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15岁跨洋高中日记,「快乐教育」背后的容错启示

15岁跨洋高中日记,「快乐教育」背后的容错启示

2025/3/10
logo of podcast 螺旋下降

螺旋下降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云韵
太子
Topics
太子:我邀请朋友云韵来分享她15岁独自前往加拿大读高中的经历,探讨中加两种教育体系的差异,特别是关于‘快乐教育’的真实性和优缺点。我的感受是,国外教育提升了学生上限,但无法保证下限;中国教育虽然内卷,却保障了公平。 云韵:我从小受西方文化影响,向往出国。初二暑假在新西兰的summer school体验后,决定出国留学。最终选择加拿大,是因为费用相对较低,且北美发展空间更大。 在加拿大,我经历了ESL课程,然后与本地学生一起上课。最大的文化冲击是加拿大学生有很多爱好,而国内高中则很少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 加拿大高中的课程设置灵活,学生可以根据未来的规划选择不同难度的课程,甚至可以提前修读大学课程。高三的选修课非常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职业规划选择课程。 加拿大高中氛围轻松,学生课业压力小,有充足的时间发展兴趣爱好。学校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活动,并提供各种社团活动。 加拿大高中毕业后,学生可以选择直接进入大学,也可以选择gap year,或者进入技校学习一技之长。gap year不会影响大学申请,甚至可能增加申请优势。 加拿大高中对不同职业的规划很开放,不会对技术性职业有偏见。学校会邀请不同职业的人分享经验,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优劣。 加拿大教育强调试错,鼓励学生通过实习来了解自己的兴趣。 加拿大教育的缺点:有些学校对学术的投入不足,对国际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偏见,大学申请过程不够透明,可能存在隐形歧视。 总的来说,加拿大高中生活很快乐,我交到了很多朋友,也看到了不同阶级的生活状态。 云韵:我十五岁独自一人来到加拿大读高中,之前在国内读初中。选择加拿大是因为费用相对较低,并且北美地区的发展机会更多。刚到加拿大,我参加了ESL课程,学习英语。之后,我融入到当地高中学习生活中,发现加拿大高中与国内高中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加拿大高中学生的课业压力相对较小,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学校有很多社团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我的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特长,例如运动、音乐、戏剧等等。 其次,加拿大高中的课程设置非常灵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职业规划选择不同难度的课程。例如,数学课程有不同的等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合适的课程。高三的必修课很少,大部分都是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职业规划选择课程。 再次,加拿大高中毕业后,学生可以选择直接进入大学,也可以选择gap year,或者进入技校学习一技之长。gap year不会影响大学申请,甚至可能增加申请优势。 最后,加拿大高中对不同职业的规划很开放,不会对技术性职业有偏见。学校会邀请不同职业的人分享经验,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优劣。 总的来说,我在加拿大高中的学习生活非常快乐,我交到了很多朋友,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加拿大教育也有一些缺点,例如,有些学校对学术的投入不足,对国际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偏见,大学申请过程不够透明,可能存在隐形歧视。

Deep Dive

Chapters
芸芸15岁独自一人前往加拿大读高中,讲述了她留学的初衷、选择加拿大的原因以及独自一人在异国他乡的经历。
  • 15岁独自前往加拿大读高中
  • 选择加拿大原因:学费相对便宜,北美发展空间大
  • 迷迷糊糊地开始了留学生活
  • 初到加拿大寻找寄宿家庭的经历

Shownotes Transcript

大家好,我是太子,欢迎来到螺旋下降本期呢,我想继续聊聊教育的话题因此请到了我的朋友云韵作为嘉宾云韵 15 岁就只身一人来到加拿大读高中我和她详细地聊了聊经历过国内外两种高中教育的她对于两边的课程设置,学校氛围,毕业去向有哪些不同的认知来解一解我长期以来的一些困惑

比如传说中国外的快乐教育是真的吗快乐教育下的学生能有足够的知识开始走向社会吗它的优点自不必多说缺点又有哪些录完后我的一个感受就是国外的教育极大的拉高了学生的上限但也没法保证学生的下限而中国的教育体制虽然催生了内卷但也极大的保障了公平

而所谓快乐教育这个理念的背后是社会的试错率容错率和部分共识给了学生和家长快乐的勇气而不是梁静茹那这期并不是一个知识密集的播客我希望能用生活化聊天的方式带大家了解云云的世界也能被另一种教育模式所启发那我们马上开始

行 云云 要不先和我们听友打个招呼吧大家好 我是云云我其实就跟你认识挺久了嘛但是其实我一直不知道就具体来说你是什么时候来加拿大的我是大概 15 岁的时候就来了加拿大从高二开始就在加拿大读这么巧然后之前都是在中国吗对对对 之前都在国内那个时候就是为什么来呢

那时候主要是小时候就一直有一种我觉得是受西方文化冲击也挺大的我特别记得我爸经常开车就会有一盘欧美超白金的 CD 然后就会从小说到这些的熏陶我就一直很向往出去看一看然后有一个机会就是在好像是初二的暑假就十三四岁的时候然后我妈就说你要不去新西兰啊

读一个 summer school 然后就体验两个月然后是我自己一个人去就接触了特别多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人都在新西兰学校学英语我就觉得特别有意思然后非常喜欢然后后来我妈和她的一个做仲介的朋友也就觉得那要不就把她送出去然后就觉得她也能适应的挺好而且觉得可能越小出去就适应的越快嗯

我可能稍微要倒回去一点问啊就是我们有点像查户口说起来有点不好意思但是是你说一下自己比如说是哪个地区我是重庆人你比如说小时候听你爸的那个金曲有没有最喜欢的曲子感受一下我觉得好像有一个有首歌叫卡萨布兰塔哦

那个电影的音乐还有个什么此情可待那是中文名字但英文是 right here waiting

都是很早的我记得我小时候我也是差不多大概十二十三岁的时候然后有去过一次美国因为我们整个行程是从西往东这个一路开车过去的所以说就很多时间在车上在车上的时候我们那个时候有一个台湾导游那个是他是在美国本地的然后他就跟我们说我来给你们放几首美国金曲吧

然后就放了那个 Hotel California 哦那首也有对对对我就觉得说不可能没有这首肯定有那首对然后这首就一直听到现在那时候那小时候不懂现在觉得哇太好听了对然后那时候还听什么惠特尼休斯顿对对对 Maria Carey 他们后来就还到那个中国来开演唱会什么的好像是吗是对我但有可能是已经是你听的那个时间的点的之前了也有可能

