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夏天,少不了冰淇淋的陪伴。近几年,这座城市的冰淇淋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从十年前香草、巧克力、抹茶的天下,到如今Gelato的百花齐放,木姜子、莳萝、布拉塔芝士等意想不到的食材纷纷涌入冰淇淋的世界。然而,在这琳琅满目的新店和口味背后,究竟哪些是匠心独运的创意,哪些又是昙花一现的营销噱头?我与甜品师小蓓老师一起,深入上海的冰淇淋江湖,探寻这甜蜜背后的秘密。
Gelato的崛起:低门槛,高创意
上海Gelato店的井喷式增长并非偶然。相较于其他餐饮业态,Gelato的门槛相对较低,投资成本也更小。同时,它被普遍认为比传统美式冰淇淋更低脂、更健康(当然,糖分依然不少)。这吸引了众多创业者,也满足了消费者对天然、健康饮食的追求。
口味创新:本土食材与国际视野的碰撞
达可芮(Dal Cuore)作为上海最早一批精品Gelato店,率先尝试了花椒凤梨等新奇口味,引领了口味创新的潮流。Dipin则将口味创新和搭配推向极致,每季菜单都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展开,例如“Colorful Summer”。他们对食材的品质和产地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甚至会包下整个泡泡果的产量来保证冰淇淋的品质。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Dipin在每家门店都配备了独立的冰淇淋制作机器,确保了产品的新鲜度和品控的一致性。
Uncono则走的是另一条路线,他们专注于制作口味讨巧、清爽不甜腻的冰淇淋,水果口味浓郁,深受大众喜爱。越来越多的Gelato店开始尝试将本土食材融入冰淇淋中,例如Ankono的崇明米酒和Spice Man的浙谷茶,为消费者带来独特的味觉体验。然而,并非所有食材都适合做成Gelato,创意的背后需要严谨的逻辑和对食材的深入理解。小龙虾Gelato?我至今难以想象。
国外品牌的挑战:水土不服与本土化
一些国外冰淇淋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后,却遭遇了水土不服的困境。GROM的失败就是一个例子,他们固守传统口味,未能适应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偏好。这提醒我们,成功的关键在于不断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策略,进行本土化改良。
甜度与技术:精妙的平衡
Gelato的甜度控制并非简单的减糖,它涉及到诸多技术问题。糖分不仅影响口感,也关系到冰淇淋的质地和风味。抹茶冰淇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有人偏爱苦味浓郁的“苦抹茶派”,有人则更喜欢甜味适中的“甜抹茶派”。
评判标准:从质地到性价比
评价一款Gelato,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维度入手:质地是否细腻、风味是否浓郁、配方是否合理以及甜度是否适中。此外,保存方式和陈列方式也会影响Gelato的品质。低温保存、避免温度波动以及采用小桶装并盖上盖子,都能有效延长Gelato的最佳赏味期。
口味选择:冒险与安全牌的平衡
选择Gelato口味时,可以先尝试一些大胆新奇的口味,例如Dipin的各种创意组合;也可以选择一些经典口味,例如开心果或草莓,作为安全的“入门款”。
美式冰淇淋的逆袭:别样风味
除了Gelato,上海的美式冰淇淋市场也涌现出一些令人惊喜的新店,例如BLEUSKA,他们大胆尝试香蕉核桃、枫糖培根等独特的口味,为消费者带来别样的味觉体验。
日式刨冰:机遇与挑战并存
近年来,日式刨冰也逐渐兴起,但上海大部分日式刨冰店的品质参差不齐,性价比普遍偏低。刨冰的制作并非易事,从冰块的选择到糖浆的熬制,都蕴含着精妙的技术。要做出令人惊艳的日式刨冰,需要对食材和工艺有深入的理解。
结语:持续探索,不断创新
上海的冰淇淋市场,是一场充满活力和竞争的味觉冒险。无论是Gelato、美式冰淇淋还是日式刨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 这不仅仅是关于甜味,更是关于创意、品质和对食材的尊重。
