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焦虑到反思:育儿困境中的教育选择与情感劳动 共读:《不确定的爱:当代中国育儿的希望与困惑》****[美]关宜馨 家庭里,需要社会化的不再是不成熟的孩子,而是有问题的父母。 这本教育民族志著作探讨了当代中国城市中产阶级父母在育儿上的希望与困惑。 对谈嘉宾: 妖怪 不鸡学习鸡体育的小学生妈妈 小虾 失业中年、青春期少女老母亲 长****社 娃九岁,她的档期得预约 向辉 90后新爸、努力给爱笑的女儿提供情绪价值 *主播:*甜菜《近于正常》播客制作人 本期是3月“读点好东西”女性主题播客活动月第二场活动,录制于2025年3月9日退步集。 欢迎留言区加入我们有关教育的讨论。 【收听提示】 00:04活动/嘉宾介绍 03:58新书导读,育儿困境的人类学透视 Part1 父母的教育观被如何形塑09:13父母生气的问题不完全是一个情绪管理的问题 12:00向辉:“我的育儿观是被老婆和丈母娘形塑的”13:39妖怪:新手父母如何通过百科全书实现速成式专业化 16:08长社:教养和技术性的婴儿养育是两回事 17:31子女成绩作为家长社交货币的现象批判;老虎追人故事隐喻背后 21:19小虾:中考压力接力赛:从父母焦虑到青少年心理危机的传导机制24:34小虾从成功人士履历反推育儿路线的实践 26:29当青春期孩子质问老师“不让社交来学校干什么” 32:15纪录片推荐《我家的孩子不想上学》Part****2“情绪化母亲”、情感劳动33:17中国式母亲困境:“手不听使唤”情绪化难题 34:27妖怪分享控制情绪方法论和向孩子认错的经验36:54全球育儿悖论:为什么母亲总被视为教育问题的第一责任人43:38育儿社交潜规则:当孩子成绩成为家长社交圈的硬通货 45:45成功和失败的教育范例的影响:曹禺慈父的“失败”,郎朗严父的“成功”48:37原生家庭归因论:母亲情绪劳动如何被建构为性格缺陷源头 51:20美剧《奥丽芙·基特里奇》电影《万箭穿心》:情绪化的母亲是被逼的Part3家长主体性:创造条件53:02另类教育实践:10后攀岩少年的成长故事与兴趣培养方法论 01:01:55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堪比政治剧 Part*4教育消费* 01:08:36教育消费、教育投资,包括择校,都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 01:09:59小虾分享:女儿小学就读了三个01:11:21教育投入更多的是你的陪伴;不花钱的科技馆01:12:57为女儿画画的爱好投入,虽然主动休学,但对她的未来充满信心 01:14:40小学生博主已用AI管理粉丝群、接到广告 01:17:44城市公共资源的利用:长社分享快乐薅羊毛经验,看展和社教活动 观众互动环节 01:22:43与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有什么联系? 01:23:31代际焦虑对比:市场化竞争如何重塑中国家庭教育观念 01:29:54养育孩子的时候也重新把我们的自我再养育一遍吧 【提及作品】 书籍: 《不确定的爱:当代中国育儿的希望与困惑》[美]关宜馨 毛超予译 / 安孟竹校 上海译文出版社2025.1 《人的境况》美汉娜·阿伦特 王寅丽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影视剧: 日剧《坡道上的家》(2019)豆瓣评分9.0, 美剧《奥丽芙·基特里奇》(2014)豆瓣评分9.3,根据2009年普利策奖获奖小说改编 电影: 《万箭穿心》(2012)王竞导演,颜丙燕 / 陈刚 / 焦刚 / 李现 纪录片:《我家的孩子不想上学》三联生活周刊(2025) 展览:《跟谁学》王庆松个展/成都近悦儿童美术馆(展期:2025年3月8日-6月9日) 3月“读点好东西”女性主题播客活动月另外两场活动更新预告: 选择不结婚、不生育的单身女性后来怎么样了? 共读:《老女孩:另一种生活方式》 [法]玛丽·科克 今天谁还在继续贩卖“公主梦”? 共读:《扔掉水晶鞋:从动画开始的性别学》 (日)若桑绿 【关于近于正常】 人生无常,何必正常。「近于正常」是一档偏文学向的、泛文化播客。不定期更新,每期一个主题,和你分享近期触动我的文艺切片,可能是好书,好剧电影,艺术展览。 主播甜菜,视频号【甜菜读书】文学博主。 订阅渠道:小宇宙|喜马拉雅|Apple Podcasts|荔枝FM|网易云音乐|蜻蜓FM|豆瓣|微博 公众号/微博:甜菜王 视频号/小红书:甜菜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