反正那段时间还挺火的那你去新西兰你就一个人去就两个月时间然后没有任何老师带着就直接让你去了对那时候那里有一个对接的寄宿家庭然后就在他们家住了两个月主要学什么呢还是说就是半玩半学的那种

半文半学就主要就是学英语但是我们是上午是英语课下午就是出去溜达对就老师带着出去溜达然后我觉得他们那个英语课很有意思的就是他都是讨论时事的话题然后像什么全球变暖这种话题你那个时候是几几年啊大概 13 14 年 13 14 年我的天哪我已经在读大学了暴露年龄了我

OKOK 对对那个时候全球变暖是环保这些主题对对还会有什么吗那时候很久远了记不太清但是就有很多各个国家学生对自己国家文化的分享然后我就那时候有西班牙人乌克兰人俄罗斯人就觉得特别有意思就了解不同的文化哎

那你那个时候会觉得就是英语有困难吗因为我自己啊我自己感觉反正我小时候学英语我一直会觉得很困难可能接触的太晚了我觉得最难的就是说其实我觉得国内的英语教育把

读和写都还做得蛮好的对就是插听和说比较好的是因为在那个环境大家的英语都不太好也是你刚刚说的那些让大家的语速都比较慢对因为大家也不是说都来自英语国家所以在新西兰那段时间我觉得是相对舒适的也提升会比较快我确实我觉得在青少年时期如果出过国然后你去国外感受过那个英语环境的话就是对提升确实是蛮大的

那后来我们说回来啊就是回到比如说高中那个时候那个时候家长决定说哎你去国外那个也挺好的嘛有没有考虑过别的国家呢为什么最后选择加拿大这个国家有那时候也考虑过美国英国澳洲那边嗯

或者就新西兰当时选的加拿大第一是因为便宜和英国和美国对比起来加拿大是更便宜然后和澳洲比起来就觉得可能北美发展的空间更大一些新西兰也是一个小岛嘛也就是说就是那个时候相当于家长过来就已经在替你考虑以后的事情了觉得说很有可能就是以后就是在北美发展了

是吗可能是有这个考虑他们有跟你比如商量过吗没有太感觉就是感觉就是我是在场然后中介大家都在讨论说怎么怎么然后他最后就说加拿大还是可以的然后我就会觉得 OK 那因为我自己那时候也还小没有什么特别强烈的目标目的性我觉得可能国家都差不多吧就没有这个概念然后

那你就这样就过来了迷迷糊糊的就过来了就迷迷糊糊的就过来了对那你过来以后你觉得有什么可能文化冲击方面的事情吗那个时候还是自己一个人过来吗跟去新西兰一样是的那你十五十几岁的十五岁的时候十五岁

然后就一个人过来了那有在这里比如说找什么寄宿家庭反正至少找一个就是家长式的人物吧在这里带你有有这边他是需要有一个监护人法定监护人对我想应该是然后也会给我找一个寄宿家庭国外的对然后他们是菲律宾的移民我记得那时候已经移民了 20 来年他们会说中文吗不会

不会就是英文每天是的这个是怎么找的呢就比如说中间一个比如说你需要申请学校对吧然后还要找家庭这种都是怎么找的呢都是

都是通过中介我不确定是学校它也包括帮你找这种服务对还是说中介单独的这个服务但是是这些寄宿家庭都是有跟中介联系然后中介来分配那学校怎么选的呢有没有什么比如说考核过程之类的学校那个时候是这样我们那个时候考虑的是多伦多大区然后

看了看多伦多附近的学校然后也考虑了多伦多附近的一小城市叫固尔夫城市特别小好像也是比较新他们的高中也是才新开始开发了国际生的项目所以国际生人数都比较少然后那时候我们考虑也是觉得如果中国人少的地方可能会让我更强迫自己融入进去吧这样会啊

英语提升更快就像我们移民过来就不住列治文我们去别的地方住就会融入的更快一点对对对因为那时候中介也说了中国学生小留学生也会有加堆的对我感觉还挺明显的就是就现在出去反正看到就中国人跟中国人玩嘛然后这个外国人跟外国人玩还是有这种国家之间的区隔的那种感觉是的

那个时候过来事后是国际城你觉得比如说学习上面这个接轨是什么样的一个流程呢

我们那个时候先是要做一个英语水平的考试就根据你考试水平你是不能直接跟其他学生一起上英语课的因为他就觉得你的英语水平跟他们达不到然后就会根据他们管那个叫 ESL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 就根据你的水平他就有 ABCDE 五个等级然后 E 选完了之后你就跟本地学生读同一个级别的英语课了

然后那个时候我考完是等级 E 然后我就上了一个学期的 E 级 ESL 英语课就是跟国际生一起上那你很厉害就过去就已经是最高等级了也还好吧我觉得那时候我们学校大部分都是 D 和 E 的学生反正就是一个学期左右然后就开始跟别的高中生就你那个时候就做一个类似加拿大正常的高中生去上学了是的

那这接下来就是我其实这期特别想问的就你觉得这边的教育跟中国的教育有什么区别吗我问这个问题呢其实是出于最近就我看到一个新闻说中国的高中现在开始推行双修强制双修

然后我当时满脑子就是问号我觉得双休不是应该的吗就不是双休就理所当然的事情吗当然有可能是因为我本来我那个年代然后并且我在上海高考所以说我的压力没有那么大但是可能大家都是听说过那种衡水中学模式的就是像这个军队一样的管理军事化管理那种然后学生每天什么时候起床然后时刻都被掐到分钟的那种天

每时每刻不是在学习的那种情况然后这种情况其实在一些尤其是那种山河四尘啊什么是很严重的嘛对吧然后另外一方面因为比如说我要这个给你做播客嘛然后我就去了解了一下加拿大的高中的环境

然后我看到有个纪录片叫 This is high school 是加拿大出的拍的就是我们前一阵子去滑雪的时候去那个 Caneloops 的有一个高中对然后那个高中里面就看到怎么说呢就非常快乐

就特别的快乐然后首先就是感觉学生的课业压力非常的轻松就像小孩子一样嘛就还感觉虽然是高中生但还是小孩子然后互相之间就疯狂在打闹什么的然后上课呢也是做一些什么解剖养眼睛啊这种事情然后你再怎么打闹呢也就是校长跟你聊聊天跟你心平气和的谈然后甚至还给你那种奖励嗯

