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宛婷醫師: 我認為生命的本質是一場重要的學習。我們在面對破碎、失落和責任的過程中,最終能對死亡和生命的有限性給出滿意的答案。安寧照護不只是臨終關懷,而是涵蓋身體、心理、社會和靈性等多方面的緩和醫療,目標是讓病人在人生最後一哩路走得舒適、有尊嚴。在與病患和家屬溝通時,我更重視的是如何理解、面對和處理各種情緒,而非單純傳遞壞消息。死亡是一種普世的恐懼,但不同文化影響的是死亡準備的方式,而非恐懼本身。面對失智症患者的醫療決定,需要提前做好準備,例如預立醫療決定書,並讓家人了解患者的價值觀。面對家屬的內疚感,我通常會先接納他們的情緒,再引導他們去理解和處理內疚的根源。安寧照護能給予幫助,但也面臨挑戰,例如病人拒絕溝通的情況。所謂『斷食善終』並非醫學術語,其含義容易被誤解,安寧照護關注的是舒適的善終,而非單純的斷食。善終的準備需要提前進行,包括對生命有限性的認知、人際關係的梳理以及醫療決定的溝通。好好離世與好好活著是同一件事,生命的本質是學習,通過面對不自由、責任、失落和創傷,最終追求圓滿。我寫作這兩本書,是為了分享在醫療工作中累積的經驗,第一本書關注臨終決定的過程,第二本書則關注安寧照護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安寧照護的理念,並在人生不同階段做好準備。
林子榆: (節目主持人的引言和提問,內容較少,不符合200字的要求,故不列入core_arguments)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