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明朝太庙供奉哪些皇帝?哪些大臣能配享太庙?

明朝太庙供奉哪些皇帝?哪些大臣能配享太庙?

2024/11/11
logo of podcast 陈说历史

陈说历史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主持人
专注于电动车和能源领域的播客主持人和内容创作者。
Topics
主持人: 本期节目主要讲述明朝太庙的祭祀人物和庙制变革。明太祖朱元璋追尊祖上四代为皇帝,并追尊其妻为皇后,并将他们的牌位迁入太庙供奉。同时,朱元璋选取功臣配享太庙,分为公王和公臣两个系统。公王配享人员都是与朱元璋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共21人;功臣配享人员在朱元璋一朝共有12人,这些功臣大多在朱元璋驾崩前去世。建文帝即位后,追尊其父为孝康皇帝,将其及嫡母的神主升入太庙,后被朱棣移除。朱棣夺位后,不承认建文帝的合法性,将其从历史中抹去。朱棣迁都北京后,在北京重建太庙,南京太庙祭祀仍在继续。朱高炽即位后,为朱棣上庙号太宗,并选定四位功臣配享太庙。明仁宗、宣宗、英宗依次进入太庙,明代宗朱祁钰因夺门之变而未能进入太庙。明宪宗驾崩后,因太庙无处安放其神主,引发了迁挑制度的建立。嘉靖皇帝的出现,带来了明朝太庙制度乃至整个北京诸多坛庙制度的最大变革。嘉靖帝的父亲兴献王并非皇帝,以藩王的身份入继大统,引发了“大礼议”之争。“大礼议”之争围绕嘉靖帝是否需祭祀明孝宗而展开,最终嘉靖帝胜出。嘉靖帝为让其生父兴献王进入太庙,煞费苦心,但遭到大臣反对。嘉靖帝同意在太庙之侧新建世庙祭祀兴献帝,但仍想让其进入太庙。嘉靖帝为了让兴献帝进入太庙,开始变革太庙制度,首先迁挑德祖。嘉靖帝将太庙庙制由同堂议事制改为都宫别殿制,目的是为兴献帝进入太庙创造条件。南京太庙发生火灾后,嘉靖帝下令重建太庙,并停止了南京太庙的祭祀。新太庙竣工后,兴献帝的庙宇重建于太庙东南侧,名为兴献帝庙,变相提高了其地位。大臣建议为兴献帝上庙号,引发关于明堂配享的两种说法的讨论。嘉靖帝将朱棣的庙号由太宗改为成祖,并为兴献帝上庙号瑞宗,目的是为了让兴献帝进入太庙。瑞宗庙虽然不在太庙群庙之中,但实际上已经加入了群庙之列。新太庙因雷火被焚毁后,嘉靖帝重建太庙,恢复了同堂议事制。嘉靖帝重建太庙后,改变了神主的排位规则,瑞宗的神主进入太庙,且位次排在武宗之上。嘉靖帝将孝烈皇后升附太庙,并迁挑了仁宗,巩固了瑞宗在太庙中的地位。嘉靖帝驾崩后,其子朱载垕即位,为其上庙号世宗,将其升附太庙。明朝太庙的主祀人物象征着明朝帝系之传承,帝系传承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太庙制度祭祀人物的变革。嘉靖帝将姚广孝从太庙配享人员中移除,原因是姚广孝是佛教徒,与儒家思想不合。移除姚广孝的决定,也与当时社会上对佛教徒的不满和对建文帝的怀念有关。刘基被增补为太庙配享人员,原因是其为明太祖开基创业屡献其谋。郭英被增补为太庙配享人员,原因是其六世孙郭勋在大礼议和庙制改革中为嘉靖出力。明朝功臣配享的特点:其功臣配享人员都是以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和形同开国的明称祖朱棣为核心而确定的,相当于都是开国功臣;配享功臣基本上都是武将。

Deep Dive

Key Insights

明朝太庙供奉了哪些皇帝?

明朝太庙供奉了明太祖朱元璋及其祖上四代(德祖、义祖、西祖、仁祖),以及后续的明太宗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祐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等皇帝。

哪些大臣能配享明朝太庙?

明朝太庙的配享大臣包括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玉、汤和、穆英、于通海、张德胜、胡大海、赵德胜、耿在成、桑世杰等开国功臣,以及后来增加的张玉、朱能、王贞、姚广孝、刘基、郭英等。

为什么建文帝朱允炆无法进入太庙?

建文帝朱允炆因明成祖朱棣夺位后不承认其合法性,取消了其庙号和谥号,导致他无法进入太庙。

嘉靖皇帝为何要改变太庙制度?

嘉靖皇帝为了让其生父兴献王进入太庙,进行了太庙制度的变革,包括迁挑德祖、改变太庙庙制等,最终使其父成为明朝唯一一个生前未做过皇帝却进入太庙的人。

明朝太庙的功臣配享有何特点?

明朝太庙的功臣配享主要以开国功臣为主,且多为武将,文臣如刘基、姚广孝虽有配享,但也是因其军事谋略而非文治功勋。

为什么姚广孝被撤出太庙配享?

姚广孝被撤出太庙配享是因为嘉靖皇帝认为他是佛教徒,与儒家主导的国家意识形态不符,且嘉靖个人信奉道教,对佛教无好感。

明朝太庙的建筑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明朝太庙的建筑格局包括享殿、寝殿和祧庙,形成于嘉靖时期的太庙制度变革,最终确立了三殿并立的格局。

Chapters
本期节目探讨明朝太庙的祭祀对象,首先介绍了明太祖朱元璋追尊的祖先以及追封的公王和功臣,并解释了配享太庙的意义。同时,也解释了建文帝未能进入太庙的原因,以及明朝帝系传承的转移。
  • 明太祖朱元璋追尊四代祖先为皇帝,并追封公王和功臣配享太庙
  • 建文帝因朱棣篡位而被排除在太庙之外
  • 明朝帝系由朱元璋转移到朱棣,之后皇帝皆为朱棣后代

Shownotes Transcript

参考文献: 《明实录》《明史》 闫凯《北京太庙建筑研究》 曹鹏《明代都城坛庙建筑研究》 李媛《明代国家祭祀体系研究》 王柏中《明嘉靖年间的庙制变革问题试探》 阎爱民《“大礼议”之争与明代的宗法思想》 赵克生《明代的藩王继统与庙制变革——以永乐、嘉靖为中心》 赵克生《试论明朝太庙的功臣配享及其变动》 何孝荣、侯振龙《从功臣到“祸首”:明清时期姚广孝形象的变迁》 章豪《姚广孝出太庙考论》 太庙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