然后让你说你不要胡闹了你要是不胡闹我就给你当比如说什么球队的队长之类的一些重要角色是这种感觉所以两边对比就特别强烈但我不知道你作为比如说你在中国也上过高中是你在加拿大也上过高中你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对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就是对我来说冲击比较大的第一个事情就是那边学生有很多爱好基本上每个人他都可以说出一个特长或者他的爱好出来然后但是我觉得我在国内高中的时候是不会大家不会去考虑这个问题爱好就不太存在就是你说的这个爱好其实可能不止于爱好甚至于是已经他们有一点专业训练的那种成分

就他们对于这个爱好是比较专业的程度的已经是都有我觉得就是看就像他们有很多运动的社团然后他们每学期都可以你都可以去试就是以你的水平去他们管那个叫 tryouts

像羽毛球就是国内的学生羽毛球非常擅长然后就比本地人打的要好很多还有乒乓球对 乒乓对对对然后有各种各种球类然后一些比较大的团体运动像足球啊 Rugby 橄榄球之类的都有不同的学生他们就会参与到这些运动当中特别出类拔萃的就可能会进入专业的

训练像我记得有一个同学他就是短跑还是长跑特别厉害前进的前进又高又瘦然后就直接被签了斯坦福就是就有点我们按我们理解就是什么体育专长生有点类似这种对但是他的学习也特别好林书豪林书豪又不是哈佛毕业但是他是打篮球那

这个是 hobby 上面的吗除了运动他们还有什么戏剧啊对音乐啊然后基本上很多学生他们高中都会去乐队拉个什么乐器弹个吉他当个主唱敲个鼓爆裂鼓手或者很多拉小提琴啊吹个什么号啊就也不一定是非常好就是他们的水平你也不能说特别特别出了一把翠吧但是就大家都很享受就对了哦那

我直接想到的就是能有这些爱好就是是得有时间得有心力去做的所以是不是课业上来说没有那么繁重比较轻松我们每一天我回忆了一下就是有一共有四节课

只有四节课早上每节课一个半小时早上两节下午两节然后一般放学就是三点半然后这样放学之后那些有爱好就会留在学校继续训练啊什么的所以三点半之后这段时间就是留给那些运动啊什么你可以什么都不参加吧对啊你就可以直接回家你就回家然后就开始玩或者什么的对对那作业什么的

作业也是有我觉得这个是比较有意思要讲一下他们的课程比如同样是数学它有不同等级的课你可以上每个等级对应的是你以后可以拿这个课的成绩拿来干什么比如它有 college 等级的就你 college 级别的数学你完了你就去上大专 college 真的吗就是我类似我可以直接上大学的课就是大学等级的课高等代数什么的有可能

其实 college 是上技校的那种像 university level 的就是要像 university 这样它有 mix levelmix 就是就比 college 要难一些但是比 university 要简单一些然后还有一个就如果你 college level 都觉得太难你就可以上 essential level 就是就最基础的然后就这样毕业了也不需要就毕业就好了

这个我听出来有一点不一样就是课程设置上面它是可以自己选的因为就我们比如说中国的高中来说你可选的部分是很有限的尤其是那些基础的比如说语出外物理化学什么这种都是给你安排好的那你说的这个就是它可选的这个范围到底有多大

是这样就是从他们高中是从九年级到十二年级九年级的必修假设他一年有八门课九年级的必修可能占到七门六门七门英语数学语还有法语就是那些比较正规的课就会比较多就是我们的语书他们的一些对应的

对对但是到了十年级这样他的必修就会更少一点这样你的选修就会更多一点到了十二年级就高三他们的必修只有英语和数学然后其他都是选修 what

就感觉跟我们反过来你知道吗对就是但是这个是因为他们觉得学生到了 12 年级你想读什么方向你就可能会往什么方向选像有的对商科感兴趣的他就会选一些跟 business 相关的像对想学 STEM 的这些学生他可能就会选物理生物甚至可能编程也学起来有可能是的哇哦

因为我们高中可能反正就我的经验就是你高一的时候选择的履历是最大的高三你就别选了可能体育课都没有了对吧对对对正好反过来我的天哪那比如说后面可选的那么是不是很多人他就会这个东西就跟他以后升学有关系是的就比如你如果要读大学要读 university 然后你又想读一个跟 science 相关的那

入学要求他就要看你英语数学生物物理化学这些课的成绩如果你没有选这些课你就不能申请这个专业但是如果你要去读 Trade School 像他们的技校其实也可以赚很多钱然后他就需要的他就可能只看你英语有没有上他就可能不在意你的成绩

然后但是他可能就如果你选修了什么物工不是物工木工木工木工如果选修了木工他可能就可以加分这样对或者比如说要去学个电汉学汽车什么的反正也有可能对应的什么电气工程什么的这种课对有可能

就非常 hands on 非常上手所以其实也是有根据后面的东西来规划自己课程的这么一个形式的那你觉得你同学最后的分流是怎么样的就来大家的选择你觉得大致的一个比例比如说多少人去上了我们传统意义上认为的那种大学 University 还有多少人可能就他就直接去比如说我就做个木工或者电焊工或者汽车修理工之类的

一些职业我觉得这个看学校我觉得我们学校是相对来说偏学术一点的学校所以最后去大学的学生我也记不得大概比但是还是挺多的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甚至直接 gap 直接没有读大学的打算而且很多时候这个并不是因为这个学生的成绩不好

它可能跟他们家庭能不能够支付大学的学费有关系比如我有一个朋友他就是有一个双胞胎兄弟他们两个如果同时都要上大学他们家里就负担不了所以就他们就选择让谁先上一年然后谁就先要 gap 一年然后再上

那 GAP 一年他就是去做什么呢就可能就打点零工或者之类的对对一般就会打工那这种对他的申请会有影响吗没有影响他比如说毕业的时候是我毕业的时候我已经申请了但是我跟学校说跟大学说我延后的去读还是说我第二年 GAP 一年以后我再去申请

都有我觉得 GAP 一年后再去申请的还是挺多的但这个就就是没有影响甚至可能你 GAP 一年做的有可能啊有可能我瞎说去做一些 volunteer 志愿者之类的有可能给你加分对对是这样哇这个跟我们印象很不一样虽然你刚刚说的那种情况有点悲惨吧就是你必须要等一年你再去两个兄弟选一个之类的但是

思路也打开了是的其实还是有很多可能性就也不是说马上你就必须要读高中读大学选下一步就如果你还没有考虑清楚 gap 一年然后去搭搭工旅游或者做一些义工然后就边打工边旅游有这种公签的这种东西什么澳大利亚或者我们加拿大好像也有对吧是的然后就去体验一下世界或者什么的再回来这个是蛮好的

