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越洋电话:“少数派” - 生正逢时的中国公知 - 1月 20日,2024年

越洋电话:“少数派” - 生正逢时的中国公知 - 1月 20日,2024年

2024/1/20
logo of podcast 越洋电话 - 美国之音

越洋电话 - 美国之音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滕彪
Topics
滕彪讲述了他从参与孙志刚事件到后来的维权之路,以及中国社会环境的变化。2003年,孙志刚事件发生后,他和许志永、俞江联名上书全国人大,成功推动废除了收容遣送办法,并被评为中国十大法治人物。这被认为是中国维权运动的开端,当时社会对法治发展抱有希望。此后,滕彪参与了大量人权相关的案件,包括宗教自由、言论自由、计划生育、强制拆迁等,也代理了法轮功案件,这体现了他对社会公正和法治的追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政府对民间社会维权运动的打压越来越严厉,滕彪也因此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2011年茉莉花革命爆发后,他被捕,最终选择离开中国大陆。滕彪的经历,反映了中国公知在不同时代面临的挑战和变化,以及他们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主播五羊引导滕彪讲述其个人经历,并对中国社会环境变化进行分析,串联起孙志刚事件、非典疫情、茉莉花革命等重要事件,展现了中国公知在不同时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中国社会法治进程的复杂性。通过对滕彪个人经历的回顾,节目展现了中国社会在法治和人权方面的进步与倒退,以及中国公知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讲述了2003年孙志刚事件,以及滕彪、许志永、于江三位北大博士联名上书全国人大,推动废除收容遣送制度的经过。节目探讨了当时中国社会舆论环境、政府的应对,以及三位公知因此受到的褒奖。
  • 孙志刚事件引发舆论哗然
  • 滕彪等三人联名上书全国人大,成功推动废除收容遣送制度
  • 事件促进了中国法治建设,但也反映出中国政治体制的复杂性

Shownotes Transcript

对于一个中国的「公知」而言,什么样的时候,算是好时候?

2003年,一个没带身份证的年轻人孙志刚在广州的街头,被警察以三无人员为由带走,三天后,他死在了收容站。一时间,舆论哗然。

一个月后,滕彪,北大法律系的博士生,和他的两位同学许志永、俞江,联名公开上书全国人大,要求废除「收容审查制度」。

居然,他们成功了。

两个月不到,国务院废除了《收容遣送办法》,半年后,滕彪三人被评为中国十大法治人物。

生正逢时的中国公知,在之后的年月中,又将面临什么? 本期嘉宾:滕彪 主播: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