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太庙供奉了明太祖朱元璋及其祖上四代(德祖、义祖、西祖、仁祖),以及后续的明太宗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祐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等皇帝。
明朝太庙的配享大臣包括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玉、汤和、穆英、于通海、张德胜、胡大海、赵德胜、耿在成、桑世杰等开国功臣,以及后来增加的张玉、朱能、王贞、姚广孝、刘基、郭英等。
建文帝朱允炆因明成祖朱棣夺位后不承认其合法性,取消了其庙号和谥号,导致他无法进入太庙。
嘉靖皇帝为了让其生父兴献王进入太庙,进行了太庙制度的变革,包括迁挑德祖、改变太庙庙制等,最终使其父成为明朝唯一一个生前未做过皇帝却进入太庙的人。
明朝太庙的功臣配享主要以开国功臣为主,且多为武将,文臣如刘基、姚广孝虽有配享,但也是因其军事谋略而非文治功勋。
姚广孝被撤出太庙配享是因为嘉靖皇帝认为他是佛教徒,与儒家主导的国家意识形态不符,且嘉靖个人信奉道教,对佛教无好感。
明朝太庙的建筑格局包括享殿、寝殿和祧庙,形成于嘉靖时期的太庙制度变革,最终确立了三殿并立的格局。
参考文献: 《明实录》《明史》 闫凯《北京太庙建筑研究》 曹鹏《明代都城坛庙建筑研究》 李媛《明代国家祭祀体系研究》 王柏中《明嘉靖年间的庙制变革问题试探》 阎爱民《“大礼议”之争与明代的宗法思想》 赵克生《明代的藩王继统与庙制变革——以永乐、嘉靖为中心》 赵克生《试论明朝太庙的功臣配享及其变动》 何孝荣、侯振龙《从功臣到“祸首”:明清时期姚广孝形象的变迁》 章豪《姚广孝出太庙考论》 太庙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