对这个跟我印象蛮符合的因为我当时在美国读研究生的时候然后我一个很强烈的感觉就我们有一个班然后这个班里呢除了我以外的这个中国学生他都是老老实实一步步按部就班中间没有任何一年停下来的因为我是本科毕业了两年之后我再去读研究生的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就是

高考本科直接申请研究生中间没有任何断档但是有一些外国的学生美国本地的学生他们就是可能年纪都比较大的

就有的人我们在迎亲会上跟我们说什么小孩刚刚出生对就这种或者说我明天去结婚了那个什么什么的这种就已经 30 岁上下左右然后他再去可能他工作几年然后他觉得说我想换个方向或者我再想补充一下我的一些东西我再去读一个研究生他们是这种感觉

当时就给我震撼蛮大的就很明显的一个区隔这样子对我觉得不是所有人他都是立马去读大学当然我觉得绝大部分人还是肯定可能是按照按部就班的这样但是我觉得他们有一个概念就是可能学无止境吧任何时候他们在人生路上都会觉得

有可能会需要调整需要改变那什么时候再读书都来得及我觉得我经常也是做 project 的时候会看见同学直接抱着自己的孩子对对对然后而且这个学校里面我记得反正我那个时候就有一些 insurance 或者什么的对于学校里面孩子或者什么都还是挺有保障的

那我们我其实还是比较好奇高中这个阶段因为刚才说的呢我们说的都是一些很实在的东西嘛就课程啊这些东西是你觉得氛围怎么样大家就平时都在都在干什么或者你觉得跟跟中国的有什么不一样嗯

我觉得不同高中的氛围可能也取决于就是你在的城市怎么样我觉得一个背景就是我读的高中它是在一个小镇它和我想象的那种发达国家的都市生活完全不同你当时过来有些冲击是吗是的有的就你想象中是什么样子

因为那个时候他们说它是一个城市就是多伦多附近的一个城市我以为也差不多所以知道非常小就比较有意思一点就是我当时到了第二天本来应该去上课结果下了特别大的雪然后学校就停课了

然后呢我就去市中心想逛一逛逛着逛着就迷路了然后就在一间咖啡店然后就跟那个咖啡店员聊一聊人还挺好的就还给我画了一张地图然后地图非常小就是他就说你就市中心就这么大了一张连 A4 纸的四分之一都不到的这样一个小地图就但是还是非常可爱的一个小镇的氛围就有一个小教堂有一个小的博物馆

人也都比较好比较容易亲近那同学呢我觉得这个是很有意思我觉得他们有不同的类型大家都有不同的群体我觉得有不同群体我觉得好像这不同学校都会有中国学校也会有不同的群体中国学校群体你觉得主要是什么意思中国就是有体育特别好的群体嘛

然后也有就是爱好比较接近的那种群体比如说大家都看动漫大家喜欢同一个动漫对吧然后还有比如说追星族对吧就是大家都喜欢同一个偶像或者都还有一批比如说我们不看别的我们就看日剧的或者我们就看美剧的我们就看英剧的都是这种但那个都是我那个年代的我自己记忆当中的群体了但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样

这也有就是像体育很牛的然后比较受欢迎的喜欢音乐的喜欢戏剧的然后还有一些学习成绩特别牛的然后甚至我觉得很多华裔其实也是会扎堆就是大家都说英文但是华裔觉得可能背景相似也会喜欢更喜欢这个挺有意思的你说的就是说大家其实也不讲中文也不是说因为语言的关系有一点隔离

只是因为大家文化背景相似对可以一起吐槽 Asian parents 对我觉得是这样对

就是跟那个 Jimmy O. Young 这种吐槽的那种什么亚洲家长吧那种控制欲或者什么的是的这个还是蛮有意思的然后我觉得他们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美高你懂我意思吗就是没有那种你说说你想象的美高就是像电影里面看的电视剧那些就是很 mean girls 就很多你当时看的什么电视剧我们当时看的电视剧都是什么 gossip girl 这种

就来 Gossip Girl 我就我想想象的美高可能就是那样但是完全不是

那是我觉得是相对来说比较纯不就他们玩可能也是他们会到朋友家过夜 sleepover 然后打一打游戏有些比较喜欢搞音乐的那些男生他可能会在朋友的 garage 这个就很符合想象了我觉得在 garage 搞 band 是吗对特别符合想象特别符合我的想象就这种感觉对的然后我觉得我还注意到就是一个有意思的就是残疾学生的群体在学校

他们会专门有一个班然后大家都是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帮助的参加学生群体但是我觉得他们被

不能说照顾的特别好而是说他们和普通学生之间的 interaction 他们和普通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是很正常的是因为他们有的时候可能就是一起上小学然后一起上高中就慢慢的就其实都很熟然后经常有的时候下课时候会比如我跟我的朋友会碰到他们然后大家都会打招呼什么的

然后甚至他们还专门有那种残疾学生的晚会然后那些残疾学生会来表演节目然后大家都会觉得特别为他们高兴然后节目完之后大家还会说你表现得特别好怎么样所以我觉得是一个很不错的氛围那还真的挺好的就还有一些就是可能想象中不知道有没有的那种什么美式霸凌听上去也不太可能出现好像

对我没有我自己是没有太经历过这种美式巴林我可能只会觉得有些学生看起来比较难以接近或者就没有跟他们走得很近还是怎么样但是我没有特别见识过巴林那我接下来要问一个可能比较难回答的问题比如说我看的那个纪录片的底下有这样一个评论我读给你听一下他说加拿大的这种快乐教育是一种阻止阶级跨越的方法

他是觉得说自己国内学习完了以后他可能也是在国内读了几年高中他觉得读完了以后再来这读会觉得说自己在国内学到的东西完全足够 handle 高中剩余的所有课程了

然后就觉得说自己每天就说只是就像你说的玩 hobby 或者甚至于可能他 hobby 是游戏可能他的 hobby 是别的东西然后他就觉得本来也许可以学得更好的学得更多的但是没有然后甚至于比如说有一些学生如果说稍微给他加一点这种中国式的那种比较偏压力的教育他有可能可以学得更好

但是他觉得说在这里比如说你如果考到 80 分老师会跟你说 Oh you are doing very good 就是会已经让你觉得说我已经做的够好了我不会说我想更进一步去做这种事情你觉得他这种论述是比较正确的还是比较偏颇的我觉得他要从几个方面来讲首先对于我来说我觉得我是自己需要去寻求这种成功就对于他有一定道理在

