致脱发,医生建议少洗头的原因可能与指甲抓挠头皮有关。洗头很重要,保持头发清洁,才能看起来健康。洗头掉发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洗头反而不利于头皮健康。护肤品上脸刺痛感不一定是缺水,可能是过敏反应或成分不耐受。护肤品无需频繁更换以建立耐受性,耐受性指的是皮肤对成分的适应性,并非产品失效。护肤品起效需要时间,皮肤适应成分后,并不代表产品失效。更换护肤品应根据皮肤状态变化,而非为了建立耐受性。评价护肤品效果,需要长期使用,不能仅凭短期感受。皮肤适应某些成分后,刺激感降低并不代表产品无效。冷水洗脸只能暂时性地让毛孔看起来变小,并不能真正收缩毛孔。 黄婷:护肤品刺痛感可能因成分不耐受引起,但如果刺痛感很快消失,则问题不大。护肤品轻微的刺痛感可能与防腐体系中的某些成分有关,但如果不过敏,问题不大。 永:美妆谣言的产生与流量驱动有关,人们为了追求短视频的爆点,会夸大或歪曲事实。利用AI等工具可以帮助辨别美妆谣言。很多流言有一点点道理,但关键是如何辨别谣言。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首先探讨了化妆水摇晃产生泡沫是否意味着含有酒精这一谣言。通过实验和分析,嘉宾们指出泡沫的产生更多地与配方中的表面活性剂和胶质成分有关,并非酒精含量高低直接决定。酒精并非有害成分,反而具有助渗透功效。
  • 化妆水摇出泡沫主要与表面活性剂和胶质成分有关,并非一定含有酒精。
  • 酒精是有效的护肤助渗剂,并非所有酒精成分都应避免。
  • 查看产品成分表是判断是否含有酒精最直接的方法。

Shownotes Transcript

用知识代替焦虑,让皮肤少走弯路。

你还在为“摇一摇泡沫测酒精”纠结?或是坚信“冷水洗脸缩毛孔”的魔法?每天刷着手机,抖音小红书里的美妆谣言像弹窗广告一样无孔不入——它们披着”常识“外衣,却可能正悄悄坑害你的钱包和皮肤。今天老友们就一起掀开这些谣言的“科学画皮”。从防晒霜成膜玄学到眼霜脂肪粒冤案,真相或许比你想象的更离谱,也更简单。

老友真心话:

为什么美容谣言总是层出不穷?

“现在的短视频都是为了15秒抓住关注度,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造成了大量护肤谣言的流行。”

“护肤是科学,不是玄学,愿我们都能理性看待这些谣言,让皮肤少走弯路。”

特别提醒:

  1. 护肤是一场系统工程,不要被速成、神奇、特效的噱头带偏;

  2. 关键在于科学选择产品+正确使用手法;

  3. 定期保持对新知识的关注与学习,也要理性甄别信息。

🔍 同名公众号“美妆老友记”,获得更全面的文字,图片,产品信息。

☎️添加**微信“ningque8”,加入“美妆老友咖啡馆”微信群,**在线交流。

🎯时间轴:

00:49 谣言1:化妆水摇出泡沫 = 含酒精,会刺激皮肤?

04:10 谣言2:防晒霜一定要提前10分钟涂才生效?

07:52 谣言3:频繁洗头会导致脱发?

11:42 谣言4:天然成分一定比化学合成更安全?

17:11 谣言5:眼霜会导致脂肪粒?

19:53 谣言6:护肤品上脸刺痛 = 缺水?

23:20 谣言7:“美修全绿”才是好护肤品?

28:15 谣言8:护肤品要经常换着用,皮肤才不会“耐受”?

32:04 谣言9:冷水洗脸就能“收缩毛孔”?

34:36 谣言10:化妆必然伤害皮肤?

37:41 老友讨论:为什么美妆谣言会经久不衰?

🎙️本期主播

YONG 500强资深品牌运营,曾创立淘宝单品销量排名前十的美妆品牌。

尼可 百万粉丝级意见领袖,《VOGUE》杂志专栏作家。

七七 资深媒体人,曾服务《marie claire》《ELLE》《COSMO》杂志。

黄婷 曾任《COSMO》美容总监,媒体数字内容营销专家。

剪辑/Yong;文本整理/黄婷 如果你还听到过什么奇怪的美妆谣言,也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本期我们会抽奖送出缙嘉集团的美妆3件套给2位关注我们的粉丝哦。

且初无花果护发喷雾 X 1

DDG🍍味卸妆膏 X 1

EVERBAB奶皮气垫粉扑 X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