Gelato店的入门门槛较低,投资成本相对较小,机器价格比咖啡设备便宜,且消费者对健康、天然食材的需求增加,Gelato主打低脂和天然调味,符合这一趋势。
Dipin Gelato以每季明确的主题菜单著称,如春季的草莓番茄日本柚,夏季的Colorful Summer,还使用冷门食材如泡泡果,甚至包下崇明的泡泡果产量,展现了强大的创新能力。
上海Gelato的价格区间较大,大杯通常在45到48元之间,中杯两个口味约35元,而高端品牌如Venchi和纽约实验室的Gelato价格可达70到80元。
冰晶的产生与配方、保存环境和展示时间有关。配方中水过多、保存温度不稳定或展示时间过长都会导致冰晶形成。
上海Gelato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从早期的几家店发展到如今铺天盖地的新店,各家店在口味创新、食材选择和品控上不断推陈出新,甚至出现了咸口Gelato等猎奇口味。
日式刨冰在上海逐渐流行,但90%的店铺被认为不值得尝试,因为技术门槛较高,冰的质地、糖浆的风味和层次感都需要精细把控,而许多店铺的出品不稳定且价格偏高。
美式冰淇淋在上海相对较少,但一些新店如BLEUSKA推出了枫糖培根、香蕉核桃等特色口味,展现了美式冰淇淋的浓郁风味,尽管市场较小,但仍有一定受众。
甜度在Gelato中不仅影响口感,还影响风味的表达。糖分过少会导致风味淡薄且容易产生冰晶,而适当的甜度能提升食材的风味,如海盐焦糖的咸甜平衡。
Gelato机器的价格差异较大,商用机器从两三万到几十万不等,高端机器的制冷速度更快,冰晶更少,而低端机器则需要更长时间制冷,容易产生冰渣。
小桶装Gelato比大桶敞开式展示更能保持品质,因为小桶卖得快,保存时间短,减少了冰晶形成的风险。而大桶展示虽然吸引顾客,但容易因温度变化导致品质下降。
赶在夏天结束之前,我们来聊聊一期甜滋滋凉丝丝的冰淇淋!
众所周知,上海的冰淇淋市场,近两年是越来越卷了。十年前还是香草、巧克力、抹茶冰淇淋的天下,如今的Gelato,连木姜子、莳萝、布拉塔芝士都能往里加……
可是,在层出不穷的新店、新口味当中,究竟哪些是花了心思的巧妙创意,哪些是博眼球的网红营销?
Gelato店里的机器、用料、陈列,藏着哪些让冰淇淋更好吃的门道?
要怎么用有限的热量额度,在上海的几千家冰淇淋店里,选到最合你口味的那几款?
这期播客,我们请来了2024年上海冰淇淋榜单的编辑夏桁,以及一起测评的专业顾问小蓓老师,交出她们一整个夏天的吃冰心得:从口味、技术、价格,还有上海各大热门店的风格特色,都聊了一遍,听完感觉体感温度都降了1°C!
【时间轴】
2:17 上海为什么有这么多Gelato店?
4:14 Gelato店的新奇口味是怎么卷起来的?
11:43 都在把本土食材塞进Gelato里,好吃吗?
19:30 国外冰淇淋品牌在国内做得怎么样?
23:00 聊聊冰淇淋甜度这件事
27:12 冰淇淋里的冰晶是怎么产生的?
33:11 上海Gelato有多贵?
39:50 聊聊美式冰淇淋和软冰
47:51 日式刨冰店是下一个流行趋势吗?
【文中提到的冰淇淋店】
(按出现顺序排序)
BONUS:初代精品Gelato网红
达可芮 Dal Cuore:最早一批精品Gelato店,专注单一经典的口味和搭配
Dip in:口味创新能力位于上海市场最前端
Uncono:创新略少,但踏实低调,口味老少皆宜
Spiceman:甜度低,善于挖掘冷门食材
Huffy G:留兰香薄荷+胡椒薄荷组合的薄巧风味很有记忆点
Luneurs:法式冰淇淋,紫苏巧克力口味非常清爽
mimilato:充分运用当季鲜果,水果口味精确到产地
il Laboratorio del Gelato:不同产地的苹果口味Gelato
下图为店里的小盒装展示,理论上更不容易产生冰晶
gelateria acquolina(位于东京):白芦笋玉露茶冰淇淋
Venchi:主打不出错的基本款,稳定但贵
GROM:已经关店,口味未改良,偏甜
BLEUSKA:美式冰淇淋新店,推荐香蕉核桃、枫糖培根口味
Charbon:Paul Pairet旗下餐厅,罪恶感软冰淇淋
Sloppy Gin x mimilato:黄皮雪葩的甜品组合
L'ATELIER OVER BAKERY:面包x冰淇淋
消失的日式软冰:东京牛奶芝士工坊、六甲牧场、LeTao
【嘉宾】
夏桁 企鹅吃喝指南编辑
小蓓 甜品师
【微信公众号】企鹅吃喝指南
感谢上海CCPA提供录音场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