如果一个学生他本来没有什么欲望对他未来也没有什么规划他可能在选课的时候他就不会特别注意选对他未来很有用的课那这就会影响他以后如果他准备申请大学他就会没有那么容易

对然后有的学生像包括我们之前讲到如果学生犯错或者很难管那他也只是会被请出教室去跟校长聊一聊就是很平和的聊一聊或者就是

他最严重就是 suspend 就是让他停学一周或者几天那他就在家里玩有的甚至还有他的父母会过来说我没有时间管这个孩子他在家里干什么然后就是你不能让他停学我没有时间管他那他就又就回来上课就是这种

自己可能对未来规划没有特别清晰的学生就会就是我们从一个功利的角度来讲对他的未来没有特别好就是这种形式的教育对自己没有规划他就会需要自己慢慢地摸索出来但对自己有规划的学生呢

我就觉得这个其实是对自己有规划的学生是好的像我自己举个例子就是我来的时候英语不是特别好我听数学课听科学课我就尤其他们很多词汇量都是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对我就觉得很难然后我就会下课我就会要去跟老师说我是国际生我对这些英语掌握有一些问题能不能就是给我讲一下哪些词汇是我需要提前预习的或者怎样嗯

或者说我可能下课会有更多的问题这样老师他就会知道你的目标是什么会想要来帮助你包括我后来进入到跟本地学生同样都是他们级别的英语课之后假如我像申请麦吉尔大学他可能就对英语的要求特别高他会要求你至少有 90%几的平均分那这个对于我来说其实是很有挑战的尤其是在英语课方面你要跟 native speaker 去竞争英语

拿到 90 分对对他们都是他们英语课都会想都会读一些书然后写很多分析之类的就觉得还其实是有挑战性的就想象一下让外国人去比如说学文言文然后写中文然后赢过中国的学生

对吧对对对是这样的对那个时候我就会去跟我的老师说我有考多少多少分的目标但是我知道我的水平还没有到那我做什么可以帮助我这样这些老师他就会根据你自己想要的目标来辅助你他可能会建议你多去读一些什么类型的书可能他会多帮你看一下你的作业来给出建议

这种对于就是有自己明确目标的一种比如说你刚才说的你的提升英语还有一种就是之前聊的他对理工特别感兴趣他对数学感兴趣他可能我们往往听说这种什么天才什么高中自己就开始捯腾代码或者什么的然后大学辍学直接出去创业了他就比别人就领先好几年了然后你能知道为什么就是因为他确实是比别人起步了很早去学那些东西

我其实突然觉得其实这种教育模式更适合怎么说呢拔尖

但是没有把那个下限给拉高但是他是把上限拉高的是这种感觉而且他们还有那种 AP 课程就是 AP 课程是 AP 课程就是他有 AP 数学 AP 物理主要是那种理工科的课程 AP 是什么的 Advanced Placement 然后他就会你去学他就就类似于在高中学微积分然后这样你在

走进大学的时候你的微积分那个课就可以免掉我天哪就直接免掉了对对对就你如果考过了的话 OK 考到考过级别然后可能还算学分之类的对对对因为大学毕业都有那个根据你选的专业有 requirement 对对对然后那个就不用上然后他可能有更多的学识可以去学别的东西对那其实像在一堂就任何一堂课上面是不是会出现那种就是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一起学的那种情况

不会不同年级但是更容易出现的就是那些有目标的学生他们都会倾向于选比较难度高一点的课大家学科学的喜欢科学的这群人他就会一直上一样的课

但是然后他们会有点寻成一个我们刚刚说的 group 有可能对这样你因为你认识的人都在都在上一样的课然后大家聊的东西可能平时这个真的蛮好怎么说呢就是我从中国的视角看小内卷的人你们就在一起内卷对的对的

对吧然后不想内卷的人你就去快乐教育对因为说实话就是你让不想学习的学生你硬要让他学习他就是不快乐的你没有办法你最好的方法就是你要让他找到目标感你要让他知道自己未来想做什么然后他有这个冲劲自己去做对而且他们对职业的规划他们有的时候会有老师来讲你们可能有的学生会想去读大学然后但是呢

他们也会讲但是有的学生你就完全可以去绩效而且像电工这些职业他的工资也并不低对所以这些学生就觉得那我学学这个课这个电工课我还挺擅长的那我也可以做这个工作我为什么一定要去学我学不懂的数学对啊很有道理很有道理哎

我其实这里是想问这样一个问题因为我其实这个问题我倒是想挺久然后在我听友群里面我们听友也讨论很久就是关于这种职业上面的分类

在一些发达国家很可能发达的点不在于说就像你来到那个加拿大一样是那种高楼林立的那种感觉而在于说大家的可能社会分配的制度上面会更好一些比如说你做一个水电工或者什么的你赚的可能跟做办公室的没有差很多就不是一个量级的这种差别

甚至可能做办公室的拿到一开始的起点工资都没有水电供高当然可能以后他有可能往上走对吧有更多的可能性那也是很可能的

那么如果是这种情况下我不知道就是我想象当中如果说我人生一开始就面临这种选择那么我就会觉得说我干嘛还要去上大学呢我觉得是看你的兴趣在那对就是我纯粹是看个人的志向所在对吧就我就是擅长理工科我就是觉得那东西有兴趣我才去选它而不是因为它是一个以后工资更高的一个工作而去选它

是我觉得可能也会考虑到工资这方面尤其是像包括那些华裔学生他们的父母可能也会给他们施加这方面的压力吧

我的华裔学生朋友们大部分都还是去上大学然后尤其是进入 med school 医学院的很多你觉得这种是不是家长怎么说呢有一点作用的成分在内或者我们直白一点吧就逼他们我觉得都有因为如果你从九年级开始你就很擅长科学课

那你其实你的兴趣也会在科学课我上他的科学课我也觉得特别有意思我自己本来也不太清楚我应该选什么专业就大学的时候但是因为我就是上了科学课我觉得很有意思我就想一直上科学课最后这些科学课上起来我就觉得哦那我就去工科吧嗯

因为都相关嘛你能举个具体的例子吧就比如说你们科学科因为你说科学科我其实是没有概念的什么是科学科我们只有物理科数学科化学科科学科就大概就是物理生物加化学的合并为什么可以合在一起

因为都是科学我的意思并不是他们是一节课而是就比如你九年级的时候你还没有把这些分开然后大家都就是一节课就叫科学课那十年级以后就会分成物理和生物化那它的内容没有一个很强的连贯性因为感觉像上一节讲物理下一节就讲什么生物什么的一开始是这样但是后面还是连贯

每一个课我都觉得他们会有特别多的实验和 project 你可以做举个例子比如说你最喜欢的一个像生物课它就会我们有次会解剖老鼠然后

养眼也解剖过然后像物理课的话我们会做一些实验然后这种实验不是说老师在台上做每个学生都会有你的仪器我觉得我那时候做什么双缝干涉实验也是自己在下面做就觉得很有意思化学课也是有挺多的实验化学课我记得有一次我还差点把自己的头发烧到酒精灯什么的嘛

不是就是他们一个二氧化碳的泡沫还是什么的然后就可以点燃哇哦 OK 还是什么化碳没事我已经想到绝命读诗了就是他不是教化学的吗对然后就捣腾各种那个东西什么的你有没有什么特别讨厌的课特别讨厌的课嗯

我暂时还没有没有我有上到过一个好像是跟 business 有关的但是他可能跟老师的 delivery 就觉得他的课程没有那么有意思比较无聊一点他是讲比如讲什么内容呢 businessbusiness leadership 可能就理论上比较多 leadership 叫你怎么领导

但这个是不是有可能以后如果你要去商学院的话你就得选这种课是的你最后比如说你是怎么选到现在的这个专业的就是你中间有没有一个比如说抉择的过程因为像中国现在比如说学生在高考的时候的时候嗯嗯

他会去咨询张雪峰会咨询各种各样的说选一个专业或者什么样的你那个时候有没有过这样一个过程或者什么都是你自己决定的吗有的我有去咨询我们的 counselor 就是辅导员就学校里面的对对学校的辅导员就我会说我对这些课比较有兴趣但是我不知道他能够带给我什么样的

职业生涯职业生涯然后他就可能会给我帮我想一下列一个单子有可能这些课可以带来的职业然后我就会觉得哪些我会比较感兴趣然后我也会去问我教化学的老师然后

你后来你读的是什么专业那你完了之后你觉得这个专业好找工作吗通过这些各种各样的信息来做决定吧最后其实我选择的是读工程是因为我觉得它是把各种和科学相关的课程有一个合并然后你会做一些设计你会有一些比较有创意的成分在所以我会觉得它可能会比较有意思哇

就我们总体来说你觉得快乐吗在高中的时候我觉得是很快乐因为我觉得

有可能是因为我选择了一个中国人也相对比较少的这样一个学校我就有尝试着逼迫我自己去和本地生交朋友就其实一开始还是很害怕但是我也有足够幸运交到了很好的本地人的朋友就像什么过圣诞节他们都会收留我领养我然后

就获得了很多友谊也看到了很多不同阶级他们生活的状态然后我觉得这些事情是我在管理上没有注意观察的而在我你说说看呢什么叫不同阶级的生活状态就比如我们同一个学校的学生大家都是好朋友但是有可能有的家里就非常富裕就有栋大豪宅还有个

游泳池的这种状态开好车对对然后有的呢就家里还比较拮据但是大家都就没有影响他们当好朋友而且有比较有趣的是就算家里比较富裕的这种学生他们甚至父母会给他们有一个生活费的限制所以他们还需要自己出去打工然后有的时候一起想约顿饭他就说不行这个月已经没有钱了

这个教育很好这个教育挺不错的但还看到过有一种说法就是因为你读的是不是一个公校是的对又有人说很多人是会把孩子送到私校去

然后说什么一年花三四十万人民币这种情况为了就是他们以后申请可能长春藤大学或者这种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就是遇到过或者说听别人说起过这样的事情我自己唯一对私校有接触就是我其中一个比较富裕的好朋友他

以前就是读的私校但是他现在转到公校来了这个怎么样他就觉得私校特别难他一点也不喜欢而且那里面的学生都还挺 pretentious 就是非常有点小霸王的感觉反而是在私校就会有这种事情倒是是的可能大家就对自己自我感觉会不同吧

每个人可能 self-awareness 特别的大这种感觉有可能自尊比较高你前面说的有一句话我不知道几个清晰点就是你庆幸的是没有去华裔特别多的那华裔特别多的那种是怎么样是会被父母逼着卷吗并不是我觉得我不是说庆幸去华裔特别少的学校而是因为

我觉得因为中国人少我觉得我没有办法只跟中国人你没有办法待在自己的舒适圈对就我就因为我上课几乎全都是本地生的课那我就需要去和本地生交朋友有 push 我去

尝试这些交流吧其实我觉得在中国人比较多学校你还是可以完成这样的交流要扎堆你在哪里你都可以扎堆我觉得是这样但你还是勇敢走出去了对就是如果你真的要强迫自己去突破自己也是可以的因为我感觉一个是我听别的朋友也聊到过跟你类似的经历就是自己的同学里面其实是有很多不同阶层的

有的人就是开特别牛逼的车虽然可能他以后才当时没有感觉到说这个这样的车特别厉害但以后发现说原来他开的是他才很有钱这样子这种感觉但是读书的时候完全没感觉因为大家就是很正常的朋友这样子

还有一个其实在这里生活方式还挺多元的就像比如说我们现在在这片地方我自己的感觉就是你如果会说粤语普通话或者上海话其中的任何一样你都可以在这里无缝的生活下去而且生活的还挺好的想待在圈子里面也可以一直待在圈子里面但是其实走出去才是可能更广阔一点对吧你接触不同的人总归会有很多不同的认识

对体验会更多其实我自己也有关系特别好的就是中国人朋友对就是

你和他们的体验是不一样的就你们的共鸣也是不一样的对对对对你有没有想过就是以后就确定在加拿大发展吗还是说这个你有考虑过别的国家比如说美国虽然美国现在乱乱的我就是觉得美国有点乱乱的所以暂时还没有考虑但是我自己去过欧洲两次还是对那边很喜欢因为我就很喜欢他

比较有文化的那种氛围吧经常可以去逛逛博物馆啊什么的然后就觉得因为我去欧洲的时候正好是旅游淡季然后就可以感受到他们本地人的生活状态的那种闲适所以我就还挺向往那种氛围哦 OK

我觉得我在 18 岁的时候做出的读大学的决定和那时候畅想的未来和我现在畅想的未来是完全不同的那个时候我可能会觉得我读完工程我就会有一份特别稳定的工作我就会觉得就业完全是铁饭碗事实上我毕业的时候正好是疫情结束然后那个时候市场特别差嗯

就算我本科拿了很高的技点又怎么样他并没有帮我马上找到下一个饭碗或者说我在很多面试的时候收到的 offer 他又让我觉得我好像不一定适合这样的方向那我可能会觉得我要不要再读

一个研究生来再花一些时间来确定自己的方向我觉得就好像回到了我们一开始聊的为什么会在大学看到很多三四十岁的人他又来读书我觉得什么时候人都可能会遇见让自己觉得比较迷茫的阶段可能会需要再多学一些来更确立自己的目标嗯

你有聚调哪些 offer 吗其实不算是聚调我有已经在那我在大学的时候实习过几家生物科技类的公司然后在毕业之后有那个时候我就是在工作和继续读研之间选择我就先工作了一段时间然后也一边在申请然后那个时候的工作就是泡在实验室比较多然后就做一些比较重复性比较高的

实验然后就觉得还是不够有不够刺激我的大脑我非常明白这个感受因为我当时也是我说了嘛工作两年再去读研的而且读研完全是换了一个方向我本科其实是读这个建筑规划相关的对然后后来就去转码了嘛

就是因为我中间工作两年其实就是在做这个建筑相关工作我在一个建筑公司做的对然后也是做了两年觉得没意思哈哈哈

对就是你可能一开始都觉得想的很好对未来设想会觉得很对对对然后就觉得说算了我那个时候我可能在博客里提过就是有做过一个方案有做一个方案在一个山地上规划一片别墅区然后一整片包括里面路网什么的然后房子造型什么的

然后弄完了然后因为每一个方案其实都是要就是你要规划局审批你要国家这个审批通过就是然后符合各种各样的规范然后甲方也满意就是投资的那个房地产公司什么的也满意都好

终于最后弄到大家都挺满意了然后这个时候突然甲方找了一个算命先生然后那算命先生呢看着这个方案掐指一算他说哎呀这个方案的入口就是这个小区的这个入口啊要往旁边挪个五米

但是你知道是在一片山地上所以说你的入口往旁边挪五米其实它的整个地形就都被变掉了整个方案都得重新做然后那个我觉得是我就崩溃的那个崩溃点就最后一根稻草然后我就不行我要离开这个行业我要转了对但说回来我觉得其实你在做那种抉择的时候

在这里就是说有很多条路的那种选择就在支撑着你的这种想法就是你其实可以转嘛就是比如说你现在对于假设你这些学生无意啊你对他不感兴趣你也可以转到别的东西再去尝试 try something new 这样子都是 ok 的

对对对我觉得在我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他们老师总是会强调一个试错的重要性包括我们我的本科他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做很多实习就是说你不去做这样的工作你怎么知道自己喜不喜欢

如果你做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很好但是如果你做到不喜欢的工作也很好因为你知道你不想做那个工作用一个实习的短时间的成本来让你知道你不适合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这个想法真的很好你们是有专门一些课聊这个的吗我觉得因为我一直觉得就是因为我自己的经历每个人都带入自己经历然后我就一直觉得高考的那种制度其实是很离谱的

就是因为你直接就选择了你未来四年要读的东西然后但是实际上作为高中生我们大部分的高中生在那种就是紧张的学习环境下你连 hobby 都没有那你更不可能说我有时间我去了解说那个工作到底是做什么的我这个行业是不是适合我之类的东西然后他就选择了基本上都会选择一个社会上觉得说

比较适合你的出路然后大家都去卷那个东西但最后可能卷出来了最后发现自己也没有那么喜欢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就我后面比如说我开始写代码以后我会觉得说

OK 这个是我很喜欢的东西就是然后当然了也有因为经过建筑的摧残然后觉得做什么强度的事情都不算强度的原因对我觉得就算在加拿大高中它有这么多的时间有这么多的空间来让你自己试你喜欢的课或者你的兴趣很多学生他在需要做决定的时候他还是做不了决定

本来做决定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对然后如果你再放在国内你根本一点做决定或者体验不同兴趣的空间都没有那更难了对

就是说我虽然现在还没有为人父母但是我现在一直在思考一些事情就是教育这方面的东西然后我就在想就是说假设万一比如说我以后我的小孩他是要经历高考这种事情的话其实让他在高中打起精神来学习的最好的方案就是让他明白自己喜欢什么然后这样子他就会比较有动力

自发的动力对去学那个东西而不是说他就不管怎么样我们就把高考的时候你必须要过这一关没有办法 that's the only way 对吧就那么你要做这件事情你就得付出努力然后他去做那可能这个是我能想到的

最好的办法的当然就是如果他要去做什么水管工我觉得我也是支持的对我觉得自发的动力就是特别重要而且我觉得可能职业对于每个人来说它的重要性是不一样的有的人他可能觉得我必须要做一个我热爱我有兴趣而且很擅长的职业有的人可能觉得我这个职业如果给我足够的自由让我可以在家办公那就很好有的人可能觉得

工资够了我做什么都无所谓就是职业也不是人生的全部的这种感觉对吧对这个想法有没有你们真的是没有没有这种课专门的这种课给你们讲这种道理的吗有课的真的吗是的你说说看是什么样的课比如叫什么名字它不是一学期一个课但是它会专门比如把学生召集起来来有一些这样的讲座之类的然后讲什么就

听上去有一点像那种什么哈佛人生快乐课就这种感觉我不知道没有就是就是辅导员或者辅导员会请几个在不同领域的做这做着这些职业的人来分享一下他们的经验之类的就请不同的职业的人来分享对这个蛮好的这

这个蛮好的对对就有的时候而且我觉得他们不会对做像水管工这样的技术性职业有任何的偏见在他们甚至会讲他们的福利有多好或者他每天只需要上多少个小时的班这样其实会很有吸引力对啊会让那些正在上水管工课的学生很有自发的同理

真的真的真的这个我感觉真的是我之前一直看那个风哥的那个视频嘛然后他最近不是在韩国拍一些他一直是拍底层人民的他不管去什么地方他都想拍什么三河大神或者什么的

然后他那天发了个帖子就说兄弟们我真的不是不想在韩国拍那些三合大神而是这儿的三合大神都活得太好了就是什么日节公最后活成一个可以开着辆比较好的车住在一个比较好的房子

或者说就是至少比如说平时的工作强度没有那么大你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个工作剩下的时间每个人都可以打扮的整整的就出去你去 happy 去玩或者什么样都 ok 最后他其实落点就是视频里有一个落点一个老哥就说他

不是因为说这里的人工资高所以他们获得了那种尊重就是大家觉得说这个职业跟那个职业差不多而是反过来就是他们觉得说这两个职业本身就没有什么特别大的贵贱之分所以说最后就是社会的整个分配机制变成这样以至于他们有一些比较好的一些收入就是相比于可能一些其他国家这样子对

就让我感慨还蛮深的这个是我最近一直在想的一件事然后给我震撼挺大但我还没有理顺就是怎么去把这个尊重带到对对对就慢慢的渗透进去就是慢慢的从一个状态转变到另外一个状态因为我相信他们也不是一开始就这样对吧但是怎么就说慢慢的一点点变成这样的我其实挺好奇这个过程

那我最后再问你个问题啊就是因为前面说了很多嘛我们都在说教育这里教育的好就都在说好然后呢一般呢我就一定要问一个坏这样子呢就是稍微平衡一下不要显得我们特别的偏颇对吧搞得我像那个什么加拿大移民一样的就是我在我就拼命的骗人过来这种感觉你说说看就是说你知道了解亲身经历过后听别人说的这里有一些什么缺点不嗯

我有一个朋友他就是也是小移民但是他是小时候可能五岁的时候就移过来了那很小啊是然后他就是在温哥华读的高中然后他就有提到说因为他有移民这个身份

可能这些学校他的学校就没有特别注重他英语的水平他们就会一直觉得他是 ESL 他就是英语非母语的学生然后这样他总觉得他在英语课堂上拿的分就很低然后不管他觉得他怎样他都会有一个被老师偏见的偏颇的认为他英语水平就这个样子就没有办法让他真正得到质的提升和拿到好的成绩

然后对他自己信心也还蛮有打击的这个很神奇就是我自己理解五岁应该是特别就已经挺 native speaker 了的感觉

我也觉得他非常的 native speaker 但是我觉得可能就像我们国内也有语文不好的人一样他就算是从小说中文的也不一定就可能就是一种偏见也有可能对吧就是这样的偏见其实还是会存在的但是这种又怎么说呢比较难 argue

这个是它的一个难点就比如说我稍微引申一点说有可能就是比如说你在大学申请的时候比如说我们没有高考这个制度比如中国没有高考这个制度因为高考是我们说最大的优点就是公平就是所有人他就是按照这个分数来只要你这个当中那个没有任何的这个一些违法作弊的行为大家的分数就是一个排名我们经常听到说你往前一分你就是超过了多少万人对吧我们经常听说这个事儿

它最大优点就是公平但是在比如说国外的这种情况下如果大学它是 case by case 它可能会面试你它有可能会根据比如说你在校外做的那些事情你有哪些成就你是不是有 leadership 你这种气质怎么样身份怎么样等等的

然后他最后给你一个评价说你被录取还是没有录取但是那个完全是有一点随机你也不知道他背后的运作机制是什么呀对吧甚至有可能是比如说那个面试官他就特别喜欢这个人或者面试官他就是带有一些隐形启示但是他以别的理由他总能找到理由因为他们不是一个标准的东西对吧而高考是一个标准的东西

对就是你说的可能是有点这方面的东西对对然后我还想提就是不同学校他的资金来源也不同他可能有的学校他资金可能更多是放在运动这方面所以他们学生他们

他们运动的那些队就很强然后那些学生的发展可能就会更好而他们对于学术的注重就没有那么强像我朋友他在的这个学校就是他自己是对学术是很有兴趣的但是因为

学校的资金的问题他们请的老师也没有在学术这方面有特别大的注重他们也没有我之前提到的 AP 课那这样他们其实后来整个学校可能去大学的人只有百分之几到十这个样子就是怎么说有点恶性循环的那种感觉对吧就是他这个也不投入不投入的话这个地方产出也不好然后回来回头

作为一个中国人然后以后可能是有计划做家长的已经开始焦虑了已经开始这时候我脑子已经在想什么呢已经在想以后怎么择个校是的择一个 university 进去的比例高一点的学校是吗对而且因为他们

学校是就我们国际生是可以自己选学校嘛但是对于本地人来说你是你住的那人就去哪个学校对对对他是按地区就相当于你是选邻居嘛就有点你邻居的小孩你邻居在做什么然后他的小孩是什么样子的然后这个学校的氛围就是什么样子的对

比如说我们随便说极端情况你可能在硅谷什么的一个学校那么全部都是工程师父母全部都是工程师这个小孩在学校里面可能就直接卷生卷死对吧有可能但是你如果在一个别的地方那么大家都玩体育的那么就是体育氛围就特别好然后学术氛围就很差对就还是所以租房子的时候买房子的时候就得考虑开始焦虑了已经开始焦虑了

行那今天非常感谢云我觉得给我解了很多祸然后我觉得这一期就是我们其实主要聊的是教育对吧但是有好有坏真的是有好有坏但我不是说觉得说那个中国的教育就特别的不好其实我觉得聊下来在这么大人口激素的情况下我觉得高考还是一个很公正的一件事情然后最近其实一些比如高考推双修或者什么的

包括上海有一些因为我之前碰到过一个事情就是我同事之前有一个在上海一个同事有一天特别高兴说请我们吃饭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孩子是抽中了重点的初中好像

因为上海以前是就是有那种学区房概念或者什么的或者说是小生书的时候有一个考试那样子你才能进到一个重点高中但是后来改革了改革了变成了一个随机抽选的方式就是不是说你在小学卷生卷死你就可以进那个初中的当然就是你如果卷到一定极端就是比如本来 50%吧现在是你卷到可能 5%我随便说一个比例

那么你才能 100%你进那个但其他的人是抽签的这种形式那其实就是把一些教育压力从小学免掉了就很多家长有可能会觉得说我不卷因为我最后就是一个抽签对对对他们来说也更好对吧就是我觉得其实我们今天聊完我的感觉就是中国的其实就是把一些教育压力就是说不要那么提前

然后并且可能在高中的时候让大家更多的了解一下那种以后的方向以后的职业包括比如说那个 gap year 那种那种感觉我觉得也很好就是你得见识过你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说你现在就是没有任何容错率的选择一条道路然后一条道走到黑然后走不到你就完蛋你就撞到南墙然后你头破血流我是这种感觉

今天非常感谢云云然后第一次上播客这是你第一次聊播客对吧对感觉怎么样一开始还挺紧张的但是我觉得就聊着聊着就放松了对话题都很有意思我觉得你也可以考虑我觉得你表达特别好考虑多做做然后也可以多到我们播客来做一个常驻嘉宾

再邀请我没问题我们以后甚至可以聊聊电影或者什么如果有一些片子在这里上映然后可能是先于中国上映的话那我们以后可以聊一聊对吧好啊那我们今天就先聊到这感谢你的收听如果你喜欢《罗渊下降》这一期节目的话呢欢迎转发收藏点赞评论这会对我们非常有帮助那我们下期再见拜拜